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志敏写的《狱中记实》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那个在被俘时负伤三处,卧在床上正在发寒发热,神思昏迷的仰三,不知怎的,被他听明白了“口号”两个字,就用他那有气无力的声音,仰起头来很关心地问:“‘口号’?你是不是在讲临刑时的‘口号’?要准备几个口号——有力的口号’!……”
被方志敏特意加以记述的“仰三”,就是红十军团参谋长曹仰山。
曹仰山,字正元,湘乡县溪口乡(今属双峰县)人,1907年2月3日生。父亲曹清梁,以教书为业,有子女八人,仰山第四。十一岁入曹氏族学读书。1922年转入何家埠贻谋高级小学,1925年毕业。由于时代革命潮流的影响,他决心走国民革命之路,前往宝庆进了国民革命军学兵连。1926年,被保送到长沙黄埔军校第三分校应试,以笔试总分第三名,口试第一名被录取。
1927年春,曹仰山在军校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他因身份没有暴露,随着部分学生来到南京并入总校,继续学习。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他与上海中共地下组织取得联系,仍秘密从事党的工作。1928年7月,他在南京中央陆军学校步兵科第六班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党军第五十三师三一七团任政治训练员。1930年5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后,他在河南归德的一次作战中,股骨受伤,被送入安徽蚌埠医院,当他所在部队调到江西“围剿”中央苏区红军时,他在医院已耽不下去了,没等伤愈,就返回部队,奔走在乐平、余干一带,与江西中共地下组织取得联系,接受了从事“兵运”的任务。他凭着士兵对他的信赖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在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先后在五十三师策动了好几连官兵武装起义或投诚。但在策动一个担任连长的同乡曹瑞民起义的工作中,不料曹瑞民在独吞他给的五百块银元和几船粮食后,却将他出卖了,将他“通共策反”的活动密报国民党军部政训处。当晚,他被政训处命令前去受审,幸政训处长是他的黄埔军校的分校同学,而政训处一时尚未抓到他“通共”的凭据,没有对他采取拘留措施,使他得以连夜离开军队,在地下党的帮助下,安全转移到闽浙赣苏区,被安排在红军学校第五分校任教育长。这一期间,他除搞好教学,加强红军官兵的政治思想教育外,还写了一些文章。其中有《“刮民党”苛捐杂税下的工农生活》一文,曾刊登在闽浙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机关报《红色赣东北》第6期上。文章号召工农大众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为自身的解放而斗争。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后,由寻淮洲、乐少华等率领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于11月在闽浙赣根据地与方志敏、刘畴西领导的红十军会师,组成红十军团,由刘畴西任军团长,乐步华任政委,曹仰山任参谋长,继续北上。1935年1月底,当部队进入皖南怀玉山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红军虽浴血奋战,但伤亡很大,且被截成两段,彼此不能呼应。28日晚,曹仰山随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冲到八(王祭)分水岭,在一次战斗中三次负伤,左肩骨被打断,不幸被俘。30日,他与一同被俘的红十军团领导人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三人,脚拖重镣,被押往南昌行营北坊看守所。因枪伤过重,一直卧床不起,但敌人仍对他施加种种酷刑的折磨,使他伤病交加,经常处于神志昏迷状态之中。前述方志敏的《狱中记实》,就是看到他昏迷状态中,当听到“口号”二字,竟一下子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所表现的斗争精神的如实反映。我们的革命先烈,即使到生命最后的时刻,仍不忘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他还对方志敏说:“应该打下去,组织一个暴动……”。
1935年8月6日深夜,曹仰山与方志敏等红十军团领导人一起,被军警押到南昌百花洲秘密刑场,当他被担架抬到刑场时,挣扎着从担架上爬起来,高昂着头,用尽最后的气力,和战友们一起高呼着早就准备好了的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打倒卖国的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万岁!
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胜利万岁!
枪声响了,曹仰山与方志敏等革命志士,为拯救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