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写点东西了,姜梦周同志死去已经十五年!
……
宵灯掩泣,万感丛来,把去年做的一首《感旧诗》写下:
梦周蹇蹇人中圣,
圣者遭屠奸者庆;
坟荒草陈血尚新,
三楚道黎长饮恸。
谢觉哉
一九四四年八月二日
姜梦周,名瑞姬,号肖岩,与何叔衡、王凌波、谢觉哉三人一起,被人们尊称为“宁乡四髯”。他是宁乡县五里堆罩鼓冲人,1883年10月20日生。有兄弟四人,他最小。父亲姜邺隽,以教私塾为业。他十二岁始随父读书。至十八岁,又去秀才李藕苏执教的小金陀馆私塾就读。据同窗好友谢觉哉回忆:他读书非常用功,“没有正式睡过觉。夜读倦了,靠桌子打盹;夏夜,蚊子饱得红红的;冬夜,手足冻得木僵。‘梦周,睡去吧!’一惊醒又咿哑起来,豆大的灯火,直到天明。做窗课,摊一桌子书,这翻那翻,照例大多天,然后静坐构思,然后执笔,人家一天交卷,他要两天,但内容则常高人一等。”
姜梦周在小金陀馆苦读了三年后,辍学回家,1904年,正值县里选拔生员应试。父母兄弟都劝他去科场夺魁,但他不感兴趣,曾以祖父赤脚进祠堂,被一位秀才族长凌辱的事,说明秀才并不足贵,因而没有去参加考试。
这年冬天,姜梦周与何叔衡、谢觉哉、王凌波、何梓林,夏果雅等人结为盟兄弟,以见义勇为相勉。当时,宁乡有个叫姜洪辉的农民被一岳姓豪绅骗去四亩土地的契约,又被诬为偷牛贼,将其毒打致死,埋尸荒野。姜梦周闻讯,极为愤怒。他与几位盟兄弟商量后,串连一千多姜氏族人,组织棍棒队,挖出姜洪辉的尸体,抬进岳家,大闹命案。岳家向县衙告他“纵贼惑众,闹匪暴于乡里”;而他则告岳家“杀人夺产,为族人所不容”。这场官司由县打到省,一直打了两年,最后由官府关押岳家三个家丁收场。而他在打赢这场官司之后,被姜氏族人夸为“族中之雄”。
姜梦周到长沙打官司期间,有机会读到《警世钟》、《猛回头》等书刊,也看到省会各界为陈天华举行盛大葬礼的场面,他深深感到自己住在乡下太闭塞了,决心走出家门。1907年秋,他来到长沙,考入宁乡驻省中学。
姜梦周入校不久,即以豪侠知名,同学都叫他“梦周挺子”。所谓“挺子”,是说他遇事敢挺身而出之意,因而在同学中有“遇到危难时,找挺子;采取行动时,看挺子”的说法。事实也正是如此。在1910年4月爆发的长沙抢米风潮中,他在校内第一个剪掉辫子,拿根单杠铁棒当武器,带头参加捣毁米店的斗争。
1911年5月间,姜梦周因积极参加爱国保路运动而被捕,直至辛亥革命爆发后才出狱。他出狱后,立即加入了学生军,开赴武昌前线作战。出发前曾对谢觉哉说:“即将出发,不一定活着回来!”大有义无反顾和马革裹尸之慨!在武汉保卫战中,他左腿负伤,因而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
姜梦周回乡后,即受聘于宁乡县云山高等小学堂,任国文、历史教师。他和何叔衡、谢觉哉等教员一道,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教学改革。特别在1914年担任校长后,按照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改革教育的有关规定,除改学堂为学校,禁止尊孔读经外,他还毁掉学校前身云山书院留下来的“孝悌忠信”匾额,代之以“务勤从朴,尽忠尚公”的校训。他在学校开设了补习班,招收超龄学生入学。在教学上,则侧重讲授应用支、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增强学生的服务能力,规定教员除做好课堂教学外,还要注意个别辅导;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爱国思想的教育。他在讲授修身课时,向学生提出“勤俭公正,切戒邪行”的要求;鼓励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立志改革,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当窃国大盗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的消息传到云山后,他马上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愤怒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并率领师生分赴横市、黄材、五里堆、双凫铺、老粮仓等地,进行反帝爱国的宣传。他为了反击宁乡县知事甘鹏展大修孔庙,附和督军汤芗铭导演“尊孔”、“祭孔”的丑剧,曾率领全校师生,把当年云山书院宣奉圣谕的“仰极台”拆掉,并把“仰极台”下的“泮池”填平,作为扩大操场之用,得到师生们的拥护。当时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一副对联:“甘知事修庙忠袁贼,姜校长拆台为民国。”
1917年,宁乡沩山爆发了张三元领导的农民起义。这年冬,云山学校学款保管员陈某被土匪所杀,但学校内外的顽固派却把罪名强加在张三元等起义农民的头上。又因张三元部的军师是夏果雅,而夏又在十三年前同姜梦周等结过盟,于是,县衙门又给姜梦周扣上“通匪”的罪名,撤销了他的校长职务。
