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李森首次以中国运动员的身份,走上了柏林奥运会田径赛场,拉开了湖南人迎战奥运的序幕。在随后的71年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人卧薪尝胆、开拓创新,在奥运赛场上纵横睥睨、笑傲四方,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奥运赞歌,展现了体育湘军“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和拼搏精神。
首战奥运 湘女赛场含泪归
湖南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始于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组团参加奥运会,共有69名运动员参加了足球、篮球、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7个项目的比赛,李森就是其中之一。
李森生于1914年,湖南衡南县人,人称“四木小姐”。她自幼爱好体育活动,12岁考入省立女中,被体育老师选进了该校田径和排球队。1934年,李森考入上海爱国女子体育学校。在该校读书时曾参加有中、美、法、俄等国参加的上海第5届国际田径赛,夺得50米、100米两项冠军,并获得个人总分第一名。1935年参加第6届全运会,获50米、100米、200米三项冠军,并打破了三项全国纪录,成为中国田径史上空前的盛举。为表彰她在体育事业上的建树,全国体育界将1935年称为“李森年”。1936年,李森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的田径女选手、也是湖南进入奥运会的第一人,参加了第11届奥运会女子100米跑项目的比赛。
但是,由于远赴重洋,再加上实力确不如人以及裁判的偏见,中国田径队一无所获,即便是获得过国际田径赛冠军的李森,在分组预赛中也落到了最后一名,但李森坚持跑到终点,赢得了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鼓掌。
积极探索 湘军奥运露头角
1953年7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省体委)正式成立,接着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相继成立。此举为开展全省体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从1962年起,在国家体委主任贺龙“湖南的体育要快马加鞭”的指示下,国家体委抽调了一批田径、足球、排球、体操、乒乓球等项目的优秀教练员来湖南任教。湖南遵照指示,加强了对体育工作的领导。中共湖南省委常委苏钢兼任省体委党委书记。体育训练工作遵循“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原则,加大对运动员的训练力度,湖南体育工作开始走出低谷。
1980年底,省体委提出了“全省体育工作的重点要转移到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输送高水平运动员的任务上来;运动队的项目设置要扬长避短,发挥湖南人体型特征的优势;运动员的选材、训练要尽量按科学方法进行;竞赛体制要改革,要制度化”的改革措施。
1983年,由于人事变动和机构改革的影响,湖南竞技体育水平在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下降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点。
1984年,在省委、省政府重视下,湖南竞技体育水平有了一定的恢复和提高。在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3名湖南籍运动员参加射击、田径、水球3项比赛。文芝芳获得了女子标准手枪慢射第6名,杨为民获撑杆跳高第10名,赵璧龙和队友获得水球比赛第9名,初次展示了湖南运动员的竞技实力。
此后,省体委提出了“一手抓金牌,一手抓建设”的构想,紧接着又审时度势地提出“以竞技体育为中心,一手抓科学,一手抓管理,全面振兴湖南体育”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女、小、轻、巧、水”的五字方针,带动湖南体育项目设置、项目发展实施战略大转移,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体育发展路子。1988年,湖南跳水选手熊倪、射击选手张秋萍、文芝芳、体操选手陈翠婷、马英、摔跤选手杨志中、水球选手赵璧龙7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汉城第24届奥运会5个项目的角逐。年仅14岁的熊倪,在男子10米台跳水决赛中,和美国名将——28岁的“跳水王子”——洛加尼斯展开了惊心动魄的争夺。熊倪以非凡的表现,在第1~9轮中都处于领先,最后一轮跳得天衣无缝,但由于裁判偏袒和压分,熊倪以1.14分的微弱差距屈居亚军,被世界舆论誉为“不是冠军的冠军”,改写了湖南在奥运会上无奖牌的历史。
