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理论研究
毛泽东推荐给刘少奇的几本书
散木

一、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最后一次会见和谈话

1967年1月13日晚上,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最后一次会面和谈话。显然,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页,可惜我们对此所知寥寥,在相关的档案和详细材料公布之前,笔者只能就公开出版的文献对此简单加以梳理和分析。

关于这次会面和谈话,许多文献材料和回忆都简约记载了这样的内容,即刘少奇提出:“一、这次路线错误的责任在我,广大干部是好的,特别是许多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主要责任由我来承担,尽快把广大干部解放出来,使党少受损失;二、辞去国家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毛泽东著作编委会主任职务,和妻子儿女去延安或者(湖南)老家种地,以便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毛泽东则希望刘少奇“好好学习,保重身体”,但对刘少奇提出的要求,他没有表态。

据刘少奇的卫士长李太和的《卫士长的回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到了1967年1月份,街上已经有了‘打倒刘少奇’的大字报。那天是晚上8点多钟,毛主席的秘书要来个普通的车。有少奇同志,主席秘书徐业夫和我,三个人到了人民大会堂北京厅。我把少奇同志送进去,就在门口等着。大概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主席把他送出来,在门口跟他握手,说‘你要好好学习’。回来后他告诉秘书给他找三本书,一本是黑格尔写的,一本是费尔巴哈写的,还有一个叫什么。当时主席还让少奇同志‘好好学习,保重身体’。回来以后,我看他面容很高兴。”

刘少奇女儿刘爱琴撰写的回忆录《我的父亲刘少奇》(修订版,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书中提到此事,她说:1967年1月13日,毛主席派秘书徐业夫接我父亲到人民大会堂谈话,“建议我父亲读几本书,他还特别介绍了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写的《机械唯物主义》和狄德罗写的《机械人》两本书。分手时,毛泽东要我父亲‘回去后好好学习,保重身体’。就在毛泽东同我父亲谈话后的几天,家里就被强行拆下电话,断绝了我父亲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刘爱琴的回忆比较详细,不过她的回忆只是听闻,内容则大致不差,至于毛泽东推荐给刘少奇的书,这里则只有了两本,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的《机械唯物主义》和法国狄德罗的《机械人》,而不是前述李太和所说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著作。

在中央文献研究室二编部副主任和研究员、刘少奇研究专家黄峥编撰的《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中,也提到了此事,即根据刘少奇的机要秘书刘振德的回忆:刘少奇与毛泽东会面和谈话的第二天,“当其他工作人员知道昨晚毛主席找少奇同志谈话时,都很关心,问我知道不知道谈了些什么?我说不知道。大家猜测,这次谈话可能对少奇同志的错误交了底。别看造反派叫喊得凶,毛主席要保他只要一句话就行了。我也急切地想知道谈了些什么。我给光美同志送抄来的大字报内容和搜集到的一些小报、印刷品时,问她:‘不知道毛主席同少奇同志谈了些什么?’光美同志神情黯然地说:‘少奇同志回来没有多说,只说他向毛主席提出两点要求。前一段时间少奇同志就给毛主席写过一个东西,其中就有这些内容。少奇同志还说,毛主席见到他第一句话就问平平的腿好了没有,可见毛主席对我们这里的事还是很了解的。少奇同志告辞时,毛主席还送到门口,并要他保重身体。’说到这里,她从抽屉里拿出一页纸,说:‘毛主席建议少奇同志读几本书。有三本还没找到,咱们分头找找吧。’我接过来一看,一本叫《机械唯物主义》,作者是海格尔(法);一本叫《机械人》,作者是狄德罗(法);另一本是中国的《淮南子》。我先在少奇同志的书房里找,但一本也没找到。我又到了中央办公厅的一个图书室找,正在那里值班的机要室档案处的小李同志也帮我找。但也只找到一本《淮南子》。剩下的两本书,我想再到大图书馆去找找,光美同志说:‘不用了,少奇同志说也可能书名不对。’从此,少奇同志埋头读书,他想从书中吸收更多的知识。但我却始终没有搞清楚,毛主席同少奇同志谈话的用意是什么。虽然我也知道从讲话的内容看,毛主席并没有打倒少奇同志的意思,但为什么毛主席就不能说句话,使这位老战友得到解放呢?”

