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其他
湖南党史人物的精神特质
夏远生

  毛泽东曾说:“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这种精神,我们民族的数千年历史已经证明,现在再来一次伟大的证明”。回顾90年党史,湖南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无私奉献中形成的一系列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模范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和人格魅力,极大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比起大都市北京、上海,湖南只是一个地方、一支偏师。但是,在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照耀下,挺立五四运动潮头浪尖的那些先进的湖南人,其文化影响和社会作用,却远远超出三湘一隅,而波及全国,极大地影响到中国人民革命的进程和现代化的走向。

  为什么这么说呢?三点因素:

  一是“在我学子”的主体觉醒意识。湖南号称屈贾之乡,楚湘胜地。屈原的上下求索精神,贾谊的忧患国是精神,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精神,王船山的知行统一精神,是湖湘文化的精华。以青年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湖南先进知识青年,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对屈原、贾谊的事迹和精神情有独钟,如饥似渴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前人的爱国忧民情操一脉相通。毛泽东借阅《盛世危言》,升华了忧国忧民的情怀。1911年走出韶山冲奔赴省会求学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信念准备长期修学储能、奋斗不懈的热血青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毛泽东他们励志发扬屈原的求索精神,孜孜不倦地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始了为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的壮烈革命生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养成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主体的觉醒,“在我学子”意识的萌生,成为五四新文化时期一代湖南青年成长的内因条件和主观因素。

  二是“奋斗向上”的新民学会风格。新民学会是一个奋斗和向上的青年团体,求知欲、发展、创造和开放精神都特别旺盛,其骨干会员在中国新旧时代与社会激烈碰撞之际,怀着一腔热血豪气,无所畏惧地创造新的生活。毛泽东、蔡和森等带头倡导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向国外开拓进取。同时,毛泽东坚持留在中国这片国土上,向省内外探索,研究解决湖南和中国的问题,“从事实际的改造”。毛泽东强调说:我们同志,应该散于世界各处去考察,天涯海角都要去人,不应该堆积在一处。最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担任去开辟一个方面。各方面的“阵”,都要打开。各方面都应该去打先锋的人。  

  三是“改造中国”的革命实践精神。湖南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是把它当作单纯的学理来探讨,而是把它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注意同工人群众结合,同中国实际结合。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和优点。所以,他们积极、热忱地参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党的创建时期的一切反帝爱国运动和革命群众斗争,表现了在革命理论的指导下重视革命实践的突出特性。挺立潮头又潜在切实的奋斗精神,是毛泽东那一代湖南优秀青年所体现的很突出的革命实践精神,对于他们最终能够在中国人民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中担当大任、作出贡献、创造丰功伟绩、留下深远影响,是分不开的。

  湖南人的9种特殊气质称誉全国,非常传神:

  灵气:三湘四水,地灵人杰,钟灵毓秀,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湖南革命者建设者。湖南人很有灵气,冰雪聪明,心有灵犀一点通,秉赋于湖湘的灵气,岳麓山风云际会,卧虎藏龙,“四面云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南岳衡山,“中华寿岳”,五岳独秀。洞庭湖、岳阳楼所呈现的先忧后乐情怀,使湖南人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独占鳌头。因为湖湘文化的大背景,湖南人享有深厚的文化传承,主要是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开阔开放的胸怀、胸襟,睁眼看世界(“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陶澍;具有国际主义、世界眼光、时事通的毛泽东)。

  才气:湖南人爱读书、勤钻研,才华横溢,雄才超人。毛泽东的历史定位“一者三家”,还在各个领域出类拔萃,博学多才,是伟大的诗人,又是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哲学家。所以,从才华上讲:毛泽东集“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为一身。毛泽东的青年朋友、同学肖子升,双手左右开弓的书法家。蔡和森仅仅在法语班扫盲,到法国勤工俭学,“猛看猛译”学习传播马列主义。岳麓书院的一幅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早年毛泽东曾说:“湖南大国也”,“三湘七泽,惟楚有材”。美国华人办的《北美时报》也说:“湘籍历史名人,学者、政治家人数之多,近百年一直居各省之冠。”写过小说《围城》的钱钟书也说:中国有三个半人,湖南人算一个,两广人算一个,江浙人算一个,山东人算半个。孙中山、蒋介石办黄埔军校,有“黄埔三杰”之说,讲的是湘籍黄埔一期毕业生陈赓、蒋先云、贺衷寒(传说“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比不过陈赓的腿”);蒋先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一期,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黄埔军校,才华横溢,才气逼人。湖南党史人物突出的创造性、创新性,按毛泽东的说法:“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才者,经济之谓也。”指的是人才要后人超过前人,要能够经邦济世、经邦治国。一组数字:三大伟人之一(中共十五大确定的20世纪三大伟人,毛泽东是中坚、是脊梁、承上启下),中共七大产生的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三,36个中国军事家之15,63个湘籍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113位湘籍开国人物,174位中央委员,150位两院院士,208位湘籍开国将领。组成了湖南人物群体的雄奇壮观。

  志气:湖南人深知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对国家民族人民富有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古至今,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来很有抱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毛泽东读书的时候对于救国救民就说何以报仇、在我学子,对于青年的责任敢于担当。他当时团结一批有志气、有抱负的爱国知识青年,朝气蓬勃,目光远大,“真心求学、实意做事”,树立奋斗和向上的人生观,想为改造国家、改造社会作一番事业。这批自觉地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热血青年,志同道合,合群奋斗,释放出强大的能量,让旧中国旧世界都在他们面前颤抖。

