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其他
颜昌颐生平简介
孟羽柏
  周恩来曾在1929年9月14日撰写《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一文,发表在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上。文章说:“彭、杨、颜、邢四烈士的牺牲,是中国革命、中国党之很大损失!”这里的“颜”烈士,就是指的颜昌颐。

颜昌颐,字燮甫,册名国宾,1900年10月29日,出生在安乡县白螺湾一个中农家庭。他父亲颜永栋,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人,从小就教他读些唐宋名家的诗文。后来进了县城高等小学。十四岁时,考入澧县中学。由于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又乐于助人,同学们都称他“小先生”。

颜昌颐年纪虽小,却有胆有识,敢作敢为。那时的澧县中学,克扣学生伙食的情况严重,学生对此十分不满。他挺身而出,代表学生同学校当局据理力争,并同其他几位同学愤然离校,表示抗议。1917年上学期,他来到长沙明德中学继续读书。

五四运动后,刚好在明德中学毕业的颜昌颐,因受新思潮的影响,决心赴法勤工俭学,并同唐灵运等人到了河北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学习。1919年12月,他同聂荣臻等一百五十三人一起乘轮去法国。在法国,他除了在多姆公立中等学校学习外,同其他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一样,一面做工,一面还参加许多活动和斗争。他很快结识了蔡和森、李维汉、李富春、贺果等人,参加了他们所组织的勤工俭学励进会(后改名世界工学社),参加过他们在蒙达尼讨论改造中国道路问题的集会;为抗议华法教育会中断勤工俭学学生救济金,他同四百多名同学一起,前往中国驻法使馆请愿;他还参与勤工俭学学生进驻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最后,他同蔡和森、陈毅等一起被武装押至马赛上船,遣送回国。

颜昌颐回到上海后,大约在1922年春夏之交,经邓中夏、陈为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后与陈毅、贺果等勤工俭学学生,被介绍去在北京碧云寺创办的中法大学学习。此时,他还与陈毅等一起秘密从事党的工作,并先后介绍贺果、林雪屏等人入党。

1923年暑假,颜昌颐曾一度回到安乡探望故里亲友。在家乡的短暂期间,应乡里之请,他邀集地方人士前往县署请愿,要求勘灾免税,迫使县署接受这一意见,减少了群众部分负担。

颜昌颐于1924年在中法大学毕业后,上海党组织又派他与贺果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

1925年2月,按照共产国际的安排,他与叶挺等二三十人转学军事。学习任务越艰巨,他越是奋发努力,仅半年时间,就钻研了军事理论,掌握了许多军事技术,如军队演习、实弹射击、装卸武器等,还有苏联红军的作战经验,使自己很快成长为党的具有一定程度的军事人才。

1925年8月,颜昌颐与叶挺、聂荣臻、王一飞等一同回国后,被党中央安排在中央军事部(即中央军委)工作。这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军事专门领导机构。他在这里除做好日常工作外,还非常注意当时国内动荡不安的局势。1926年1月30日,他特地撰写了题为《纪念二七》的文章。认为在当时的局势下,无产阶级应该负起领导中国的历史责任。他说:“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帝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民族革命。”并指出这场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领导这场斗争,“不是散漫无组织的乌合群众可能担负,不是徘徊妥协的资产阶级可能担负,不是自由散漫的智识阶级可能担负”,而是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够真正领导这场斗争。要领导好这场斗争,就必须高度发扬“二七”精神,因为“二七”精神乃是“中国无产阶级的精神之结晶”!事实证明,他自己也确是一生用这种精神来从事军事斗争的。

这年3月,颜昌颐受中央军委的派遣,来到长沙,负责中共湖南区委军事部的工作。这时,正是北伐战争前夕,党的军事工作的任务,就是联系动员更多的地方部队参加北伐。于是,他派贺果去安乡做当地驻军宋湘涛部的工作,使宋湘涛改换旗帜,参加到北伐队伍中来,为北伐战争增添了新的力量。

颜昌颐这次回到湖南,凡熟悉他的人,都以为他会回家探望多年卧病在床的母亲,因为他以前在家对母亲是很孝顺的。但为了党的工作,他没有回去,而是给父母和兄弟写了一封简单的信。信中说:“儿已许身社会,为国事奔走,处境甚难,任务甚重,回家不易。膝下承欢,希望诸兄弟代我为之,勿以儿为念。”很显然,他是把党的事业置于任何个人要求之上的。

9月,颜昌颐被中央调往中共江浙区执委军委(即上海区委军委)工作。当他来到上海后,即根据自己在湘鄂等地考察到的政治、军事情况,综合了十二个问题,及时向中央写了一份十分重要的报告。这份报告深刻地谈了国民党各派人物如邓演达、蒋介石、汪精卫、唐生智所持的政治态度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矛盾问题;谈了湘鄂两省党委怎样“发展组织”、“办《民众周报》”、组织“江岸工会”、开展“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办党校”、“处理好湖南政府内部的冲突”以及“湘西方面军事情形”等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了颜昌颐在政治、军事、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敏锐观察力和卓越见地。此后,他极其紧张地投入组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战斗。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颜昌颐仍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时期,主要是协助周恩来、赵世炎等将党的组织转入地下,继续战斗。不久,他被调到武汉中央军委工作。