这可以说是事后对此事最为详尽的一个回忆了,刘少奇当时显然对王光美有一个关于与毛泽东会面和谈话的复述,至于毛泽东推荐的书,这里不仅是三本,而且是更多的“几本书”,不过,三本书中,海格尔不是法国人而是德国人,而且看来当时这三本书里外国的两本也并没有找到,至于原因,王光美说刘少奇以为可能是自己听差了(不过,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湖南人,他们大概平常不会听差话)。

又据刘少奇卫士贾兰勋的另外一篇回忆文章《贴身卫士忆少奇蒙难》(《百年潮》2000年1期),关于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最后谈话,也是事后的第二天,“光美同志把李智敏(机要秘书)叫到办公室,说昨天晚上主席找少奇同志谈话了,大概意思是我们党历届领导人犯错误的不少,但是改正错误的没有一个典范,希望你在改正路线错误上起到一个模范作用。主席还说让少奇同志多看书学习,保重身体。光美同志叫李智敏找几本书,说是主席叫少奇同志看的。其中有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的《机械唯物主义》,一本是狄德罗的《机器人》,还有一本是中国的《淮南子》。一天我值班,我们聊天就聊出这个事来了。当时会议室又是书房,他说咱俩一块儿找找。我说你在这恐怕找不到,咱这没这个书。因为会议室的书都是公开的书,光美同志下去搞‘四清’之后,我们晚上值班,常看,所以我都有印象,他提的这几本书没见过。我说大书房里肯定没有,咱们在小书房找找。少奇同志办公室有一个内部书房,这里都是不公开的书。结果在小书房找了半天也没有。李智敏说这怎么办?我说有办法,咱们到北京图书馆借去,北京图书馆肯定有。可是,处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造反派随时可能闯进来批斗、贴标语,哪还有什么正常的读书时间?”

王光美让刘少奇的机要秘书李智敏查找毛泽东推荐的书,李智敏和贾兰勋在刘少奇的书房遍寻不得,想去北京图书馆找,大概没有来得及。笔者多年后也在“国图”网站上搜索上述二书,也仍然是毫无踪影,而当年毛泽东推荐给刘少奇阅读的两本书,也就一直没有被人提过,笔者请教了一些相关专业和藏书丰富的专家,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江晓原先生等,结果他们也是“一头雾水”,看来如要解开这“两部书”的真正谜底,还得需要时间和“专业”的解人。

二、毛泽东推荐的几本书之谜

是不是这是两本根本没有的书呢?——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一称海德格尔)的《机械唯物主义》、法国哲学家狄德罗的《机械人》,如“国图”等国内各大图书馆均无收藏,那么,“最后一次会面和谈话”,现场还有人可以追忆吗?或者毛泽东的藏书中可以找到?

毛泽东的藏书,笔者无缘一睹,据1999年出版的《毛泽东读书集成》(共238卷),这是由原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张玉凤、王德春提供书目,由原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和滕文生担任总编纂,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央党校、北京大学等数百名专家学者从设在毛泽东故居的“菊香书屋”万余种(十万余册)藏书中精选的百余种毛泽东生前最爱读的传世藏书汇编而成的,据说是“迄今为止公开出版的规模最大、内容最全,并且是有次序、有重点地反映毛泽东读书生活和读书方法的丛书”,但也没有收入上述两书。另有一大型丛书《毛泽东藏书》(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据说也是张玉凤主编(她从1962年到1976年间一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职任秘书、宣传干事、调研员等,毛泽东逝世后,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委托,由她负责整理毛泽东的藏书),这套24卷本5000万字的《毛泽东藏书》,笔者亦不曾看到,其规模也逊于前者,因此大概也不会收入两书。

既然书没有找到,但我们却可以由此揣测一二。关于毛泽东哲学藏书中涉及唯物主义等的书籍,其中可以查询到的,有西洛可夫、爱森堡等合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米丁所著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而所谓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的《机械唯物主义》和法国狄德罗的《机械人》两书,不见收藏目录。

恩斯特·海克尔(ErnstHaeckel,1834—1919),是动物学家,也是哲学家。前者,据说“生态学”一词就是他在1866年发明出来的;另外,在科学史上,达尔文曾预测非洲是人类的故乡,然而作为达尔文的追随者,海格尔却认为亚洲才是人类的故乡,因为亚洲的猩猩和长臂猿是人类的近亲。后者,海格尔是主张“一元论”的,即主张世界一切事物皆是由某种一元物进化发展的结果,这在哲学史上是属于“自发唯物主义”的。海格尔著有《普遍形态学》、《自然创造史》、《人类起源》、《宇宙之谜——关于一元论哲学的通俗读物》等,至于那本《机械唯物主义》,笔者以为极有可能是《宇宙之谜》的别称或节选。

