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其他
胡少海生平简介
安平
  1928年7月15日,湖南《国民日报》上刊登了如下一则《悬赏缉暴子启事》:

“……孽子占鳌,客岁与共匪朱德等窜入宜城,屠士绅,焚民屋,……嗣与陈东日、陈俊、陈泽等到栗源乡,火毁公局,寻烧民契券……已转呈各处上峰,通缉在案,如获占鳌一名,自愿生花红小洋银伍佰元……”

刊登这则《启事》的是湖南宜章县有名的大豪绅胡泮藻。《启事》提到的“孽子占鳌”,指的就是当年与朱德、陈毅等一起领导湘南起义,克复宜章等县的红军初期的优秀将领胡少海。

胡少海,学名占鳌,字绍海。有兄弟七人,他排行第五,人称“胡老五”,1898年生。他的家乡宜章岱下湖家村,地处湘粤交界之处,为两省官匪侵扰出没之地。而他父亲胡泮藻和兄长,又是当地的大土豪劣绅,曾联络宜章其他地主,举办团练,仗势勒索百姓,欺压别族,敲骨吸髓,无恶不作。他常为此感到愤慨不平,并逐渐厌恶这个肮脏的家庭。他自小喜爱舞枪弄棒,体格健壮,臂力过人,喜打抱不平。他先曾随长兄在汉中读中学,考入广东乐昌中学后,因受到一些新思想的影响,学习军事,广交朋友,以期实现自己要铲除不平,“为民除害”的誓言。

1921年,胡少海的父兄同本族发生械斗,被迫移居岩泉郭家村。这事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决心离开家里,到外面“闯世界去”。他毅然辍学,来到嘉禾,投入李国柱部下当兵。后来在征剿当地土匪的战斗中,他屡立战功,当地群众尊称他为“胡大帅”。这时,李国柱担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直辖独立旅旅长,很赏识胡少海的军事才能,提升他为独立营营长。1925年底,胡少海被选送到韶关程潜主持的攻鄂军讲武学校第二期学习。在这里,他听了林伯渠、周恩来等人的报告,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渐渐倾向革命。结业后不久,独立旅编入程潜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六军,他仍担任营长,随即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胡少海看到大批共产党人惨遭屠杀,第一次国内大革命被葬送在血泊火海之中,自己也遭到反动当局的怀疑和歧视,心里愤怒万分。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他没有退却,而是动员一部分湘南籍士兵,同他一起潜入湘粤边境,集结旧友,拉起队伍。中共宜章县委领导人高静山、杨子达等与胡少海取得了联系,经过整编,他的这支队伍成为活跃在白色恐怖环境中的一支红色武装,他自己也在1928年初革命处于低潮时,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这时,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到了湘南、粤北。胡少海受宜章县委的派遣,到犁铺头迎接朱德的部队,并充当向导,带领部队经乳源杨家寨进入宜章莽山洞。

经朱德、陈毅与宜章县委商量之后,决定先取宜章县城,组织起义,打出红旗,推进革命,并把智取宜章的任务交给了胡少海,朱德风趣地说:“这可要借重你胡家五少爷的大名啰!”

1928年1月12日,胡少海以国民革命军十走军四十七师一四○团团附的名义,率领两连经过挑选的“国民革命军士兵”,开进了宜章县城。

宜章县长杨孝斌和挨户团头子邝镜明,正为传闻共产党队伍已接近宜章一事心急火燎,忽听说胡家五少爷“衣锦还乡”,还带来一团正规军,真如“福星天降”,赶往恭候。胡少海也故作一副不可一世,要以“保护桑梓”为己任的姿态,说“这次本团是奉范军长令,移防进驻宜章城的。鄙人领前锋先行,王楷团长随队伍即到。”这又忙煞了县长老爷们,他们一面准备宴会,一面在当晚毕恭毕敬来到城门口迎接“王楷”团长和部队进城。他们并不知道这位团长“王楷”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德,而所谓十六军一四○团,又只不过是朱德从他在云南讲武堂同学、十六军军长范石生那里借来的番号。

朱德的部队在县城女子学校驻下后,即按照胡少海提供的情况,以设营布防为名,悄悄地将县府、警察局和挨户团所在地包围起来,并在通向外地的要道上布置了岗哨。

夜间,县咨议局楼厅里,杯觥交错,热气腾腾,县长杨孝斌正在这里大摆宴席,为朱德,胡少海等“接风洗尘”,共商部署“防匪事宜”。当杨孝斌首先举杯说了一番“敬仰”、“慰劳”的客套话,并饮了一杯敬酒后,在座的大小官绅,争先恐后,前来敬酒。胡少海也慷慨痛饮,坦然大笑,连说“诸位如此相待,我当然高兴、高兴!”正在这时,部队按照预先的布置,迅速解除了三百名挨户团的武装,并且包围了宴会楼。

