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开国将领
王赤军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16 - 1967
籍贯: 湖南平江
概括语: 湖南平江县人,原名王能寿,曾用名王赤兴。1916年6月出生在平江县三阳乡清水张家洞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王宝光是一位忠厚老实的农民。母亲凌思惠就像她的名字那样,为人贤惠。兄弟四人,赤军排行第一。因生活无着,其二弟从小就送给了县城一户姓栗的人家。

  湖南平江县人,原名王能寿,曾用名王赤兴。1916年6月出生在平江县三阳乡清水张家洞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王宝光是一位忠厚老实的农民。母亲凌思惠就像她的名字那样,为人贤惠。兄弟四人,赤军排行第一。因生活无着,其二弟从小就送给了县城一户姓栗的人家。

王赤军8岁开始在本村初小读书,至10岁,因家贫辍学,给地主做短工放牛。

1927年,平江农民运动蓬勃兴起,王赤军的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区农民协会委员长,母亲任女界联合会的主任。“深刻的阶级仇恨及革命思想的影响,使赤军萌生了投身革命的愿望。”他11岁参加当地儿童团,后担任儿童团长。

“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平江。王赤军全家参加革命,被反动派视为眼中钉,急欲除之。王赤军的父亲按照党的指示,带全家秘密出走,改名换姓,在平江与长沙交界的白石里做小贩,卖茶水等,一面艰难度日,一面进行党的地下工作。

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在平江起义后,平江革命形势好转,翌年,王赤军全家回到家乡。王赤军即参加少年先锋队,任队长,带领少先队员协助党组织建立和保卫苏维埃政权,开展秋收斗争。

1930年5月,王赤军由张坚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当年两次率领少先队员配合主力红军攻打长沙。当敌人反扑时,王赤军跟随游击队到思村、黄金洞等山区进行游击战争。同年冬天,他怀着对革命的赤诚之心,参加了湘鄂赣红军独立第1师,任政治部宣传员。同时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从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

1931年,王赤军任湘赣红军独立师政治部宣传队长,炮兵连政治指导员。

在战斗中,他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一次为掩护部队撤退,他像铁塔似地矗立在队伍后头,阻击敌人。雨豆般的赦弹向他射来,他没有后退半步,奋勇还击。一颗罪恶的子弹从他的下腹部穿过。那部位正是前列腺,这一次他差点丧命。

1932年夏,王赤军任红17师50团总支书记。在巩固湘赣苏区和历次反“围剿”斗争中,他不畏艰难,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决定红六军团西征,执行先遣队的任务。当时,王赤军任侦察连政委,后为连长、红六军团侦察科长。为了准确地侦察敌情,选择行军路线,开创根据地,为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创造条件,王赤军在军团长王震、政委肖克的领导下,经常率领侦察连出没敌区,机智灵活地搜集沿途的地形、民情、敌情等资料,准确及时地为部队行动提供情报,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受到军团领导的多次赞扬。

1935年,王赤军调红六军团直属队任党总支书记。随后任19团政委、51团政委。他身先士卒,敢打硬仗恶仗。与团长一起率领部队打了不少胜仗。在龙溪口激战中,51团打得英勇顽强。他冒着枪林弹雨,在前沿指挥战斗,又一次身负重伤,险些丧生。

红二、六军团长征开始后,处境十分险恶,王赤军身为团政治委员,他知难而进,克服重重困难,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全团指战员的心坎上。他从严教育管理部队。每次战斗前,他都作动员,鼓舞士气,宣传我军铁的纪律,说服官兵不私打土豪,不搜俘虏腰包,不私分浮财,自觉维护红军的声誉。他严于律己,关心部属,发现指战员中有怕苦厌战情绪,他便亲自找其个别交谈,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尽量避免了非战斗减员。使大家情绪饱满,团结一致投入战斗。

1936年,王赤军调任红六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后任49团政委。部队进入西康时,会台四方面军,部队改编,王赤军任模范师政治部主任。后调任17师政治部主任,直至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合。

