贺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从事军队领导工作,亲身经历了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在数十年的革命实践中,对于如何建设好一支人民军队,以更好地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行使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能,贺龙提出了富有鲜明特点的军队建设思想。他的这些思想不仅有力地指导了当时的军队建设,而且对于今天我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突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出要建立共产党的“大山头”
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是由我军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贺龙始终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把部队看作是党的部队,坚决服从党的指挥。早在南昌起义后不久,他在自我剖析时就说,“我过去没有参加共产党时,我带的军队是我的,今天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连我的脑壳也是党的,党要我怎样作我就怎样作。军队也是属于党的。” 1947年5月,在八路军晋绥军区建军会议上,贺龙又指出,“我们反对山头主义,要建立一个共产党的大山头,建立毛主席思想的山头,不能有第二个山头。有了任何第二个山头,就是错误的。”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反复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违背党的决议和领导的言行。
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把部队看作是党的部队,坚决服从党的指挥。早在南昌起义后不久,他在自我剖析时就说,“我过去没有参加共产党时,我带的军队是我的,今天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连我的脑壳也是党的,党要我怎样作我就怎样作。军队也是属于党的。” 1947年5月,在八路军晋绥军区建军会议上,贺龙又指出,“我们反对山头主义,要建立一个共产党的大山头,建立毛主席思想的山头,不能有第二个山头。有了任何第二个山头,就是错误的。”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反复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违背党的决议和领导的言行。
如何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政治上建设一支能够胜任中国革命和建设需要的强大的人民军队,贺龙认为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要建设一支无产阶级的为人民服务的军队。贺龙非常重视军队的思想建设,他认为,一支军队要用什么思想去建设,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为此,他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必须以无产阶级的思想来建军,肃清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要把我军建设成一支无产阶级的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贺龙之所以非常强调这一点,是由我军初创时期的现实所决定的。1928年,受中共中央派遣,贺龙、周逸群等人离开中央苏区,开创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在故乡桑植县,贺龙利用亲族和旧的隶属关系,聚集了一支3000人的武装,打起了革命的旗号,并于同年8月将部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然而这是一支成分复杂、思想混乱的部队,不少人对革命的认识模糊,对党的政策不了解,少数人甚至还保留着带队当“山大王”的军阀主义思想,严重地削弱了部队的革命性和战斗力。针对这一情况,贺龙和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决定对这支部队进行彻底的改造。到1929年,“新的建军路线——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原则已经开始执行。接受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连队普遍建立了党、团组织,加强了党对部队的领导。建立了政治机关,加强了政治工作”。
进入全民族抗战以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严峻形势,政治建军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1939—1942年,我党多次进行整党、整军。在整军过程中,贺龙强调,“八路军是共产党的党军”,因此,必须坚决肃清军内尤其是军队领导干部中存在着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确立和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保证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他对八路军第120师的干部说:今天,党要你当个旅长,你就好好做旅长的工作;明天,党要你当通信员,你就好好去送信。话语通俗,却充分体现出他建军思想中的无产阶级意识和党性观念。