正当这些长袍马褂的官绅们得意忘形之际,只见失德突然举杯往地下一掷,只“当啷”一声,几十名战士闻声端枪冲了进来,虎目怒视,齐声高喊“不许动!”朱德迅即离座,庄严地宣告:“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你们镇压革命,屠杀工农,现在是要同你们清算的时候了!”顿时,官绅们都惊得目瞪口呆。当他们把绝望求救的目光投向“胡团附”时,却见这位“胡家五少爷”也在冷笑着说:“诸位不要再做梦了。我少海已经是马克思的学生,共产主义的信仰者!”吓得官绅们呆若木鸡,束手就擒。

智取宜章县城成功了,一面绣以镰刀斧头的鲜艳红旗在县公署门前徐徐升起。大街小巷,人声鼎沸,一片欢腾。胡少海迅即带领人员打开牢房,释放被捕的共产党员和群众;将豪绅家里的粮食分给劳苦人民。当许多受难的群众握住他及战士们的手,连唤“救命恩人,救命恩人”时,他也为之激动得热泪盈眶。

1月14日,朱德等在县城西门广场召开了群众大会,正式宣布部队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自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参加起义的宜章农民军被编为第三团,由胡少海任团长。应群众的要求,大会还当众处决了作恶多端的县长杨孝斌、挨户团副团长刘秉钧及土豪萧心若等二十余人。

在举行宜章起义这段时间里,胡步海在朱德、陈毅的领导下,积极从事宜章各地柏武装斗争。首先,他赶到栗源,逮住正要逃跑的豪绅“萝卜头”,交给长期受欺压的贫苦农民“大老卑、小老卑”兄弟处决;他还号召群众:“一齐来把大大小小的反动萝卜头拔掉。”随后,他与陈东日、陈俊等人带领农民攻取了栗源税卡,烧毁了“征赋”簿;他还把从豪绅家里搞来的契约和债券当众烧掉;将截获地主资本家的两船猪,分给群众过个“革命快乐年”。

工农革命军智取宜章县城之后,“马日事变”的刽子手许克祥奉蒋介石的急令,率一个师的兵力由韶关直扑宜章,并进占县城,胡少海遵照朱德的部署,一面率领农军分散活动,随时用鸟枪、土铳袭击敌人;一面与毛科文前往圣公坛,说服了王光佑领导的农民武装,并把这支武装改编为革命军后方营,使革命军得以在圣公坛休整,伺机打击敌人。

这时,许克祥的军队寻踪进占栗源、岩泉,并在坪石、武阳司一带摆成长达五十里的一字长蛇阵,自恃兵多枪好,扬言要一举“剿灭”革命军。

革命军针锋相对,于1月31日拂晓,分三路发起反击。熟悉地形的胡少海与王光佑带领第三团部分主力和农军,经姚家村迂回到关桥,从左翼后侧插入敌人心脏地带,正值敌人吹哨开饭,吵作一团之时,革命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正面向敌人猛打猛冲,敌人顿时大乱,加之胡少海与谭新又从左、右后侧突然袭来,使敌人腹背受敌,无法抵抗,仓皇向沙溪、栗源方向逃去。

为了乘胜追歼敌军,胡少海带领部分农军,急抄小路赶往栗源渡头河边,抢在敌人渡河以前,再次包围敌人。一阵冲杀之后,敌人有的跪地求饶,有的掉在河里淹死。

栗源渡头河边的战斗刚结束,胡少海又料到敌人必在武阳司、长冈岭一带集结部队与革命军决战,经请示朱德并得到允许后,在朱德统一部署指挥下,他率领一部分军队,绕山路经狮子岩,抢先占领丁长冈岭的制高点。果然,敌人正在这里集结余部,妄图反扑。不多时,朱德率革命军从正面向敌人发起进攻,他又象奇兵天降一样,在敌人心腹突然开花,使敌人受到致命的一击,纷纷夺路而逃。他沉着指挥,紧紧咬住敌人不放,以最快速度一直追到坪石,直捣敌人师部。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许克祥也惶惶如丧家之犬,乘小船狼狈逃命。这儿次战斗,共击溃敌人六个团,歼敌一千多人,缴获的枪枝弹药等军用物资堆满了坪石一条街。

