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理论研究
任弼时的青年政治思想与革命贡献
余虹

任弼时(1904-1950),祖籍湖南湘阴,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任弼时年轻时即在漫漫的革命征途中为中国革命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早期的青年团实践中,任弼时非常重视中国共产党青年团工作,尤其是其组织架构和制度建设等相关工作。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他坚定不移带领青年团跟党走,为团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革命基础,领导青年团建立了特殊的功绩。

一、征途漫漫为救国平易近人显风范

任弼时,原名任培国,1904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一个贫苦教员之家。任弼时在五岁的时候跟随着父亲在一起,由父亲教授自己念书。在十二岁时,任弼时前往湖南省会城市长沙考试,并成功考入当时著名的师范大学附属高小。任弼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到了“长郡中学”。在学校学习期间,任弼时深受当时的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当时如火如荼的各种革命游行与宣传运动等爱国活动。少年时期的任弼时生长在一个社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但思想氛围相对活跃的湖南省境内,原本是决定在毕业之后,投身于祖国的工业建设,走一条工业化救国道路。但是,在成年之后所亲身经历的一切事情令任弼时改变了自己的决定,因为他认为如果不彻底改变这种腐朽之社会制度,那种兴办工业以强国的想法绝无实现之可能。因此,任弼时在后来就自觉地走出了国门,前往到当时的红色革命之国苏联去寻求自己心中梦寐以求的救国“真理”。任弼时毅然走上了一条终生为之奋斗的中国革命道路。

任弼时积极要求进步,很快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泛结识和团结各种进步人士开展革命活动。20世纪30年代,任弼时与贺龙同志一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和第六军团开始了震惊中外、可歌可泣的万里长征。在长征过程中,任弼时同以当时张国焘为首的小集团进行了坚决彻底的斗争,坚决拥护并贯彻执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新核心的中共中央及其重要决策,全力帮助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军团胜利会师,从而保存了中国红色革命的火种,并由此形成中国红色革命的中坚力量。在中国红色革命时期,由于党外存在着非常强大的敌人和党内存在着的消极因素,中国革命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一革命过程中,任弼时曾经两次被捕,并受到了严厉的刑罚。在第一次受刑中,曾经被国民党发动派施以老虎凳、膝跪铁链和头顶窑块等酷刑;在第二次受刑时,敌人的电刑硬生生地在他的背上烙出了两个拳头般大小的窟窿,血肉模糊。每一次他都以惊人的毅力挺过来了。

无论是对党的干部还是对人民群众,任弼时从来都虚心相待、从不摆官架子。与人谈话时,他总能以平等、商量的气给人平易近人的感觉。即便是与犯了错的同志,特别是青年同志谈话,他也极少指责,而是耐心指出错误,讲清道理,提出建议。他以诚相待、和蔼可亲的作风给青年革命者以及其他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次,任弼时刚到中央苏区,很多年轻战士认不出他,连教他练习拼刺刀的战士也不认识他。这位战士在教了几次之后发现任弼时的动作总是不太标准,于是有点儿失去耐性,对任弼时瞪眼竖眉,批评道:“你这样刺简直就是乱弹琴,根本刺不倒敌人。”任弼时听罢丝毫不动怒,反而连连道歉,虚心接受战士的批评。此后他按照战士教授的方法勤加练习,动作越来越标准。那位战士见状上前像对待新兵一样拍了拍任弼时的肩膀,说道:“不错嘛,进步很大,再好好练下去一定能当个赤卫队模范队员。”话音刚落,一名通讯员跑过来对任弼时说:“首长,请您去开个会。”此时战士才知道眼前这位“新兵”原来是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顿时脸涨得通红,低头紧张不语。任弼时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不用紧张,同志,你不但是个优秀的战士,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官,这些日子真是谢谢你啊!”

