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6月25日上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了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革命文物捐献仪式。正当纪念全民族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八路军老军工刘贵福的后代刘国梁、刘建国,张庆森的后代张帆,李鑫德之子李光,八路军参谋长滕代远之子滕久昕,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政治委员赖际发之子赖小危等将家中珍藏的多件革命文物捐给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其中有当年八路军领导人亲笔书信、审阅签发的文件及大量照片、笔记本、奖状、各种证件等档案资料,还有缴获敌人的毛毯、睡袋、望远镜、短刀等实物,更为珍贵的是战争期间使用过的工作笔记、图纸、生产工具、计算尺等,共计300余件。
这一件件文物见证了当年八路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奇迹,努力生产,供应前方,打击日寇的情景,同时也反映出八路军军工战线上辛勤工作的广大指战员们默默地为党工作,不计得失的高尚品格,他们当中很多人建国后转入地方工作,没有参加人民解放军的授衔授勋,但他们是真正的中国革命战争的功臣,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如今他们留下的每一件文物都能勾起我们对那个年代的回忆,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让所有到场的人深受教益。
参加捐赠仪式的有军事博物馆政委孟世强、馆长董长军、副馆长马琳杰,解放军总装备部刘全胜少将、安敏建少将,军事科学院黄迎旭少将。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后代或亲属,还有一些是长年奋战在我国我军国防科研战线上的科学家、高级工程师、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大家齐聚一堂,气氛热烈。通过大家的发言,让人们了解知晓了从八路军开始,我们就自己设计生产出制式步枪“无名氏马步枪”,一直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国防工业无比强大,能够自主研制航天飞船、洲际导弹、航空母舰等,为我军的装备现代化,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大国地位,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
八路军研究会对此次活动非常重视和支持,陈知建会长委派曾大力秘书长、石磊光副秘书长及多位开国将军后代和八路军研究会会员到会祝贺,向这些对战争胜负起关键作用的共和国军工们致敬、喝彩。
【附录】
毛泽东当年亲笔题词给“中国第一枪”设计者刘贵福,“刘贵福同志:你是生产战线上的英雄。”
刘建国
一位名叫徐林的美国枪械收藏专家,年初几近周折,带着一幅中国老式步枪的照片到北京,请中国军事博物馆找专家鉴定,这是否抗战时期,中国自己制造的步枪。中国枪械专家们也很兴奋,认定这就是1939年的“无名式马步枪”,产地是延安。
围绕这支老步枪的鉴定,枪械专家和军事迷们也展开了一场讨论:这是否就是“中国第一枪”,这只步枪的设计师刘贵福,是否就是中国第一位自行设计制造步枪的人。
历史上,中国造枪者众。但按枪械专家的意见,如果要说“中国第一枪”,就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一、要有自己设计的图纸;二、要有统一制式的规模化生产。而“无名式马步枪”,正是自行设计图纸、有了规模化生产的。
据此而来的初步结论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刘贵福设计制造了两种新式轻型步枪:“无名式马步枪”和“八一式马步枪”。其中“无名式马步枪”,堪称“中国第一枪”,刘贵福作为中国第一位自行设计制造步枪的人,也是世界“轻型化步枪”的先驱之一。
在此之前,中国军械史的传统说法中,曾认为“汉阳造”是“中国第一枪”。“汉阳造”即“汉阳八八式步枪”,俗称“老套筒”。清末建立的汉阳兵工厂,获得德国授权生产的Gew88步枪,是中国生产的第一款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从清末的新军一直到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朝鲜战争,它都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步枪枪型之一。
今天研究枪械的专家认为,“汉阳造”相当于引进版产品,没有自行设计的图纸,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严格意义上不能说是国产枪。而具有原创图纸、自行设计和自行制造的“无名式马步枪”,才堪称“中国第一枪”。只是由于当年生产条件简陋、信息闭塞及后来长期的保密要求,甚少宣传,至今鲜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