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沙场百战死,壮志马革裹尸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这是伍中豪烈士在1929年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也正好是他为革命战斗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伍中豪,又名昭茀,耒阳县城南伍家村人。1903年2月23日生。父亲伍茂定,清末秀才。他三岁丧父,小时由母亲资氏课读。稍长,入县立第一高小。1920年毕业于长沙岳云中学,旋即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在李大钊等的教导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0年冬,他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伍中豪在北大读书期间,十分关心家乡革命力量的成长。1922年冬,他回到耒阳,与刘泰、伍文生等筹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团员六十多人。1923年冬,他由社会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于1924年春,与陈芬等组建了中共耒阳支部。同年暑假,又回耒阳发展了一批党员,将一个支部扩建为三个支部,他任第三支部的书记。这时,他在耒阳女子职业学校任教的妻子段凤翔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春,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伍中豪被选为执委宣传委员。段凤翔被选为执委会妇运委员。5月,经党组织批准,他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后,在广州农运讲习所任军事教官。1926年7月,他参加北伐。北伐军进入湖南后,他被党组织派回地方工作,任耒阳县团防局局长。他一到职,即撤掉常备队长段心林的职务,自任队长;又洗刷一批兵痞,补充一批青年工农分子当兵。11月,耒阳县工会、农会相继成立,他又将县常备队约两百人枪与工农自卫队合并,编为耒阳工农自卫军总队,并兼任总队长,把全县的武装力量,完全置于工农掌握之中,作为推动耒阳革命的主要动力。
“马日事变”后,伍中豪曾按照县执委的决定,向商户筹款两万多银元,从各区乡调集三千多工农自卫队员进行军事训练,准备进行武装斗争。6月初,县执委忽然接到上级党组织“解散自卫军,放弃抵抗”的指示。下一步究竟怎么办?他和地方执委负责人唐自刚奉派去长沙寻找省委。这时,长沙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不但省委找不到,连他自己和唐自刚也被列为“暴徒”而登在《湖南民报》上明令通缉。他知道已不能再回耒阳,只好于6月底只身来到武汉,找到了黄埔军校同学,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共产党员卢德诏,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被留在警卫团十连当连长。
“七一五”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背叛革命后,按照党组织的指示,伍中豪随卢德铭率领警卫团去南昌参加起义。后因南昌起义部队已经南下,他又随部队来到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以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的名义在这里休整。在这段时间里,他认真地抓了部队的军事训练工作。不久,他调任已来到修水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独立团第三营营长。
