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汝樵,本姓袁,名多泉,赖汝樵是化名,因用的时间长,反而成了他的真名实姓,不再使用本名了。他是1902年10月30日出生的,原住平江芦洞大厅屋场,后迁居爽口沙塅。小时只读了三年私塾,就从父亲袁泮藻学做木工,成了一名手艺很好的木匠。
1925年春,赖汝樵到平江县城做木工,结识了中共平江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陈茀章。在陈的启发帮助下,他成了县工会各种活动和斗争中的积极分子。同年底,经陈茀章、余本健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8月,按照党组织的部署,为协助北伐军渡过汨罗江赖汝樵串联安定一带四十多名术工,组建了一个交通队,用门板、圆木等材料,制造木筏,保证北伐军很快渡过汨罗江的白湖口,直下县城,全歼了来不及逃走的军阀部队。同年9月,他调至平江县农民协会,负责统一度量衡的工作。他先亲手制作了一个标准斗,作为各地新制斗的依据。对原有的斗,也要一一验证,打上火印,才许使悄,以便制止土豪劣绅平日用大斗进小斗出的剥削行为。
“马日事变”后,赖汝樵的家为清乡队所烧毁,父母兄弟逃匿在外。从此,他决心参加县委组织的武装斗争。12月,他按中共平江县委的部署,策应了黄金洞矿的矿警队队长侯金武的武装起义,收缴了金矿的数十斤黄金。1928年3月,他被增选为中共平江县委委员,兼县暴动指挥部副总指挥,在毛简青、罗纳川的领导下,他参与指挥了有名的平江2月(农历)扑城的战斗。7月,他还在长寿街、黄金洞等地,动员了两百余名游击队员参加红五军。
赖汝樵做党的工作,非常注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且敢于承担任何压力,把党的工作搞好。1929年2月,按照中共湘鄂赣边特委的指示,他与涂正坤等人组成“梁案审查委员会”。“梁案”指的是平江县委组织部长梁振庭与儿子少共边特委书记梁国基被秘密处死一案。当他着手调查并掌握一些重要线索时,一天清早,竟有人贴出了好儿张布告,布告上面列举了梁振庭的三大“罪状”:“贪污公款;携械投敌;滥用私人”外,还公然声称“审查梁案者杀”,署名是“中国共产党救党委员会”。这无疑是警告他不要干预这一案件。有的同志害怕了,他的妻子李实芝也劝他少管这些事。然而他不信这些。在他的坚持下,“梁案”终于彻底查清了,原来所谓梁振庭“贪污公款”指的是梁振庭转战江西时,把一坛子银元交卢某送回家中埋藏。后来,梁振庭要卢某取出银元交县委,不料卢某将银元赌博输光后,却叛变投敌了。这件事只是梁用人不当,说梁贪污公款,显然不合事实。至于说梁“携械投敌”,指的是游击队被靖卫团打散而丢失的枪支;说梁“滥用私人”,指的是依靠熟悉的人做串连工作。当他将这些情况写成报告,上报特委后,引起了湘鄂赣边特委的重视,湖南省委也派巡视员夏尺冰来查问此案。使梁振庭父子的冤案得以昭雪平反。湘鄂赣边特委还宣布撤销“救党委员会”;给为首组织救党委员会的邓神生等人以留党察看的处分。此外,边特委还印发了《关于梁案告同志书》,挽回了梁案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1929年4月,湘鄂赣边特委在平江东乡召开平、浏、修、铜扩大会议,组成新的特委领导机构,王首道任书记。赖汝樵被选为湘鄂赣边境暴动委员会主席,以统一边区的政权。6月,为了对付湘鄂赣三省国民党政府当局调集军队对边区的“会剿”,他一面派员去井冈山请求彭德怀率红五军回师湘鄂赣边区拒敌;一面经特委书记王首道同意,将平江县游击队拉到浏阳、万载、铜鼓边境一带活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随时歼灭小股敌人,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并全力发动群众,投入反“会剿”的斗争。到了8月,当红五军回师湘鄂赣边区时,边区已逐步摆脱困境,使敌人的“会剿”遭到失败。
9月2日,在湘鄂赣边境特委的扩大会议上,赖汝樵被选为特委执行委员。同时,在边境暴动委员会的基础上,组成边境革命委员会,他仍是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在他主持起草的《湘鄂赣边革命委员会宣言》里,就强调指出革命委员会是“湘鄂赣边革命的大本营,工农斗争的总指挥部”。宣言号召“一切革命民众都应踊跃加入当地的赤色工会、农会,一致在本会的统一指挥之下,参加英勇的阶级斗争!”在他主持制订的《湘鄂赣边革命委员会革命政纲》中,共写了二十七条革命政纲,大到“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统一中国,实行民族自决”,小到“保护童工,女工”,“严禁蓄婢纳妾”,都包括在内,这实际上是一篇带法规性的纲领文件,它对政权的建设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为了切实贯彻革命政纲所制定的政策,赖汝樵着重抓土地改革,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及退伍的红军士兵;在抓边区的武装建设方面,他向特委提议,并取得同意,将甲、浏、修、铜、万等县的游击队集中起来,编成湘鄂赣独立团,作为边境地方武装主力。正因为这些具体工作抓得好,使得边境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很快出现扩展到平江、浏阳、修水、铜鼓、万载、通城、通山、阳新、大冶等县的新局面。11月17日,湘鄂赣特委接到湖南省委的信件,正式通知说:“赖月(汝)樵、刘大荣同志,经省委会议提补省委候补委员”。
1930年3月,为援助全国工人阶级总同盟罢工,在湘鄂赣边特委的领导下,赖汝樵参与组织“三一八”武装大示威和“红五月大暴动”的工作。他还具体指挥了消灭黄茅靖卫团的战斗,他调来万载的第五大队几百名赤卫队员,还调动了红五军二纵队和铜鼓、宜春等县的游击队参战,击毙靖卫团长周德祥,缴枪九十余支,占领了黄茅,成为“红五月大暴动”的重要战果之一。
