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理论研究
蔡和森革命实践与建党思想考略
柴生高

一、探索革命道路的时代先驱

蔡和森1895年生于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少年时代家境较为贫寒,做过大约三年的学徒。1913年,凭借着刻苦勤奋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并在此与毛泽东结识且成为挚友。在湖南一师学习期间,蔡和森读书经常废寝忘食,善于进行独立思考,讲究运用学习方法,对天下大事富有独到见解,因此深受该校教师、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的高度赏识,在给友人的书信中,杨昌济曾郑重而深情地指出:毛泽东、蔡和森两人可谓是国家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发展前途不可估量,如果说要谈救国救民,则必须首先倚重此“二子”。在湖南长沙求学期间,适逢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为了宣扬革命道理和探索救国途径,1918年4月,胸怀远大志向的蔡和森与毛泽东等人共同发起组织了“新民学会”并且其被推选为该学会干事。按照学会积极“向外发展”的工作思路,1918年6月,受学会委托的蔡和森从长沙远赴北京,筹划办理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有关事宜,在京停留期间,他先后拜见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及新文化运动著名领袖李大钊,并深受他们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倡导运用的以解放世界上被压迫国家和人民为目标的深邃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思维观点的启发和影响,在思想深处触类旁通,“矍然猛觉”,认为马克思主义既然“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则“愿则而效之。”

为了进一步探索革命发展道路,开展革命实践活动,1919年12月,蔡和森与其母葛健豪、其妹蔡畅以及女友向警予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放弃了原先秉持的单纯教育救国幻想而精心寻求救国救民的先进指导理论。在法国停留期间,蔡和森立下誓言,要“开首二年不活动,专把法文弄清,把各国社会党、各国工团以及国际共产党,尽先弄个明白。”他勤奋苦读,博览群书,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就克服了法文的学习障碍,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及上百种关于各国革命运动和理论思潮的书册资料。结合国内外的革命现状,特别是中国的现实国情,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蔡和森毅然摒弃了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潮等理论学说,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了充分表明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在与革命伉俪向警予拍摄结婚照时,蔡和森与向警予双手捧着一本打开的《资本论》,深刻表明他们已经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至高信仰。至此,蔡和森全家一起不辞万里,共同远渡重洋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举动,在中国现代史上谱写了令人难以忘怀的革命佳话呷。

二、阐述建党思想的理论先哲

在确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发展的指导思想之后,富有远见卓识的蔡和森开始思考通过何种方式在贫穷落后的中国大地来贯彻和实现这个倡导人类自由与解放的伟大学说。为此,蔡和森研读思考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重要理论著作书以及列宁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专门起草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对于列宁式的建党思想和建党原则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党思想。1920年7月,在新民学会组织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蔡和森提出“组织共产党,使无产阶级专政,其主旨与方法多倾向于现在之俄。”对于共产党的建立时机,蔡和森认为:“现在就要准备”、“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个中国共产党”,只有组织了共产党,“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他不但对这个需要旗帜鲜明成立的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和群众路线等进行了系统阐述,而且还对建党之后革命运动的广泛开展提出了自己的大概设想。

为了系统阐述和充分说明自己的建党思考和建党学说,1920年夏秋,蔡和森曾专门致信毛泽东,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目的、建党方针和建党原则等核心主题征求毛泽东的意见。当时,面对纷扰庞杂的各种理论学说,蔡和森的头脑是异常清醒的,他坚定地认为中国革命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潮流,但是中国的革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而不能盲目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他深刻指出:“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得社会主义真为改造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并且认为对于中国未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在蔡和森看来,要实现中国社会的彻底革命,就必须要借鉴和学习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丰富经验,在中国也首先建立起一个名称为“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并且使其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组织原则,蔡和森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采取彻底革命的办法,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改良主义;中国共产党必须紧密联系人民群众,解决反对任何形式脱离群众的活动做法;中国共产党必须是高度集中的组织,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散漫纪律,随意降低入党条件。蔡和森认为,中国共产党应将包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因为只有建立了正确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才能完全战胜中国社会当时流行的各种反动思潮,最终掌握革命的主导权。对于蔡和森来信中提到的关于建党若干理论思考上的卓越见解,毛泽东给予了其高度评价,表示出完全赞同和充分肯定的态度,他在回信中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个字不赞同”,并将其称之为“有关共产党之重要讨论”。

三、引领潮流发展的革命先知

作为我国首批接受马克思主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之一,蔡和森青少年时代就树立了“以改造中国为己任”的远大目标,积极探索和寻求革命真理,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就与毛泽东结为志同道合的亲密挚友。之后,从早期的新民学会到倡导筹建中国共产党,蔡和森以彻底的革命见解和深远的历史眼光,逐渐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以个人的革命实践和深刻的革命理论,引领了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

比如对“中国共产党”称谓的确定,蔡和森就作出了很大贡献。之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曾出现过在党名选择上的徘徊。对此,与陈独秀和李大钊联手创办《每周评论》以及组建中国共产党首个基层组织——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三个创始人之一的张申府在回忆建党初期情况时曾说道:“关于党的名称叫什么,是社会党,还是叫共产党,陈独秀自己不能决定,就写信给我,并要我告诉李守常。”1920年8月,蔡和森在寄给毛泽东的信中,就明确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要向欧美学习,从社会党转型为共产党,中国有必要走这条路。对此,1921年1月,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信中指出:“党一层陈仲甫先生等已在进行组织。”这些都对“中国共产党”称谓的确定影响深远。

又比如蔡和森在关于建党的具体步骤上曾预言:随着中国革命的逐步深人,将会“有摇身一变的政客和武人来篡夺革命的果实,”对此,革命者应当采取“当仁不让”的态度。从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大命的奋力地争,万里长征的坚忍不拔,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沉着应对,也就是因为党始终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决的斗争气概,采取了“当仁不让的精神”对反动派始终保持了足够警惕,最终才遭受了较少的挫折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凡此种种,都充分表明了蔡和森建党思想当中所具有的坚定革命信念和锐利的独特历史眼光。即便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之后,蔡和森依然继续他的革命理论研究,比如其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便是中共党史研究最早的经典著作;其撰写的《党的机会主义史》,也是中共党史研究最早的专史。因此,在党的初创时期,蔡和森可以说是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成为引领潮流发展的革命先知。

 

参考文献:

[1] 郭祺佳.中共建党的幕后功臣[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

[2] 孙晓春.试论蔡和森的政党思想[J].政治思想史,2011(3)

[3] 刘红梅.从反帝思想看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4)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