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临澧县人,1924年出生于湖南省临澧县修梅镇白堰鸡嘴山(今修梅镇白堰村四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杜修奎,为人憨厚,目不识丁,以租种地主2亩田土为生;母亲杜氏,也是贫家之女,体弱多病, 嫁给杜家后生育4个儿子,杜方润排行第二。夫妻俩勤耕苦做,日夜操劳,也很难养活一家6口。儿子们成年后,迫于生活,也为躲避壮丁,便把大儿子杜方争、四儿子杜方仁过继给人家,把三儿子托熟人关系弄到距家1O多里外的合口小镇上,给人家做饭,家里留下杜方润帮助父亲种田。
1947年春,杜方润娶妻成家。是年冬,国民党到处抓丁拉夫,杜方润为了不连累弟兄们,怀着对旧社会的满腔仇恨,哭着对父母和身怀六甲的妻子沈年秀说:“我家有4弟兄,当壮丁是跑不脱的,我去当壮丁,哥哥和弟弟一定要躲起来,千万不能被他们抓到,我去后,虽然生死难料,但活着我就会回来的,请你们多多保重!”随即,23岁的杜方润恋恋不舍地告别家人,被送往国民党部队,直接开赴前线。杜方润走后,父亲一个人种田忙不过来,就把大弟弟杜方宜喊回家。
1949年7月24日,临澧县解放。杜方润的父母一直不知杜方润下落,认为他己不在人世;妻子沈年秀日思夜想,精神几乎失常。父母看到儿媳孙女无人照顾,心情十分痛楚。1950年春,便要沈年秀带着女儿桂芝与三儿子杜方宜一起生活。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在最后阶段,我军全歼杜聿明部两个兵团20余万人。杜方润当了俘虏。他十分明白:此时,国民党因为腐败己穷途末路,而人民解放军己在战争中迅速发展,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国土,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发展,解放全中国 己指日可待,于是,他决心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被 编入第27军第79师235团3营9连当战士。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向全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他兴奋不己,彻夜难眠。21日晚8时,伟大的渡江作战开始,长江北岸枞阳至溪口, 杜方润所在的第三野战军霎时司万炮齐发,天地震颤,火光映红了天空,杜方润随部队全力猛攻,势如破竹,敌人闻风丧胆,全线崩溃。
百万雄师渡江成功后,杜方润又随部队不顾鞋马劳顿,马不停蹄 地奔向淞沪地区,参加解放上海的战斗。5月23日凌晨,杜方润所在的第27军前卫部队第79师从虹桥机场沿公路向东前进,于天亮前迅速拿下了程家桥,为最终攻击上海 市区打开了通路。24日下午,第79师己抵达上海市区边缘铁路线上, 奉命停止前进就地待命。当晚9时,部队接到出发命令,一时间,虹桥路上,向上海进军的队伍如同潮涌,5月25日凌晨,第27军率先进入苏州河南岸各桥头阵地。在这里,杜方润和战友们遇到了一个从没有遇到过的难题。为了 把上海这座城市完整无损地从敌人手中夺过来,部队在进入市区后一律禁止使用炮火轰击,只能以轻火力武器作战。但是,苏州河一带的 地形对于第27军非常不利,敌人凭借北岸的高大楼房和工厂、仓库 等建筑,居高临下,交织成严密的火力网,封锁了整个河面和河南一条宽广的马路,在10多座桥梁的每个桥头还设有固定的碉堡,并有 坦克流动巡逻。因此,第27军在通过马路夺占桥头时,一再受挫。 进攻外白渡桥的部队,遭受对岸20多层百老汇大厦和附近楼房上敌人机枪的扫射,伤亡很大,在牺牲的将士中,有最先突破长江天堑的 “渡江第一船”的全部战士,有首破济南、荣获“济南第一团”光荣 称号的班、排、连长,为了解放上海,这些英勇的指战员们在苏州河 畔,在解放即将到来的前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惨重的伤亡,急红了杜方润的眼睛,也急红了前线所有指战员的眼睛,使第27军感受到 了从未有过的压力。25日下午,第27军召开军党委紧急会议,终经多方努力,迫使敌守军刘昌义率部投诚。5月27日上午9时,全上 海宣告解放。一时间,上海市内,锣鼓声、爆竹声振耳欲聋,秧歌队、 腰鼓队满街满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是明 朗的天”的歌声此起彼伏,人们奔走相告,欢庆解放。从马路两边, 从幢幢高楼的窗口,一朵朵鲜花、一把把彩纸撒向解放军。杜方润欢欣鼓舞,热泪盈眶。其间,杜方润和战友们宁愿用报纸、钢盔当碗,用手指当筷,也不动市民自动送来的碗筷;鞋子破了大口子,身边的 仓库有许多敌人遗弃的新鞋子,也没有去换一双;有时嘴唇干渴出了 血,仍谢绝市民们送来的开水……杜方润和战友们用自己的严明纪律 和牺牲精神感动了上海市民,赢得了他们的心,从而使他们确信自己 的苦日子已经熬出了头,新生活已经展现在面前。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作出决策: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10月8日,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 令传达到杜方润所在的部队,时任志愿军第27军第79师235团3营 9连班长的杜方润,夜不能寐。他对美国侵略者的罪行义愤填膺,主动请战,刺破手指,写下了要求“打头阵、当先锋”的血书,表达了 杀敌报国的决心。
