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淮洲,1912年8月29日出生于浏阳县莲溪乡一个农民家庭。他幼年多病,家贫无钱医治,4岁仍不能行走。9岁时他才入本地小学读书。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每门功课名列全班第一。课余时间,他勤练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为了锻炼身体,他每天清晨都爬山、跑步,练就了一双“飞毛腿”。
1926年8月,北伐军进入浏阳后,寻淮洲先后在家乡参加了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反日雪耻会和农民协会等革命组织,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马日事变”后,寻淮洲在投奔浏阳县工农义勇队的途中,被本县大浴坪反动地主武装队逮捕。好在看守是一个被强行抓来的老实农民,主动将他设法放走。脱险后,寻淮洲走山路,跑到平江长寿街,要求参加工农义勇队。当时他刚满15岁,还不够步枪高,义勇队负责人劝他回家乡坚持斗争,可他怎么也不依。义勇队负责人只好将他收下。从此,寻淮洲开始了其革命戎马生涯。
不久,寻淮洲随浏阳工农义勇军在江西铜鼓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并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他被任命为三营九连副班长,是年冬升任为排长。1928年,16岁的寻淮洲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任命为红四军三十一团三营八连连长。
1929年1月,寻淮洲随红四军主力开赴赣南、闽西,参加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瑞金大柏地全歼敌两个团的战斗中,他率全连像尖刀一样插入敌阵,勇猛冲杀,立下战功。随后,他又先后参加了三战闽西,九攻吉安,以及第二次攻打长沙的战斗。1930年秋,寻淮洲调任红十二军一○○团营长。
同年12月,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中,寻淮洲身先士卒,战功显著,被提升为一○○团团长。
1931年4月,国民党军再次“围剿”中央苏区。寻淮洲率全团配合兄弟部队,先后在富田、白沙、中村和广昌等地阻击来犯之敌,取得重大胜利。第二次反“围剿”战结束后,他被任命为红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
蒋介石两次“围剿”失败后,于同年7月,又调集重兵,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根据总前委“避其主力,打其虚弱,乘胜追歼”的指示,寻淮洲奉命率全师从闽西出发,翻过五夷山,转至江西兴国地区。为了制造假象,迷惑敌军,一路上,他令战士将水壶、坏武器、烂军服丢得到处都是,使紧随其后的敌军主力受骗上当,被诱入红军的伏击圈。红军主力抓住战机,在连塘、良村、黄陂三战三捷,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2年夏,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中,寻淮洲率部与兄弟部队一道从江西信丰向西出击,先后在粤北水口和赣南池江与国民党军陈济棠部展开激战,力挫强敌,守住了苏区南线战场。
1933年2月,寻淮洲接替刘畴西,出任红二十一军军长。他率部开赴宜黄地区,指挥全军在登仙桥、草台冈一带歼灭大批敌军。
同年夏初,红二十一军在大湖缩编为红三军团五师,寻淮洲任师长。7月,以红三军团为主组成的东方军入闽作战。入闽后的第一仗是拔除宁化县的泉上土堡。寻淮洲奉命率部担任主攻任务。
泉上土堡,地处交通要冲,土堡围墙高达两丈多,驻有400多反动地主武装。寻淮洲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先令第十三团歼灭泉上附近的归化守敌,占领归化。然后亲自到前沿阵地侦察敌情,制定出挖地道至敌土堡围墙下,炸开敌围墙的攻坚作战方案。东方军用此攻坚战术取得了入闽作战第。一仗的重大胜利。
9月18日,寻淮洲又率红五师一团在沙县木芹山全歼敌第十九路军“铁军团”,创造了红军以一个团的兵力在运动中歼敌一个精锐团、溃敌两个营的战绩。
同年10月底,寻淮洲被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为红七军团军团长。此后,他率红七军团投入东方军第二次入闽作战。1934年初,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寻淮洲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尔后,他奉命率部驻守沙县,担任总预备队。4月,为了策应红军主力开展广昌大会战,寻淮洲率领红七军团打响了归化战役,收复了归化;接着,乘胜追击,一举攻克永安,并在三元附近的湖源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歼敌一个旅,缴获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及物资。