在这些胜利之后,革命军乘胜北上郴县,与农军配合,发动湘南起义。先后占领了永兴、资兴、耒阳及附近各县,队伍先后发展到一万多人,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三、第四、第七师,其中第三师由胡少海任师长,陈东日任副师长。1928年2月下旬,湘桂军阀混战,朱德、陈毅等率兵转战郴县、永兴、耒阳之间,胡少海带领第三师留守宜章,配合苏维埃政府,发动农民起来分田分地。

在分田地的斗争中,胡少海因家里是有名的大地主、大豪绅,想动员父亲把田产拿出一部分来分给农民。一天,他回到家里,心平气和地向父亲胡泮藻提出这一意见时,却遭到他父亲拍桌摔椅的痛骂。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已不可理谕,连家人端上来的饭也没吃一口便愤然离去。第二天,他的四哥和六弟受父亲的指使,来到他的驻地岩泉坪,劝他回去好好守着家业过安逸生活,还说这是父亲的意见,听到这些话后,他对兄弟说:“我老五就是要跟着共产党去扫不平的。你们回去告诉老头子,这个家,我是不会要的了。”他还坚定地表示:“为穷苦阶级打天下,纵然死了,也决不后悔。”

为了向农民群众表示自己支持土改的决心,胡少海带领几个战士到留田寺做发动群众的工作。他特地来到他家的老佃户廖年生家里,一面和霭地向廖年生问寒问暖,一面讲解苏维埃政府的土地政策,并说:“一百多年来,你家几代人一直租种我家的田,不是我家养活了你们,而是穷苦的农民养活了我家几代人。”他鼓励廖年生参加农会,以后也别向胡家交租。他还把自己的大马刀交给廖年生,郑重地嘱咐说:“年生兄,要翻身,就要跟着共产党,这把刀,你就拿着跟那些土豪劣绅斗吧!”

几天以后,当胡少海在观音寺与敌人作战中,得知他的六弟胡占华充当了敌人的连长,气得跺脚大骂他的弟弟“是危害人民的土匪强盗”,并立即率兵穷追猛打,把胡占华打得落荒而逃。

胡少海嫉恶如仇、大义灭亲的正义行动和忠于人民、爱憎分明的革命立场,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第三师连续在坪石、梅田、水东、黄沙、岩泉等她对敌作战,多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胡少海对敌狠,是同他对人民的爱相一致的。1928年3月初,他得知大黄家村的一千多群众,被宜章、临武两县的反动头子带领的两千多匪徒围困在村前的大水楼内,已经三天三夜,他立即召集起部队,命令连长萧克率领先遣连火速前往救援,他也随即连夜赶去,将匪徒击溃。当群众冲出水楼,抱住他和战士们欢呼胜利的时候,当即有一百多名青年要求报名参加革命军。

胡少海进行的武装斗争,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因而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下去,并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为了对付湘粤两省敌人对宜章苏区的夹攻,湘南特委指示军民撤往酃县,并把掩护军民转移的任务交给了胡少海。他除部署沿途区乡的农民赤卫队随时随地袭击敌人外,自己率第三师在宜章通往郴州的樟桥、摺岭上布防。

当胡少海前来布防的消息传出后,当地群众送酒送肉,慰劳部队,有的扛着梭镖前来协同作战。还有个四十多岁的农民,用积了二十多年的五十块银洋,请铁匠铸造了一蹲土炮,并准备了一担火药和铁砂片,同两个小伙子一起送来,找到胡少海,说是苏维埃政府帮助自己有了田土,所以要用这蹲炮送给革命军打击敌人。这件事使他深受感动,他对围着土炮拍手叫好的战士们说:“群众的支持,是我们革命胜利的保证。为了保护群众,大家要好好打,决不能把苏区轻易让给敌人!”

