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其他
卢冬生生平简介
曾长秋
  卢冬生是一位从当看牛娃、工人、士兵成长起来的军事将领。他经历了二十年的戎马生涯,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卢冬生,又名宋明,1908年4月16日生,湘潭七都一甲(今良湖乡史家坳村)人。父亲以佃耕史姓族田为生。后被史姓族人排挤夺佃,只好带着大儿子去二百里外的安源煤矿做工。而他同另外四个兄妹跟母亲在家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他七岁时,便到湘乡县一陈姓地主家放牛。每天除放牛外,还要割几筐青草和挑满一缸井水。他从小的辛勤劳动,得到东家二少爷陈赓的同情,平日还为他做些包扎伤口和教他读书识字等事,他也对陈赓有了感情。1916年冬,当陈赓去投湘军后,他认为在这里没有再关心他的好人了,便于1917年春也离开了陈家。他在家耽了一年多,到1918年5月,又到湘潭县城十三总“老王泰”钢行当学徒。一般学徒规定三年可以出师,但老板却要他干了七年,分文不给。于是他愤而离去,到十八总唐兴寺煤栈当挑夫。这年他十七岁。

1926年的大革命风暴兴起后,卢冬生曾参加湘潭码头工会清算老板的斗争。老板带着警察来抓他,他逃到二姐卢昭兰家里藏了一个多月。这时,已在广州程潜部的二哥卢扬生写信要他去衡阳投湘军唐生智部当兵。他随唐部转战到武汉后,正好遇上在唐部直属特务营当营长的陈赓,被陈赓调到特务营营部当护兵(即警卫员)。

1927年7月,卢冬生随陈赓退出特务营,按照周恩来的安排,到武汉工人纠察队从事训练队员的工作。武汉“七一五”政变后,他随陈赓护送周恩来秘密去南昌,被编入起义部队的政治保卫团,担负着肃清反革命和接管江西省银行等任务。起义部队南下时,他随陈赓调往贺龙的二十军前卫营(即第二十军三师六团一营),陈赓任营长,他任营部副官。8月20日,前卫营在赣南会昌附近与敌发生遭遇战,陈赓不幸负伤,不能动弹,他急中生智,自己先滚下山坡,引开敌人,然后绕道爬到陈赓身边,撕破军衣,为陈赓包扎伤口,将陈赓背下火线,然后由叶挺的收容队抬到会昌,他受到前来看望陈赓的周恩来、贺龙、周逸群等领导的赞扬。不久,起义军从会昌突围,转战入闽。他同其他同志抬着陈赓,翻过武夷山,进入汀州,将陈赓送进福音医院做了手术。在继续行军途中,他恐陈赓受不住长途颠簸,设法找来一只小船,载着陈赓顺汀江而下。途中他打退土匪的拦劫,并在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的救护下脱险。部队进入广东山区后,因陈赓不愿脱离部队,他决心再苦再累,也要把陈赓抬到目的地。就这样,他抬着陈赓随部队到了汕头。后因部队受到围攻,他同部队失去了联系,一个人担负起保护陈赓的责任。特别在日本人开的博爱医院拒绝为陈赓治疗后,他背着陈赓乘客轮转道来到香港,连找了好几家医院,都因是枪伤而拒绝收留。这一天,他为躲避巡捕查问,背着陈质在街头巷尾转悠,整整熬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又背着陈赓乘上了去上海的班轮,并得到一位船工的帮助,将陈赓安置在货仓里,才避免人们误认为陈是传染病而不同意他们上船的麻烦。船到上海后,按联络地址,他找到了中共中央的地下机关。陈赓被送进牛惠霖骨科医院治疗,而他则被留在中央特科担负交通工作。这年12月7日,经陈赓及其妻子王根仁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底,卢冬生按照周恩来的部署,将秘密从广州来到上海的贺龙接到中央军委所在地。不久,又奉命护送贺龙、周逸群去湘鄂西,组建湘西北特委,领导开辟湘鄂边苏区的斗争。1928年初,他随贺龙、周逸群等七人于1月15日抵达汉口后,即雇一术船溯江而上。当船过洪湖观音洲时,被十几个团丁阻住,想勒索点钱物。但团丁们一看上岸的竟是顶顶有名的贺龙,赶紧“立正”相迎。这时,他突然发现一个团丁举枪要打贺龙,迅即顺手一枪,将团丁手里的枪打掉。吓得队长只好下令将所有的枪支交了出来。后来贺龙回忆这第一次夺枪时称赞说:“冬生这一枪打得好,立了第一功。这一功可不小啊!”