1950年11月7日,杜方润所在的第27军因改为担负抗美援朝东线作战,而折转安东,12日由临江入朝向长津湖地区开进。这时, 击中了敌连长菲利普斯的肩胛骨和大腿,随即一头栽下了雪堆。这时, 1282高地上的激战达到高潮,战斗突然中止,但短暂的中止立即结束,杜方润率领全班战士,从阵地侧翼发出一阵由哨声和喇叭声组成 的稀奇古怪的声音后,从山顶向下冲击,将美军全部压到山腰,守敌 排长杨西立即令几名士兵跟他一起反冲击,不料一颗子弹撕开了他的下腭。小小的反冲击立即被击垮,我军迅速占领了1282高地。这次战斗,共歼敌185人。
战斗结束后,杜方润被部队荣记二等功。
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杜方润所在的第27 军奉命在长津湖地区大德峰、芝铺里、龙华洞、都坪里、坡洲洞等一 带,割裂美军第24师和25师之一部,分而击之。这一仗打了8天8 夜,于4月29日停止进攻,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歼敌2.3万人, 并再次突破三八线,逼近汉城,夺回了战场主动权,扭转了被动局面。 5月16日23时,第27军在于论里、阴阳里间突破,我第79师、第 80师首先迅速抢占砧桥、梨岘地域内之要点,与人民军第2军团在 长津坪合箝,截歼南逃之敌。杜方润所在的第79师被兵团命名为突 击队,强渡昭阳江,首先攻占玉山洞,随即向南攻击,先后在甲屯里、 直洞、所峙里、多富里等地歼敌多部,并在所峙里击溃南朝鲜军一部, 在金富里东面歼灭南撤之南朝鲜军第7师第8团第3营,于18日进 至所峙里、后坪里、直洞地区。
25日黄昏,杜方润所在的第235团3营在加路里、冠岱里一带占领阵地,阻击由九万里进犯麟蹄之敌,以保障麟蹄渡口的安全。25 日至26日,美军和南朝鲜军多路对志愿军第79师江南部队发起猛攻,为了牵制敌人,杜方润带领一个班,与9连一起,掩护主力转移,第 79师在粮弹缺乏的情况下,顽强抗击美军和南朝鲜军诸军兵种的协 同进攻,并对进攻之敌不断展开小的反击,致使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战斗十分激烈,整个部队末退后一步,守住了阵地。与此同时, 美第197空降团在大量坦克配合下,沿昭阳江岸猛攻杜方润所在的志 愿军第79师第235团3营阵地,企图攻占渡口,切断第79师江南部 队的退路。担负渡口守备任务的第235团3营以与阵地共存亡的气概, 坚守阵地,在紧急关头,志愿军第235团4连和237团3营及时赶到,抢占要点,支援3营作战。战至5月27日晚,鉴于麟蹄已经被敌人占领,昭阳江以南部队面临退路被断的危险,第79师主力撤出阵地, 向东绕道渡江,顺利转移。杜方润所在的第79师235团3营在昭阳 江南北地区的阻击作战中,面对转移道路被截断、粮弹奇缺的险恶情况,沉着应战,顾全大局,灵活机动,交替掩护,英勇地抗击了敌军的疯狂进攻,将敌军阻于昭阳江南北地区,为兵团主力转移和伤员后 送赢得了时间,于28 日摆脱了敌人的反扑,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区。
1951年11月27日,停战谈判达成了以双方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 的协议。从1951年12月开始,志愿军利用战场上相对平静的机会,在正面全线贯彻坚守防御的战略方针,展开了以构筑坑道为骨干的大规模筑城活动。时值严冬,由于天寒地冻,土石坚硬,加之缺乏炸药、作业工具和作业经验,因而构筑坑道工事,遇到了许多困难。杜方润仔细琢磨,并向部队首长提出了加陕工事构筑进度的建议,他所在的 第235团,根据他的建议,为避免日间运土遭敌空军和炮火袭击,便在白天把土运至洞口,夜间再将土运往山脚,拂晓前进行彻底伪装,大大提高了工事构筑的速度。他还和班里的战友们一起研究,制作了炭灯,用铁筒钻上小孔,内燃木炭代替油灯,既节省了照明用油, 又收到了良好的照明效果。
1951年8月12日,杜方润随志愿军第27军配合朝鲜人民军作 战,于9月1日至3日,在5个炮兵营的大力支援下,向金城以南的 注坡里东西一线地区之敌7处阵地实施反击,歼敌1900余人;后又参加了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的斗争。1952年1月9日,在朝鲜昌道里,杜方润在带领全班战士掩护高炮部队打击敌机的疯狂扫射时,不幸遭敌机袭击,中弹牺牲,时年28岁。
1952年4月6日,部队给杜方润追记二等功,表彰他艰苦奋斗, 英雄顽强的革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