4月4日,当蒋介石调遣范石生的五个团从南面占领了宜章之后,又聚集重兵向摺岭进攻时,胡少海的军帽曾被密集的子弹掀掉,他不顾这些,一面命令设在隘口处的土炮瞄准冲来的敌群,轰隆一声,铁砂铁片如雨点般朝敌人盖去,带领战士们连连打退敌人的进攻;一面命令附近村庄的农民赤卫队员,按照预先的部署,从敌后各处扰乱敌人阵势,分而不散,配合作战,发挥动员群众打阻击战的威力。

傍晚,在陈毅派邓允庭率援军第七师赶到时,胡少海率部趁黑夜撤退,向井冈山转移。他望着山下被敌人烧成一片大火的村庄,心里十分沉痛。曾对人说:乡亲们为革命作的牺牲实在太大了,待革命胜利后,一定要好好报答乡亲父老们。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与朱德在宁冈砻市会见后,于第二天傍晚,来到胡少海住处,同他进行了亲切的谈话,直至午夜才离去。这次谈话对他的启迪很大,临别之时,他对毛泽东说:“我们今后能有您来做政治领导,革命的前途更有希望了!”毛泽东也笑着说:“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吧。”

5月4日,朝霞染红了山山水水,整个砻市一片欢腾,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的部队和秋收起义的部队在这里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胡少海被任命为第十师第二十九团团长,并当选为第四军军委委员。

从此,胡少海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为开创和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率领工农革命军,同敌人进行了多次的战斗。第四军刚成立不久,他就奉命前去围歼从龙源口、拿山等地来犯的赣敌,当他来到黄坳山口时,赣敌先遣营已抢先占领了山头。他一点没有犹豫,立即将部队迅速展开,抢占山北高地,然后命令各营营长带领部队,乘着大雾,利用山间死角和树木作掩护,在敌人后续部队赶来之前,分三路向山上的敌人冲去。经过两小时的冲杀,终于冲垮了敌人的阵地,缴枪六十多支。接着,他又带领部队配合二十八团等部队在五斗江重创敌八十一团,并连续追击三个昼夜,击溃敌二十七师,一举占领了赣西重镇永新县城。

在龙源口大捷的战役中,胡少海率领全团更是转战各处,给敌以打击,有力地配合了整个战役的顺利进展。当时,赣敌杨池生、杨如轩的五个团,由吉安直插永新;湘敌吴尚的五个团,由茶陵进犯宁冈,妄图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联合会剿”。6月22日,胡少海刚率二十九团奉令从龙源口撤回新城,立即又去新七溪岭阻击敌人。当他同部队从悬崖峭壁中通过“吊谷上仓”、“五鼠进洞”、“蛤蟆湖”等地并抢先登上制高点望月亭时,敌人也从山的另一面爬了上来,战士们一阵猛扫,迅即将敌人压了下去,然后赶修工事,准备迎击敌人。

第二天拂晓,杨池生部的精锐团向新七溪岭发起进攻。当敌人在猛烈的迫击炮火和重机枪的掩护下,渐渐逼近望月亭阵地时,胡少海一声喊“打”,密集的子弹向敌人猛烈扫去;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狼狈地往回窜,又遭到预先埋伏在山腰的二营一排的阻击,他们从右侧绕到敌人背后,用梭镖大刀同敌人展开肉搏。溃逃的敌人,又被三营冲杀而举手缴械。

争夺望月亭阵地的战斗在继续进行着,胡少海一连击退敌人主力部队的三次集团冲锋。敌人不甘心失败,他们集中了更凶猛的火力,再次向望月亭猛攻。望月亭下面的险要地段风车口已被敌人占领,二连的战士伤亡过半,阵地出现了险情。这时,正好朱德带领军部直属队赶到。只见朱德抱起一挺花机关枪,对敌人猛烈扫射,而他则指挥由连长贺成章带领的敢死队,利用树木山石作掩护,猛虎般冲向敌人,终于把风车口阵地夺了回来。

接着,在老七溪岭击溃杨如轩部两个团的二十八团也赶来支援。胡少海见反攻的战机已到,立即率领全团从新七溪岭冲了下去,对敌人进行前后夹击,在龙源口全歼杨池生一个团,这就是红军战史上有名的“龙源口大捷”。24日,红军又击溃了杨如轩部两个团,乘胜三占永新城。当时工农红军曾流行这样一首歌:“朱毛会师在井冈,革命力量坚又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垮江西两只‘羊’(杨)。”

在以后的战斗中,胡少海带领二十九团攻遂川,战茶陵,克酃县,占莲花,迂回转战,每战必胜,成为工农红军的坚强主力之一。他自己也在实际作战的锻炼中,逐步成长为红军的优秀指挥员。

