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张仁觉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59 - 1979
籍贯: 湖南新化
概括语: 湖南新化县人,生于1959年10月10日,原籍新化拓溪电站水淹区,1962年2月随父母移民迁到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乡下团村。他小学就读在丹口完小,后来相继读初中高中。1975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被群众选为生产队保管员。1978年3月光荣应征入伍,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53562部队489团1营机枪连任战士。
  湖南新化县人,生于1959年10月10日,原籍新化拓溪电站水淹区,1962年2月随父母移民迁到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乡下团村。他小学就读在丹口完小,后来相继读初中高中。1975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被群众选为生产队保管员。1978年3月光荣应征入伍,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53562部队489团1营机枪连任战士。在连队他以雷锋为榜样,处处助人为乐,给生病的战士洗衣、打水、端饭等等,成了战友们的贴心人。在1978年的军训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连续受到连队的三次嘉奖,被晋升为副班长。

1978年,越南当局大搞地区霸权主义并向我国边境进行武装挑衅。我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1979年2月17日凌晨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战。战前张仁觉向部队首长表示:“我是共青团员。决心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接受党的考验。在战斗中要冲锋在前,英勇杀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献出自己的生命,请首长给我安排艰苦的战斗任务吧。”战斗开始后,副班长张仁觉肩扛冲锋枪,腰系手榴弹,随部冲锋在前。他为了减轻战友的负担,超负荷地比别人多背一箱子弹,与班长一同率领战士攻打前沿阵地,向同登386高地摸索前进。忽然一只山鸡拍翅起飞,引起敌军一阵疯狂扫射,好在敌人并未发现我军前进目标。但当张仁觉所在班接近386高地主峰时,遭到敌人暗火力点的射击。排长在激战中负了重伤。连部指定班长指挥全排作战,张仁觉也就接替班长指挥战斗,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胜利完成攻克386高地的艰巨任务,紧接着该班又积极配合部队占领了4号、14号、402高地,为我军围歼同登地区守敌3师12团创造了有利条件。

打下同登,张仁觉所在连队没有休整,又立即担当起攻打谅山的光荣任务。谅山地区沟壑深、溶洞多,敌人利用溶洞作天然暗堡,而我军要攻克谅山,必须突破敌人的层层防线。3月1日早晨,阴雨连绵,寒气袭人,攻打谅山的战斗打响后,张仁觉率领全班战士冒着风雨向前挺进,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当我部向1号无名高地发起冲击时,被敌火力点发现。顽敌居高临下向张仁觉班战士射击,机枪副射手何月水中弹负伤,战斗力锐减,步兵又急需火力支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仁觉迅速将冲锋枪交给副班长,操起机枪果断地抢占了制高点,向敌人猛烈射击,及时压住了敌人的火力。当我步兵向敌发起冲锋时,张仁觉右背不幸中弹负伤,战友们为他包扎伤口,他却说:“不要管我,压倒敌人的火力要紧!”战友们劝他下阵地休息,他坚定地说:“我是轻伤员,我决不下火线,我要狠狠打击越军!”就这样,张仁觉一直带伤坚持作战。当战斗进入谅山北侧小石山对面的无名高地时,卫生员和机枪组的战友们见他脸色苍白,行动艰难,再次劝他下阵地休息,而他却说:“我要坚持到攻克谅山的胜利!”他背部负伤后,肩不能扛弹药箱,他就用手提,只见他一手提子弹,一手拿枪管,以顽强的毅力,紧随机枪组的同志沿着一条小沟向谅山二星洞疾步前进。这二星洞地段,溶洞很多,且洞洞相通,敌人凭借这一有利地形,严密设防,因此,这一地段成了攻打谅山最艰难的地方。张仁觉巧妙地绕过一个个溶洞口,塞进手榴弹,洞内敌军便血肉横飞。当谅山即将被我军攻克的时候,张仁觉在冲锋中不幸中弹光荣牺牲。其遗体被安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那红岑山口。

部队党委为表彰张仁觉英勇作战的事迹,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并根据他生前的要求,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

张仁觉牺牲后,其生前好友杨光灿挥笔写下诗句:“烈士碧血洒南疆,壮丽青春岂能还?鏖战同登谅山激,卫国功臣千秋芳。”以资对烈士的深切怀念。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