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人际交往,都要受其思想理论基础的指导,在人际交往上,所以能显示出不同特点,都取决于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之如何。毛泽东人际交往上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理论基础是正确的。他继承了中华民族丰厚的民族底蕴,他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理念,他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理论的,他发展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观点,他有强烈的为革命而交往的心理取向,通过人际交往为革命团结和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形成了足以憾天动地的合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是强调以中国为基础,努力结交人团结人,在交往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说:“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活动,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也是一种革命工作,当然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在人际交往中,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并且建立起了“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毛泽东的人际交往特点和艺术中,最突出的最经常发挥和显示其指导作用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常见的最起作用的,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立统一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从早年毛泽东到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无时不把群众挂在心上,为争取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工作和斗争。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生长在农村环境中,从而同劳动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使他从小就与劳动人民交朋友,从小就是劳动人民的朋友。1914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后,开始接触工人,结识工人群众,他对工人当时的处境产生了深切的同情。1917年,毛泽东虽然还是个学生,便毅然办起了工人夜校,造就新国民和有开拓能力的人才。毛泽东的这种牢固的群众观点,是有着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的。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研究很深,吃得很透,并深入浅出地化做自己的言语和行动。他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注重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在工农群众巾广交朋友。1927年,为了发动农民革命,他深入到湖南的几个县进行考察活动,同农民和农村卜部搞个别淡心,召开座谈会,实地观察农民的斗争活动。不久结交了大量的农民朋友,不仅掌握了大量的农民运动的生动情况,也使自己很受教育和感动。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深有感触地写道:“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巾部、南部和北部符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多么大的力鞋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击一切约束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毛泽东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理解,热爱人民群众,心系人民群众,确实把人民群众看成是世界历史的主人。每当广大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时候,毛泽东总是深情地频频高呼“人民万岁”。“人民万岁”出自一代伟人的口中,不能不使人民群众感触万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巾,在历代的帝王嘴里没有人这样喊过,当然也不可能有过,因为帝王将相只能听人民喊他们“万岁”,他们宣扬“皇权神授”,认为皇命也是神授的,是万寿无疆的,根本想不到“人民万岁”的问题,也根本没有祝福“人民万岁”的愿望。毛泽东高呼“人民万岁”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心愿,当然也是一种理论。说到底,“人民万岁”才是一个真理,世界上真正万岁的是人民,也只有人民。
毛泽东心系人民群众,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关心人民群众的痛痒和疾苦。1950年夏天,安徽连续降暴雨,淮河泛滥,淮北地区受灾惨重。灾情电报说:“南于水势凶猛,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失足坠水(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者)。或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者,统计四百八十九人”。毛泽东看到如此悲惨的电文,泪流不止。毛泽东是最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是最见不得人间不幸之事的。1960年我国处于经济闲难时期,当时缺少粮食,毛泽东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问里不吃粮食,只以马苋菜充饥。听说老百姓生活很苦,没有肉吃,毛泽东一连二十多天不吃肉。这种感情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正是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是出于人民群众是世界历史主人的观点,为毛泽东注重与人民群众交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对立统一的观点
毛泽东的一生,展现了他是一位极为色的做对立统一工作的大师。他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说服和斗争,达到矛盾的解决,达到统一的目的。他笃信结就是力量,他倡导统一战线,他强调做瓦解敌人的工作。在革命事业巾,对立统一的观点,指引矛盾转化的工作。在人际交往中,对立统一的观点,显示了无穷的魅力。毛泽东认为,宁宙间一切万物的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也应该是平等的、互通的,一切等级和界限都足可以打破的。他关心人、教育人、团结人,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毛泽东“从对立中求统一”。“它不足从‘一’开始作研究,而是从‘二’开始,即从分裂着的或很少联系的两个事物开始来作研究的。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关键并不足在于发现对立,而是在于探索统一的可能,亦即探索具体地联系、合作、配合或结合起来的可能,并且要求确切地掌握那些必然导致形成统一和巩固统一的具体条件”。从1927年以后人们大都把共产党和国民党看成绝对不会握手言和的死对头,但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寻找着共同点,探索合作的可能,经过艰苦的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终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证明了毛泽东从对立中寻求对立统一的做法,理论上魁确的,实践上成功的。
三、发展的观点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题,就足如何使什缺点或错误的人,包括立场上、思想上有各种问题的人,逐步转化,弃旧冈新,重新做人,或克服缺点,不断前进。如果缺乏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的素质,对有这样或那样缺点和错误的人,一概视为顽同不化,不可救药,因而不愿意接近,不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工作和斗争,使其转化,使其进步。毛泽东在人际交往上,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的理论指导,有用发展的观点对人的科学态度,有帮助人,团结人的良好愿望,也有做精诚所至积极_厂作的持精神。他认为人是可以变化的,反动派也不是铁板一块,因而总是积极工作,特别是在制定政策上,也体现着用发展的观点对待人的哲学思想。
1962年的一天,毛泽东请章七钊、程潜、仇藉和王季范儿人到家中做客,告诉大家要陪同一位客人,进一步义说:“你们都认识他,来了就知道了。也可以事先透一点风,他是你们的顶上司!”接着作人员把溥仪引进客厅,毛泽东也是头一次见这个人,却像老朋友似的迎上去握手,并且拉着他住自己身边下,对大家微笑着说:“他是宣统皇帝嘛,我们都曾经是他的民,难道不是顶头上司?”说得大家都笑了。席间,毛泽东给溥仪夹菜。得知溥仪已经和“福贵人”离婚,便说:“可以再结婚嘛。”“不过,你存婚姻问题上慎重考虑,不能马马乎乎,要找一个合适的,因为这是后半生的事,要成立一个家。”饭后还和大家合影,并且单独和溥仪拍了一幅合影。溥仪一直把这张照片摆在床头,像宝似的珍藏着。1964年6月23日,毛泽东在接见智利新闻工作者代表团时曾说过:“做坏事的总是很少数,并且做坏事的人可以改变,甚至跟我们打过仗的,被我们俘虏的同民党将军也可以改造。经过改造,他们不那么反对我们了。还有一个清朝的皇帝也是这样。他观存存全国政协,搞义史资料工作,他现在自由了,可以到处跑啦。”可见毛泽东人际交往上,笃信用发展的观点看人、待人,不仅理论上是正确的,实践上也获得了雄辩的证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的。毛泽东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麻用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出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斛决的问题。”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在他的人际交往中也充分体现,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李约翰,等.毛泽东和唐委书记们[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5] 张素华,等.说不尽的毛泽东[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6] 于俊道,李捷.毛泽东交往录[M].人民出版社.1991.
[7]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