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7月,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区艰苦转战,建立了黔东革命根据地。8月,任弼时、萧克、王震奉命率红六军团西征入湘,为中央红军长征开辟前进道路和进行策应。
10月26日,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在黔东木黄会师。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番号。中央决定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策应和配合中央红军长征,进一步开辟和发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四川酉阳县(今属重庆)南腰界出发,发动湘西攻势,共击溃、歼灭国民党军近20个团,恢复与控制了约2.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奠定了湘鄂川黔苏区的基础。11月26日,湘鄂川黔边省委在大庸(今张家界)成立,任弼时任书记。同时还成立了贺龙为主席的湘鄂川黔边省革命委员会和以贺龙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的湘鄂川黔边军区。在省委、省革委和省军区领导下,红二、六军团分兵各地,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和红色政权,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到1935年9月,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大庸、龙山、桑植为中心,东至洞庭湖西岸,西至酉阳县境,西北到咸丰、恩施、南至沅陵县边,北到鹤峰太平镇,包括湘西北10余县和黔东特区、鄂川边区的中心区域和游击区域,总人口达200万。成为长江南岸苏维埃运动的重要战略区域。红二、六军团也迅速发展壮大,达到4个师12个团,约2万人,成为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给蒋介石统治的中心地区造成了极大威胁,牵制了国民党军十几个师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