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友人史沫特莱在她的《伟大的道路》一书中,曾记载了朱德有关伍若兰烈士的一段话:伍若兰又会搞宣传,又会打仗,能文能武,智勇双全,这样的女子难得啊!
伍若兰,耒阳人。1903年3月,她出生在县城九眼塘的一户小康家庭。八岁入私塾读书,十二岁考进耒阳县女子职业学校。1924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她经常在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到学校附近的工厂、农村进行宣传。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她积极投入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的斗争,积极参与支援上海人民和查抄日货等群众活动。1926年秋,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年冬,伍若兰从女三师毕业后,回到耒阳家乡,被当地党组织分配到县女界联合会做宣传工作。不久,她当选为共产主义青年团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任妇女部部长。1927年春,农民运动在耒阳城乡普遍发展,她先后来到夏塘、小水铺、上架、敖山、白沙、灶头街等地举办夜校,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有的老农还记得她当时编的一首歌:“如今世道大不公,富的富来穷的穷,富人高楼饮美酒,穷人赤膊喝北风。”特别在夏塘,她还带领一百多农协会员,冲进大土豪梁成江的家中,杀猪煮饭,开仓济贫,在耒阳城乡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她的名字也随即传遍了城乡各地,为人们所称道。
“马日事变”后,伍若兰成了耒阳当局悬赏通缉的对象。但她不怕风险,坚持地下斗争。有次,她看到同学梁坤英走进她的家,说是有事商量,而外面又有些陌生人在探视,情知有变,便借口有点事要出去,要梁稍等一下。已经叛变投敌的梁坤英慌了手脚,一面叫喊,一面揪住她不放,挨屋的邻居闻声赶来,拉开了梁坤英,使她得以从后门走脱。敌人无法,只好把她的父亲抓去坐牢。在地下斗争中,她按照县委的部署,走遍城乡,串连同志,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号召工农起来暴动,弄得敌人惶恐不安。
1928年2月16日,伍若兰和邓宗海,刘泰等率领农军,密切配合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攻克了耒阳城。第三天,耒阳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宣布成立,伍若兰任妇女部指导员兼妇女界联合会主席。这一期间,她为县苏维埃政府举办了妇女干部训练班,组织发动妇女为工农革命军的新兵编织五六百双草鞋,亲自送到部队,受到朱德的称赞。不久,她调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做宣传工作,并经县委同志的介绍,于2月底同朱德结了婚。
伍若兰来到部队后,随处按照革命战士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不久,她随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转移,并被调到第四军军部政治部宣传队工作。5月,她带领宣传队员到宁冈新城的塘南村开展分田运动。塘南村是个大村子,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她一进村,即到贫苦农民家中帮助挑水劈柴,洗衣做饭,举办夜校,帮助农民学文化,同农民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然后从中培养骨干分子,依靠他们做串联工作,把农民组织起来,拿起武器,成立暴动队和赤卫队,同村里作恶多端的谢祖生、龙南恩等大土豪进行斗争,很快打开了南塘村的工作局面,受到湘赣边区工农兵政府的通报表扬。
在军事训练中,伍若兰经常同红军指战员一样练习射击、刺杀、投弹。她还常用左手练习枪法。一个战士问她为什么还要左手练习用枪,她说:“这叫做两手准备,如果右手负了伤,我还有左手能打枪,还可以消灭敌人。”这年6月,她随朱德来到七溪岭的制高点笠月亭,指挥部队抗击湘赣两省向井冈山“会剿”的敌人。这时,正值敌人用七八挺机枪作掩护,占领了笠月亭下面的风车日,严重威胁军部指挥所的安全,在这紧急关头,只见她手持双枪,纵身跳出战壕,大喊一声:“冲啊!”率领战士迅即向风车口冲去,将敌人赶走,夺回了风车口。还有一次她带两名宣传队员到一个村子里写标语,被十几个窜进村里的敌人发现,敌人一看是几个女兵,便一边叫喊“捉共党!捉共党!”一边向她们追来。她不慌不忙,迅速转过屋角,拔出两支短枪,只见“叭叭”两响,领头的两个敌人应声倒地,吓得其余的敌人转身就跑,十几天也不敢再到这个村子来,因为他们害怕挨这位“双枪女将”的子弹。
1929年10月14日,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伍若兰同战士一起随军行动。1930年2月1日,部队在江西寻邬的吉潭同尾追的敌人激战后,转移到圳下休整。不料第二天天还未亮,军部突被敌军刘士毅部和当地靖卫团重重包围。这时,朱德指挥红军与敌军展开激战,伍若兰紧跟在朱德身边。她为了掩护朱德和军部其他首长脱险,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毅然率领一部分战士从另一个方向袭击敌人,把敌人引向自己。当朱德和军部领导在天亮前安全突围后,而她却因身负重伤被俘。
伍若兰被俘后,敌人看他是个女的,想以威胁手段迫她屈服,甚至使用种种酷刑,把她折磨了十来天,她仍巍然屹立在敌人面前,威武不屈。敌人无法,于2月12日将她杀害在赣州卫府里,时年二十六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