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靖州人,苗族,1933年3月生,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任坳上镇东林村江边人。又名李泽济,父亲李世进因身患重病于1936年去世。李国济8岁才开始读书。他聪明好学,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常受教师的表扬。高小毕业后,因家庭生活困难,放弃升学而帮 助母亲做些家务琐事。
解放后,李国济抱着远大的理想,于1950年12月报名参加了中 国人民志愿军,在第140师418团警侦2连当侦察兵。这个连队是一个战功累累的光荣连队:1946年在东北江密峰解放战斗中集体立大功一次;1948年黑山阻击战斗中立大功一次;1949年湘西剿匪战斗中荣获军的通令嘉奖……在各次战斗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共有10多名。李国济在英雄、功臣们的直接带领和影响下,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立战功、当英雄。
入朝后,在战斗中,李国济果敢顽强、机智灵活,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
1951年4月中旬的一天。为了摸清天德山山峰上的敌情,团长陈明友命令侦察排在一个星期内抓一名敌排长以上的“舌头”来,并指示,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一定要按时完成任务。排长把这个任务 交给李国济和助手刘昌和去完成。临行前,简单交待:到离我军阵地 15华里的地方找朝鲜人民军地下党组织联络。
以前,李国济虽然跟朝鲜人民军地下党组织交通员朴老大娘打过几次交道,因战斗经常转移地点,今天又去那儿找呢?李国济与刘昌和奉命出发后,他们白天在密林中隐蔽,夜晚在敌人重重哨卡中巧妙行进,在第三天晚上终于找到了交通员。50多岁的朴老大娘看到 他们格外高兴,把敌人多种联络暗号、接头暗语都一一作了介绍。最 后要他俩到地下室内的掩蔽部休息,还告诉他们晚上7点钟左右有一名敌坦克炮兵通信连副连长要经过这里去指挥部开会。美军最近规定:打过3次仗的,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或结婚,这个副连长想争取 提前参战,以便早日回国。把这个美军副连长抓去一定会得到很多的情报。
夜幕早己降临,李国济化装成“检查员”,手持指挥旗,站在通 往敌指挥所的地道口上,指令刚开进来的一辆美式摩托车接受检查。这辆美式摩托车在地道口边停了下来。李国济手带白手套,戴着一副 宽边墨镜,走到车边用英语说道“检查!”
坐在车内的那位美军军官,摘下平光眼镜,鼻子一哼,不予理睬。
李国济再次严厉说道:“检查!” 美军官骄气十足,傲慢无礼,把手一挥,示意司机开车。
头戴船形帽的司机正想开动油门,李国济急速用匕首朝司机胸部一捅,司机就倒了下来死了。 敌军官见情况不妙,急忙掏出手枪准备射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国济用力一脚就把美军官的手枪踢出了车外,接着狠力一拳,把他 打昏在车上。李国济入伍后学过开车,对驾驶摩托车有一定的基础。 他立即跳上车,开足马力,风驰电掣般地开出了地道口,消失在墨色 暗雾的夜幕之中。在开出大约半里路远的荒野山坡上停了下来,李国 济把昏迷不醒的美军官拖下车来,然后,只听见“咕隆”、“哗啦” 几声,将车子推下了悬崖陡壁。用手巾塞住美军官的嘴巴,像扛起一条死猪似的迈开大步往回跑。他俩急速行进,挨近午夜就到达了自己的阵地,圆满完成了任务。上级领导很满意,为李国济记了三等功。
1951年10月的一天。为了摸清临津江畔346 6高地敌人的情 况,上级又指示李国济和刘昌和一起,在拂晓前抓一个“舌头”回来。
在朔风凛冽的夜晚,他俩背起转盘冲锋枪,头戴伪装圈出发了。 他俩拉开距离摸着陡峭逶迤的山路走了一阵,就到了敌人驻地饮水井边停了下来。敌人为了用水安全,特意在井边设立一个哨位。这里是敌人的警卫部队,对内情比较熟悉。李国济决定抓个哨兵回去。可是等呀,等呀,等了很久还未看见接哨的来。助手刘昌和有些着急,建议把井边那个哨兵逮去。李国济告诉他这样做会打草惊蛇,并说:我 们埋伏在换哨的中途,把接哨的抓走,敌人连部和哨位都不知道,这叫做抓中间撤两头咧!