8月,毛泽东来到铜鼓,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南省委关于举行秋收起义的计划。将两个团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伍中豪所在的独立团编为第三团,他被任命为副团长兼第三营营长。在进攻浏阳的战斗中,他率领第三营为前锋,一举攻下了白沙镇,受到随团行动的毛泽东的赞扬。当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后,他坚决支持毛泽东提出的部队到农村去建立根据地的主张,并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
秋收起义部队在永新三湾改编后,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缩编为第一师第一团,而原第一师第三团缩编为第一团第三营,伍中豪被任命为第三营副营长,张子清任营长。三湾改编后,10月3日,部队抵达江西宁冈县古城,然后到茅坪与袁文才、王佐部会合,从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1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向遂川发展,在大汾遭到遂川靖卫团的袭击。在突围中,他和张子清率领的第三营与毛泽东失去联系,只好率部向湘南转移,在桂东的崇山峻蛉之中与敌周旋。10月底,他和张子清在桂东鹅形圩附近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会合,然后率部进占桂东县城。组建桂东党组织,改组工农商群众团体,捕杀陈舜韶等四名民愤很大的豪绅。11月25日,他与张子清率部返回井冈山,途经茶陵时,恰值湘军吴尚部一个团在茶陵县城附近与工农革命军第一营激战,企图夺回茶陵县城,他当即指挥三营投入战斗,打退了反扑茶陵县城的湘军。当部队撤出茶陵时,他警惕地发现团长陈浩、副团长韩庄剑、参谋长徐庶带领部队撤退的方向不对,便立即与张子清、何挺颖向团长陈浩提出质问,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时,毛泽东接到报告,遂即赶到茶陵湖口,截住了部队,逮捕了企图带部队投敌的陈浩等三人,并在宁冈砻市将他们处决。不久,张子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团长,他任副团长兼三营营长。
在建设井冈山根据地的战斗中,伍中豪英勇善战,打了许多胜仗。1928年1月,为了打破敌军对井冈山的严密封锁,为部队筹集过冬的棉絮和粮食,在向遂川进兵途中,他奉命率领三营攻打遂川县靖卫团的老巢大坑。他先对大坑进行长途奔袭,给靖卫团以措手不及的打击。当靖卫团团长萧家壁伙同遂川一个驻军连反扑时,他放弃大坑,集中兵力击溃这个连,然后回过头来将萧家璧的靖卫团百余人全部俘获,缴枪百余支,使红军顺利地占领遂川县城。他率部在遂川的草林镇筹集给养时,先着手摧毁镇上为群众所痛恨的税所关卡;同时派出宣传队对镇民宣传保护小商小贩的政策,要他们正常进行集市贸易;然后带领群众抄了拥有万石水田、数千亩山林,并开有钱庄、油行、烟馆、米店、当铺的“土皇帝”黄礼瑞的家,再召开公审大会,将黄礼瑞公审枪决,当场将抄查来的契约,借据烧毁,把没收的谷物、布匹、衣物、茶油分给群众,使红军很快打开了井冈山被封锁的局面,红军的给养也得到解决。他的这些出色的工作也受到毛泽东的赞扬。
2月中旬,在攻打占领宁冈新城的赣军第二十七师一个营和地方靖卫团的战斗中,伍中豪率第三营悄悄来到新城南门潜伏。天刚亮,赣军士兵正出南门做早操,当士兵架好枪支站队做操时,他指挥部队一阵射击,当场毙伤四十余人,其余士兵仓惶逃回城内,紧闭城门。他一面命八连佯攻,一面带领九连在城门附近左右两侧用竹制云梯爬城。他带头跃上城墙,甩出了几颗手榴弹,打退城楼守敌,让部队蜂拥入城,配合东门、北门攻入的工农革命军,全歼守敌。并将赣军营长王国桢与靖卫团团长李树滋击毙,俘虏一百多士兵和县长张开阳,取得了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以来的一次重大胜利。
这次战斗伍中豪脚部受了伤,走路一拐一拐的。但他笑着对同志们说:“只要打了胜仗,皮肉受点伤,值得!”
