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理论研究
陈天华的革命生涯与反帝爱国思想
王刘琦

陈天华(1875—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又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荣乡人,清末著名的资产阶级宣传家、思想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始终忧心于国家兴亡。曾著书《猛回头》、《警世钟》等,痛陈种种民族危机,并提了关于救图存的革命主张,为唤醒中华民族、宣传革命起了重要作用。1905年l2月8日,陈天华以死殉国,年仅31岁。

一、陈天华的革命生涯

陈天华于1875年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幼丧母,父亲是一个乡村塾师。少年时一边由父亲教授课业,一边当小贩提篮叫卖或是替人放牛。但其天资聪颖,学习刻苦,9岁时便已熟读《左传》等书,并对传奇类小说、民问说唱弹词格外偏爱,经常效仿此类文体编写通俗小说或是山歌,为其后来成为宣传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895年,为了生计,陈天华随父亲到新化县城生活,住资江书院。资江书院院长邹苏柏爱才心切,破例许可他借阅书院的藏书。期间陈天华细心研读完《二十四史》,时常为史书中奸佞乱朝、夷狄猾夏、制度废弛而忧愤叹息。在邹苏柏和当地巨绅的周济资助下,陈天华终于不必为谋生而颠沛流离,自1896年起正式就读于资江书院。1897年,因成绩优秀进入由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的长沙实务学堂学习。1898年又考入新化实学堂,潜心于西方新学和中西历史。时值戊戌变法时期,维新运动的开展对陈天华影响很大。为研究历史兴衰之故、方舆夷险之道与典章制度之源,他开始废寝忘食地钻研《资治通鉴》,往往感慨于史书中的兴盛衰而涕泪横流。同年陈天华在《湘报》上倡导禁止妇女缠足,成为湖南杰出青年的代表。1900年,陈天华进入长沙岳麓书院就读,第二年闪病转人新化实学堂学习。1903年,陈天华官费留学日本,进入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

1903年4月,俄国向清政府提七项无理要求,企图并吞霸占我国东北。4月29日,日本的留学生召开的拒俄大会上,黄兴、陈天华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陈天华咬破中指写以血书寄回湖南。湖南抚台赵尔巽为之激昂,将其血书宣读于各学堂,并揭之官报。令各府、州、县开设武备训练所。黄兴、陈天华等还在日本组织了拒俄学生军准备奔赴东北与沙俄决一死战,但不久即被清政府驻日公使下令解散。5月,陈天华又积极参与组织了以拒俄学生军为基础的革命团体军国民教育会。在此期间,为了宣传革命和民族独立,陈天华以笔为武器,夜以继日作书报以警世,写成了震惊世人的《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书中直陈中国所面临的亡国危机,强烈地表达了反帝爱国思想,并提出了关于救亡图存的革命主张。虽然满清政府严厉禁止这两本书的发行和流传,但社会上却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成为辛亥革命宣传的奠基之作。1903年冬天,陈天华回国投入到革命之中,于次年2月同黄兴、宋教仁等在长沙创立了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的华兴会,并积极投入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策划反清起义的活动之中。后因叛徒告密而被清政府搜捕。1904年底,陈天华再次东渡日本,同宋教仁等创办了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撰写多篇文章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孙中山前往日本,为建立全国性的革命团体而大力倡导各个革命团体联合起来。陈天华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新的希望,极力响应孙中山的号召,为华兴会与孙中山的联合积极奔走,并最终促使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而《二十世纪之支那》也更名为《民报》,成为同盟会的机关报。陈天华在上面发表了大量宣扬革命的文章,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以横扫千军之势对保皇派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清政府将在日本的留学生的革命激情视为洪水猛兽,要求日本政府对留日之革命党进行驱逐。为了日本在华利益,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悍然颁布了《取缔支那留学生规则》。此举引发丁在日留学生的强烈反对,由留学生总会领导的8000多学生进行了总罢课以示抗议。由于激烈派主张全体回国,而缓和派则认为应该忍辱负重继续学习,两派由此产生分裂。而日本报纸借此以放纵卑劣的评语对中同人进行攻击。陈天华悲愤交加,为了激励众人去绝非行、共讲爱国决定以一死而唤醒国人的觉悟。1905年l2月8日,在留下一封数千字的绝命书后,陈天华义无反顾地投人日本东京大森海湾以死殉国,年仅31岁。