(2)军队要有“党的味道”。党对军队的领导是通过党委这一组织来具体实现的。我军从土地革命初期即在营以上单位普遍建立了党委制度。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特殊的环境,我军曾一度削弱甚至取消了党委的集体领导,而侧重于实行单纯的首长负责制,以提高部队作战的灵活性、主动性。单纯的首长负责制的实行,虽然有利于部队集中行动,尤其是在战斗频繁时期能够实现统一领导,把握战机,但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解放区日渐巩固、壮大,各军区、军分区、野战军除作战外,还要处理许多日常事务,甚至于维持金融稳定、镇压经济反革命等,因此,这一制度已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1947年,贺龙在晋绥军分区建军会议上指出,为了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部队内部必须恢复党委制度,改造党支部,在营、团、旅、军分区、军区等各级建立党委(党委成员先暂由上级指定,将来经过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选举后产生)。1948年8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地委书记会议上,他又指出,司令员要定期向党委会作工作报告,军分区党委会有权利检查司令员的工作;并强调我们的军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要有党的味道。
部队建立了党委,就必须贯彻执行党委的决议,服从党委的集体领导。同时,党委要切实负起责任,起到协调、增强各级之间团结的作用。针对当时由于人员补充和物资供给引发的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的矛盾和军分区与军分区之间、部队与部队之间的不团结现象,他形象地比喻说,我军各部队、各组织都是同一个“妈妈”,都是“亲兄弟”,要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特别是分配物资,“要吃得亏”。
新中国成立后,部分军队干部以革命的功臣自居,自高自大,看不起上级、同级或是地方党的组织,闹独立性,造成军队与军队、军队与党委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安定团结的局面。对此,贺龙严肃地指出,“党是军队的创造者和领导者,又是我们国家的统一领导者,因此,军队不论驻在何地,都应当尊重和服从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接受其指示,不尊重和服从领导,或把军队放在党委之上,就是一种破坏党的组织原则的行为,是不能容许的。”,他要求全军必须深刻领会和切实贯彻军队与党委的正确关系。
(3)政治工作不能“停留一分”。在回顾我军数十年的发展历程时,贺龙深有感触地谈道,“我们的军队不同于任何其他军队,他不是靠强迫命令行事的,而是靠政治工作,也就是党的工作。”
如何使政治工作做到行之有效,贺龙认为,必须克服教条主义的教育方式,要切合实际、深入群众,要把握时机、形式多样。1947年,在对司令部工作的训词中,贺龙指出,各级司令部的工作都要深入群众、深人连队,这样才能做好。他多次强调,政治工作要掌握一定的时机,要无孔不入,“不停留一分,停一分就会落后”,各级机关都要建立起正规的工作制度,派干部下到基层去检查工作,调查研究,发现了新的事物,要及时推广出去,只有这样,政治工作才会做得活泼、生动和深人;必须改进政治工作的作风,克服组织生活中民主作风不够、党支部工作形式主义偏向以及官僚主义等缺点和错误,特别是要废除许多繁杂多头的计划与报告,取消形式多样而无实际内容的连队组织,使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紧张、踏实、生动、活跃的作风;要充分发挥军队文艺工作者在政治教育和宣传上的作用,军队文工团要深人到基层,为基层服务。
2 提出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不能“躺着不动”
加强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重要内容。贺龙历来重视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思想。
(1)建设正规化的指挥和后勤系统。1939年7月,八路军冀中区参谋会议召开,这是我军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参谋会议。贺龙在会议上对司令部工作作了系统的论述。他首先强调建设司令部的重要性,指出司令部是首长指挥军队的机关,是军队行动的指南,司令部工作不好,首长的指挥便是盲目的,尤其是同日本帝国主义这种现代化的部队作战,更要求有健全的司令部;同时,司令部的任务又是艰巨的,“我们的司令部现在主要是组织游击运动战,我们要进步到能组织很多兵种的联合大规模战斗,如坦克车、装甲车、骑兵、工兵、炮兵、化学兵、空军等,就是说,各级司令部要进步到能组织阵地战和现代化军队的战斗”,因此,必须大力培养能力强、业务精的参谋人员。他指出,总的来说,八路军虽然培养了一批参谋人员,但还是很不够。同时,他还进一步强调,司令部要有明确和科学的分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参谋、训练、指挥的效率,从而促进部队的正规化建设。
