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其他
滕代远传略

  滕代远,乳名龙兆,化名唐大光、李光,一九○四年十一月二日,出生于湖南麻阳县岩门乡大门坡村一个农民家中。

  一九一三年,滕代远九岁入本村私塾读书,一九一九年考入麻阳县第一高小,于一九二一年毕业,毕业后在本村教书。一九二三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参加了进步的学生运动,先后担任过二师学生会总务主任、常德“雪耻会”总务主任。一九二四年十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年终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和组织了湖南省立二师进步学生与校内国家主义的西山会议派进行斗争。取得胜利后转入地下,于一九二六年春由组织安排,在湖南省会近郊区负责农民运动,曾任长沙县农民协会秘书、省会近郊区农民协会委员长,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和农协组织,领导和发动了广大农民,开展了支援北伐,铲除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

  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后,长沙的白色恐怖十分严重,革命者的鲜血染红了湘江。但这并没有吓倒滕代远。他遵照党的指示,将郊区各乡的农协一律转入地下,并组织“复仇队”,白天隐蔽,夜间活动,捕杀土豪劣绅,攻打团防局,夺取枪枝,武装自己。在滕代远的直接领导下,复仇队员由三十多人发展成为八十多人枪的“复仇大队”,震慑了敌人,保护了人民。后来,这支复仇大队在斗争中成长壮大,发展成为工农革命独立团,游戈在湘东一带。

  一九二七年秋,中共湖南省委派滕代远任醴陵县委书记,领导醴陵人民开展了土地革命。一九二八年春任湘东特委书记。同年六月任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接替刚牺牲的郭亮留下的职务。因郭亮牺牲,特委机关受到破坏,由滕代远负责重建特委机关。临行前,省委告诉他,驻在平江的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里有我们党的力量,团长彭德怀是共产党员,条件成熟时可以组织暴动,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以便与井冈山的红四军相配合。根据省委的指示,滕代远经浏阳秘密进入平江县城,与彭德怀、邓萍等我党同志会合,经过紧张的准备工作,于七月二十二日发动和领导了平江起义,成立了红五军,滕代远任军的党代表。起义爆发后,湘鄂赣三省敌军以优势兵力向红军猛扑。滕代远同彭德怀一起,以坚强的革命信心,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用盘旋战术领导红军与敌军进行斗争。

  一九二八年九月,在铜鼓县幽居,滕代远主持召开了平江、浏阳、修水、铜鼓、万载五个县委和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重建了湘鄂赣边特委,滕任特委书记。会议除检查总结平江起义以来的工作外,还对组建红五军和建立边区的苏维埃政权进行了具体研究。会议决定黄公略率领红五军部分兵力,坚持在湘鄂赣边区根据地活动,红五军主力在彭、滕率领下,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终于冲破敌军包围,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为首的红四军会师。会师后,红五军到达井冈山的部队,暂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三团,彭德怀为红四军副军长兼团长,滕代远为红四军副党代表兼团党代表。同时,红四军决定离开井冈山,同赣南、闽西发展。红五军担任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任务。当时,红五军内有些领导干部主张部队应回湘鄂赣边区,不应守井冈山。出于滕代远和彭德怀从革命的大局出发,虽然在优势敌军的围攻下,固守井冈山的任务十分艰巨,但还是勇敢地担当起保卫井冈山的重任,使红四军主力安全脱离敌军包围,向白区发展。

  井冈山失守后,在频繁艰苦的战斗中,红五军曾第二次、第三次上了井冈山,努力扩大红军的力量,扩大和巩固湘赣边区和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在这些战斗中,滕代远不仅是个优秀的军队政治工作者,还利用一切机会做地方群众工作。在攻占鄠都的战役中,他身负重伤,红五军军委送他到农村秘密党员家中养伤。在养伤期间,他对当地农民做了不少工作,动员一大批农村青年参加了红军。