“零”的突破 陆莉金牌耀潇湘
奥运会上没有金牌始终是湖南体育人心中最大的痛!为了湖南父老乡亲的心愿,更为了湖南人那种不服输的霸气,几代湖南体育人从领导到健儿们铆足了劲,卧薪尝胆,要在奥运会上展现湖南人的血性和激情……
1992年7月,第25届奥运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湖南体操选手陆莉、李敬、周晶,跳水选手熊倪、羽毛球选手唐九红,皮划艇选手宁梦华、文艳芳,田径选手张连标、于文革、邹四新,花样游泳选手王晓洁,艺术体操选手郭莎莎,网球选手李芳、唐敏、陈莉,射击选手张秋萍参加了9个项目的比赛。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夕,众说纷纭的预测中,谁也没有把陆莉列入金牌榜,倒是《湖南日报》7月15日有一篇文章预测道:“陆莉将是一匹奔向巴塞罗那的‘黑马’。”果如其言,8月1日晚,15岁的陆莉一鸣惊人,如行云流水般干净利落地完成了高低杠整套动作,没有一丝一毫的破绽,直体后空翻两周后,稳当当地落在地上,纹丝不动!6位裁判同时举起了10分满分牌,陆莉成功了!圆了湖南人半个多世纪的“奥运金牌梦”。被国际体联主席季托夫称赞道:“陆莉高低杠的编排、动作的完美,使高低杠的发展进入了‘陆莉时代’。”此届奥运会,湖南16名运动员共夺得1枚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奖牌数和总分数均列全国第2位。
1996年7月,第26届奥运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湖南跳水选手熊倪,体操选手李敬、吉丽雅、刘璇,田径选手张连标、邹四新,射击选手张秋萍、梁燕,花样游泳选手陈绚,柔道选手袁超,网球选手陈莉,皮划艇选手宁梦华参加了8个项目的比赛。运动员们英勇奋战,夺得1枚金牌和2个第4名、1个第7名和1个第8名的优异成绩。连续参加三届奥运会的熊倪终于笑到了最后,夺得男子3米板跳水金牌,成为中国首位夺得该项目奥运金牌的运动员。
扬眉吐气 悉尼奥运展雄风
20世纪90年代末,湖南的竞技体育在以傅国良为首的新一届班子领导下,通过不断实践,根据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和湖南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在继续实施“女、小、轻、巧、水”方针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确保重点项目,发挥重点优势,实现重点突破”的“精品战略工程”战略思路。为此,湖南采取了“奥运争光计划”等措施,使竞技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2000年9月,第27届奥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湖南跳水选手熊倪,体操选手李小鹏、刘璇、凌洁、杨云、羽毛球选手龚智超,女子举重选手杨霞,男子举重选手乐茂盛参加了5个项目的比赛。
这是值得在湖南奥运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届奥运会!在这次奥运会上,体育湘军厚积薄发,8名运动员以强劲的实力和迷人的魅力在赛场上刮起了“中国风”、“湖南风”,夺得了7枚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5次打破3项世界纪录,令全世界为之倾倒。只占中国代表团运动员人数1/35的奥运湘军,金牌数、奖牌数、总分数均列全国各省市区之首,金牌数为中国队打下了1/4的江山。湖南体育人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一天,“奥运湘军”自此在神州大地四处传扬。
熊倪,1997年八运会夺冠后,退役并涉足商海,年薪20万元。1998年,在中国跳水队陷入低谷、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号角吹响时,已经退役的熊倪没有犹豫,而是听从祖国的召唤,毅然放弃高薪,重新归队,表现出一位杰出运动员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国心。在男子3米板这个中国相对弱项上,他面对的是1996年奥运会后所向披靡的萨乌丁。在决战中,27岁的熊倪非但没有让人失望,反而创造了一个跳水史上的奇迹。比赛中,在比赛成绩落后萨乌丁30多分的情况下,他没有放弃,凭借稳定发挥,以超出对手0.3分的优势夺得冠军。两天以后,熊倪又与队友肖海亮合作,再次为“奥运湘军”添上一枚宝贵的男子双人3米板跳水金牌。至此,熊倪成为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位连续4届都夺取奖牌的运动员。
李小鹏,中国体操队新一代领军人物。他在团体金牌争夺战中多次打头阵,为中国体操队立下赫赫战功。他虽不到20岁,却一身都是伤:右手肘关节严重挫伤,跟腱拉伤。赛场上,他在预赛强项跳马失误,单项决赛自由操又失利的情况下,以无与伦比的技艺夺得了男子单项双杠冠军,成为中国体操队在本届奥运会上唯一的“双冠王”。
