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王六秀
性别:
朝代: 现代
生卒年: 1953 - 1996
籍贯: 湖南嘉禾
概括语: 湖南嘉禾县人,女,1953年6月18日出生于嘉禾县行廓乡新屋场村,因为时值6月,相貌长得俊秀,故给她取名“六秀”。在家里兄弟姐妹5人中排行老二。
  湖南嘉禾县人,女,1953年6月18日出生于嘉禾县行廓乡新屋场村,因为时值6月,相貌长得俊秀,故给她取名“六秀”。在家里兄弟姐妹5人中排行老二。

父亲王财发和母亲陈细女是地道的农民。王财发1951年参加“肃反”,1952年参加“土改”,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农会主任、治安主任、民兵营长、大队长、村支委、第四届和第五届县、乡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优秀干部、先进工作者等等。

20世纪60年代初是我国的困难时期,中国农民面临严峻的考验。豆蔻年华的王六秀流着泪对妈妈说:“哥哥上中学机会难得,弟妹小在家不能做事,只能让我退学。”父母心疼她,但也无奈,这样她就辍学了。可她很聪明,召集了本村的几个小姐妹办起了“夜读班”,哥哥就成了她们的辅导员。

1968年,王六秀加入共青团,197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过村团支部书记、妇女代表、妇联主任、支部委员、农技员、兽医员、镇党代表、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生产标兵、先进个人、五好社员、优秀党员、三八红旗手等等。

“王六秀是个好姑娘”,这在王六秀的娘家是有口皆碑的。她参加生产劳动,以吃苦耐劳、热爱集体闻名,17岁被推选为妇女队长。在农业学大寨的特殊年代里,王六秀带领的“铁姑娘队”是生产的主力军。她们早晨割草积肥,白天荷锄挑担,夜里识字扫盲。1971年修盘江水库,她带领一班年轻姐妹连续50天没有回家;搞“吨粮田”试验肥不够,她带头每天拂晓就出门捡狗粪;大队冬修渠道,她像男人一样风来雨去,样样活计走在全村的前面。艰苦的生产生活磨炼出这个农家女子勤劳、淳朴、善良的坚毅性格。1973年冬,上面没有布置冬修任务,王六秀对父亲王财发说:“您当大队长,也要管一管生产队的事,咱父女俩组织大家把那口泉水引进村里来吧。”原来第七、八队200多口人饮水要到几里外的地方挑。王财发很支持女儿,他带着男人上山放石炮,女儿带着姑娘妇女挖沟砌渠。经过一冬天,山里的清泉引进了村庄。三九严寒,王六秀赤脚踩拌石灰土,一双脚掌被石灰碱蚀烂。夜里,母亲摩挲着女儿不能落地的脚掌黯然伤心哭道:“蠢女呀蠢女,你不怕痛娘心疼啊。”王六秀含笑对娘说:“井水修到家门口,娘做饭洗衣不用挑了,划不来么?”

是的,王六秀从她懂事开始,无论做任何事都是自己拿主意。她是一个自强不息、积极上进的女人。1975年,党和政府号召青年人办婚事移风易俗。那时,王六秀经人介绍认识了本公社新屋场大队矿山工人雷金德。1976年元旦,公社准备组织新人举行集体婚札。王六秀知道她是家里五个子女中第一个办婚事的,尽管家庭经济拮据,做父母的总想为第一个孩子办喜事择个良辰吉日,向男方要彩礼、置办嫁妆。她却背着父母,一个电报把未婚夫从玛瑙山矿召回来,到公社参加了集体婚礼。女儿从娘家悄无声息地嫁走了,做娘的知道后,凄凉悲伤涌上心头,不禁泪如泉涌。最后还是父亲安慰了母亲:“六秀是党员,她能听党的话,你就不要怪她了。”

王六秀来到新屋场大队,受到新屋场大队党支部热烈欢迎。她作为支部最年轻的党员,支部分配她担任团支部书记。新的生活、新的环境,唤起王六秀新的工作热情。新婚燕尔,她没有跟随丈夫到矿山去度蜜月,享清福,而是把全副身心投到了大队的生产和工作上。