在湖南人民驱逐北洋军阀张敬尧的运动中,姜梦周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他首先同苏冬汉、颜卫钦等人发起组织“挨户勇”,以防止张敬尧的兵匪来乡劫掠,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接着,又以县劝学员的身份,在宁乡开展“驱张”运动,他将印制的“驱张”传单,散发到全县各校及私塾,还组织学生举行游行示威。他着重揭发张敬尧部、宁乡驻军团长魏惠田勒索光洋二万五千元的罪行,揭发张敬尧之弟旅长张敬汤在宁乡奸污妇女、抢劫商店的罪行。并发动群众紧密配合张三元起义农民的抗租抗税斗争,迫使这些驻军无法在宁乡立足。
姜梦周在宁乡任劝学员期间,非常重视普及群众的文化教育。他曾向全县师生推荐由何叔衡、谢觉哉主办的《湖南通俗日报》,又与何叔衡、萧淑沩在宁乡劝学所内创办宁乡文化书社,积极扩大进步书刊在宁乡的发行量。同时,他还努力从事乡村私塾的改造工作,定期为各私塾转送新书报,规定古文教材范围;号召师生写白话文;鼓励塾师实行“薄费多徒”,增加在馆学生,以减少乡村文盲;在条件具备的地方设国民班以取代私塾,招收女生,开设国文、算术、体育三门课程,拒新恋旧的“老古董”所办的私塾则强追解散,并将其学生转到有教学新内容的私塾读书。他不辞劳苦,不畏寒暑,巡回于全县各私塾学校之间。为宁乡和教育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22年5月,姜梦周来到长沙,经何叔衡介绍到自修大学学习。不久,又由何叔衡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湖南早期的党员之一。同年9月,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公开招生,他担任补习学校教员兼管理员。1923年11月,自修大学被封闭后,他又被派到新筹办的湘江中学当管理员,实际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
姜梦周为办好这所学校,真是做到了尽心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与革命精神,他除了安排学生的一般课程外,还增加了近代国耻史,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爱国反帝活动;安排有关农民问题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他还开办农村师范部,为湖南农村教育培养了教师,其中有些学生以后成了农民运动的干部,只宁乡一县在该校毕业的就有二十八人。当年的长沙《大公报》和《湖南民报》,就曾报道湘江中学的师生,在长沙各项政治运动中,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是“湖南革命的先锋”。尤其是培养干部,他自己也说“此在湖南教育界为破天荒之第一举”。
但由于国民政府教育当局的阻挠,湘江中学的困难是很大的。既无校舍,也无固定经费,经常教薪无着,膳费难支,有时因付不出电费,常被“电灯公司剪火,全室暗然”。到1925年暑假,学校负债高达六千余银元。姜梦周为解决三次租房迁校和两任校长相继离职等困难,呕心沥血,四处奔波。甚至卖掉家里的六分水田,换回三十担谷,为学生解决“无隔夜之粮”的问题。正由于他的苦心支撑,大部分教职员工的艰苦奋斗,使这所学校越过许多艰难险阻,为党的事业培养了许多新生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工农运动的发展。
1927年3月,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停办湘江中学,姜梦周调任湖南省教育厅第三科科长。“马日事变”发生后,他离开长沙,回到家乡隐蔽了五个多月。同年冬,他改名换姓,在益阳达人袜厂以产品登记员的职务作掩护,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28年10月15日,姜梦周因事回到宁乡,不幸被叛徒何佑石诱捕。在他被捕的当晚,宁乡各界进步人士,即电省署清乡督办署及惩共法院,请求不要将姜梦周解往省城。当姜梦周被解往长沙关押在皇仓后街陆军监狱后,敌人曾对他进行严刑审讯,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时,宁乡五镇七乡的开明士绅,又纷纷联名呈请保释,而清乡督办署和惩共法院的管复是:“姜狡不吐实,不能照准”,“湖南青年共产党员均系姜梦周的学生,名声太大,绝不能开释。”特别是何键,当看到请求保释姜梦周的呈文,提到姜为人讲道德,“不要钱,不害人”时,非常肯定地说:“真正的道德家,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你们不明事体,无保的余地!”就这样,姜梦周被害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终年四十六岁。
姜梦周牺牲后,由他的塾师李藕苏老先生发起,举行了“宁乡从未有过的最隆重的大追悼”大会。到会的不仅有上千的工人、农民和学生,还有全县有正义感的上层人士,甚至有的团防局长也从几十里外来向这位义士的遗像致敬。因为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无论是他的拥护者、同情者或反对者,都一致承认他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无条件的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