同年6月,在中共湘鄂赣边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赖汝樵当选为第三届特委执委常委。7月中旬,红三军团准备攻打长沙时,他是湘鄂赣边境工农兵军事暴动委员会的总指挥。负责组织平、浏、修、铜等县的游击队、赤卫队,编成二十多个赤卫团,连同有数万农民群众组成的担架队、运输队,配合红三军团进攻长沙,胜利完成了支前任务。
1931年7月初,中共湘鄂赣边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浏阳东门市召开,正式成立中共湘鄂赣省委,赖汝樵为省委委员。9月,在平江长寿街召开的湘鄂赣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他又当选为新成立的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根据他的提议,苏维埃政府设置军事、经济、财政、文化四个部和政治保卫、统计两个局(他兼任政治保卫局主任)。由省苏维埃制定颁发了《土地法》、《劳动法》和《婚姻法》等法令。为了满足贫苦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他还指令在县设土地部,区、乡设土地委员,专负土地分配工作。他还注意及时纠正分田工作中一些“左”的错误倾向,如改变“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错误做法,并在1932年3月召开的省委第二次执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这一问题,这一意见虽得到省委书记李宗白的赞同,但因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很快被“左”倾错误领导者改组,这些错误倾向都没有来得及纠正,连他自己也很快遭到了打击。
赖汝樵在主持省苏维埃政府工作期间,还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例如,在保证人民日常生活的供应方面,他着手建立了许多物资转运站、供销合作社,开办工厂和储备粮食等;在农业生产方面,组织起贫农团、雇农工会、督耕委员会等,通过这些组织,帮助解决劳力、耕牛、农具、种子等问题,他还用兑工、换工、帮工等方式,具体帮助鳏寡孤独和缺乏劳力的困难户;还鼓励农民兴修水利,开垦荒山,保护森林和植树造林。所有这些,对推动苏区生产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外,他还兼任湘鄂赣省临时法庭主任。法庭的职权等于最高审判庭,负责办理各县和省里比较重大的案件。在他的主持下,法庭处理过铜鼓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道明的贪污腐化问题,将平江第五区一起打死童养媳的罪犯依法判处了死刑。正由于他执法严明,人又长得较黑,苏区人民还叫他“黑包公”呢!
1932年3月30日,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召开第二次执委扩大会议,否定了省苏维埃政府过去的一切工作。会议还根据临时省委的提议,将赖汝樵同撤销职务的原省委领导人杨幼麟、李宗白一样,撤销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职务,调任中共平江县委书记。
赖汝樵在平江工作的情况,据当年曾任少共平江县委书记的秦化龙回忆说:“赖汝樵心怀开朗,光明磊落。他从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撤下来后,革命意志没有消沉,对工作没有放松。当时县委机关驻在黄金洞,每天天刚亮,他就把大家喊起来搞军事训练,整顿机关作风。他吃苦耐劳,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当时的临时省委把肃反同改造各级组织结合起来,以AB团、改组派等罪名,逮捕了一批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清理各级机关中的所谓阶级异己分子,排斥认为是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党员、团员,对此,赖汝樵不止一次地向临时省委写信,提出在肃反中要重证据,不能因出身不好,就说是AB团、改组派。我鉴于当时他的处境很不好,曾劝他少管这些事,但他坚持要向临时省委反映。”
这年6月,国民党当局派彭位仁和李觉两个师进攻平江。按照省军区的统一部署,赖汝樵带领平江各级党政干部、县警卫团及游击队,配合主力红十六军作战。当平江警卫团编入红十六军后,他提出要在三个月内重建平江警卫团,自兼警卫团政委。他还强调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干部要军事化,要学会打仗。8月,他率领警卫团百多名战士,袭击了彭位仁师在平江献钟的办事处,夺得步枪六十余支和一批弹药。他还严厉处决了带着敌军捕捉革命干部的保长李进卿,并贴出“凡带敌捉革命人员者处以极刑!”的布告,打击当地的反动势力,保证了苏区革命秩序的稳定。
在活跃苏区人民经济生活方面,赖汝樵协助县苏维埃政府办起了贸易局,并在黄金洞洪坳设置了转运局,向白区采购苏区需要的物资,并将苏区生产的茶、麻、油、纸向外地推销。贸易局卖给群众的食盐只要二百文一斤,一担谷就可以换四斤盐。为着增加财政收入,他还派共产党员吴诸涛、管林蒲接管黄金洞金矿,组织三百名矿工从事黄金开采,一个月的黄金收入可达一千六百九十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五。他规定县委只留三名常委,一名秘书,二名通讯员,一名会计和一名伙佚,共八人,区苏维埃政府三人,乡苏维埃政府包括特派员六人,作为脱产干部,其余一律下到基层。并压缩各级行政单位每目的办公费用,县委常委会和各区每月不得超过十五元,支部不得超过两元。
1933年7月,赖汝樵被“左”倾错误领导者当作托派逮捕关押,审讯逼供。他虽多次申述,仍于10月被杀害于江西万载杨基洞,时年三十一岁。1945年,党中央在延安为赖汝樵平反昭雪,并追认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