3月中旬,为策应湘南起义部队,伍中豪和张子清率三营战士随毛泽东从砻市出发,攻克酃县县城。3月底,他来到桂东,帮助桂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击溃何其朗匪部,接着,又在汝城打垮胡凤璋匪部。4月28日。他返回宁冈砻市,与湘南起义的部队会师。5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6月改称红军第四军),他被任命为第十一师三十一团副团长兼三营营长,并率部在新七溪岭包围国民党七十九团一个营,缴枪百余支,然后乘胜追击攻占永新县城。
进占永新后,伍中豪率第三营驻永新西乡,从事夏幽工农兵政府和中共特别支部及地方赤卫团的组建工作。他还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使夏幽成了井冈山根据地建党建政、进行土地革命较为突出的一个地区,为毛泽东写《永新调查》提供了资料。毛泽东曾多次在干部会上表扬他能打仗,能做群众工作,是个文武全才。在这以后的几个月里,他率三营又打了许多仗,如6月率部从茅坪出发,向酃县九都疾进,用突袭方法,击溃那里的敌军一个营,夺取了一些枪支和物资,使战士都换上了新枪。在永新龙田、潞江的阻敌打援战中,他又截住从龙源日被打败之溃敌,取得毙俘敌两百余人,缴枪两百余支的战果。特别是7月在永新的小屋岭、虚皇蛉、高东岭一带阻敌战中,他先带领战士帮助当地的群众把粮食、牲畜藏匿起来,截断水源,挖断道路,再将群众编成四个赤暴团,白天到各个山头上挥动红旗,晚上则遍野燃起篝火,声东击西,喊南响北,将进攻敌军搞得惶恐不安,不敢出永新县城达二十五天之久。9月,他率三营配合红二十八团在遂川黄坳伏击刘士毅的五个营,俘敌营长以下二百人枪后,还利用战斗间隙,带领部队到宁冈一带去挑盐,为苏区解决了食盐困难。他把自己的工作,完全用在作战和关心群众生活上。
1928年12月,当国民党当局调集湘赣粤十八个团的兵力,加紧对井冈山的“会剿”时,红四军前委在宁冈白露召开会议,决定红五军与红四军的第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保卫根据地,红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则向赣南突围,向外发展,以牵制敌人,减少对井冈山的压力。
这时,伍中豪任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团长。他率部于1月14日随毛泽东、朱德、陈毅南下,踏上进军赣南的征途。他们冒着鹅毛大雪,越悬崖,攀峭壁,经过两天的秘密行军,于第二天傍晚到达遂川的大汾,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圈。刚到大汾,他立即对这里的驻军发起突袭,将驻军的一个营全部俘虏过来。为了扩大红军南进的影响,他下令留下武器,将俘虏士兵全部释放,要他们回去做义务宣传员,更有效地牵制着敌人。他还要人沿途大写“打到赣州去、踏平刘士毅的老巢”的标语,果然,敌军慌忙抽调李文彬和刘士毅的两个旅向赣南尾追过来。
1929年2月1日,红四军到达瑞金以北三十里处的大柏地,赣军仍尾追不舍,相隔只有半天的路程。从隘前、麻子坰至大柏地,是一条长达五公里的狭谷,两侧峰峦重迭,山林茂密,地势险要毛泽东决定利用这有利地形,歼灭尾追之赣军刘士毅旅。伍中豪率三十一团担负从左翼向赣军侧击的任务。战斗打响后,他率领三十一团与兄弟团一样,象一股飞瀑,向谷底倾泻下去。这一战役,红军主力俘赣军正副团长萧致平、钟恒以下八百余人,初步扭转了红四军下山以来的被动局面。
3月14日,红四军在长汀的四都歼灭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二千余人,击毙旅长郭凤鸣以后,红四军前委决定将团、营改称纵队、支队。红三十一团改为第三纵队,由伍中豪任纵队长,蔡协民任党代表。4月1日,红四军回师赣南,他率三纵队开赴寻邬,帮助农民度过春荒。5月18日,毛泽东在瑞金叶坪召开前委会议,决定红四军再次入闽,扩大红色根据地。在6月消灭陈国辉旅,解放全闽西的进程中,伍中豪参加了三打龙岩的战斗。龙岩是福建省防军第一旅旅长陈国辉的老窝,为了逼迫陈国辉部回师龙岩,以利围而歼之,伍中豪奉令率部在一纵队的配合下,第一次攻占龙岩,但陈国辉只派一营驰援。不久,他又奉命率第三纵队第二次攻占龙岩。陈国辉闻老窝两度被袭,家底丢光,急率全旅由潮州、汕头返回龙岩。前委立即部署三打龙岩,全歼陈国辉旅。他率第三纵队仍负责主攻。他总结了前两次攻占龙岩的经验教训,根据龙岩的复杂地形,对各个作战部队作了周密的布置。6月19日上午8时战斗打响后,第三纵队便在他指挥下很快取得了围歼陈国辉旅二千余人的重大胜利,奠定了开辟闽西根据地的基础。