就在笔者撰写这篇文章时,恰好读到了袁志英先生的《关于达尔文主义者海克尔在中国的影响》一文(《中华读书报》2009年10月14日),他说:海克尔是达尔文主义者和进化论者,也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唯物主义代表和无神论者,“他提出确定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生物发生律,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始作俑者”,对于此人,“恩格斯曾以认可赞扬的口气多次提到他和他的《宇宙之谜》;列宁对他和《宇宙之谜》评价更高。”“海克尔和他的《宇宙之谜》也曾引起鲁迅的注意,1907年,鲁迅发表了论述海克尔一元论生物发生规律的专论《人之历史》,其副标题即为《德国黑格尔氏种族发生学之一元研究之诠释》。这里的黑格尔即海克尔,而黑格尔那时译成黑该尔。”那么,毛泽东呢?文章说:这本书,曾有三种中译本(现在已有多种)——“一是马君武的译本,在《新青年》杂志连载;二是刘文典的译本;三是‘文革’中由复旦理科‘大批判组’的四人小组(袁志英是其中一员)翻译的本子。”显然,如果毛泽东读过这本书.应该是在他的青年时期,那就是马君武的译本了(马译,1920年出版时名为《赫克尔一元哲学》,系“工学博士”马君武在“广州无烟火药工场”之时,有序云:此著“自1899年出版以后,震惊一世,凡有文化之国民皆次第译之”,马氏遂根据日译本将之翻译,原刊于《新青年》,凡三章,后因“新青年”某主任(?)“作文媚梁启超”,“遂暂时中辍”,迨三年之后,马氏“乃继续译之”,并根据德文版予以校订,其渭:“是书综合近世自然科学之重要结果,以成一种哲学之新统系,其势力之伟大、销流之广远,且过于达尔文之《物种原始》。世界各处皆有一元学会之设,欲以此代宗教,其势极盛。予译此书,甚期望吾国思想界之有大进化也。”另外,在《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1920)》一书中,有青年毛泽东对德国哲学家和伦理学家泡尔生所著《伦理学原理》的详细批注,该书是毛泽东后来的岳父杨昌济在北大教授伦理学的课本,可以推测,当时他也一定关注和阅读过马译海克尔的著作的),至于“文革”时会重新翻译出版它,当亦与他老人家有关。

