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朱卓强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55 - 1979
籍贯: 湖南益阳
概括语: 湖南益阳县人,1955年出生在益阳县衡龙桥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刚懂事时父亲就去世了,他随母到宁乡县洪仑山继父家生活,并在这里相继读完了小学、初中。初中毕业后,他回家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生产队干部见他年纪小,就给他安排一些看牛、割草的轻活,还经常给他发些救济粮和贷款,使他从小感受到党和集体的温暖,在他心目中,党、生产队就是自己的家。
  湖南益阳县人,1955年出生在益阳县衡龙桥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刚懂事时父亲就去世了,他随母到宁乡县洪仑山继父家生活,并在这里相继读完了小学、初中。初中毕业后,他回家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生产队干部见他年纪小,就给他安排一些看牛、割草的轻活,还经常给他发些救济粮和贷款,使他从小感受到党和集体的温暖,在他心目中,党、生产队就是自己的家。

那一年冬修水利,大家选他为记工员。他本来可以不参加劳动,坐在工棚里为大家记工分就行了,但他不图轻松,找了一个懂事的小学生,告诉他如何记分,自己却去参加劳动,而且专拣重担挑,还鼓动大家多挑快跑,掀起竞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收工时,他又帮助妇女,把她们带去的小孩,用箩筐挑回家。

不久,他加入了共青团,并被社员选为生产队会计,成为队里的骨干。

1976年冬,朱卓强满怀报国的志愿,毅然报名应征入伍。临行时,老支书眼里含着泪花,拉着他的手嘱咐说:“到部队好好听首长的话,服从领导,学好本领,为国家出力,不要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带着老支书的嘱咐,带着父母和乡亲们的期望,朱卓强踏上了新的征途。

1977年7月2日,朱卓强所在军的军部正在召开军训会议。与会者都是军、师、团各级抓军训的领导干部,主持会议的军首长决定,在会议中穿插参观军事技术表演。担任集体表演的有朱卓强所在487团2莲的战术尖子班。全班共9人,当兵仅半年的朱卓强就是其中之一。主持表演的军参谋长宣布:“表演开始。”尖子班在班长带领下,跑步进入表演场地,开始进行各种战术、技术表演。

尖子班表演了利用地形地物、投弹、爆破、刺杀、射击等各项战术和技术。在表演中,他们判断准确,动作娴熟,处处符合规范要求,各项成绩均达到了优秀。朱卓强在这次表演中特别出色,不但固定靶、活动靶门门优秀,还创造了5发子弹49环的优等成绩,而且火箭筒射击也发发命中。

南国的7月,骄阳似火,表演场晒得灼热滚烫。表演之后,在接受首长的检阅时,包括朱卓强在内,连续晕倒5名。但过一会,朱卓强和战友们又支撑着身子站起来,依然挺立在原地,一动不动。朱卓强和尖子班这种顽强的精神和娴熟的技术,受到军首长的高度称赞,当场宣布全班记集体三等功,并决定他们尖子班到各师、团去作巡回示范。

朱卓强“神枪手”的名声,很快就在全军传开了。

然而,这“神枪手”名声的得来,朱卓强花费了多少心血和精力,经受了多少次的磨炼!

战友们还记得,新兵入伍训练结束时,他虽然成绩优良,被编入“大渡河英雄连”10班当战士,那时的朱卓强战术技术的成绩还不是全连拔尖的。后来通过团史学习,他的思想受到了震动,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那是在1977年3月下旬,团政委给全团官兵讲述了本团的英雄历史。这个团是在秋收起义后的三湾改编中,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建立起来的工农红军第一师第一团。而朱卓强所在的红1团2连,就是当年长征途中17勇士抢渡大渡河为红军北上抗日开辟通道的英雄连队。抗日战争时期,2连为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产生了“狼牙山五壮士”。解放战争时期,红1团转战东北,经历战斗60多次,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被群众称为“钢铁一团”。朱卓强深深为先烈们的革命意志和英剪顽强的战斗精神所感动。他懂得和先烈们相比,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技术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他决心以前辈英雄为榜样,提高觉悟,学好技术,为英雄团增辉添彩。

从此,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怕苦,不怕累,反复钻研,琢磨操作规程,射击门门优秀,火箭筒发射也在全连冒尖。连长、指导员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决定要精心培养这颗从训练中涌现出来的好苗子。当团里要培训战术训练骨干时,连长将他编入战术尖子班,送到团教导队学习。

8月,朱卓强和战术尖子班的战友们从各兄弟部队巡回表演载誉归来,受到连队领导和同志们的热烈欢迎。但他并不骄傲,而是更加虚心地努力钻研战术和技术,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已有的成绩。9月,他又被抽调到师教导队学习。

1978年5月25日,2连召开大会,隆重纪念大渡河英雄连17勇士抢渡大渡河43周年纪念。这一天,2连在纪念大会上举行了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朱卓强被吸收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会后,他跑到连俱乐部,提笔给父母和老支书写信:

“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也是我出生以来最高兴的一天……党和人民培养,使我渐渐成长起来。就在隆重纪念17勇士强渡大渡河43周年的这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今天起,党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决心献身党的事业,为实现党的纲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