  一九三○年五月,滕代远作为红五军的代表参加了党中央在上海召开的红军代表会议。根据会议精神,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滕代远任军团总政治委员。三军团成立后,即用调虎离山计攻占了岳阳。然后利用当时军阀混战,长沙城防空虚的机会,于七月一度攻占长沙。

  红三军团撤出长沙后,与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在浏阳会师,成立了红一方面军。滕代远任红一方面军的副总政委兼三军团总政委。

  在中央苏区粉碎敌人的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滕代远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在重大问题上一直坚持原则,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红军在进行第一次反“围剿”时,滕代远与朱德、彭德怀等坚决站在毛泽东一边,粉碎了“富田事变”的反党阴谋。

  一九三三年初,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到江西中央苏区后,滕代远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排挤,离开红三军团的领导岗位,调任中央军委武装动员部部长。尽管受到排挤,他仍然积极地为党工作。在一年多时间里,他负责动员了三万多人参加红军。

  一九三四年夏,中央派滕代远去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苏联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到一个专为中国同志办的军事学习班学习一年战术,然后参加共产国际的“七大”后,他又与陈云、曾山、孔原等到列宁学院学习。在这期间,他用李光笔名,写了一篇介绍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情况的文章。

  一九三七年春,滕代远与陈云等经新疆回国。当时新疆的统治者盛世才曾一度表示愿意与我党合作抗日,对陈云、滕代远等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原四方面军西路军在甘肃等地被敌人冲散而潜藏在猩猩峡地区的重要干部数百人,就是经陈云、滕代远与盛世才交涉,取得盛同意后,才把他们接到迪化,对外称作“新兵营”。抗日战争爆发后,陈云先回延安,滕代远以八路军总司令代表身份暂留迪化。十二月,滕代远和原四方面军的一些同志,经兰州、西安回到延安。

  到延安后,滕代远担任了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他要求所属各部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密切保持与八路军、新四军的电讯联络,保证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能及时地传达到各个部队。一九三九年冬,蒋介石、阎锡山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阴谋消灭我们党领导的山西新军、青年抗日决死队等抗日武装。由于一二○师的领导机关当时不在晋西北,滕代远受中央军委委派去晋西北地区指挥八路军一二○师和一一五师的部分兵力,以及山西新军青年抗日决死队、工人武装自卫旅等二万余兵力,在五个月时间内,一面与国民党顽固派作战,一面争取与阎锡山继续团结抗战,粉碎了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

  一九四○年五月,滕代远到太行山抗大总校担任副校长兼副政委,同时任北方局的常委。从一九四○年六月至一九四二年八月,他在抗大为党培养了大批干部,在几次反扫荡的战斗中,滕代远率领抗大师生转战山区,使他们得到很大锻炼。

  一九四二年五月,滕代远调任八路军参谋长,同时继续参与北方局的领导工作。他先是协助彭德怀,后又协助邓小平,一方面指挥部队坚决粉碎敌人的“扫荡”,反击敌人的“蚕食”,并大量派遣武工队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另一方面,实行精兵简政,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准备反攻。他还亲自抓部队和机关的军事训练,八路军总部机关不论干部,战士,由他主持,每天天不亮就到操场练兵。在总部领导机关的带动下,前方的练兵运动也很快开展起来,从而大大增强了我们部队的体质和战斗力。

  滕代远和副参谋长杨立三还根据毛主席“发展经济,保证供给”、“公私兼顾”、“自力更生”等指示,于一九四四年春,提出了著名的《滕杨方案》(全称是《滕参谋长、杨副参谋长手订总部伙食单位生产节约方案》),这个方案贯彻了生产有分红,劳动有报酬,公私两利的精神,纠正了过去把共产主义远景当现实,认为个人积蓄劳动所得是“富农思想”的错误观点。在《方案》的推动下,八路军总部机关,首先自己种菜、养鸡、喂猪和开荒种地。总部机关的行动推动了其他单位生产运动的开展。根据地的军民一面打仗,一面生产,部队和群众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打破了日寇封锁我根据地的企图,使我们度过了艰苦的岁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大反攻。