一会,前面20米处出现了一个黑影,慢慢向这边走来。隔他们只有两米远时,李国济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把那家伙放倒在地,嘴里 塞进一条手巾,押着俘虏往回走。站哨的敌兵急于交哨,顺着往返的路走了过来,正好和他们相遇。敌哨兵发现情况不对,便朝他们放了一枪。 这一声枪响,引出敌人向他们追来。这时候,他们清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侦察敌情,擒拿“舌头”,给首长及时提供指挥作战依据, 绝不能硬打死拼,要想方设法避开逃脱,完成任务。为此,他们在交通沟内边战斗边撤退。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李国济先将俘虏用力往上一抛,双脚往地上一踮,一跃上了两米多高的交通沟。助手刘昌和 人矮力弱,跳了几下部末跃上,心里非常着急。敌人的枪声越来越密, 李国济把手伸下来,用力把助手拉了上去。他俩在我军炮火掩护下,押着敌俘顺利回到了我军阵地。 1951年10月。为了加强第一线,充实连队,配合步兵连队作战,李国济所在一班被分配到8连坚守346.6高地左侧的一个山头。
一个黄昏,敌人一个排的兵力,第五次发起了冲锋,企图夺回346.6高地。战斗打得非常残酷,李国济所在一班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趁战斗空隙把战友的枪支部竖放在战壕边,在每把刺刀尖上挂 一顶军帽,然后又将剩下的手榴弹集中放成左右两堆。敌人冲上来了, 他跑到这头扔几枚,又到另一头掷几颗。敌人不知战壕内还有多少人, 便一股劲地往刺刀上的军帽猛烈射击。李国济突然端起机枪猛烈扫射,10多个敌人横七竖八地躺在山坡上。他一个人巧妙地守住了阵地,坚持到增援部队的到来。这次战役结束后评战功时,李国济荣立了二等功,并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1月1日,李国济又再一次战斗中勇往直前,连续攻打消灭敌人9个猫儿洞,歼敌30余人,坚守了阵地,又荣立了三等功一次。
1951年冬天。为了提高李国济擒拿“舌头”的本领和侦察业务能力,师领导特意保送他到吉林省武术学院深造了半年。毕业回来后,在几次战斗中,他执行的侦察任务完成得更加出色,深受领导的表扬。
1952年11月。为了摸清高旺里185.7高地上的敌人的情况, 团长钱锡侯指派侦察员李国济去捉一个“舌头”来。
李国济带领一个加强班往高旺里出发了。从阵地到高旺里只有二 三里路,由于有深浅纵横的沟谷,大小嶙峋的怪石,他们足足走了近一个小时才到了拱桥边,过了拱桥就快接近高旺里。当他们刚刚跨上拱桥时,从桥下突然钻出几十个黑影,像群饿狼似的向他们扑来,并猛烈射击。
啊!敌人早己在这里埋伏好了。
李国济迅速组织反击,因处于被动致使反击失利,一个班全部负了重伤。
后续部队在一面组织人员掩护,一面派担架抢救伤员的过程中, 没有发现李国济。但在隔拱桥60米远处的小沟里躺着一具尸体,肉体大部被硫磺烧焦了,从残留部分辨认是李国济,旁边还横卧着一具敌人的尸体。一切都明白了:李国济在跟敌人搏斗时己身负重伤,但还死缠着一个敌人同归于尽。
李国济壮烈牺牲了,年仅19岁。战友们把李国济的遗体安葬后,都肃然立正,潸然泪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