从此,他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团结群众。不久,他被任命为1排第1班班长。

1978年,越南霸权主义者背信弃义,在我国边境肆意挑衅,蚕食我领土,炮击我村庄,不断挑起边境争端。

这时,朱卓强所在的部队奉命开赴广西边防前线,准备进行自卫还击。年底,他们连进驻凭祥市友谊公社布沙村。为了防备敌人的偷袭,1排在19号界碑附近山头上修筑工事,设置阵地,监视越军。

边境的形势越来越紧张,双方都在集结兵力,加固工事。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朱卓强心里明白,战斗不久就会打响。为了在战斗中反击顺利,减少牺牲,他利用监视敌人的机会,仔细观察敌人阵地上的火力设施、工事构筑、阵地周围的地形地物,并把它记在本子上,以便熟悉进攻的路线和施展正确的战术手段。

夜深人静,夜空中不见星星和月亮,伸手不见五指,对面山上敌人的阵地不时传来咳嗽的声音。朱卓强斜靠在工事里,注视着对面敌人的阵地,心里浮想联翩,不禁吟出了自己有生以来写的第一首诗:

祖国的土地是我身上的骨肉,

祖国的江河在我血管里流;

南疆人民情谊深,

我跟敌人有刻骨仇。

祖国抚育了我,

我为祖国去战斗。

第二天,他把这首小诗记在日记本上。

1979年2月17日,惩罚越南侵略者的战斗打响了。军、师火炮群进行猛烈袭击之后,工兵班立即投入了排雷战斗。

2连担负着夺取敌5、6、7号高地的任务,朱卓强所在的排奉命进攻5号高地。

5号高地在玻保东北侧,标高460米,是越军一个重点设防区,山顶和山坡上都有明碉暗堡,配备有高射机枪、重机枪、六○炮等武器;山下有铁丝网、地雷区;山腰有上下两条堑壕,并与6、7号高地堑壕相连。只要枪声一响,山上山腰即可组成交叉火力网,互相支援,严密封锁我军进攻的道路。

战斗打响后,我军炮火摧毁了山上的几个明堡,工兵班在雷区打开了通路,但敌人大部分防御工事仍然存在。越军虽有一些死伤,但大多数在我炮火袭击时都藏入了防炮洞,当炮火一停,他们立即钻出洞来,进行猛烈抵抗。朱卓强身背火箭筒,手端冲锋枪,在排长指挥下,率领一个战斗组向5号高地冲去,不料,被敌人猛烈的火力压在前沿。随排指挥的连指导员范干华命令六○炮摧毁敌火力点,两发炮弹在敌工事不远处爆炸,但敌高射机枪的火力未减,子弹似暴雨般洒在我进攻的战士们周围,情况十分危急。

指导员立即高喊:“朱卓强,用重机枪干掉它!”重机枪手知道朱卓强早就看准了敌人高射机枪的位置,立即靠上去,只一个点射,敌高射机枪就变成哑巴了。

指导员高兴地用手往下一压说:“打得好!”战士们正待跃起向前冲锋时,敌人暗堡的机枪响了,又疯狂地向我军进行射击。

朱卓强要重机枪手掩护,自己抓起早已准备好的四○火箭筒,机灵地滚到适当位置,“轰”地一发火箭弹,敌暗堡顶盖被掀掉了半边。

朱卓强立即一马当先,带领战斗组,几个跃进动作,迅速接近了第一道堑壕。忽然,山坡左右的敌暗堡机枪朝朱卓强射来,他就地一滚,正打算用火箭筒消灭这个暗堡,只听得“轰”的手榴弹爆炸声,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暗堡已被2班的火箭筒摧毁。他一跃而起,用冲锋枪几个点射,打得敌人死的死,逃的逃,他首先冲进了第一道堑壕。接着,指导员带着1班战士紧跟上来,他们很快占领了第一道堑壕。

此时,敌人狗急跳墙,做垂死挣扎,妄图阻击我军冲向第二道堑壕。朱卓强和指导员边观察边商量进攻路线,突然,他发现第二道堑壕有一个越军正向指导员瞄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奋不顾身将指导员用力推开,抬手一枪,那个家伙一声惨叫栽倒在工事上。旁边另一个越军见状,立即把头缩了进去,拿起一颗手榴弹,正准备向朱卓强他们扔来。朱卓强又是一枪,打中了这家伙,手榴弹掉在越军自己的堑壕里爆炸了,这个家伙连叫都没来得及就丧了命。

这时,排长指挥全排机枪、冲锋枪进行掩护,朱卓强和另外两名战士一跃而起,向第二道堑壕冲去。在接近堑壕前沿时,山坡上草丛中一个暗堡里的敌人,突然向冲在前面的朱卓强开了枪。这一枪击正了朱卓强的要害,他沉重地倒了下去。我们的神枪手牺牲了。战友们含着泪,高声呼喊道:“为班长报仇!”径直冲向第二道堑壕,冲向顶峰。

敌人很快就垮下去了,朱卓强却永远离开了祖国,他用生命捍卫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实践了一个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壮志豪言。一首用鲜血写成的爱国主义战歌,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的5号高地上回荡。

朱卓强牺牲后,部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并追击二等功。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