  骨气:湖南人钢筋铁骨,有骨气。具有独特的精神特质——救亡保国(血性、骨气、国魂);充满着赤子情怀——心忧天下、挂念苍生(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有人说:毛泽东敢于对苏美两霸说“不”!敢于捍卫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敢于顶住苏美“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威胁,搞出了“两弹一星”,让后人在毛泽东撑起的“核保护伞”下过上了太平日子。毛泽东是中国最有骨气的领导人。当年国共合作创办的黄埔军校,第一至五期学员7399名,其中湖南学员占四分之一强,是北伐军骨干,不少人成为抗日名将和人民军队高级干部,为人民、为民族英勇献身。黄埔初期,校长蒋介石对政治工作比较重视,向苏联顾问要求提供政工人员,说:“给共产党员吧,不要国民党员,而要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最可靠,从来不出卖人,因为他知道,这些人信得过,最忠实,从来不动摇,有人格。”所以,黄埔三杰,校长蒋介石最得意的学生,都是湖南人,二个共产党员,一个青年团员。朱镕基的名言是“学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豪气:湖南人壮志凌云,豪气冲天,创新开拓,敢为人先,为国家民族人民敢洒青春热血,牺牲奋斗不在话下。俗话:中国革命起于东南、成于西北(孙中山、毛泽东就讲过类似的话。才度过102岁的老红军吴志渊因此写了一部史书。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长征、奠基西北、延安精神、团结胜利的大会,引申一下:起于南、成于北,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于北京)。三大战役结束后,全国解放战争已成定局,毛泽东舒了一口气,在西柏坡农家院里的一棵树下让警卫员给他梳理头发。警卫员发现了一根白发,拔下来。毛泽东将这根白发捏在手中,调侃地说:打胜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豪迈的风采,无与伦比。

  霸气:湖南人是霸蛮之人,具有霸蛮的心志,赶超的心态,敢为人先,只争朝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开创历史新篇章,打下革命新局面,靠的就是一种内圣外王、舍我其谁、南岳天下秀、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和胆略。杨昌济:“湘省士风,云兴雷奋,咸同以还,人才辈出,为各省所难能,古来所未有”,“自是以来,薪尽火传,绵延不绝。近岁革新运动,湘人靡役不从,舍身殉国,前仆后继,固由山国之人气质刚劲,实亦学风所播,志士朋兴。”杨度《湖南少年歌》的名句“若道中国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湖南人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以报仇、在我学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勇于承担历史和人民赋予的重大使命,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牺牲一切。毛泽东的著名诗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勇气:湖南人是中华民族勇敢的儿女、英雄的子孙。俗话:广东人革命、湖南人流血(康有为、梁启超变法,谭嗣同牺牲;孙中山摇旗呐喊,黄兴冲锋陷阵、负伤断指;黄埔军校办在广东,但北伐战争先打湖南,流血牺牲多是湖南人;又一句俗话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半由湖南血写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夏明翰的绝笔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广为传诵,流传至今,气壮山河,永放光芒。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原来生气勃勃的南中国陷入血雨腥风之中。党的活动家罗亦农、向警予、夏明翰、郭亮等相继牺牲在敌人屠刀下。当反动派把郭亮的头颅悬挂在长沙司门口示众时,共产党的真正朋友鲁迅说:“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有的。”“不是正因为黑暗,正因为没有出路,所以要革命的么?”彭德怀、贺龙、徐特立在这严峻时刻加入了党。面对反动派屠杀政策,共产党高举起革命大旗,进行武装抵抗。南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广昌战役失败后,彭德怀指着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鼻子说:“中央苏区开创从1927年到现在快8年了,一三军团活动到现在也是6年了,可见创造根据地之不易。现在却被你们给葬送掉了,你们是‘崽卖爷田心不痛’。”李德听伍修权译出这段话,气得暴跳如雷,给彭德怀横加一顶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胡耀邦为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非凡的胆略和勇气,“用‘两个不管’的矛,去对付‘两个凡是’的盾!”组织和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大量工作,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正气:彭德怀元帅“丹心昭日月,刚正秉千秋。”一生正气,两袖清风。胡耀邦逝世后,人们送了一幅挽联:“一身正气深得人民敬爱,两袖清风堪称为人楷模”。这是党和人民对胡耀邦人格的最高评价。朱镕基为政清廉,从严治政,敢讲真话,敢得罪人,正人正己,铁面无私。江西九江堤防之类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也只有他才这样震怒、这样严惩,因为他心中只有人民利益。

  和气:对敌狠,对友和,对人民满腔热情,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也是湖南人的性情特点,他们横眉冷对千夫指,却俯首甘为孺子牛。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颁布了人民军队的第一军规,就体现了这种精神,“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农一点东西,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是人民军队建军的重要原则。毛泽东特别重视人民的疾苦。明确指示医院:“不能为金钱服务、不能为特权服务。必须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坚持“送医送药下乡”;在农村创立“赤脚医生”;彻底消灭性病、麻风病、血吸虫病。“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从大处讲,强调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大团结,“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从细微之处讲,喜欢打平和:“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行了。”

  所以说,湖南党史人物历史特点,鲜明动人,贡献超人,风范照人。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