7月,为了打破闽、粤、赣三省对闽西的“会剿”,伍中豪奉命率三纵队从白沙、宁洋向漳平县进发,在二纵队配合下,他先攻下漳平县城。8月,他又率部经溪南、象湖向大田、德化、永春前进,作出向浙、赣、皖边界游击的态势。8月下旬,他又重返漳平,在平溪之南歼敌张汝勖旅一个团,乘胜直逼龙岩,迫使守军杨逢年旅弃城逃跑,有力地粉碎了三省的“会剿”。
根据闽西特委和上杭县委的请求,红四军决定攻打上杭,消灭卢新铭部,巩固闽西根据地。伍中豪率三纵队参加了这一战斗,并负责攻打北门。21日,他率先攻入城内,与三个纵队的兄弟部队共同围歼除卢新铭逃脱外的全部守敌千余人,打破了卢新铭吹嘘的“铜铁上杭,固若金汤”的神话。
12月3日,红军开赴连城新泉整训。28日,在古田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伍中豪当选为新产生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并继续担任第三纵队纵队长。这时,蒋介石任命金汉鼎为总指挥,对闽西根据地进行第二次“三省会剿”。红四军前委决定以攻为守,主力立即离开闽西,挺进赣南,直捣金汉鼎老巢,打乱敌军的部署。1月29日,伍中豪率三纵队攻克永丰县城,接着,又在值夏、水南歼灭赣敌唐云山部一个营,最后在陂头将唐部主力围歼。3月中旬,他奉命率部到于都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建立政权。4月,在诱歼赣州金汉鼎两个团的战斗中,他配合兄弟部队,将三纵队分别埋伏在桥头、饭甑崠等处,然后指挥地方游击队和赤卫队在石灰山迎敌。拂晓,敌军气势汹汹地向桥头扑来,看到红军用的都是土枪土炮,攻势更加猛烈。游击队与赤卫队边打边退,将敌军诱入伏击圈,结果又打了一次大的胜仗。6月中旬,红军根据中央指示,在汀洲进行整编,红四军的第三纵队扩编为红一军团第十二军,他被任命为第十二军军长,同时担任新成立的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伍中豪在长期的艰苦作战中,体质越来越弱。在汀州整编时,他患急性肺炎,在中央红色医院治疗。6月下旬,中央不顾当前敌强我弱的形势,强迫红一军团出师北上,取长沙,攻武汉。行前,毛泽东到医院去看望他,他对毛泽东说:“气候不对,北上不妥。”嘱咐毛泽东“保重”。8月,留在闽西的红二十一军出击东江失利,军长胡少海牺牲。这时,他刚出院,即被任命为红二十一军军长,同时被选为闽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9月,毛泽东于8月19日和24日两次给闽西特委来信,要求增派部队去平江、浏阳增援。毛泽东在8月19日的信中说:“特委将原决定充实第一军团的三万人,先由伍中豪同志带来,至少在9月中旬要有一万二千到平浏。为了红军的需要,留在东固为伍中豪同志诊病的鲍平须与伍中豪同来”。8月24日的信中又说:“赣西南预备军须在信到半月内选一万人到长沙来,信到一个月内再来二万人,总之愈快愈好,第一批由伍中豪同志带来,第二批由陈毅同志带来。”伍中豪深知毛泽东执行这个命令是迫不得已,现在连发两封信来,可见毛泽东的处境已经相当困难了。于是,他率特务连星夜赶到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发出“迅速集中红军独立团”的紧急通令。10月初,他带一个警卫排到赣西南各县去集中部队时,不期在安福城郊突遭敌安福靖卫团的伏击。他仓促应战,警卫排战士死伤过半。当他突围至安福城亮家山时,子弹已经打完,不幸被靖卫团杀害,时年仅二十七岁。
10月24日,彭德怀率部攻下安福县城,在城内召开悼念伍中豪将军的万人大会,并将凶手刘日新处以死刑。“青山有幸埋忠骨”,可惜的是,耒阳、安福两县党和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派人查找他的基地,始终没有找到。然而,人民将永远纪念他,纪念这位为革命战斗一生的年轻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