卢冬生完成护送任务后,又带着中央关于组织湘鄂边红军和开辟根据地的指示信,在下车湾找到石首中心县委书记李兆龙,将活动在荆江两岸的吴仙洲、萧立谷两支游击队交给贺龙,充实新组建的工农红军。此后,他多次往返上海与湘鄂西两地,长途跋涉,负责贺龙与中央的联系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有次,他奉贺龙之令去上海向中央请示,但无法筹集路费,他就沿途乞讨或打零工,经过近一个月的周折,才抵达上海,当他带着中央的指示返回湘鄂西时,又是长达一个月的奔波,才在鹤峰县的丛林中找到贺龙。还有一次他从上海返回湘鄂西时,还将周恩来给他作路费的黄金全部交给贺龙,一点也没有动用。1929年冬,经贺龙请示中央同意,他被留在边区工作,担任红四军直属手枪连连长。

卢冬生重新回到部队后,以英勇善战见称。1930年3月,手枪连扩充为警卫营,他升任营长。以后红四军、红六军合编为红二军团时,他是军团直属警卫营营长。不久,又以战功调任红七师第二十团团长。1931年3月,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渡江北上鄂西北后,他调任由教导第一师改编的湘鄂边独立团营长,随团长王炳南坚持湘鄂边的游击战争。团政委陈协平在陈家河牺牲后,他还接任了团政委。1932年8—9月间,独立团先后同红七师一部、军直警卫团以及监利、沔阳、潜江等独立团会师,合编为独立师,王炳南任师长,他任师政委。

1932年10月,湘鄂西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卢冬生率独立师第二团掩护部队撤离洪湖苏区,向鄂西北转移,但从沙岗转移到三柴湾途中,部队被敌人拦腰截断,他没有来得及渡过荆河,便率部退往远安,与荆门、当阳独立团合并,仍打出独立师的番号。1933年1月,他率部攻占兴山县城。得知贺龙率红三军主力返回湘鄂边,便立即率部前往鹤峰与红三军会合,并从独立师拨出几百万银圆和一些布匹分发兄弟部队,帮助解决一些给养困难问题。独立师归回红三军建制后,改为教导团,他任团长,关向应任政委,担负干部的培训工作。3月,他被任命为第七师师长兼政委。

在这一期间,卢冬生曾多次对夏曦推行王明“左”倾错误政策进行过批评和斗争。他对段德昌、王炳南、王一鸣等一大批红军干部被杀十分气愤,曾好几次找夏曦当面辩论。他对师里由被审人员编成的“改组连”极为同情,特别在“改组连”执行作战任务受到危险时,他不顾别人的反对,坚持派部队接应和帮助“改组连”脱险。1933年7月,红七师奉夏曦之命攻打澧县、石门,当部队过宜沙河时,不期与强敌遭遇。他果断地率少数部队留下断后,要夏曦迅速率部渡河先走。可是在他抗击一整夜撤退到河边时,发现夏曦仍按兵不动,他当即批评夏曦犹豫误事。不久,他当选为红三军党委委员。12月19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总结湘鄂边失败的教训,决定放弃湘鄂边根据地,创建湘鄂川黔新根据地,他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4年6月,卢冬生率部随红三军到达黔东。在创建新苏区的斗争中,他做了许多工作。他从七师派出一百多名干部,上山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将打土豪得来的财物分给贫苦群众,消除群众对红军的误解。他还坚决支持贺龙主张实行争取当地“神兵”武装的政策,认为“神兵”虽有迷信色彩,但其成员大多数是贫苦农民为反对国民党的苛政才当“神兵”的,可以团结和改造他们。经过工作,这些“神兵”武装大都加入了红军。7月,黔东苏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他当选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委员。8月,他率部入川作战,在秀山县击溃川军杨卓元保安团,开辟了秀南游击区,成为黔东新区的北面屏障。10月,他率部南下,接应以红六军团组成的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两军在印江县木黄会师。任弼时代表中央宣布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红七师改为红四师,他仍任师长。

