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其他
郑作民生平简介
杨中海
  重庆《新华日报》1940年10月7日发表一则消息:“延安各界追悼张总司令自忠、陈军长克宝、郑师长作民、钟师长毅诸将军大会,于8月15日下午3时,在中央大礼堂举行,礼堂门首高悬国旗,并下半旗致哀,会场内高悬毛泽东同志挽《尽忠报国》,朱总司令挽《取义成仁》,周恩来同志挽《为国捐躯》及各方挽词甚多……继请朱总司令讲话……最后大会通过致张将军及陈、郑、钟诸将军家属慰问后,全场于沉默哀悼中散会。”延安隆重追悼的这四位烈士,都是在抗日前线阵亡的国民党政府军将领,其中湖南籍将领郑作民,是1940年3月2日在广西昆仑关壮烈牺牲的。

郑作民,名文贝,振华,1902年出生在新田高山村一户农家。父亲郑显松和三个哥哥都靠抬轿和做工谋生。全家节衣缩食,供他上学读书。他十六岁考入县立师范学校,1922年冬毕业。在当时政治形势的影响下,他立志从军;1923年冬,他到广州考入程潜部举办的陆军讲武学校。1924年夏,又进入新建立的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第六队学习,曾参加共产党人创办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并发誓说:“吾矢志献身国民革命,追随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1925年,他先后两次参加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其间还参加过平定滇黔军阀刘震寰、杨希闵叛乱的战斗。他在东征军中曾担任排长、连附等职。作战勇敢沉着,身先士卒,且指挥有方,深受士兵拥戴。

1926年7月,郑作民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一营营附,参加北伐战争。9月,他在夜袭南昌牛行车站战斗中,以寡敌众,力挽危局,荣立战功,晋升为营长。以后,因在攻克南昌、浙江龙游洋埠诸战役中战功屡建,于1927年7月升总司令部补充第十一团上校团长,11月,又调任第一军九师五十四团上校团长。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郑作民曾多次参加过“进剿”和“围剿”苏区红军的战争,先后晋升为少将旅长、副师长,并调往南京陆军大学学习。

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战,郑作民请缨杀敌,被任命为第二军第九师代理师长,率部参加淞沪抗战。他在东战场转战数月,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38年春回师武汉,被晋升为中将师长,曾去武昌珞珈山军官训练团将官班参加军事学习和研究。

1938年秋,郑作民率部北上抗日,参加鲁南会战和徐州保卫战。徐州失守时,他率部掩护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突出重围。8月,他又奉命率部开赴湖北守卫田家镇要塞北区,抗击日军十万之众的进攻。激战数日,北区要塞巍然不动。后因南区要塞及广济皆陷敌手,友军溃逃,北区被敌包围。他冒着日军的飞机轰炸和炮火轰击,孤军奋战,亲临前线督战,坚持达半月之久,终因兵力悬殊,伤亡惨重,才奉命撤退鄂南、湘北一带,不久,又奉命转移湖南耒阳休整。

1939年春,郑作民调任第二军中将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同年11月,奉调率部由四川酉阳经贵州入广西,守卫昆仑关。他要求全师各级主官在战前都指定代理人,并命令全师加强防御工事,亲自带领团营主官,遂个检查,激励官兵英勇杀敌,为国立功。12月初,南宁失陷,昆仑关被日军重兵包围。他将师指挥部移到前沿,指挥部队坚守阵地,寸土必争。打退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经过多次血战,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当接到撤退命令后,他决定由副师长带领部队突围,并指定三个团的撤退路线和集结地点。他亲率警卫营作掩护,几经冲杀,五十团、五十一团得以冲出重围,只四十九团与师部失去联系。他为了找回四十九团,坚持不肯撤退,继续阻击敌人。

1940年2月3日,郑作民在昆仑关附近上林的一个村子里,不幸被日机投弹炸伤,又身中数弹,光荣殉职,时年三十九岁。

郑作民牺牲后,第二军将其尸体运回新田县高山村安葬。国民政府当局为追念他的功绩,又派专人到新田将其遗体另行装棺,迁至南岳衡山,举行国葬,建陵墓于南岳忠烈祠右旁山上,供人瞻仰。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