1927年7月12日成立的党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为反抗国民党中央背叛革命,迅速决定举行南昌起义。颜昌颐被任命为前敌军委委员。据有的记载和一些同志回忆,当时他还兼任起义部队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党代表。起义前夕,按照前委的指示,他同聂荣臻、贺昌前去九江,与起义部队领导人一起商讨将部队带往南昌的计划,并解决好其它有关问题。同时,他还具体负责部队的接进,使结集九江的队伍和零星人员能及时赶赴南昌。在南昌起义部队撤出南昌时,他根据前委的指示,回到上海中央军委工作。

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后,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重兵包围,部队被打散。10月中旬,颜昌颐带着中央给广东省委和南方局的指示信,前往香港同省委商讨对失散官兵的接待收容问题。事后,他回到了海陆丰东南部,找到了由董朗率领的一支有一千二百余人的部队。这是二十四师的余部,当时正处于敌人前堵后追的境地之中,他与董朗商定后,带领部队绕大安,经新田,突出了重围,然后由激石溪来到中峒。因为部队长途跋涉,连续作战,再加上缺衣少食,情绪一度消沉。针对这种情况,他一方面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千方百计解决给养问题,很快使部队稳定下来。经过短时间的休整,他将这支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团。不久,又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也称红二师),他被任命为师党代表兼东江特委委员,董朗任师长。这是我党早期创建的革命正规部队之一,颜昌颐为此是作出了极大努力的。

在此期间,颜昌颐和董朗一面协助彭湃研究制定扩大海陆丰红色区域的暴动计划,一面带领红二师在黄羌、捷径、激石溪、河口等地打了多次胜仗,极大地鼓舞了东江人民的革命斗志。广东省委曾赞扬这些胜利,“使本党旗帜飞扬于海陆丰、紫金县境,数十万穷苦农民同得兴起为铲除豪绅地主之奋斗。”而过去那些一贯鱼肉农民的土豪劣绅,则在给驻军汕头的军阀的请愿书中,发出如下的哀嗥:“鱼吁沫以失水,鸟将死而哀鸣,言尽于斯,惟麾下怜而救之,则生世戴德矣。”国民党各县当局在向上级的报告中,则惊慌地说:“共党革命现在愈闹愈凶,日甚一日。”可见颜昌颐、董朗率领的这支部队给敌人打击的沉重。

10月30日,颤昌颐同董朗与彭湃相配合,率部一举收复海丰县城,11月5日,又攻占陆丰县城。18日,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他在会上讲话时指出,海丰的工农政权是用“许多头颅与赤血”换来的。他希望“苏维埃政府的势力”得到巩固,并将成果“扩大到全省、全中国、全世界”。他还提醒与会代表要警惕,当前海陆丰的工作“不能算完全成功”,还要彻底消灭“苏维埃的敌人——军阀、土豪劣绅及一切反动派”。尽管这个政权仅存在四个月,但它为后来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创建苏维埃政权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1928年3月1日,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对这次行动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指出在“中国革命之中,这是第一次由几万、几十万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实行土地革命的口号,第一次组织工农兵群众的无限制的政权”,这是海陆丰农民运动的胜利,也是红二师奋战的结果。

颜昌颐在整军经武方面,也做了许多出色的工作。首先,他非常注重部队中党团组织的建设,特别是将支部建在连上;其次是组织经济调查委员会,在部队实行经济公开;第三是设立军人学校、军人俱乐部,为部队提供学知识、学文化的场合;第四是积极奋战,如筑碉堡、挖战壕、架电线、储备军用物质。此外,为烈士修建纪念亭、给烈属发抚恤金;在中峒筹建兵工厂、被服厂和医院等。所有这些,在提高红军政治、军事素质,在增强和巩固红军的战斗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我党建军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3月5日,颜昌颐等率红二师攻打海丰公平时,不幸臀部、腿部多处负伤,被送往朝面山红军医院治疗。5月3日,红二师袭击海丰县城,他再次负伤,已不能随队征战,只好留在地方,任新组建的海(丰)陆(丰)惠(阳)紫(金)暴动委员会常委,主持日常工作,并负责主持教导队的军训事宜。直到7月中旬,因为敌军重兵围剿,东江根据地局势危急,而他的伤口复发,却又得不到治疗,于是省委决定将他送去香港养伤。这年秋末,他离开香港,回到上海,党中央仍让他继续治疗。大病初搬,他即要求工作,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省委军委秘书。

1929年8月24日下午4时,颜昌颐同彭湃、杨殿、邢士贞等正在上海新闸路经远里12号二楼开会,由于叛徒白鑫告密,他们四人被租界工部局逮捕,关押在新闸捕房。他们被引渡到国民党政府上海市警察局水仙庙看守所审讯。这时,周恩来在上海主持军委工作,当获知敌人将于8月28日清晨将颜昌颐等转到龙华警备司令部时,便决定亲自率领武装人员到囚车必经的枫林桥劫车,救出他们,不巧,当枪支运到时,才发现枪支上全是润滑油,必须立即用煤油擦洗干净才能使用。由于误了时机,营救未成。这就是周恩来撰文记述四位烈士被害的经过。

颜昌颐等被送进警备司令部后,更加遭到敌人的酷刑折磨,以致体无完肤,手足俱折,但他仍然坚强不屈,视死如归。8月30日,他们一起被秘密杀害于龙华警备司令部。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