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毅刚,又名邓伟,曾用夏财、高龙、盛立、盛高等化名。1904年8月出生在汝城县得靖邓家村一户贫苦农家。他因父母早逝,由兄嫂抚养,并卖掉仅有的两亩田供他读书,得以在汝城濂溪高级小学毕业。1925年秋,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1926年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在进军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八一”南昌起义,随起义军南下广东。
1928年1月,邓毅刚受朱德的派遣,打入盘踞在广东坪石的国民党政府军胡凤璋部,搜集情报。4月,他随朱德率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十师二十八团七连连长,不久调任军部特务营营长。7月中旬,他奉命率特务营随红军大队进入湘南。在部队返回井冈山时,被留在汝城南洞圩帮助组建地方苏维埃赤卫队的工作。他回到井冈山后,于1929年3月,被任命为红四军第一纵队参谋长,在赣南从事游击战争。8月,他又被任命为龙岩县赤卫军大队长。10月初,国民党政府军刘尚志旅攻占龙岩城。为了反击刘旅的进攻,他一面组织精悍小队,分别对刘旅进行夜袭,收缴枪支,搞得刘旅惶恐不安;一面虚张声势,引诱刘旅出击,但又不正面作战,使刘旅到处扑空,疲于奔命。特别在19日马坑的伏击战中,一举截获敌人运输的一批军火,共缴获棉衣四五百套,弹药数十箱及其他物资二十余担,而赤卫队无一伤亡,大获全胜。此后,他还参加当地土地改革工作,积极发动青壮年参军。仅一个月时间,赤卫队就从三个连增加到五个连,武器装备也得到改善,并为以后组建闽西红十二军第一团打下了基础。
1930年初,在“古田会议”精神的指引下,龙岩的武装斗争又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时,县委决定将县赤卫军大队扩大为县赤卫军总队,由邓毅刚为总队长,下辖八个区赤卫军大队,并在敌刘尚志旅撤走时,收复龙岩县城。2月,根据中共福建省委指示,龙岩赤卫军总队改编成闽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团,仍由他任团长,下辖一、二、三营、工兵营、刘宁大队和特务大队,全团共有一千多人。他带领这支武装力量,不断出击,取得许多战果。如1月中旬,在雁石痛击逃窜的刘烈波匪帮,活捉匪徒十余人,缴枪二十余支;2月攻打白沙捷步营,消灭了詹吉福民团,缴获长短枪七十余支,将匪首詹吉福枪决于龙岩城北门;3月出击永福,在赤水等地围歼团匪萧克已部,击毙匪徒二十多人,活捉七八十人,缴枪二百余支。接着又挺进沙和区之云潭,收缴当地民团枪支十余支。由于上述战果,使红一团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被誉为“闽西人民的铁柱子”,而他则被称为“高个子团长”。
1930年5月,闽西六县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邓毅刚调任军参谋长。不久红九军又奉命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他被任命为军长,高静山和邓子恢则先后任政治委员。红十二军在闽西地区广泛开展肃清残余团匪和扩大根据地的斗争。他率领红十二军的第一○○团,在漳平、南靖、平和、九溪、华封各县奋战好几个月,为推动闽西南的群众革命运动开创了新的局面。
这时,由“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党中央,提出集中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发出了“红十二军发展的方向是东江,是争取广州”的指令。邓毅刚被从南靖、平和等地召回龙岩,执行出击东江的任务。5月17日,他率领红十二军南下,分三路经永定向广东大埔出击。在几天时间内,虽取得沿途击溃炉下坝、枕头坪和虎头砂一带民团的胜利,活捉百余人,缴获了一些枪支,但在大埔高陂却遇到强敌的阻击,由于孤军深入,远离根据地,没有群众支援,结果被敌击败,部队损失约四百人。在这危急的情况下,他不顾“左”倾冒险主义执行者施加的压力,毅然决然率领全军撤回龙岩,并为此受到指责和训斥,但他不计较这些。6月,他调任红二十一军参谋长兼第四纵队司令员后,再次随军两次进军东江,均告失败。