袁志英说:“按照德国著名政论家、苏联和中国问题专家克劳斯·梅奈特的说法,毛泽东发动‘文革’,和他接受了《宇宙之谜》中的某些思想有关。1972年,我和其他三位同事调至复旦理科‘大批判组’,翻译德国人海克尔的《宇宙之谜》。那时林彪虽已折戟沉沙,可‘文革’干将风头尚健,‘批林批孔’,杀声震天。偏偏在这种时候翻译一部古人洋人的书,真乃匪夷所思,但又不敢问个究竟,只知任务是上头来的。——1974年,《宇宙之谜》出版,发行47万册。那时新华书店摆放的全都是马、恩、列、斯、毛和鲁迅的著作,再就是‘批林批孔’‘批水浒’的小册子。而一夜之间,一个‘名、洋、古(人)’的一部大书进驻红光闪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阵地’,这背后有什么玄机,作为该书译者之一的我也不明就里。直到1975年底,我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1975年11月30日,德国《世界报》刊载了克劳斯·梅奈特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西德总理施密特访华的情况。作为施密特的顾问,梅氏参加了毛泽东会见施密特的全过程。梅氏写道:‘毛在开始谈话时提到四个德国人的名字,说他世界观的形成主要归功于这四个德国人。听起来似乎是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可为何两次提到黑格尔呢?’当译员将第四人译成黑格尔时,毛主席颤巍巍摆了摆手,纠正道:‘是海克尔。’梅奈特这才恍然大悟:‘是海克尔,确切地说是恩斯特·海克尔。’年轻的译员对海克尔没有任何概念,而梅氏七岁时就阅读了《宇宙之谜》。梅氏的记述也为施密特的回忆录《伟人和大国》所证实,施密特说他和毛泽东花了十分钟的时间讨论了‘海克尔那部粗糙的唯物主义著作《宇宙之谜》’。梅奈特此后不停地思索:‘海克尔怎么会给这位深居紫禁城的伟大老人留下那么深的印象?’他最后认定,海克尔秉持一元论哲学,马、恩也坚持一元论哲学,可作为自然科学家的海氏走得更远,海克尔认为,一切在流,一切在变,世上万物没有终极目标,有的只是状态。梅氏发现,‘随着年事渐高,毛越来越成为哲学家了,也越来越把目标称之为状态’。‘人类发展不会停留在某一诸如社会主义的目标上,具体到革命上,也要继续革命,不断革命。’毛泽东反对革命胜利后就不再有冲突的观点,相反,他认为要进行多次新的革命,‘七、八年来一次’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是必要的,为的是使发展不致停滞。毛泽东晚年处处强调‘运动’、‘变化’、‘革命’,‘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一万年以后还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历史现象,总有一天会灭亡’;‘生与死不能转化,请问生物从何而来?地球上原来只有无生物,生物是后来才有的,是由无生物即死物转化而来。生物都有新陈代谢,有生长、繁殖和死亡,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生与死也在不断地相互斗争、相互转化’;‘有问题才革命,革了命又出问题’。梅奈特把毛泽东的‘不断革命论’和海克尔的反对任何‘终极目标’联系了起来,他认为,毛从这部‘粗糙的唯物论著作’得出重大结论。梅奈特还猜想说:‘众所周知,毛在一战结束前后曾在北大图书馆做过图书管理员,那时这里是最重要的现代化图书馆之一。毛自小嗜书如命,他在那里必定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了有关西方知识的书籍和资料,也必定精心阅读了《宇宙之谜》的中译本,以致他6O年后还记得作者的名字。’这是一个很聪明的推断。经我查证,马君武所译的《宇宙之谜》l9l6—19l7年题名为《海克尔一元哲学》在《新青年》杂志上连载,估计毛主席是在《新青年》杂志上读了《宇宙之谜》。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了这部书,60年来念念不忘,可见印象之深,梅奈特将其具体化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思想根源,甚至认定海克尔和黑格尔对毛泽东的影响要大于马、恩对他的影响,对此论我不敢深信,不过,据此判断达尔文主义者海克尔的思想对毛泽东有一定影响当不为过。”

感谢袁志英先生的珍贵回忆和精到分析,所谓《机械唯物主义》一书的谜底,或许由此豁然可见,它也许就是海克尔“那部粗糙的唯物主义著作”《宇宙之谜》(近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为“世纪文库”丛书之一)了,至于毛泽东为何要让刘少奇读这本书,不就是他发动“文革”的一个用心——“人类发展不会停留在某一诸如社会主义的目标上,具体到革命上,也要继续革命,不断革命”,他是要让对“文革”表示困惑和不解的刘少奇懂得事物发展的规律是“运动”、“变化”、“革命”,以及“有问题才革命,革了命又出问题”,对此,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位伟人,早已有了思想上的分歧,如是“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还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等等。

那么,狄德罗的《机械人》呢?狄德罗(1713—1784)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他还曾主编过著名的《百科全书》,这部《百科全书》超越了工具书的范畴,一如狄德罗所说,是旨在“改变一般人的思维方式”和“引发人类心灵的革命”的宏著。狄德罗的著作,今有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的《狄德罗哲学选集》以及其《哲学原理》等,至于其《机械人》,似为其中的单篇文章的另名,或出于其“哲学思想录”、“对自然的解释”、“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等。狄德罗在哲学上是把世界设想为一个大系统,认为其中存在的只有时间、空问和物质,而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其与物质不可分割的联系造成了绚丽多彩的大干世界,世界是统一的并统一于物质;由于物质不断运动,永远处于变化的过程中,所以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所有的事物都相互联系,联系与统一具有内在的逻辑上的蕴涵关系。此外,事物可以相互转化,转化又涉及事物质的变化。显然,这也是“粗糙的唯物论”思想,与上述海克尔《宇宙之谜》相类。

以上两本毛泽东推荐的书,都有一个十分突出和明显的词——“机械”,所谓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被称为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即“机械唯物主义”,其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不过,却有其历史意义。在中外研究毛泽东的领域中,已有美国韦克曼的《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历史与意志》等众多著作,不过,就这两本书来考量和研究彼时毛泽东的思想,似还没有过。

至于最后一本书——《淮南子》这一本古籍,毛泽东当年为何推荐给刘少奇阅读?(这里还须有是两本还是三本的考证)是随口说到,抑或大有深意?不得而知。《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宾客所编写,内容则十分庞杂,即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刘安后因“大逆不道,谋反”而自杀。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