二、剑指苍穹闹革命教育后辈勿骄纵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任弼时与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率领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任弼时先后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华北分会委员。当时,受中共中央委派,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任弼时奔赴国际红色革命中心莫斯科,向斯大林详细汇报了中国共产党正积极开展的工作以及中国国内正在进行着的抗日战争形势,从而取得了共产国际的普遍关注与鼎力支持。任弼时从苏联回到国内,立即又投入到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繁重工作中。为有效协助毛泽东领导的“大生产”运动与“整风”运动,任弼时受命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之职。同时还受中共中央的委托,开始全面主持《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等相关工作。抗战时期,任弼时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共同组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书记处,负责中共中央日常事务处理工作。中共第七届一中全会召开时,任弼时出席会议,并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参与中央领导工作后,任弼时在百忙之中始终没有忘记他多年来从事的青年政治工作,并将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严格践行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1947年正是国共内战激战正酣之时,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对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进攻。党中央果断决策,撤离延安,延安及附近解放区的学校也随党中央一起转移。当时任弼时的大女儿远志在读中学,而小女儿远征还在读小学。任弼时的警卫员考虑到这两个女儿年龄还小,不适合随部队一起连夜行军,于是建议她们与母亲一起秘密转移至另外一个安全的地方。但任弼时坚决反对,他意味深长地对警卫员说:“她们应该与其他年轻人一样锻炼锻炼,我绝不希望把我的孩子质养成革命‘娇’子。”就这样,在父亲的安排下,远志与远征两姐妹自己打好背包,与学校的其他同学一起出发转移。党中央转移到陕北的米脂县,任弼时没有来得及休息,就受毛泽东委托研究土地改革问题。有一天,他正与几位干部探讨土改分田地、斗地主的事宜,小女儿远征手里拿着一个橡皮做的老鼠玩具跑进来让任弼时看。任弼时从远征中得知,这个老鼠玩具是分到田地的农民送给她玩的,于是将远征拉到身边,平心静气地对她说:“爸爸教过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你唱得很好,但是更要做得好。这个小老鼠玩具也是农民斗争得来的胜利果实,你应该把它送回去,那才真的是做到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过了两天,任弼时问起远征小老鼠玩具的事,远征回答道:“我知道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我早就把小老鼠还回去了。”任弼时抱起远征,欣慰地笑了。

三、组织建设不容缓青年力量建功勋

在任弼时早期的青年团工作实践中,就十分重视青年团的组织建设工作,并且在实践中产生了重要的成果,后来走上全党的领导岗位以后,也十分重视组织建设工作,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丰富的关于青年团组织建设的理论观点和实践范例。另外,任弼时十分重视团干部的作风建设,明确提出青年团干部不能做“青年官”,要学会做群众工作,不能用行政工作方法。目前在中国国内,无论是在其研究的成果方面还是研究的力量方面都很较为弱小,由于有关中国青年运动史尤其是中国青年团史的研究著述都极其罕见,加上中国青年团属于中国的群众团体。这一性质也决定了其在工作活动方面仍然是处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属地位,并且多数工作活动是处于其中下层,都不在其较为核心的层面。年仅十六岁的任弼时,就在上海外国语学社积极加入当时在上海成立的进步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的共产党组织之下,任弼时前往到苏俄进行专门学习。三年后,任弼时顺利完成了自己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为期三年的求学生涯,从莫斯科启程,于同年八月到达了祖国的上海,并出席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局会议,并担任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江浙皖区委委员,从此便开始了自己在青年团的工作生涯。

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召开了中央局会议,任弼时在这次会议上受聘为“编辑员”,也就是在团中央宣传委员会下设的编辑部工作。但是没过多久,任弼时又加入团上海地委工作,这也是团中央局之决定。当年,任弼时出任团中央的俄文翻译之职,这也是团中央局的决定。后又一次根据团中央局会议的决定,作为青年团三大议案准备委员会重要成员之一,他积极参与了青年团三大的筹备工作。以至后来,相继担任团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组织部主任、代理团中央总书记职务、团中央局总书记兼组织部主任、团中央书记等重要职务。根据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任弼时被正式调离团中央,前往中共临时中央机关工作。任弼时关于青年团的工作思想都是来源于工作实践中针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的。在大革命时期,面对“白色恐怖”,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任弼时坚定不移地带领青年团坚定跟党走,发展壮大了团的组织,切实加强团组织建设,为团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及时纠正了团内出现的先锋主义与取消主义的倾向,充分发挥了团的助手作用,领导青年团建立了特殊的功绩。

 

参考文献:

[1] 蔡庆新.组织大家任弼时[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

[2] 中央文献研究室.任弼时年谱[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3] 石钟泉.任弼时的故事[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4] 任远志.我的父亲任弼时[M].外文出版社.2011

[5] 中央文献研究室.任弼时传[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