11月,邓毅刚调任红三十五军军长,罗贵波任政委。1931年1月25日,红三十五军奉命攻打赣南大余县城。他先指挥部队攻占城外山头,封锁各要道口。然后派出一支部队,于夜半顶风冒雪,翻墙入城,向敌人发起袭击,使守军周文山团被打得晕头转向,弃城出走,又在各要口遭到截击,大部被歼。只有周文山带着残部狼狈逃窜。这一仗,共缴获各种枪支两百多支,子弹几十箱。进城后还筹集银元两万多元。首战大余的胜利,使红三十五军的军威大振。
在党内军内的路线斗争中,邓毅刚更是旗帜鲜明地站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一边。1月底,当他和罗贵波率领红三十五军开往信丰途中,与早在禾锹坡等侯他们的赣南行委书记郭承禄相遇。郭公开提出了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恶计划,声称要在信丰县城等地召开反对毛泽东的群众大会,并强迫他们在反毛宣言上签字。这事立即遭到他和罗贵波的坚决反对。他们进入信丰县城后,又立即召开军委会议和营以上干部会议,向大家反复说明反毛事件的性质,要求大家坚信和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会后,他还派出干部战士做群众的工作,说服群众不要去参加反毛大会,并将街上张贴的“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等标语、传单,全部撕毁、刷掉。同时命令特务营长陈必达率部到赣南行委机关驻地黄垅排,把策划反毛事件的郭承禄、萧国璋、马容兰三人抓了起来,押送总前委处理,及时粉碎了这次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
1931年2月4日,邓毅刚奉命率领红三十五军向瑞金挺进。沿途克安远,攻罗田,战右水,使许多地方反动武装为之胆寒。2月21日,红三十五军到达瑞金城下。因瑞金县城盘踞着近万名靖卫团,红三十五军第一次攻城不克,退到石水湾。他率部再次攻城,先分别击溃欧阳江团匪和痛歼杨志诚匪部,然岳向靖卫团头子钟运标团匪展开猛攻,终于占领瑞金县城。25日清晨,他在击退靖卫团的反扑后,奉命撤离县城,率部转经安治到达谢村。
3月初,毛泽东、朱德代表总前委专程前来看望红三十五军,给予指战员以很大的鼓励。邓毅刚在听了他们对部队的指示后,立即对部队进行整顿,如部队规定除卫生队根据需要留下部分女同志外,其他家属妇女全部离队,因而大大提高了三十五军的战斗力。特别在第二次反“围剿”中,红三十五军配合红四军等兄弟部队在江西吉水中洞一战,全歼敌二十八师和第四十七师一个旅的大部,缴获各种枪支三千余件,打丁一个大的胜仗。在7月的第三次反“围剿”中,他率部在赣江东岸的大床、良田、集贤、东固之间牵制敌人,为红军主力由闽西回师赣南,集中兴国赢得了时间。随后,他又向赣江方向佯攻,使红军主力从兴国迅速插向敌后,先后在莲塘、良村、黄陂等地三战三捷,缴枪逾万。
10月,邓毅刚率领红三十五军返回瑞金,不久,奉命整编为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三师,并担任师长,李井泉为政治委员。这时,独立师的任务是消灭瑞金附近的“土围子”。16日凌晨,他用“棺材地雷”通过地道炸开围墙高大的新坡土围子,并将三百多守敌全部毙俘以后,又率部连续拔除了下坝、杨梅头、万田等十多个土围子。不幸,1932年2月,他在攻打九堡靖卫团盘踞的土围子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二十八岁。
邓毅刚身经百战,屡建功勋,从不居功自傲。他严于律己,总是把全部心血倾注在革命事业上,很少考虑个人问题。同志们曾多次建议他找个对象,他回答说:“现在忙于打仗,等革命成功了再说吧!”他这种对革命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