随后,王赤军进入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8月,王赤军从抗大第二期毕业,即留校工作,任七队队长。1938年初任九队队长,后任一大队政治处主任。在校工作近三年。这期间,他为党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抗日军政干部尽职尽责。当时广大爱国青年纷纷涌向延安抗大。王赤军热忱地欢迎他们。他坚决贯彻抗大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他经常用红军战士英勇作战的事迹,红大学员艰苦奋斗的故事,对学员进行党和军队的革命传统教育。他以身作则,带领学员开荒种地、挖窑洞、背粮、背柴,鼓励学员在艰苦的斗争实践中改造世界观,把自己锻炼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在抗大的革命熔炉内,王赤军结识了从西安到延安的女学生章汶。章汶的父亲章永富是杨虎成将军的高参,一位开明的进步人士。章汶的老家在陕西辅城。她原在西安女中读书,积极投入西安学生运动。她向往革命,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与王赤军建立了革命感情,结成革命伴侣。

1939年,王赤军从抗大开赴晋察冀边区。同年11月,王赤军任留守兵团警备1旅1团政委。他在部队中深入开展爱民运动。他带头给边区老百姓做好事,帮助驻地群众兴修水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1940年5月,王赤军奉命返回延安,任军委直属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9月,调任军委三局任副局长。翌年2月任陕甘宁东绥联防司令都直属政治部主任。他结合部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政治工作。1943年,在中共召开西北局高干会议后,边区部队开展了以反对军阀主义和教条主义为中心的整风运动。这时王赤军任警备1旅政治部副主任兼兰中分区政治部主任。他积极贯彻西北局高干会议精神,对郡队进行深入的教育。他下连队调查,发现1团3连排长马仁义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对战士关心爱护十分周到,全排官兵情同手足,关系很融洽,团结得如一个人一样,两年没有一个人逃跑,是巩固部队的模范。王赤军深感马仁义的爱兵事迹对教育部队干部有普遍的意义,立即组织工作组,到马仁义所在的排蹲点。他三次下连队找于部战士谈话,收集材料,总结出马仁义带兵的经验。1944年总政治部派工作组调查后,树立马仁义为“爱兵模范”,并于1945年3月16日,将马仁义的模范事迹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刊出。还发表了题为《学习马仁义,把我们军队团结得像钢铁一样坚固》的社论。这一典型事迹的宣传,推动了当时边区部队尊干爱兵运动的开展,官兵关系更加亲密无间。至今,马仁义的事迹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中广为流传,是部队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优良传统教育的好典型。

1945年4月,王赤军当选为党的“七大”代表,出席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8月,王赤军任雁北分区(晋绥五分区)兼东路纵队司令员。他旗帜鲜明地坚持党“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领导晋绥五分区军民同国民党、阎锡山顽固派展开坚决的斗争。他遵照解放军总部发出的“解放区所有部队向日伪军发动反攻”的命令,在晋绥分局和晋绥军区的统一指挥下,率领五分区的军民先后参加了绥远战役、晋北战役、大同战役等。在战斗中,王赤军总是亲赴前线,勘察地形,明确布置战斗任务,按照实际情况,指挥战斗。指战员看见曾多次负伤的王司令员出现在前沿阵地,一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部队在攻打朔县时,王赤军任副总指挥。当时,守敌多而且顽固,我军只有两个团。但是,得道多助。经过周密布置,在朔县人民的支援下,从凌晨开始攻城,激战8小时,共击毙阎锡山部300余人,俘敌1000余人,活捉敌专员、团长等4人,缴获大量战炮、机枪等。解放了朔县全城。