二、陈天华的反帝爱国思想

陈天华年少时一直过着半流浪的生活,长期的漂泊不定使他对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了解,对于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列强的压迫格外痛恨。自少时申以光复祖国为志,16岁时便已经有了“莫谓草庐无俊杰,须知山子起英雄”的豪情。在他生活的晚清时期,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步步繁逝,导致晚清政府不断割地赔款,中国一步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陈天华清地看到中国已经处随时可能被瓜分的局而他在《警世钟》中以直白的文字触目惊心地描写到中国当时的状况: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桂;德意志,领胶州,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面对这种严酷的事实,陈天华在《猛回头》中痛心疾首地细数了甲午战敗、庚子赔款、东三省割献、通商、失矿权、失铁路权、教案、租界等种种屈辱,他认为这种对于中国明目张胆的掠夺,将是给中华民族带来亡国亡种大祸的根源所在。会使中国步印度、安南、波兰,犹太、非洲、南洋澳洲之后,广土不保,没有家乡,水为牛马。陈天华又提醒国人,西方列强对于中国的奴役和控制是从各个方面多管齐下的,甚至会使川一些假仁假义的手段。国人千万不要被西方列强外表和平、内里暗杀的手段所迷感,让人不知不觉甘做他的顺民。若是迷失于这种温和手段,亡国灭种的锅事就追在眉睫了。

空前严峻的形势并没有使陈天华畏缩,反而澈起了他奋起抗争的决心。他慷慨激昂地强调,中国人和洋人都是人,中国人绝不能甘受洋人的欺侮。对于一些国人认为洋人在中国势力大得很,无处不是洋兵的怯懦心理,他在《猛回头》中毫无惧色地指出:洋人也不过是一个人,非有三头六臂,怎么就说不能敌饱,国人应不畏强暴,更不能因此胆小害怕。预备救国的言论也受到了陈天华的批评,他指只有死死苦战才能救中国。就是要苦战80年,也应该要支持下去,只要坚决同敌人斗争,就能解侮去辱,实现国家独立。陈天华疾呼国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当兵的舍生取义、当官的尽忠报国;各行各业、三教九流一起俱起;无论性别、党派都担起爱国救国的重任,团结起来同列强作不屈的抗争。只要全国皆兵,洋人必会四面受敌,即使有枪炮,也会寡不敌众。对于可能的牺牲,陈天华也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死终不免,舍得家保得国,家国两昌。一人舍得死,万夫不敢挡,或排外、或革命,舍死做去,只要我人心不死,这中国万无可亡的理。陈天华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年之后他自杀殉国,正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

陈天华还难能可贵地认识到反封建必须同反帝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救国于危亡之中。早期陈天华的斗争主要是针对西方列强,对清政府仍有一些幻想但很快,清政府对于西方列强的妥愤怒的指出,清政府为求得西方列强的支持不惜大肆出卖主权,将民族利益拱手相让。在《警世钟》中痛斥清政府的种种投降卖国行径,历次天文数字的赔款、削自己沿海的炮台、由外国军队练中国军队、让各国开采中国的矿产、修中国的铁路、西方列强甚至拥有在中国生杀用人的权利。而清政府只为苟全一己,件件都依了洋人,全不顾中国人将永世不得翻身。对内残酷欺压百姓,对外一味妥协退让。陈天华认为这样的清政府早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要想拒洋人,只能讲独立,不能讲勤王。陈天华是中国最早提出反封建必须反帝思想的先驱,这种觉悟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并很快在爱国人士中成为了一种共识。在清楚认识到反封建必须同反帝紧密结合后,陈天华将维新、立宪看做是不能解决根本的隔靴搔痒,指出欲使中国不亡,只有一刀两断代满州找政权而卿育之。只有革命才是救人救世之神药,号召国人以无畏的革命精神杀尽仇人、杀累世的国仇杀媚外的汉奸,同仇敌忾,将西方列强驱逐出中国的领土。此外,陈天华认为革命之后,需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认为欲救中国,唯有兴民权、改民主,方能兴利于未见,除害于未形。在陈天华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狮子吼》中,他对理想中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进行了美好的描述,其中关于民主共和国的基本思想对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宣传和鼓励的作用。

陈天华作为晚清时期杰出的宣传家和革命家,毕生致力于唤起民众进行革命斗争。1917年,在日本留学的周恩来在归国前夜,为纪念陈天华挥笔写下了“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著名诗句。陈天华的悲壮义举唤醒了无数爱国青年,并激励这些爱国青年前赴后继,为了民族解放而进行不屈的斗争。

 

参考文献:

[1] 郭文峰.以死报国的陈天华[J].快乐语文:上旬,2011(1)

[2] 吴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陈天华研究综述[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3] 吴宇.“革命党之大文豪”陈天华何以一度产生改良思想[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