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新的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但是在革命的形式表现是排满的种族革命,因而这些革命者必定会在中国历史寻找理论依据和代表人物。王船山及其思想就是其中的代表。
受船山思想影响的革命者不在少数,其中杨度、章士钊、章太炎等人充分认识了船山思想的巨大影响。
杨度曾说:“惟有船山一片心,哀号铺匐向空林。”他把复兴民族的希望寄托在发扬船山精神的湖南人身上,道出了湘人不屈的心声:“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章士钊是辛亥革命时期最充分认识王船山思想影响的人。他说:“船山在当日,伏处南疆,艰贞绝学,与李二曲、孙夏峰、黄梨洲、顾亭林共称讲师大儒。而船山之书独晚出,直至洪杨荡定之后,曾国潘始辑遗书刻之,其说大倡于湖湘而遍于天下。夫张李时代,为他人驱除难而致其国,天下迄定,而船山方殚精而著书;至洪杨时代,天下一转捩而所以驱除之者仍不异畴昔,天下亦迄定,而船山之书适于是时大发明。是何故与?嘻!吾知此后其被吾船山之影响者必无量,而必生出许多之波动,则敢断言者也。”
作为大学者又是革命家的章太炎受王船山思想影响最深也最早,他说:“余十一、二岁时,外祖朱左卿授余读经,偶读蒋氏《东华录》曾静案,外祖谓‘夷夏之防,同于君臣之父’。余之革命思想伏根于此。依外祖之言观之,可见种族革命思想原在汉人心中,惟隐而不显耳。”l3清楚地表明在他的人生观刚开始形成之际,已把民族革命扎根于心目之中了。
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者一方面自觉地认识王船山思想对革命运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更是利用王船山思想进行革命宣传,发动广大的群众起来参加革命。
《读通鉴论》是王船山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王船山通过对中国历史由先秦至五代的历朝历代政治状况进行剖析,特别深入地探索了中国亡争夷狄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保国保种的主张。《读通检论》本身的探讨范围是比较广的,但章士钊将关注点放到了“夷夏之防”上。
章士钊在《疏黄帝魂》中说:“果也,辛亥革命以前,船山之说大张,不数年而清室以亡。”章士钊并不完全同意船山的说法,他强调辨种姓要靠风习和血液,既两者全混,当然不能辨,却表明“自我同化力之所致”。章士钊抨击了元代汉人改汉姓为蒙古姓的无耻行为。后又将船山所说的“新起之夷”称之为“将亡之虏”。因此,是沉重的历史遭遇逼使投身于时代洪流中的优秀分子发现并找到了能够对抗和改变严酷现实的理论武器——《读通鉴论》,深重的民族苦难和为了改变这种苦难的政治斗争让该书在清末民初的历史舞台上熠熠生辉、异常夺目。
王船山的《黄书》,是一本政治理论著作,书中对黄帝的事功和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由于此书中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民族主义思想,所以到了清代末年的反抗满洲贵族的革命斗争中,成了当时掀起的一股尊黄思潮的酵母。探讨《黄书》与近代尊黄思潮的关系,既可以了解王船山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也可以进一步了解近代中国尊黄思潮的来龙去脉。
王船山生当明清鼎革之际,亲身经历了明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复杂交错、斗争尖锐的时期。是故,他的哲学与史学思想的焦点是研究历代国家治乱兴亡之道,以服务于救国救民、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他的民族主义意识是以历史上少数民族对中原大地的残酷压迫的事实为基础的。他在总结宋明两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是深深地认识到,造成这种历史悲剧的根源在于君主独裁的封建制度。他表示出自己对自秦朝开始的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的深恶痛绝,并发出了君权这在封建社会晚期,就好像是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极大地动摇了君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观念,直接启迪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
为了坚定人们民族复兴的信念,船山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义说”。他评史论证,亦以民族大义为依归。历史上凡是抵御外来民族侵略的人物,他都予以赞扬;而对投降外族、危害民族利益的人,则表示出无比憎恨。他把“三义说”当做衡量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史度。“三罪说”则从反面论证“三义说”的合理性,并将出卖祖国和民族的汉奸、卖国贼列为永不可赦的“万世之罪人。”可见,船山民族主义意识是饱含了民主性因素的政治革命思想。“三义说”高举民族大义的旗帜。下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驱除鞑虏,还我中华”的先声。这种民族主义至上的“三义”、“三罪”说正是船山民族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虽历千劫万难,却仍能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力量。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尊黄思潮是辛亥革命前形成的,它对于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高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汉代的尊黄思潮,是将黄帝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始祖而尊重的,而近代的尊黄则将黄帝说成只是汉族的始祖。这种说法,虽然是为了反对满州贵族的统治,进行民主革命的需要,但其狭隘民族主义的倾向是无法否认的。
晚清是政治巨变时期,因此晚清革命者对船山先生的著述及其思想的传播和推介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为后世的反抗斗争提供了范本。现如今,王船山的学术遗产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其初现民族主义思想之端倪的思想,虽然仅仅是民族主义思想的萌芽,但是对于中国近现代革命却起着思想启蒙的巨大历史作用。可以这样说,船山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思想启蒙首先是从民族爱国主义开始的,无论是维新变法的革新帝制,还是辛亥革命的反清排满,都是以民族主义为思想基点,船山的民族思想对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毓麟:《新湖南》,《船山全书》岳麓书社1996年版
[2]王夫之:《船山全书》第16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第806页
[3]章士钊:《王船山史说申义》、《船山全书》第16册
[4]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