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其他
王炳南生平简介
萧学华
  王炳南,桑植县人,1892年5月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著名的军事指挥员,也是贺龙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得力助手和战友。他的业绩至今仍为湘鄂西地区的人民所传颂。

王炳南出生在白族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幼年只读过两年私塾。十一二岁开始下地劳动,冬闲季节,常一个人到离家十几里外的小溪煤窑挑煤到街上去卖。父母见他勤劳懂事,都非常痛爱他。

1912年冬,王炳南与朱子姑结婚后,即独立门户,自谋生活,由于夫妻互敬互助,勤俭持家,生活还过得不错,但到1916年遭灾以后,家庭生活发生困难,他不得不借债外出谋生,途中又不幸被土匪抢劫一空。这时,他已被卷入了困苦的深渊,租税、债务这两块磐石,简直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1919年春,贺龙组建的地方农民武装开进桑植县城。王炳南得知后,星夜赶去加入了贺龙的队伍,走上为贫苦百姓打天下的战斗道路。

王炳南身材高大,膀粗腰圆,平时不多说话,但话匣子一打开,却又从容不迫地讲个不完。他办事认真,作战勇敢,深得贺龙赞许。不久就被提拔为连长。1925年在澧州又升为营长。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他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五团一营营长,并代理五团团长。1927年他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于同年冬独自回到家乡,拉起有五百多人的队伍,准备东山再起。

1928年3月上旬,王炳南得知贺龙、周逸群、贺锦斋等一行回到桑植洪家关,开辟湘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为穷人打江山、干大事以后,真是万分高兴。他立即将自己掌握的队伍全部交给贺龙。接着,带队前来投奔的还有贺龙的姐姐贺英,贺龙的旧部贺炳南、谷志龙、李云卿、钟慎吾、刘玉阶等,很快集结了三千多人,七百多支枪。当贺龙将这支队伍正式组建为工农革命军时,他被任命为大队长,不久,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4月2日,工农革命军在桑植起义,一举攻克桑植县城。但很快遭到贵州军阀李鑫的四十三军龙毓仁旅的反扑。工农革命军仓促迎战于梨树垭一线,后又退至白果垭、白龙泉、罗峪一带。不料工农革命军的连长张善卿叛变,并带领敌军偷袭贺龙驻地。工农革命军遭此袭击,大部溃散,贺龙与周逸群也失去了联系。在上述战斗中,王炳南跟随贺龙,为贺龙的安全而操心尽力。贺龙转移到鹤峰红土坪一带后,为收集失散部队,他不避艰险,又主动要求回到桑植,利用旧部、朋友关系,集合了一批队伍和一些枪支弹药。贺龙对此非常高兴,称赞他干得好,并要求他同时在各地开胜党的组织活动,发展党员,开展农民运动,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

6月初,王炳南随贺龙、贺锦斋率工农革命军趁敌龙毓仁旅西撤时,从红土坪挥师南下桑植,在小埠头、谷家垭伏击龙部后卫,击溃一个连,活捉参谋长张策,缴获一批枪械、棉布、鸦片等物。部队于29日来到洪家关,再度发展到一千五百多人。

7月,这支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贺龙任军长,黄鏊为参谋长。随即贺龙率部向石门进发,王炳南奉命率先头部队消灭防守泥沙的国民党保安队。他率部从右翼包抄,行到泥沙八十里处,恰与从泥沙出发的保安队相遇,他沉着地自称是石门县团防局罗效之的队伍,当保安队信以为真并同意让路时,他乘机指挥所部猛扑上去,把敌人团团围住,不费一枪一弹,就缴获了三十多条枪。这时石门的武装暴动业已失败,但第四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在这一带活动,并且游击于湘鄂边松滋、澧县地区,镇压土豪劣绅,收缴团防枪支,恢复地方组织,革命的影响又日益扩大。8月25日,部队返回石门北乡磨市,随即移师石门的渫阳。9月初,在大堰垱、王家厂一带,遭到国民党军十四军教导师李云杰部的袭击,而石首县委军事部长叛变投敌,部队被敌包围,参谋长黄羞英勇牺牲。9月9日,师长贺锦斋又在丝茅岭阵亡。这次大的战斗,使部队伤亡很大,所馀二百多人不得不返回桑植鹤峰边界休整。这时,为了稳定部队的情绪,王炳南协助贺龙做了许多工作。他一面将部队带到梅坪休整,并果断处理滕树云、朱炳章阴谋拖枪投敌的事件,一面找贺英联系,通过她为部队输送一批洋布、棉花、子弹和银元。他还同谷德桃、谷岸桥、向虞清等达成协议,设法弄回一批武器弹药,并负责安置一批伤病员和家属,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部队的后顾之忧。年底,部队经过整顿,全军仅剩下九十一人,七十二条枪。但因绝大部份人员都是在三起三落的斗争中锻炼出来的精兵强将,政治素质很高,所以,人员虽少战斗力却很强。