关于后勤建设,贺龙指出,必须建立严格的供给制度和卫生制度。供给机关要有计划地对部队进行弹药和物资补充,建立弹药的消耗报销、统计、储藏保管以及分配等制度;建立粮秣的预决算制度;建立被服的领发、保管、缝制的统一制度;建立经济审计、检查制度和各种器材、公物的领发、保管、点验、统计、使用交代制度。卫生机关要建立医药器材的预决算制度,严格报销程序;要建立四季卫生工作制度,提高部队的卫生水平;同时,卫生部门要发挥主动性,想方设法制造草药,在药品缺乏的情况下用草药来治伤,为战争胜利提供坚实的保障。总之,后勤部门的各项工作都必须纳入正规化的轨道,使军队保持严格的秩序和旺盛的战斗力。
(2)建立一支体系完备的现代化的国防军。20世纪50年代初,正是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势力积极向世界扩展其侵略政策的时期,我国迫切需要加速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国防军。对此,贺龙指出,“建设现代化国防军,是一项艰巨、复杂而伟大的任务,我们不但要建设一支强大的陆军,还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和强大的空军。”为此,他提出要对我军原有的体制编制进行大的改变,在精减整编、减少陆军的同时,加强海军、空军和陆军技术兵种的建设;要想办法更新武器装备,淘汰大部分旧的杂式装备;要加强院校建设和军事训练等。他号召全军要兢兢业业,继续努力,为提高我军的现代化水平而奋斗。
1960年10月,贺龙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对如何搞好我军的现代化建设作了系统的阐述。他指出,首先要处理好军队现代化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强调军队现代化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因为只有经济大大发展了,军队建设才能获得雄厚的物质基础,才有最可靠的保障;其次要“积极加强”,即要求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根据需要和可能性,积极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而不是“躺着不动”。
(3)重视军事教育和军事技术在军队建设中的巨大作用。贺龙历来重视教育建军和科技建军。1939年,他在对司令部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我们的军队是要发展的,将来要有更高的技术,所以,我们对于司令部健全的要求是要能掌握技术。”他认为,由于条件限制,我军过去对军事技术不够重视,对技术兵种的使用也很不够,致使缴获的汽车不会驾驶、缴获的大炮不会放等,这是造成部队战斗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各级司令部要掀起学习技术的运动,形成学习技术的热潮。为此,他亲自主抓了1943年开始的冬季大练兵运动,并提出了“巩固技术,提高战术,把战术和技术结合起来”的目标。此外,贺龙还在八路军第120师先后开办了十几个教导团、教导营和教导队,开设了辩证法、列宁主义、兵团战术等课程,从营以上干部到普通战士,都定期或轮流进行训练、学习,使部队的军事素质提高很快。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对加强部队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52年5月,西南军区直属队举行了隆重的1952年度文化学习开学典礼。贺龙在开学典礼讲话中强调,提高文化科学水平,培养大批工人、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是掌握现代化军事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化国防军的必要条件,并要求把普遍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在贺龙的领导下,西南军区96.8%的干部、战士投入到了文化学习运动中,掀起了群众性的文化练兵高潮。到1952年底,第一期文化教育计划完成后,已有80%以上的人员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为了培养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干部,贺龙非常重视军事院校建设。他说,我们宁可少养若干兵,也要办好学校。1950年7月,他和邓小平发出了关于加强学校建设,大量培养干部的指示。指出,为了适应当前形势和建军要求,需要办两种学校:一种是战略性的正规的高级与初级学校,专训国防军的基本干部;一种是速成性的或轮训性的干部教导团、队,轮训各级、各类干部,着重提高其本职业务能力。在贺龙、邓小平的领导下,西南军区先后组建了第5、第6、第7、第8等4个初级步兵学校和1个航空预备学校。在筹建西南军区第7军医大学时,贺龙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但亲自勘察地形、选定校址,还亲自聘请一流专家、教授赴军医大学任教。
3 强调官兵团结、拥政爱民
我军是人民军队,其根本特点是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这是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所无法比拟的。作为我军高级领导人之一,贺龙强调,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1)对内要充分发扬民主,提出干部要为兵服务。早在湘鄂西时期,贺龙就非常注重建设良好的官兵关系。在提高干部政治水平的同时,红军中专门设立了兵士科,指导士兵委员会的工作,以克服旧军队中封建思想的影响,维护广大士兵的利益。