在胡少海革命生涯中,最可称颂的,是他在湖南省委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仍能坚持革命的正确方向,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继续前进。7月中旬,湖南省委代表乘毛泽东远在永新时,不顾永新联席会议的决定,将二十八、二十九两个团从酃县强行拉出,冒进湘南。24日,他与王尔琢带领部队,攻克郴州,歼灭范石生大部分守敌,缴获一批辎重。这时,他才看到他父亲在湖南《国民日报》刊登的那份《悬赏缉暴子启事》,不禁轻蔑地一笑,对战士们说:“用五百小洋就想叫人捉住我,这老头子未免太小气了吧!”就在这天晚上,范石生部联合许克祥部进行反攻,他正按照军部命令,集合队伍撤退时,窜匿在城里的敌人到处打枪,一些战士不明真相,一时慌乱起来,有的被冲散,有的宜章籍战士竟向南往家乡跑去,怎么也制止不住。他率领团部刚过了苏仙桥,就与二十八团及军部失去联系,而跟上的队伍却很少,他十分焦急。加之他听到一营营长朱舍我带着队伍擅自从香花垅往大奎上方向跑,不愿回队,更是怒火万丈,高声吼骂。但他见到团政治处的高静山和张际春,一面指挥队伍后撤,同时一面提醒自己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带领部队脱离险境时,便又立刻冷静下来,感到在此危急关头,大家都在看他的决心,他一定要把这部分力量保存下来,并带回井冈山去。他对大家说:“懦弱怕死的都跑了,剩下我们这几十人,都是革命的坚决分子,我们还可以回到井岁山根据地,继续在朱军长、毛党代表的领导下干革命。我胡少海是生是死,是坚决不离开红军队伍的。”

18日,当萧克特领第七连来到团部时,胡少海十分高兴,立即同萧克一起向东迂回转移,在汉城境内同军部取得了联系,并随二十八团进占桂东县城。

8月23日,率队前来迎接红军的毛泽东,在桂东召开前委扩大会议,部署了部队的行动方向。这时,湘军阎仲儒师的两个团进犯挂东,胡少海即奉命在县城东南三台山阻击敌人,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并在天黑掩护部队转移时,腿部中弹,负了重伤。

在“八月失败”后,部队回到井冈山整编,胡少海改任二十八团一营营长。11月上旬,赣敌周浑元旅进犯井冈山,他腿伤未愈,却向朱德再三请战,带领部队从茅坪直捣新城,在新七溪岭山口歼灭拦击的敌人一个营,缴枪一百六十余支,并乘胜攻占永新县城。

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胡少海率一营在崇义、大庾、古潭等战斗中,多次出色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主力转移的艰巨任务。为了狠狠地打掉尾追的敌人,让战士过一个好春节,朱德指挥部队奔赴六十公里外的大柏地,给敌人布下一个大“口袋”,并把诱敌进入“口袋”的任务交给了胡少海。

深山的冬夜,天寒地冻,冷气侵骨,胡少海领着一营战士,整夜同敌人兜圈子,“提迷藏”。一会在这个山头冷放几枪,一会又在另处谷地叫喊一阵,并故意把一些辎重丢在路边,示敌以弱。敌军刘士毅部见红军躲躲闪闪,队伍慌乱,以为是怯战,便孤军深入,猛追上来,当敌军被步步诱入包围圈时,他便乘着拂晓,率部急驰二十余里,绕道抄到敌人后侧,封住“口袋”,切断敌人的退路。在“口袋”里的战斗打响而敌人被迫后退时,他带领战士从“口袋”冲向敌人,形成前后左右合围之势,使敌人四面挨打。这次仅生俘敌团长萧致平及其官兵就有八百多名。

3月,红军进入闽西,攻克长岭寨,击毙敌军旅长郭凤鸣,攻克长汀城。21日,毛泽东在长汀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将红四军的团改编为纵队,屡立战功的胡少海继毕占云之后被任为第二纵队司令员。此后,他带领纵队随红四军到江西宁都、瑞金等地广泛开展游击战。红军二度入闽消灭卢新铭一个团,三战龙岩全歼陈国辉旅。特别在攻克龙岩的战斗中,他率部沿公路挺进,首先攻破西门,然后直捣县公署陈国辉旅部。为了打垮敌人利用民房的负隅顽抗,他命令战士们用山锄打通墙壁,逐屋逐店的追击敌人,最后把敌军逼进几个大院里,溃逃无路,只好缴械投降。这次战斗,只用了半天时间,便攻克了龙岩城,歼敌二千余人,除陈国辉带几个人逃走外,敌全旅覆没。