1928年底,贺龙派人与湘鄂西特委取得联系,湘鄂边境的革命形势逐渐好转。工农革命军发展到六七百人,攻占了鹤峰城,建立起联县政府,并在龙山、宣愚、五峰等地开辟了新的根据地。1929年2月,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王炳南出任红四军第一路指挥,下辖五个团。7月他率领部队参加了桑植南岔、赤溪河大捷的战斗,同时为加强部队党的建设,为巩固以桑、鹤为中心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做了许多工作。

8月,红四军遭到鲁涤平、何键派出的两万馀军队的“围剿”,红四军追于敌强我弱,决定退出桑植,从鹤峰转移到玉峰、长阳、松滋、澧县、公安等地。10月10日当部队进驻庄耳坪时,王炳南得知第五团团长伍琴甫拖枪投敌,他立即率一、四两团追击,不料在内半坡被李觉部包围,一团团长贺桂如和四团团长陈宗瑜牺牲,经过一昼夜激战,才率部突出重围,伤亡三百馀人。他为此悲愤不已,12月中旬部队进驻鹤峰县城后,他还为贺桂如,陈宗瑜烈士举行了追悼大会。

1930年3月,红四军奉令向洪湖推进。6月18日攻克湖北公安,7月4日与洪湖的红六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和前敌委员会,红四军也改为红二军,王炳南任第二军第四师师长。会师后两军集中力量打击长江和汉江两岸的敌人,巩固和扩大了湘鄂西根据地。9月,他率部一千多人,来到津市纵毛沟驻防,第二天即击溃前来偷袭的罗效之部,并缴获大批武器。但是,红二军在津市、澧县一线战斗失利,被迫退回鹤峰根据地。12月,他又奉命收编窜来鹤峰的杨森部属张轩和土著武装甘占元的军队。这支军队约有三千来人。按照党组织的安排,他先派贺英带一队战士前往奇峰关甘、张部驻地,动员他们接受改编,并陪同甘占元等来到五里坪一带,由贺龙设宴将甘、张二人生擒,未费一枪一弹,出色地完成了收编甘、张两部的任务,湘鄂西武装割据的局面也进一步扩大。

1931年3月,根据中央的指示,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不久成立湘鄂西边特委和独立师。王炳南被任命为特委委员兼洪湖独立师师长。不久,中央分局又决定从红军中抽出骨干,组建湘鄂边独立团,他又被任命为独立团团长。他认真总结了第三次反“围剿”的教训,不再“步步设防”,处处挨打,而是以攻为守,主动出击,并采取长途奔袭,攻其不备,速战速决,“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方法,打了一些胜仗。

此后,王炳南频繁出击,越战越勇,立下许多战功。如1931年1月,他率湘鄂边独立团转战长阳时,生擒长阳团防伍伯云,收编了伍伯云的两百馀人枪。2月初,他又带领湘鄂边独立团星夜驰援桑植仓关峪的红军游击队和赤卫队,将正在进攻仓关峪的国民党军周燮卿一个旅和朱际凯两个团击溃,共俘敌四十一人,缴获迫击炮两门,炮弹12发,重机枪一挺。2月8日,周燮卿率部来到鹤峰县城附近的唐家岭后山,并用迫击炮轰击县城。他指挥部队撤出鹤峰,先向石门的罗效之部发动进攻,击溃罗效之的两个营,然后回师埋伏在周燮卿部驻地燕子坪的四面山坡上,时近夜半,他命令部队突然四处放枪鸣炮,喊声大作,周燮卿以为独立团来袭,仓促命令还击,结果弄得周部自己互相射击,死伤五十八人。周燮卿知道上当,只得抬着伤兵狼狈逃窜。

3月,红三军主力返回湘鄂边,占领鹤峰,攻下桑植,5月又回驻鹤峰。王炳南被任命为红三军九师参谋长。8月初,川军大举进犯,湘鄂边特委和联县政府由鹤峰转移到长阳符家堰地区。9月,湘鄂边独立团经渔洋关、石门、公安渡江至江陵,编入红三军独立师,由卢冬生任师长,他任第一团团长。

1933年2月,在红军部队西进途中,王炳南被“左”倾错误领导者诬为“改组派”而加以逮捕,并在6月20日深夜,惨遭杀害,时年四十一岁。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