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刘建龙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58 - 1979
籍贯: 黑龙江省渤利县
概括语: 湖南隆回县人,原籍黑龙江省渤利县,1958年2月28日出生于隆回县横板桥。1978年2月刘建龙被广大贫下中农推荐并经体验合格,应征到55军163师489团2营4连当兵,驻扎在广东省揭阳县龙尾。通过部队的严格训练,刘建龙思想进步很快,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了部队生活,很快就成为活跃在连队的骨干。
  湖南隆回县人,原籍黑龙江省渤利县,1958年2月28日出生于隆回县横板桥。父刘俊山,1947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1949年随部队南下邵阳市,接管邵阳电厂时任材料科科长;母亲廖翠英邵阳市隆回县横板桥人,生三子,刘建龙为长子,1966年廖翠英调入邵阳市皮件一厂担任副厂长,刘建龙随母迁入邵阳市电厂(现邵阳市城东电业局)居住。

刘建龙1965年就读于隆回县横板桥小学,1966年随母迁入邵阳市后就读工业街子弟学校(现邵阳市第十七中学),1975年初中毕业。在校读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名列班里前几名。他父母都是中共党员,国家干部,对子女教育严格。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刘建龙严格要求自己,做事认真负责,为人忠厚诚实,尊老爱幼,善于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老师和邻里都说他是一位思想品质好的青少年。

1975年7月15日,他遵照毛泽东主席关于知识青年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下放到洞口县花桥公社湛江大队当社员。在此期间他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贫下中农纯朴的好思想,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刻苦锻炼自己,处处吃苦在前,得到了生产队广大社员的好评。1976年该大队发生山林火灾,他闻讯后不顾个人安危,同贫下中农一起冲进火场奋勇扑救。后来,花桥人民公社在召开救火表彰大会上,刘建龙是唯一受到表彰的知青。

1978年2月刘建龙被广大贫下中农推荐并经体验合格,应征到55军163师489团2营4连当兵,驻扎在广东省揭阳县龙尾。通过部队的严格训练,刘建龙思想进步很快,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了部队生活,很快就成为活跃在连队的骨干。

1978年11月,部队奉命从广东揭阳县开赴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巴扁驻地,进行战前应急作战训练和思想教育。战备训练为登高、爬山、掩护、自救、射击、运动等;政治思想教育为保卫祖国而战,为人民生命财产而战,轻伤不叫苦,重伤不下火线。对越自卫还击战前夕,刘建龙在请战决心书中写出了为祖国和人民打好正义之战。随时牺牲自己生命,为国树威,为军树威的豪言壮语。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后,刘建龙随部队参加攻打金鸡山6号高地的战斗,18日又参加攻打钢登6号、7号高地的战斗,19日部队返回驻地进行战后总结休整。由于刘建龙在战斗中机智勇敢,不怕牺牲,为夺取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荣立二等功一次。2且28日,刘建龙随部队重返前线,做攻击谅山的战前准备。3月1日战斗打响,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残酷。攻克谅山后,部队奉命立即撤出战斗。在撤出前,刘建龙所在连队奉命担任炸毁谅山地下发电站的任务。3月3日下午5点钟,由陈副营长率一加强排执行这一任务。陈副营长根据刘建龙平时训练有素、射击命中率高、头脑反应机灵的特点,指令其担任警戒任务。当部队埋好炸药撤至实施爆破地段时,越特工部队发现我军意图。派出特工人员进行破坏。刘建龙误认为出现的越特工部队为我军未能撤出人员,立即发出口令。越特工人员发现我军警戒人员后,当即发出三连发点射。排长听到枪声马上带领部队进行还击,打退越特工部队,返回爆破场地时,发现英雄刘建龙已牺牲在警戒岗位上。

战斗结束后,部队批准刘建龙为革命烈士。烈士遗体运回凭祥市后,安葬在凭祥市烈士公墓。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