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理论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探索
蔡克文 王善

一、问题提出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着重从发展要依靠人民群众、发展要为了人民群众、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三个方面对“以人为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他的探索既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也留下了深刻经验教训。联系当今社会现实,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人为本”的探索,特别值得思考和总结的经验教训体现在两个方面。

二、必须把尊重群众和领导、教育群众有机的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毛泽东看来,首先就是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其本质就是要尊重群众,毛泽东历来非常尊重群众。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工作,毛泽东都强调要尊重群众的呼声、愿望、意见和要求,尽可能满足群众,他对官僚主义十分痛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1991)说:“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1996)强调:“我们一定要把领导上的老爷式作风、官僚主义作风、命令主义作风,完全消灭得干干净净”。“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它革掉。我说革掉很好,应当革掉”(毛泽东,1957)。

在反对官僚主义的同时,毛泽东对迁就群众的尾巴主义也进行了严厉批评,他指出:“人民的觉悟不是容易的,要去掉人民脑子中的错误思想,需要我们做很多切切实实的工作。”所以,在领导者和群众的关系问题上,既反对命令主义、又反对尾巴主义,他不仅对群众要怎样办就怎样办,甚至迁就群众的错误意见的尾巴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而且要求,党不仅应当执行群众意见,也应当教育群众和领导群众。毛泽东在对待群众的态度上是非常明确的和辩证的。他要求,在执行群众意见的同时,要敢于对群众中不正确的意见加以教育、批评,要把尊重群众与领导、教育群众有机结合起来。无论从世界观,还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毛泽东的这些理论都是正确的,都应该在实践中加以强调和坚持。

但是,在后来,恰恰是毛泽东自己却违背了他自己确立的这个正确原则。比如,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他自己就犯了迁就人民群众的错误。1958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不过是反映了人民群众中一时过急的情绪,或者叫做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毛泽东批评1956年的反冒进脱离了部长、省委书记,脱离了六亿人民。他自以为大跃进、人民公社代表了人民利益,反映了人民要求。其实,正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才是真正地脱离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损害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许全兴,2004)。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允许和鼓励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同样存在放任、迁就人民群众的错误。他认为“四大”是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最好形式。此外,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他说:“四大”是最适合发挥群众的主动性,提高群众的责任心。他多次讲到“四大”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是最好的社会主义革命形式,是最好的社会主义建设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发扬民主,可以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问题,因而这种形式一直要传扬下去。

在这样的观念下,在“文化大革命”中,“四大”被发展到了极致。实际上,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呼声、要求,有正确的、合理的,也有不正确的、不合理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呼声、要求,做出认真的冷静的分析,对正确的、合理的,一定要采取办法和措施去实现和满足,对不正确的、不合理的,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引导和纠正,否则就会迁就群众的错误,犯尾巴主义的错误。毛泽东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实际上就是把尊重群众变为了尾巴主义,教训非常沉痛。

毛泽东的经验和教训,给了党严重警示。首先,必须要依靠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消灭官僚主义。这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关系党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其次,必须对人民群众进行经常性的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在当今这样的时代,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物质利益的“物教”化、人们的要求多样化、人们的思想复杂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意志往往具有很强的自发性,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往往不切合实际,这就需要党对人民群众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使其由自发变为自觉,由不切合实际变为切合实际。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尊重群众,真正地为群众负责。总之。尊重人民群众,不是放任自流、纵容包庇;领导和教育人民群众,不是压制、打击。要把尊重和领导、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群众、发展依靠人民群众。

三、必须坚决推进教育改革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直接的动力就是教育。就个体的人而言,人的成长历程,就是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教育通过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意识,可以增强人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创造性,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实践能力。教育通过对人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念施加积极影响帮助人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从而实现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协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吴远、樊非,2008)。所以,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教育发展的问题。没有良好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取得实质进展。正是这样,毛泽东在新中国后非常重视我国的教育改革问题,他认为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能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今天,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人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今天的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促进和制约的双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片面发展的人。反思我国现在的教育,就束缚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来说,较过去而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毛泽东讲,旧的教学制度摧残人才,摧残青年,直面目前的教育教学制度,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毛泽东讲,课程太多害死人,以及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我国目前是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毛泽东讲,课本要两三年修改一次,使之不脱离实际,我国目前有多少课本能够跟得上实际?毛泽东讲,反对注入式教学方法,直到今天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毛泽东讲,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一方面学习,一方面娱乐,二者充分兼顾,这不是我国目前很多学生的奢望吗?毛泽东讲,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难道我国目前不是唯分数是从?

虽然我国也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考试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现实情况下,全国各地,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应试教育。考试成绩成为各个学校唯一追求的价值目标,社会评判教育的成败的标准也是“成绩”,这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所以,为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了还教育以本来面目,必须坚决推进教育改革。

毛泽东曾指出应该从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围绕如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来深化教育改革。真正执行教育的方针,即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是说,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方面来说,毛泽东经常强调,国民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适合当前的革命形式和革命任务的需要。从现实来说,我国教育还不完全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是要求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专业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等。而我国现在的应试教育,很难培养出这样的人来。因此,必须要进行改革。

从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面来说,教育与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毛泽东一贯坚持的原则。现在虽然也强调实践教育,但是仅就教育过程和环节来说,目前的教育严重缺乏的就是实践教育。而毛泽东当年把教育和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紧密度,是前无古人的,培养出了一代有知识、会劳动的人。当然,目前是不可能原搬毛泽东的做法,但是也应该扭转教育要么在内容上脱离社会实际、脱离生产劳动,要么在方法上脱离社会实际、脱离生产劳动的不良倾向,使教育与社会实际、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内容和方法上都不断有新的发展。因此,必须要进行改革。

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说,这是毛泽东最为重视的培养目标。德,不仅仅是品德,还同时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要教育学生能够“遵守纪律”、“艰苦创业”、“白手起家”,具有“共产主义的情操、风格、和集体英雄主义的气概”等。智.也不仅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还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像毛泽东所说的具有“创造精神”。体,同样不仅仅讲体格、体能和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娱乐身心、培养高尚情操,像毛泽东所说的“身心并完”。

但是,就目前来说,在德、智、体方面,往往不能统一,往往偏重了智,而轻视了德和体,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因此必须要进行改革。要汲取毛泽东(1990)的“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的思想,也就是德、智、体并重的原则。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当然,毛泽东在其晚年也违背了“德、智、体”并重的教育原则,存在一定程度的轻“智”,而过分重“德”和“体”,甚至是贬损“智”的倾向。例如允许“知识越多越反动”论点的泛滥等,从而使整个社会长期存在一种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的不良风气。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这种问题已经成为过去,知识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我国的教育又长期存在另一种不良倾向,即对“德”的轻视,过分追求“智”,这已付出了严重的代价。总之,在教育中,不管是哪种倾向,不仅无助于人的全面发展,甚至把人推向了一条畸形发展的道路。所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推动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4]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R].1957.10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

[6] 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实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7] 吴远,樊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求实,2008(8)

[8] 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