  抗战胜利后,滕代远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的主力,于一九四五年九月至十一月,在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的指挥下,进行了有名的上党战役和平汉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守住了华北解放区的南大门,赢得了对付蒋介石全面进攻的时间。滕代远参与了战役指挥,他主要分管后勤工作,指挥民兵、游击队,动员人民参军参战。扩大主力部队,组织支前;还破坏铁路交通,阻止蒋军北上,从而有力地保障了作战的胜利。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滕代远到北平以叶剑英顾问的名义,参与了北平军调处执行部的工作。他还遵照中央军委的电令,以八路军参谋长的名义,在北平设立八路军办事处。由于国民党当局不同意设这个办事处,只好对外称为“滕公馆”,一九四六年四月,国民党将滕公馆工作人员李新和新华社北平记者钱俊瑞抓去,经叶剑英、滕代远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才迫使他们将这些同志释放了。不久,滕代远又奉命去重庆、南京,协助周恩来进行与马歇尔、张治中的谈判工作。

  一九四六年六月下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向人民解放区发动全面的反革命战争后,滕代远即回到晋冀鲁豫军区。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刘伯承和邓小平率军区野战军主力在冀鲁豫方向,机动地歼灭敌人。军区工作由滕代远、薄一波负责。滕代远指挥留下来的一部分兵力,对付敌人的进攻,并组织地方兵团和游击队,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在游击战争开展的地区,进行了一手拿枪,一手分田的土地改革运动,以深入发动群众。同时还以大量精力做支援前线的工作。把地方团队提升为野战兵团,动员翻身农民参军,组训成新兵团,源源不断地向野战军输送兵员、粮食、弹药,以保证战斗的胜利。

  一九四七年七月,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刘、邓率领下,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建立了中原根据地。滕代远与徐向前、薄一波等,率领军区一部分兵力,担任内线作战,消灭内线敌人的残余据点。收复失地,扩大解放区,并继续加强人民武装建设和军工生产。同时,发动全区群众在完成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厉行节约,积极支援各路南征大军和内线作业部队。滕代远在负责晋冀鲁豫军区工作的两三年中,在中央局的领导下,既要指挥部队打运动战,又要打游击战;既要管地方的武装建设,又要管军工生产和后方的供应工作,夜以继日,呕心沥血,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滕代远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部长,同时任铁道兵的前身“铁道兵团”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党的“七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滕代远主持铁路工作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与吕正操,武竞天等一起依靠全国铁路职工,全体铁道兵指战员的努力和各地方,各行各业的支援,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铁路的落后面貌,把人民铁路引向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新时期,并为以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滕代远光明磊落,作风正派,生活朴实,有极强的组织性,纪律性。有不同意见,总是放到桌面上谈,从不背后议论。他对人民的事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工作中有缺点,他就为之寝食不安;有差错,他总是引咎自责。一九五○年济南铁路局花旗营车站发生一起撞车事故,那时全国解放不久,对有些单位还难以实行有效的管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事故,滕代远也不强调客观,而是主动承担责任,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会议上作自我批评,并请求给自己以处分。消息公布以后,国内外舆论为之一震,纷纷议论说,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铁路上的事故层出不穷,即使死了许多人,也常常不了了之;共产党办事最认真,出了事故,部长还请求处分。人民群众感到有这样的人当部长很放心。

  在党的“八大”和“九大”,滕代远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一九六四年滕代远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他虽然身患痼疚,仍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

  在十年动乱中,滕代远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抄了家,并被软禁在广东从化,直到一九七一年林彪自我爆炸后才回到北京。此时,他的身体完全垮了,已基本上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于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一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岁。

  青山常在,浩气长存。滕代远以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高大形象,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本文参阅的主要资料:

  ①薄一波,李达:《坚强的战士  光辉的一生——回忆滕代远同志》载《人民日报》1983年11月6日第五版。

  ②龙淑:《滕代远同志的革命斗争史》1981年5月

  ③中共麻阳县委党史办:《滕代远同志生平简介》(初稿)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