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军从1938年11月侵入湘北至1945年8月投降,共6年零9个月,先后侵占了湖南78个县市中的55个县市,屠杀湖南无辜百姓92万,重伤170万,湖南百姓共计死伤262万人,损毁房屋无数,抢掠粮食、财物无法计算,共计造成经济损失达11.3万多亿元,给湖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感召下,湖南各族人民奋起反抗,不仅协同国民革命军进行了英勇悲壮的6次正面抗战,而且在全省近40个县组织了有5.6万人的自卫队和数百支游击队,在湘北、湘中、湘南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伪反动势力,为夺取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湘北地区是湖南沦陷最早、人民受日军蹂躏时间最长的地区,敌后抗日游击斗争开展得比较早。临湘、岳阳等地早在1938年11月沦陷后就出现了受共产党影响而建立的抗日武装。临湘县游击队在沦陷的7年之内,与日伪军大小战斗数百次,毙伤敌人5000余名,俘敌军官兵117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岳阳县1938年6月就在共产党员周继佶帮助下,“招抚”了一支啸聚于岳阳、平江边界山区的土匪部队,共100余人,80多支枪,经过改编成立了抗日游击大队,县长阮湘任大队长,周继佶任副大队长。后因顽固派作祟,周继佶离任,这支队伍交给新任岳阳县长改编。至11月岳阳沦陷后不久,在共产党组织的帮助下,岳阳县退役军人胡春台组织岳阳第一游击大队,开始有40支枪,在岳阳东南乡先后与日军作战30余次,缴获步枪30多支,马5匹。后因三青团制造摩擦,中共党组织将干部王国雄调出。这年底,中共湘鄂赣特委派姚宗龙、王国雄组建了一支游击队,活动在岳阳、临湘的公路沿线,袭击日军军队和据点。1945年4月建立的岳临游击总队有300余人,转战在白羊田至湘阴一带,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浏阳、平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区,具有多年游击战争的经验和光荣革命传统。浏阳早在平江惨案后,中共党员朱水秋就在湘鄂赣特委和江西省委指示下,筹组抗目游击武装。但筹备人员和县委书记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或关押了,至1944年6月日军入侵,才有10多支游击队出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洞阳游击队和周化驯游击队。洞阳游击队队长欧阳斌是3年前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欧阳羽霓的胞侄,1937年参加新四军第一支队,任过班、排长,1941年皖南事变被俘,后机智脱险,奉命到国民党军队做兵运工作,1943年潜入岳浏师管区训练班任区队长,1944年任浏阳和丰乡乡队副,与浏阳北区10乡自卫队秘密建立了组织联系。日寇陷境后,他从溃军手里夺得30支步枪,联系退伍军人周扬兵等组成洞阳抗日游击队。该部成员多系老红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多次打退窜扰洞阳的日军。这年秋与新四军取得联系,改为“湘鄂赣边区抗日游击总队直属第五支队”,欧阳斌任支队长兼政委,策动北区各乡自卫队加入该队向平江转移,与江南新四军合作,后被顽固派乡长发现,欧阳斌被杀害,但该队仍由当过红军的欧阳经伟领导,由在井冈山任过营长的周佐统主持军训,因而这支游击队发挥了抗击日寇、保卫家乡的作用。1944年冬退伍回乡的老红军、共产党员周化驯于北乡炉烟洞组织共产党员和爱国青年30多人,用梭镖、短刀等武器,几次截击零散日军,缴机枪1挺,战马1匹。一次在炉烟洞口上,一群日军紧迫一群避难妇女,周化驯组织游击队员埋伏在洞口两岸放起土机枪,日军惊恐,拔腿逃跑,几十名妇女幸免于难。湘阴县和平江县1944年沦陷后,出现了许多抗日游击队,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被誉为湘北“虎胆英雄”的谌茂点,是湘阴县祗园上乡(今汨罗市楚塘乡)农民,他率领13个青壮年农民,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经常神出鬼没地擒杀日伪军,营救百姓和抗日志士。从1944年6月至1945年3月,他们先后与日军作战10余次,击毙日军和汉奸近百名,缴获步枪94支,手枪5支,高射机枪和重机枪各1挺,电话机2部,营救民伕、妇女数百人和国民党军队飞行员1人,夺回耕牛50多头。国民党湘阴县县长何源渤奖给这个队1.5万元关金,为其提供了物资和情报,并委任他为情报组长,将他领导的游击队命名为神功大队。在平江以张仁礼为首的“平北抗日自卫队”,拥有70多人,经常在梅仙至杨庄的公路上打击日本侵略者,影响很大。1945年3月,王震、王首道率领八路军南下支队到达平江,张仁礼接受了中共的抗日主张,率领154人,带着86支枪,参加了中共领导下的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张仁礼任救国军平江独立团团长,配台南下支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长沙沦陷后,共产党员杨海清奉地下党指示,于1945年1月组织了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河西挺进队,不久改称抗日突击队,在长沙地区与入侵的日寇展开斗争。1g41年,中共地下党员潘哲夫奉中共湖北省松(滋)枝(江)宜(都)中心县委书记李冬波指派,在湘鄂西地区的农民中建立抗日武装。到1943年春,队伍发展到3000余人,番号为“湘鄂西边区抗日游击纵队”。日军侵入湖南后,这支队伍在石门、澧县等地,积极配合国民党军狙击日军南侵津市、澧县地区,作出了一定贡献。在醴陵,共产党员余志宏利用其伯父的30余支枪,组织了醴陵抗日自卫队。在攸县、洣南等地民众也组织了游击队,以伏击、偷袭等方式打击外出侵扰的日军。
