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浏阳人,女,1923年出生于浏阳县社港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曾就读于长沙市十一小学、周南女中。193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40年到重庆任院长办公室助理。1943年任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图书管理员。同年入成都金陵女子大学,一年后回到中央美术学院。1946年1月,与徐悲鸿结婚。1953年至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57年任徐悲鸿纪念馆负责人、馆长、研究馆员、徐悲鸿画室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迫害。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她是徐悲鸿工作上的得力助手。1946年8月,徐悲鸿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她与徐悲鸿一同前往,为办好全国一流的美术学校携手奋斗。北平解放后,她协助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丈夫整理资料、素材,并为创作反映新中国水利建设的大型油画《当代新愚公》做准备。徐悲鸿不幸患脑溢血后,在她的悉心照顾下逐渐好转,并继续给中央美术学院首届毕业生讲课授艺。
她为保护徐悲鸿作品作了长期的、大量的工作。徐悲鸿逝世后,她捐出北京的一套寓所以建立徐悲鸿纪念馆,1953年,位于北京火车站附近的“徐悲鸿故居”作为徐悲鸿纪念馆对公众开放,后因修建地铁,徐悲鸿纪念馆迁至新街口北大街。1957年夏,她完成大学学业,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开始了保护徐悲鸿遗产的工作,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生命。“文化大革命”期间,徐悲鸿的作品要被销毁,她找到周总理,想办法把馆里所有的收藏送到故宫太和殿旁的一个大殿里锁起来,一放就是13年,虽然因为那里面太潮湿,等再拿出来的时候许多作品几乎都发霉了,但却使徐悲鸿的遗产得以保存下来。时至今日,她还在为修复那些珍贵的油画而努力。5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徐悲鸿纪念馆馆长的她虽年届耄耋,仍日日守护着徐悲鸿留下的珍贵遗产。著有《徐悲鸿的一生》。
她对国家怀有深厚的感激之情。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患脑溢血去世,为了感谢党和国家对徐悲鸿的关怀,她将徐悲鸿遗作1200幅及徐悲鸿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书画1000余幅、图书、图片、碑拓、美术资料等万余件全部捐赠国家。当时有好友劝她,儿女还小,应该替自己和孩子今后的生活问题考虑,况且悲鸿在许多画里都写了“爱妻静文”的名字,应该为自己留下一部分,但是她予以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