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其他
高静山生平简介
成庆良,李严雍,张兆声
  高静山,又名成寿,号纯斋,1901年9月25日生,宜章县城关镇长冲村人。父亲高遵富在1928年湘南暴动后,跟随红军上了井冈山。7月参加攻打郴州时被捕,获释后病故。妻子李定莲,也参加了湘南起义,被选为宜章县第二届女子联合会会长,上井冈山后任红军二十九团宣传员,在东江作战时牺牲。他七岁入塾读书,十二岁到外公彭家仁设置的南湾私塾就读,1917年进入宜章近城区高等小学。他因学校当局不关心学生生活,伙食办得太差,曾联系閤邑高小学生刘云共同发动两校学生大闹学潮,并到县衙门请愿,终于迫使学校当局同意设立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实行学校伙食民主管理,使斗争取得了胜利。

1919年秋,高静山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入校后不久,就加入了学友互助会(也称沙子会)。1921年,又加入蒋先云、黄静源等组织的心社,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担任湘南学生联合会干事和学生互助会的主要负责人。10月,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5月,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4月,在党的组织领导下,高静山参加了衡阳三师爆发的反压迫、要民主,驱逐校长刘志远的斗争。他是三师学生赴省教育司请愿代表之一。他不怕省长赵恒惕的高压手段,不怕自己与五十名同学被宣布开除学籍,而是坚持斗争,并争取省会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终于迫使赵恒惕不得不撤掉刘志远的校长职务,并答应将被开除的学生复学或转学。

1923年6月,高静山由党组织派遣从衡阳三师回到宜章,秘密从事党的地下活动。他先到近城区十灵庙和官坑冲等学校任教,常去由教师办的文萃书店,组织进步教师李文香等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1924年夏,他发展李文香等六人入党,组建了宜章县第一个党小组,自任小组长。从此,他以文萃书店为秘密联络站,积极开展党的地下活动。这年冬,他和党小组领导了一次驱逐宜章福音堂传教士的斗争;并成立了宜章反日会,声援上海工人和市民的反帝斗争。1925年上半年,他以新组建的近城党支部的名义,发出《告全县农民书》,提出组织农会和减租减息的口号。7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指示,他参与组建中共宜章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工作,并担任地方执委委员,分管组织工作。这年秋,他见到了路过宜章去广州的毛泽东。毛泽东除对他的工作深表赞许外,还将保管随身携带的社会调查材料及文件的任务交给他,以后再由他设法送往广州。

为了做好党的统战工作,高静山等经党组织的批准,于1926年2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5月,他和李文香组建中国国民党宜章县党部,并被选为县党部第一届执行委员。8月,宜章县农民协会成立,他当选为县农协委员,并同周振岳率先组织宜章近城区西乡农会。此后,他积极参与领导全县农民运动的斗争。为了反击宜章近城区封建势力对农会的破坏,关押和拷打农会干部,他一面向省农协发出快邮代电,揭露事件真相,一面组织近城区四乡农民群众到县府请愿示威,迫使其释放被押农会干部。接着,他又向中共宜章县地方执委建议组建农民自卫军。1927年1月15日,宜章县农民自卫军总队在县城大操坪召开的万人集会上宣布成立,第二天,他随同自卫军总队长颜秉仁率领农民自卫军及群众三千多人,同破坏农运的县团防武装在浆水至梅田一带激战,迫使团防武装窜往湘粤边境的丛山峻岭之中。此外,他还主办宜章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了一百二十多名区、乡、村农会干部。

长沙“马日事变”后,高静山为了反击宜章团防武装对李文香等人的屠杀,同杨子达率领农民武装,在由共产党人掌握的国民革命军的一个营的配合下,收复宜章县城,活捉并处决叛徒黄方涛和一些土豪,捣毁了宜章最大的一个盐卡,缴枪三十多支,随后率领农民武装转移到黄岑岭坚持斗争。因不断遭到邝镜明团防武装的反扑,他又将队伍撤到郴州,再分两路转移。他和颜秉仁带领的一路转移到汝城,与广东的惠(州)、潮(州)、梅(县)农军以及郴(县)、资(兴)、汝(城)农军汇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一团。不久,他奉调地方工作,在广东梅花与杨子达一起从事秘密活动。1928年1月,当他与杨子达将朱德、陈毅部队迎驻杨家寨,并智取宜章后,立即在全县开展建党、建政、建军的工作。4月,他随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先在红军的团政治处做政治工作、后来当过二十八团第二营党代表,第一纵队第二支队党代表,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

1929年7月,高静山奉派到闽西协助组建地方红军。1930年3月,被任命为在龙岩新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政治委员。他和军长邓伟,奉命率部向闽西各地民团和土匪出击,并打垮刘烈波、谢仰麟和张奂所部的反扑,开创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

这年4月,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红九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高静山调任中共闽西特委常委,主持闽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工作。8月,他又被任命为闽西总行动委员会书记,同邓子恢、张鼎丞一道,集中兵力,坚决打击闽西的民团和土匪,在一定程度上捍卫了苏区的安全,抵制和减轻了“左”倾错误对闽西地区的危害。不久,他调任新成立的红十二军一师政治部主任。

这年10月,闽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高静山当选为常务委员,负责党务部工作。不久,他调任红十二军政治部主任。11月初,他同军长左权率红十二军第一、二团经永定,平和向漳州进发,因中途遭到挫折,断然率部返回闽西苏区,会合留在长汀的第三团及地方武装,再向敌人力量薄弱的汀州城进攻,于21日再克汀州。他在这里将部队整训了两个星期之后,于12月2日转道攻占连城。

1931年初,高静山调闽粤赣军区军委会工作,参加了第一、二、三次的反“围剿”战斗。不幸这年冬,他被一些执行“左”倾错误的领导者以“在十二军组织托派的军委”,“到汀州后企图组织托派的省委”等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拘捕,并判监禁五年。在监禁期间,高静山多次给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写信,向组织提出申诉,请求组织查清问题。他在信中还提出恳求:“如万一组织上不谅解,无论如何,不能把他死的消息给当地地主豪绅们知道。”可是,某些“左”倾错误领导者,竟于1933年将他在闽西秘密杀害了,时年三十二岁。1945年,党的“七大”为他平反昭雪,并追认为烈士。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