湘中各地沦陷后,当地中共地下党组织积极领导或参与抗日游击战争,在乡军人和工农群众纷纷组织大批抗日自卫团或抗日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者、汉奸、土匪,保家卫国,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尤以湘潭、邵阳、洞口、湘乡、新化等地为盛。
湘潭沦陷后,中共湘潭县工委在省工委书记周礼领导下,不仅掌握了张鹏飞、马扬德2支抗日游击队,而且在争取游杂武装方面取得了成效,有力地推动了湘潭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张鹏飞游击队是1944年7月建立的,队长张鹏飞是湘潭窑湾村人,是贫苦皮匠家庭出身。1932年入伍当兵,曾入国民党中央军校学习,升任连长,因不满国民党消极抗日政策,于1940年秋自动离队回家。湘潭沦陷后,他在中共铁江区委的帮助和支持下,借国民党兵训的机会,聚集10多个年轻力壮的爱国农民,组成忠信乡巡逻队。一次,他率领队员在石门岭打伏击,以一支枪和几颗手榴弹,消灭10多个日军,缴获步枪18支、机枪1挺和一批弹药,从此声威大震。中共湘潭县工委派中共党员齐大康、王绍云等参加这支游击队,建立了中共湘潭县工委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游击队,张鹏飞任队长。游击队成立后,转战在铁江坝、坳柴一带农村,在交通要道伏击日军,破坏道路,决心“宁可血战死,不当亡国奴,齐心协力,保卫家乡”。游击队在转战期间,狠狠打击了下乡抢劫的日军,缴获大批枪支弹药,队伍迅速发展到200多人枪。1945年8月,王震率三五九旅南下支队路经湘潭期间,将这支抗日武装组编成“湘粤赣人民抗日自卫军”,任命张鹏飞为自卫军队长,配合南下支队抗击日伪顽军进攻,取得了显著成绩。
马扬德游击队也是湘潭沦陷后成立的。队长马扬德,又名马福和尚,少年出家,中年还俗。湘潭沦陷后,他目睹日军蹂躏乡里,义愤填膺,决定与好友马杰等拉枪抗日。他削竹片为刀,在观音山与马杰2人刺死一个掉队的日兵,夺得一支步枪。随后潜入日军兵营,夺得长短枪30余支,组织起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在中路铺、马家堰一带袭击日军。湘潭县工委为了影响和掌握这支抗日武装,选派与马扬德有密切联系的中共良佳区委委员王春和、支部书记贺玉泉等去做教育争取工作。不久,县工委负责人张忠廉陪同省工委负责人周礼与马扬德面商,就如何共同抗日问题达成一致协议。嗣后,县工委应马扬德的要求,派地下党员去游击队工作,任命党员徐若飞为游击队政治指导员,另派党员和一批工农抗日积极分子参加游击队,形成游击队的中坚力量。从此,马扬德率领的这支抗日游击队,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他们集中打击日本侵略军,经常出没在易俗河至中路铺潭衡公路沿线,使得陈家垅、茶园铺、长岭铺一带的日军,再也不敢恣意下乡为非作歹。日本侵略军企图利用马扬德为己服务,委任其为长岭铺一段公路的护路大队长,并许诺增发部分武器,扩大他的部队。马扬德根据县工委的指示,向日军提出了护路队独立自主作战,受编不受调;日军应先增拨枪支弹药,再行整编队伍,成立大队部等要求,都得到了日军的认可。1945年8月初,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领导人接见了马扬德,将他率领的游击队组编为“湘粤赣人民抗日自卫军”,马扬德任自卫军队长。并由刘鼎、张忠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在抗击日、伪军的进攻,保护南下支队过境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1944年冬,湘潭县工委派党员贺侠去石门乡公所,加入国民党第七十三军组织的游击队,当上了该军游击挺进一大队的大队长,并趁机成立了以县工委书记刘鼎任组长的“突击小组”,在黄茅铺一带的潭衡公路线上袭击日军军车,夺取枪支弹药,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线。此外,地下党组织还派出武工队,组织“解放小组”等群众抗日团体,配合游击队打击日军。湘潭膏盐矿党支部领导矿工设计将游荡好酒的日军引进茶楼饭店,劝酒灌酒,秘密处死,丢入废井,缴获长短枪10余支,武装自己。县工委还争取了段四铁、马保忠等游离武装参加到抗日斗争行列,联合对敌,既减轻了游杂土匪武装对乡间的骚扰与危害,又狠狠打击了日、伪、顽的反共残民活动,保卫了家乡。
1944年夏,邵阳沦陷前夕,原在东安县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刘布谷,奉命在湘桂边区和雪峰山一带建立抗日武装据点,开展游击战争。他吸收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政治教官兼副大队长谢锦涛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要谢筹建抗日武装。谢锦涛在武冈分校筹集了一批枪支,聚集了一批抗日爱国青年,正式组建了湘桂边抗日游击纵队,谢锦涛为司令,负责军事工作,刘布谷任政治部主任,负责党的工作。