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少奇同志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辈子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保持着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961年4月2日至5月15日,为了改变当时农村出现的严重困难,他来到湖南进行为期44天的蹲点调查,倾听人民的心声,为中央调整政策,让农民吃上饭,穷心尽力,不辞辛劳。
我省报告文学作家周迅,决心不负时代重任,沿着刘少奇同志当年调研路线,在时光的隧道中逆行了好几年,尽可能地采访了许多当事人,用心创作了这部作品,较好地反映出少奇主席这段宝贵的人生历程。
54年后,距刘少奇主席离开湖南回北京刚好三天的时间,由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人民出版社、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在这里联合举办这场作品研讨会具有积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首先,这是结合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重要活动。其次,这是贯彻落实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印发的《关于在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意见》的一项具体举措。再次,这是深入现场,求证当事人,加深感受,夯实学问,缅怀伟人,接受教育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来自省内外有关领导、专家、师生、新闻出版人士,共3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大家一致认为,该作品很好地讲述了三年困难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为掌握中国农村的真实情况,深入湖南农村进行为期44天的调查研究详情,深刻反映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以身作则,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和崇高风格。这对于我们今天党政机关,以及社会各界怎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出了榜样,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家对作者的担当精神、创作态度和水平表示认可和肯定。认为这部作品是我省重大题材报告文学创作的重要成果。
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员周扬武来湘参加研讨。会议由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秘书长夏义生主持,湖南理工学院院长、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余三定总结。作者周迅和时任中共宁乡县委书记以及好几位当事人应邀出席并发言。会议气氛热烈融洽,交流充分,很有收获。
本次会议由湖南省文艺评论基地和湖南省书评委员会协办。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进行了很好的策划,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刘少奇在湖南调查的四十四天》201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创作背景:
2011年,作家周迅沿着刘少奇当年回到湖南农村蹲点调查、了解农村真实情况的足迹,深入采访。刘少奇同志那种维护党的政策的模范行动,那种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那种与群众血肉相连、关心人民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那种艰苦朴素、克己奉公、谦虚谨慎的崇高品德,激发周迅用心和情创作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刘少奇在湖南调查的四十四天》,共16章40多万字。该书的出版,为刘少奇同志诞辰115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活教材。
内容简介:
三年困难时期,为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弄清症结所在,1961年4月2日至5月15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偕夫人王光美和几个工作人员,先后在湖南省的宁乡、湘潭、长沙三县蹲点调查,前后共44天。在湖南调查期间,他大部分时间吃住在生产队,召开了20多个座谈会,走访了11个生产队,找各级干部、社员群众个别谈话,写下数万字的调查笔记。
作者简介:
周 迅,1964年6月出生,男,湖南省衡东县文广新局干部。研究生学历,记者职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化学者,文学家,评论家,经学家。
放过牛,教过书,当过记者和编辑。从事业余新闻工作5年、专职新闻采编和出版工作20多年,有各类作品1200篇(条、部)300多万字在国内外发表,主要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作家天地》、《中国作家》、《传记文学》和《名人传记》等几十种报刊。作品数次在全国获奖。
撰写著作有《记者的战斗生涯——杨兆麟的不平凡经历》《大海的一朵浪花——孟启予的广播电视生涯》《齐白石全传》《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刘少奇在湖南调查的四十四天》《人民艺术家齐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