7月,胡少海与谭震林、邓毅刚、高静山、简载文等被军委派到闽西协助组建地方红军。九月,以龙岩、上杭、永定的暴动武装为基础,组成了闽西第一支正规红军——红四军第四纵队,不久,他担任了这个纵队的司令员。

胡少海平日治军很严,常以汉朝名将李广为榜样,强调士兵必须以服从为天职,但有时却暴露出旧的行伍思想和军阀残余作风。如战士稍不如意,常以打骂、禁闭代替教育;有时还以为自己是从井冈山来的,瞧不起地方上的同志。党代表(后改称政治委员)张鼎丞为此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特别在这年年底,参加了古田会议之后,他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自觉地同自己头脑中残存的旧思想作斗争,他深刻认识到,都是受苦的阶级兄弟,都是一起干革命的同志,对他们应该多做耐心教育的工作。他回到部队后,曾一一找那些被他惩罚过的战士认错、道歉,把古田会议的精神作为加强部队思想建设,提高军事素质的指导方针,使第四纵队很快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红军主力之一。

在粉碎蒋介石对红色根据地的“会剿”战斗中,胡少海与张鼎丞率领第四纵队随朱德转战在闽、粤、赣边界,1930年1月,连克宁都、信平两城,并在水南和施家边歼灭了敌唐云山独立十五旅。随后四纵队又配合一、二纵队由赣州南进,连克南康、大庾、南雄诸县,打开了粤赣边界的新局面。

在江西寻邬的上四甲,他又奉命消灭了靖卫团和“红枪会”。

1930年春,四纵队司令员胡少海、政治委员张鼎丞和政治部主任卢肇西在宁都发布了布告,说明红军的宗旨、政策,原文如下:

照得本军宗旨,实行民主革命。

打倒帝国主义,没收洋人资本。

打倒地主豪绅,消灭封建势力。

工人增加工钱,农民分配土地。

士兵生活改良,欢迎白军投顺。

推翻国民政府,工农独裁专政。

打倒新旧军阀,肃清反动市镇。

打倒包办婚姻,男女一律平等。

废除苛捐杂税,商业从此日振。

所率纪律森严,买卖极为公平。

商民各安营业,谣言切莫轻信。

学校禁止滋扰,邮电深为保护。

特此恺切布告,其各一体知认。

1930年5月底,闽西革命根据地在不断巩固扩大,闽西苏维埃政府决定,将各县的赤卫团在龙岩合编为红军第二十军,胡少海被任命为军长。6月中旬,红二十军被编入红十二军第三师,留守龙岩。不久,闽四特委将第三师与红四军第四纵队合编成立闽西红军第二十一军,由胡少海任军长,邓子恢任政治委员。

这时,红十二军已与红四军、红三军组成红一军团,北上江西、湖南进攻大城市。闽西也在传达“立三路线”的行动计划,准备把刚成立的二十一军向广东推进,促成以广州为中心的闽、粤、桂三省总暴动。胡少海却按照张鼎丞、邓子恢的意见,率领二十一军部署苏区防务,以免敌人有机可乘。他先后在龙岩东北方的梅村、溪口、白砂、雁石、岩山、中甲和永福等边远十八乡的山区,肃清了刘烈波等反动民团和土匪武装,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苏区政权。

永福的逃亡地主从安溪请来闽西巨匪詹方珍部,于7月初攻占了永福,并骚扰龙东,威胁龙岩。胡少海奉闽西苏维埃政府的命令,指挥二十一军及龙东、内山十八乡的地方武装四千人,兵分二路夹攻詹方珍部,连续战斗了一星期,拔掉他们在永福周围的据点,把这伙匪徒赶进了永福圩。

永福圩西边有座大炮楼和天主教堂,炮楼墙厚楼高,一面临溪、三面约有六十米宽的开阔地,同天主教堂遥遥相对,詹方珍据此组成交叉火力,一时难以攻下。胡少海经过一番部署,于8月5日拂晓,先指挥战士攻下天主教堂,使炮楼孤立无援,并决定在漳平的敌人赶来以前打下炮楼。傍晚,当他正在教堂楼梯边用望远镜察看敌情和地形时,不料从炮楼打来一阵枪弹,使他的腹部受了重伤,立即倒在血泊之中,在战士护送他去龙岩抢救途中,因伤势过重,不幸在龙东村牺牲。

胡少海的一生,正如他的战友张际春所指出的那样:“他走过的道路,正是中国千千万万的青年走的道路。他的牺牲是光荣的,……他的忠实于人民,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精神,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中。”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