纵队下辖3个支队,共计1000余人,500多支枪,在新宁、武冈、东安等沦陷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对日作战10余次,击毙日军中佐小谷吉田和吉田龙炎等官兵百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并解救了一批被抓民夫。后来,这支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遭到国民党顽军和地方武装的“围剿”而被打散,谢锦涛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1944年8月,共产党员尹如圭在邵阳县太一乡(今属邵东县)建立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在衡阳、湘乡、邵阳边境一带袭击日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黄龙大山的一次袭击中毙敌30余人,游击队也发展到300多人。武冈平镇乡(今属洞口县)共产党员萧健阶领导的抗日自卫队,在湘西会战中,多次配合国民党军对日作战。
湘南地区沦陷时间较晚,但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敌后抗日游击斗争发展迅速,影响面广。特别是衡阳、祁阳、零陵、道县、宜章、安仁等地抗日游击队,给了日寇和汉奸以有力的打击。
1944年冬,中共湖南省工委派何大群、王来苏、朱汉樵等人赴湘南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建立抗日武装。他们与中共湘南特委书记谢介眉等人取得联系,并成立了由谢介眉负责的湘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发布《湘南人民行动起来,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告湘南人民书。之后,宜章、耒阳、郴县、桂阳、资兴、永兴、安仁、嘉禾等地也相继建立了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宜(章)乐(昌)工委书记罗良名领导的抗日游击自卫队,以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为骨干,坚持抗日统一战线,广泛联系当地上层人士和乡公所、警察所武装,在长乐、镇南、竹岱等地先后打退日军4次进攻,打死打伤日军60多人。永兴地下党派田丁等4人打入永兴抗日联乡自卫大队,争取这支部队成为真正的抗日武装。安仁县共产党员何丁苟联合当地进步人士,组织成立了一支拥有步枪30余支、手枪10余支,轻机枪2挺的抗日游击队,在当地开展保境保乡的抗日游击斗争。王来苏发动耒阳毛粟冲、双洲等地党员和群众,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在竹塔市一带抗击日军,先后击毙日伪军50多人,缴获长短枪30多支。郴县共产党员曹志民在小溪一带组织了“杀日寇战斗团”;共产党员王奇在保和、华塘一带组织了抗日联军,打死敌人9名,打伤敌人12人;共产党员李达海为首的抗日游击队,则活跃在栖凤渡、五里牌、油榨圩一带,先后打死日伪军32人,汉奸5人,缴枪24支。
衡阳地下党组织和中央军委特科工作组利用国共合作关系,在进行广泛的抗日宣传教育的同时,创办了雪竹山“青年游击训练学校”、“自治女子职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抗日游击骨干。衡阳沦陷后,这批游击骨干成了各敌后游击队的积极鼓动者和组织者。他们团结四乡群众,树起抗日义旗,向日本占领军展开了游击战。在衡阳,有各种抗日游击武装30多支,其中牌楼冲和金兰游击队、衡南地区抗敌自卫团、洪市抗日游击队等,在打击日军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1944年夏日军围攻衡阳时,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拥有30多人枪的牌楼冲抗日游击队,策动和协助农民出身的常太庄在金兰寺建立抗日武装,以互相呼应。该队在动员开明地主黄忠宇献出32支步枪的基础上起步,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在金兰寺、石坳、牌楼冲、洪罗庙、渣江、杉桥等地,毙伤日军200余人,夺取日寇枪械300余支,成为一支拥有700余人枪的抗日武装。衡阳地区抗敌自卫团虽由国民党衡阳县议长王紫剑为团长,但该团许多是老共产党员和煤矿工人,如拥有180余人枪的第七大队队长唐盘石就是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该团先后与日本占领军作战47次,歼敌500余人,俘敌90余人。衡阳西乡洪市地区抗日游击队,队员多是当地农民和造纸工人,在队长李建中的率领下,战功卓著,尤以谭家桥、拦路铺、台元寺战斗最为著名,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有效配合了国民党主力部队的作战。在东安,中共党员刘国安在东安唐生智办的耀祥中学发展党员,建立了党支部,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并打入了国民党在乡师长王仡组织的“湘南民众联乡自卫纵队”,成立政治组,引导该纵队开展抗日游击战,到1944年底,该队发展到3000余人枪,9个大队,多次打败日伪军几百人向纵队司令部的进攻,击溃汉奸武装“燕子”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虽然规模不是太大,但是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对湖南的统治,减少了湖南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