贺龙对部队中个别存在的军阀主义倾向非常厌恶。解放战争期间,他曾严肃地指出,虽然经过多年的锻炼和教育,经过了多次的军事整军和政治整军,军阀主义倾向还是没有整好,“连队里没有政治民主,也没有经济民主”,体罚战士、贪污腐化的事件屡有发生。如何改善这种状况?贺龙认为,主要是“开展部队的经济民主、政治民主运动,经济要公开,政治要民主。只有发扬民主,才能反掉军阀主义、本位主义,反掉贪污腐化现象”。
为了实现经济民主,贺龙要求组织各级经济委员会。他说,经济委员会不是一个民意机关,而是一个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连队的经济委员会受党支部的领导,代表战士的利益,有权召开全连军人大会讨论本连的经济生活问题,可以随时清查本连的账目,以保证80%~90%的经费用于解决战士的生活问题。下级经济委员会还可以联合清查上级的账目,按级一直清查到军区。在开展经济民主的同时,也要开展政治民主,战士有权批评任何干部;对于犯有错误而屡次不改正的干部,战士可以向上级控告,可以一直告到军区,干部如果确实不好,就要依照战士的意见,下命令撤职。贺龙还要求各级党委要很好地领导部队民主运动,要以贫苦农民出身的战士为骨干,团结中农出身的战士,这样才能达到既反对军阀主义又避免极端民主化的目的。
建设团结、友爱的官兵关系,特别要求干部树立为战士服务的思想。1948年,贺龙在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党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官兵团结,特别提出干部要为兵服务”,各军区、军分区机关本身的工作,总的精神也是为战士服务,只有这样,工作才能做好,连队工作、党支部工作、机关工作也才有意义。他还要求机关布置工作时多从战士出发,实事求是,切合实际,干部要少坐机关、多下连队,贯彻群众路线,提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对军阀残余和官僚架子。诗人萧三曾高度评价贺龙爱护战士的精神,说他“不只是一个军事将领,而且是一个教员,一个兄长”。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仍然非常强调爱兵问题。他把爱护战士作为无产阶级观点的首要表现,要求“干部对战士应该像父母对儿女,哥哥对弟弟一样”。
(2)对外要拥政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军历来注重军民关系的建设,把军民关系的好坏与军队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抗日战争初期,由于根据地狭小、物资匮乏,有些部队的纪律比较涣散,出现了强买东西、支差、强迫劳役等现象,对地方党委和政府也不够尊重,经常在征兵、支前等事情上发生矛盾。虽然中央下发几个通令、命令,但到1940年这种状况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为此,贺龙在各军参谋会议上指出,这种风气必须予以坚决清除。他说,这是一种“坏军队的作风”,在八路军第120师和新军里虽然是个别的,但已严重妨害了军民关系,对于建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将产生莫大的危害。“如果群众脱离我们,我们就没有办法。所以无论新军、八路军,都应很好的健全纪律检查制度,加强各部队的教育”。他要求军队做好人民的勤务员,很好地为人民服务,要拥护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在具体事情上要双方协商解决,而不能闹矛盾。
新中国建立后,贺龙也一再要求军队加强纪律建设,维护军民团结、军政团结。他指出,我军是来自人民、依靠人民,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一切损害和破坏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也就是忘了本,违反了我军的根本使命。他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时期中,不但丝毫不能削弱我军团结人民、依靠人民的传统,而是更加重了巩固工农联盟以实现党的总路线总任务的意义。我们永远不能容许任何脱离群众、站在人民头上的行为。”军队对所在地区的政府,不论对负责干部还是一般工作人员,都必须尊重;对于政府的一切政策、法令,都应该坚决地执行。
4 结 语
贺龙关于军队建设的思想,体系完整,特点鲜明,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体现和补充完善。党的领导、军队正规化与现代化建设、军民和谐,这三者相辅相成,偏废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建设好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这对于当前我军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军队必须处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是由军队的性质决定的,是我军实践其历史使命的根本立足点,离开党的绝对领导,就没有人民军队可言。第二,军队必须适应革命的需要和时代的特点,不断发展壮大,以更好地完成其使命,履行其职能。加强部队建设,走正规化、现代化的道路,这是任何一支军队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三,必须坚持军内民主,实行拥政爱民。这不仅是建设人民军队的内在要求和我军性质、宗旨的直接体现,也是构建军队和谐环境的重要内容,处理好了,可以极大地强化党的领导,并为军队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