刘璇,中国体操队唯一参加过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选手。21岁的她,作为体操女选手来说年龄已经相当大了。但她为了实现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的愿望,勇敢地留在队中训练。悉尼奥运会上,她连夺团体、个人全能两枚金牌,在最后一天的平衡木决赛中,先于刘璇出场的俄罗斯选手戈巴斯尼克已拿到了全场的最高分9.787分。也是湖南妹子的队友凌洁第四位出场,虽然动作舒展,但出现了一个小失误,只得了9.675分。但是,刘璇没有为对手的气势所压倒,更没有因队友的失利而受影响,完美无瑕地完成了整套平衡木动作,获得了平衡木上9.825分的罕见高分!夺得了我国体操史上第一枚奥运平衡木金牌,也实现了她的奥运冠军梦想!接着,刘璇又再次在赛场上夺得2枚铜牌,成为中国代表团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
龚智超,善用脑子打球的羽毛球运动员。赛场上,她在战胜队友叶钊颖后,决赛中又以2:0的比分击败丹麦名将马尔廷。决赛中,龚智超以0比7落后,而发球权又在对手一方,情况十分危急,但她以顽强的韧劲,夺回发球权,并追成10平,再一鼓作气打成13比10,反败为胜。龚智超为中国队夺得第一枚羽毛球女子单打奥运金牌。
湘西土家族姑娘杨霞,在53公斤级的较量中,打破两项世界纪录,为中国女子举重队夺得首枚奥运金牌。
奥运湘军悉尼扬威,他们用超乎想象、超越历史的骄人战绩,浇铸了我省体育史上一座光芒四射的里程碑。
荣誉卓著 冠军仕途跃高阶
奥运湘军在悉尼奥运会的成功,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对体育的高度重视和人文关怀。为表彰奥运湘军在悉尼奥运会上作出的突出贡献,2000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掀起向熊倪、李小鹏、刘璇、杨霞、龚智超等奥运健儿学习的热潮。湖南省体育局、湖南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湖南省体操训练中心、湖南省体育工作大队被授予“湖南省先进集体”称号,傅国良、熊倪等10名同志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熊倪、李小鹏、刘璇、杨霞、龚智超5人获得“湖南省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凌洁、杨云、乐茂盛等18名同志被记一等功。社会各届对获得奥运金牌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给予了重金奖励。
悉尼奥运会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一批优秀运动员走上领导岗位。
2001年,唐九红、龚智超、杨霞相继走上领导岗位。唐九红、龚智超分别担任省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杨霞担任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同时熊倪被提拔为湖南省游泳跳水运动管理中心书记。2002年,唐九红和熊倪被派往益阳挂职锻炼,回到体育局后没几年都相继被任命为湖南省体育局副局长。
塞翁失马 备战北京奥运
雅典是一个产生神话的地方,但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三湘体育健儿遭遇滑铁卢,体操、羽毛球等强项先后出现失误。悉尼奥运会的体操“双冠王”李小鹏不堪重负,摔倒在最拿手的跳马上,仅获得男子双杠第3名。乐茂盛和黄穗仅夺得男子举重62公斤级和羽毛球女子双打两枚银牌。10名湖南选手再次与金牌无缘,仅获得2枚银牌、1枚铜牌,2个第4名、2个第5名和1个第7名。
巅峰到低谷,其间的巨大反差让湖南体育人不得不承认竞技体育的残酷。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湖南人不怕输,但也更加不服输。坚忍不拔,越挫越勇,永不放弃的精神,是湖南体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向辉煌的厚重底蕴。为迎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湖南体育人痛定思痛,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确定2008年奥运会重点攻关项目和攻关队员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贯彻“奥运争光计划”,以奥运会为最高目标,加大优秀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输送优秀人才,力争实现2008年奥运会上新的突破。
经过雅典奥运会上的阵痛,经过4年的刻苦磨练,我们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定能成为奥运湘军再创辉煌的大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