在红二、六军团向湘西进军作战中,卢冬生率红四师参加过攻占永顺县城以及有名的十万坪战斗。在桃源浯溪河战斗中,他甩掉大衣,端起步枪冲入敌阵,缴获一挺机枪,掉过枪口就打,掩护部队冲锋。在大庸县为争夺鸡公垭的制高点,他带头往上冲,以致左腿中弹负伤,被警卫员救下阵来。年底,湘鄂川黔边区临时省委、军区和革命委员会先后成立。王明“左”倾错误也开始在红二、六军团得到纠正。他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在以后的袭沅陵,攻津市,占澧州等战斗中,战功卓著,成为一名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红军战将。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县刘家坪出发,踏上了长征的路途。卢冬生率红四师任开路先锋,胜利地完成突破澧水、沅江防线,在普渡河重创滇军,以及用术排竹筏强渡金沙江,消灭守敌等重大战斗任务。在行军中,他曾将坐骑杀了供战士们充饥,而自己却拐着伤腿,翻过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艰难地步行到甘孜。在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并正式成立红二方面军后,他旗帜鲜明地抵制张国焘的拉拢欺骗活动,不许张国焘派人到他的部队进行反党宣传,并鼓舞部队坚持北上抗日,在六盘山,他还奉命阻击和打退了来势汹汹的“马家军”。1936年10月20日,当红二方面军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后,他赶到河连湾,见到了久别的周恩来和陈赓,战友重逢,他为此后能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战斗而感到分外高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师,卢冬生任第三五八旅旅长。9月,贺龙率部开赴晋绥抗日前线前夕,曾安排他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一面养病,一面学习。这年冬,他和一批在中央党校和抗大学习的军政干部,被中央安排去苏联疗养,他是途经新疆于1938年5月抵达莫斯科的,不久又转到黑海边疗养院。1939年3月,他的身体康复后,党又派他进了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于1941年9月毕业。这时,苏德战争爆发,回国的交通线受阻,他和刘亚楼被分配到远东地区,在驻中苏边境的苏联红军第八十八旅工作。

1945年8月5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出兵东北。卢冬生随苏联红军回到哈尔滨,与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周保中、李兆麟取得联系。12月13日,他被前来哈尔滨的中共中央代表陈云任命为松江军区副司令员。这时,八路军尚未接收东北,刚解放的哈尔滨市秩序很乱。14日凌晨,他带着一名警卫员去火车站提取行李,回来的路上被几个苏军士兵拦路抢劫。他向他们出示苏联红军军官身份证,严厉批评了他们的违法行为。这几名苏军士兵怕受处罚,趁他不提防时对他开枪,他就这样倒在血泊中,时年三十七岁。

卢冬生牺牲后,贺龙曾对他有过很高评价。贺龙说:“在那些长期的艰苦斗争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冬生同志对革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从来不避艰险,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出色地完成了党所给他的每一件光荣任务。他善于联系群众,一点一滴地进行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的觉悟,把他们组织起来,向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他以一个工人出身的同志,依靠对革命的热情,在不断的学习和战斗当中,锻炼成为一个人民军队的坚强的领导者和指挥者。他从开始组织游击队起直到后来率领部队转战大江南北,都能以自己模范的工作和胜利的战斗,获得部队的高度信任。”对于他的不幸遇难,贺龙说:“作为冬生同志一个同艰共苦的战友,我深切知道这一损失的严重。”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