同年7月初,寻淮洲奉命率红七军团从福建连城返回瑞金,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他出任总指挥。同时,根据上级指示,他和曾洪易、乐少华等三人组成红七军团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全军团北上的一切政治、军事行动。
7月7目,寻淮洲等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三个师,6000余人,从瑞金出发,经长汀、连城、永安、尤溪,到达闽中地区。8月1日,他率部在闽江下游的黄田和水口镇之间抢渡闽江成功。他因此而收到中央军委授予他二级红星奖章的嘉奖电。
8月2日,寻淮洲率部向福州挺进,于8月7日抵达市郊,经过一昼夜激战,一度占领了城北主要街道。他指挥全军团围攻福州三天三夜,最后终因敌强我弱,只得率部撤出战斗,与叶飞等领导的闽东地方红军武装会合。
红七军团本来可依托闽东苏区,配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但当时中央却命令寻淮洲等率部向西转移。寻淮洲只得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时间、地点、路线,在毫无根据地和游击区依托的条件下艰苦转战于江(山)常(山)公路的大陈地区。浙西敌军加紧围追堵截,红七军团损失严重,但寻淮洲仍以英勇顽强的精神,率部攻进了常山县城。此时红七军团仍处在危险的境地,为了变被动为主动,寻淮洲勇于承担风险,果断地避实就虚,于9月30日下令撤离浙江,向皖赣苏区转移。
到达皖赣苏区后,寻淮洲向中央军委建议红七军团留在党的工作基础较好的皖赣苏区开展游击战争,允许红七军团自行解决紧迫问题。但此建议未获批准。寻淮洲只好继续率部转移,于11月初进入闽浙赣苏区的重溪地区。这时,全军团仅剩下3000余人。随军团行动的中央代表曾洪易却竟然在此危急关头,公开在干部中散布悲观失望情绪,甚至主张放弃武装斗争。寻淮洲等对他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后来,曾洪易逃到南京向国民党自首,成了可耻的叛徒。
寻淮洲率部先后转战闽、浙、赣、皖的数县,历时4个月,行程3000多里。虽遭王明“左”倾错误的直接干扰,但全军团在寻淮洲的指挥下,英勇顽强地连续作战,有力地配合了中央主力红军的反“围剿”斗争,用鲜血谱写了红军史上悲壮的一页。
寻淮洲率部进入闽浙赣苏区不久,奉命与红十军团及地方武装合编重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调整军团干部时,寻淮洲因受宗派主义者的排挤,降职为十九师师长。他不把个人得失放在心上,仍以大局为重,率红十九师按新的作战方案,与强敌周旋。11月18日,寻淮洲率部从怀玉山和德兴县东北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向浙赣边进发。敌浙江保安纵队立即尾追过来。这时,寻淮洲摆脱了乐少华等“左”倾领导人的干扰,充分发挥红军灵活机动的特长,选择有利地形,伺机歼敌。他率部两次经过常山,于23日经芳村、章金、东岭、西岭,到达白马地区。寻淮洲认为白马一带的地形十分有利,立即下令在此部署战斗。24日中午,尾追之敌进入伏击圈后,寻淮洲率部主动出击,敌人顿时溃不成军,败退到常山县城内。寻淮洲挥师乘胜前进,进入淳安县,又一举突破敌补充第五旅的防线,渡过新安江,并在武金山地区击退了敌补充一旅的追击。12月1日,寻淮洲率部进入昌化,先头部队到达离杭州以西50公里的临安,使南京国民党当局惊恐异常。寻淮洲抓住战机,矛头一转,甩开敌人,率部折向皖浙边,突袭了旌德县城。然后,又率部渡过青弋江,前锋威逼芜湖,敌军为此更加惊恐不安。
这时,寻淮洲根据中央军委电令,率部前往黄山东南的汤口与兄弟部队会合,以开辟浙皖赣新苏区。蒋介石急调十万兵力分三路向汤口扑来。
13日,转移途中的红十军团在太平县谭家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利用乌泥关至谭家桥公路两侧的狭隘山口伏击敌军。
第二天上午,战斗打响后,由于部署兵力不当,乌泥关的制高点被敌军夺去,战局迅速逆转。为了扭转战局,夺回制高点,寻淮洲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发起反攻。战斗从上午持续到黄昏,激战8个小时。在最严竣的时刻,寻淮洲亲率一个排勇猛扑向敌群,终于夺回了乌泥关制高点。但激战中,寻淮洲不幸腹部中弹,受伤昏倒在地。当红十九师突出重围,转移到泾县茂林地区时,在担架上的寻淮洲终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