在王赤军等的直接领导下,五分区军民团结战斗,先后收复了平鲁、朔县、怀仁、口泉等失地,扩大了雁北根据地。

与此同时,王赤军还率部胜利完成了清剿土匪,维持社会治安;护送从延安去接管东北的干部安全通过晋绥地区等任务。

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王赤军立场坚定,表现出坚强的党性。1946年1月,国共停战协定签订,接着由国、共、美三方代表组成的“军调部”成立。2月12日,三人调处大同执行小组到达解放区云岗视察。王赤军作为驻军代表参加,他摆出大量事实,严厉地揭露阎军违犯“停战令”,向我解放区进攻的真象,严正抗议这种践踏“停战令”的无耻行径。3月13日,大同执行小组开会。阎方代表一再制造谣言,妄图侵占朔县中立区,美方代表麦克尔中校又提出要共军撤到朔县县城外。对此,王赤军沉着应战,据理力争。他义正辞严地申明:“朔县是人民的朔县,我军应人民之请解放朔县,乃正义之自卫行动。我军进驻朔县后,解除了人民的痛苦,受到人民的真心拥戴,我们决不能让人民再受残害。”他用大量铁的事实,批驳阎方制造的谣言,揭露其妄图侵占朔县的阴谋,戳穿了美方调处袒护国方的不公之处。并郑重地向执行小组提出,公与不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铁的无可置疑的事实面前,美方代表不得不承认执行小组监督阎方执行停战协定不力,致使小组工作遭到失败。谈判期间,国民党军山西北部地区司令楚溪春与调停小组的代表、国民党国防部二厅中校参谋温天和有矛盾。王赤军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做统战工作。以他们之矛,戳穿他们设置的种种障碍。在一次宴会上,楚溪春酒喝得多了些,拉着王赤军的手说:“王司令,你看我像不像楚霸王?”王赤军回答说:“楚霸王有什么,最后还不是别姬自刎乌江了。”楚溪眷哈哈一笑,马上变了个哭脸,说:“王司令,咱们才真正是一家呢!”言下之意,温天和不是来调停,而是来挖他的墙脚的。王赤军趁机向他指出:“只有国共合作,才是上策,否则,别无出路。”楚溪春频频颔首,两年后他率部起义。王赤军在这次谈判中所做的工作,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1946年12月,晋绥五分区整编为野战五旅,王赤军任政治委员。后来,编入西北野战军,转战陕北,保卫党中央。王赤军根据形势的变化,为保证部队顺利完成从地方军向野战军转变,他认真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部队开展以诉苦三查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教育干部战士服从大局,适应整个革命形势的需要,使野战五旅从思想、政治、军事、作风各个方面迅速由地方军转变为野战军。当时,五旅官兵大多是山西人,部队要离开家乡到陕北去,一些指战员思想不通。王赤军就带领官兵诉国民党反动派迫害之苦,激发阶级仇恨,并给部队讲保卫延安的重要性,教育全体指战员消除家乡观念,为中国革命,为全国人民不断建立新的功勋。在艰苦的转战中,五旅官兵始终斗志旺盛,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受到总部的表扬。王赤军还很注重做好群众工作。五旅走到哪里,群众工作就做到哪里。部队严守群众纪律,很受当地人民欢迎。王赤军还及时对部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教育,提高官兵为谁打仗的认识。在保卫延安的历次战斗中,五旅英勇顽强,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锻炼成为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野战部队。

长期的艰苦战斗,使王赤军积劳成疾。1948年7月,王赤军病情严重,党组织送他去北京治疗。在治疗期间,他经常惦记着部队,关心着解放战争的进展。

1951年9月,王赤军任国家公安部人事局局长,1953年4月,任公安部政治部副主任。翌年,任公安部十局局长。1955年10月调任国家交通部政治部主任,1956年被授予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即使是在和平环境中,王赤军仍保持着战争年代的优良作风。他工作勤勤恳恳,雷厉风行。待人诚恳热情,平易近人。他努力钻研公安、交通业务,注重调查研究,把公安、交通工作做得好上加好。

1957年,王赤军任军委通讯兵副政委兼西安电信工程学院政委。在此期间,为发展部队通讯事业,他呕心沥血。为创建电信工程学院,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餐,从建院、招收学员、组织教学,到学员的思想教育,每项工作他都亲自去抓。他强调把办校的指导思想搞端正,把工作做扎实。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常给学员讲课,到试验室、宿舍看望教师和学员,和他们谈心,勉励学员为革命而学习,争当通信事业的栋梁之材。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学员和教职员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彭德怀元帅曾亲临学院视察,称赞王赤军和其他领导同志,带领全校教职员工,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通信指挥干部和电子科技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王赤军遭到残酷迫害,他被强加“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三反分子”、“刘少奇司令部伸向通讯兵的黑手”、“彭德怀在通讯兵的同党和瓜牙”等罪名。对此,他至死不服。直到生命垂危时,也丝毫没有动摇对党的信念。1967年8月24日,王赤军含冤辞世,年仅51岁。正如王震、郭林祥、贺庆积、杨秀山、谭友林等老同志在纪念王赤军同志一文中所说的:“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无私正直的品格,对党对军队的赤诚,对民族对事业的忠贞,至今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记忆。愿人们永远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1983年6月1日,王赤军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来源:《三湘英烈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