1978年早稻收割以后,上级要求新屋场太队搞100亩杂交稻制种。面对千年来耕种制度的改革和新种植技术的试验,王六秀既兴奋又作难。高兴的是自己担负了农技员的重任,有机会学习新的农业科学技术,为难的是自己刚生产不久,文化又低,怕做不好这件事。她曾经打算跟支部提出另换农技员,但又担心新手干不好,给新屋场大队这个老生产典型丢脸。最后,她还是打消了换人的念头。那时,酷暑烈日,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炙热钻心。但她还是拖着生产后虚弱的身子跟着老农技员学习和指导大家生产。晚上她一边抱着婴儿喂奶,一边就着油灯阅读发下来的制种技术资料。秋收来了,新屋场大队百亩制种稻喜获丰收,王六秀被公社授予“生产标兵”。如今,她留下的一叠奖状记载着她那些年月走过来的闪光足迹。

1979年根据支部安排,王六秀卸下团支部书记职务,改任大队妇联主任。农村妇女工作麻烦,工作量大,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王六秀接任后,她以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忠诚和慈母般的挚诚,管理、教育、示范全大队妇女。女社员胡干兰虐待婆婆邓七娘,王六秀知道后两次上门做胡干兰的教育转化工作,但胡干兰仍我行我素,恶习不改。王六秀意识到工作的难度,便约上届妇联主任曹秀云一道登门教育。新老两位妇联主任,一面苦口婆心说道理,释嫌隙,一面严肃地对胡干兰说:“你不改毛病,我们就在你家召开全大队妇女现场会,还要罚你十块钱,让你检讨。”胡干兰见王六秀认真负责,深受感化,当着众人面表示改过。以后,这家的婆媳和好如初。

1980年秋,王六秀感到右腹阵阵绞痛,上医院检查,结果是患了右肾结石,必须到医院做手术。但王六秀考虑到自己担负妇联主任离不开工作岗位,将病情瞒着家人和大队其他干部,硬撑着虚弱的身子坚持参加劳动,积极工作。十月公社举办党员冬训班,娘家行廊大队妇联主任胡爱姣见王六秀一脸蜡黄憔悴,便关切地向她询问原因,才知她病痛缠身。胡爱姣劝她搁一搁家事公事,到丈夫单位去做手术休养一两年。王六秀回答说:“大队那么多妇女,不能没有妇女主任,在支部还没有派人接我的担子前,拼也要拼一阵。”1981年春,王六秀的病痛越来越严重,身体愈来愈差,党支部便任命了新的妇联主任接替王六秀的工作,王六秀才得以到丈夫单位的矿山医院做手术。这一次是她与丈夫结婚二十多年唯一一次到矿山。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王六秀婉言谢绝了农转非随夫到矿山落户,一心扑在党的事业上。1986年,她自告奋勇代理组长,带领全组村民日夜奋战,整修了3口山塘,解决了80多亩高岸田的灌溉用水,开荒造林60多亩,为全组人民拓展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坦途。

王六秀在新屋场生活了整整二十个春秋。二十年来,她把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化作满腔爱心,撒给了村里每一位需要温暖的群众。真可谓“位卑未敢忘国忧,照顾弱老二十秋;冬去春来不间断,爱心如溪潺潺流。”

新屋场村里有一对五保老人,男的叫雷水成,女的叫陈灶姣,当时均已80余岁。平时,王六秀经常上门问寒问暖,为老人挑水、洗被,逢年过节送点肉食。1995年3月底,陈灶姣老人突然双目失明。王六秀知道后,不顾自己家务缠身,带着老人来到县城中医院检查治疗。在医院,她在自己当医生的哥哥的帮助下,为老人做了三大常规检查、B超和X光胸部频偏透视,老人患的是老年性白内障。由于当时县级医院还不具备作眼科手术的条件和技术,医生建议让老人到长沙大医院去治疗。这一次两人往返车费和检查费共100多元都是王六秀支付的。回到家里,王六秀还特意到市场里买了两斤瘦肉送给老人补身子。自己却因身体虚弱,回到家里一病就是四五天。5月份,丈夫利用假期回家插早稻,听到王六秀提起陈灶姣的眼病,想起前段有位朋友提到他有一个当眼科医生的朋友退休在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开了个体诊断,便对妻子说了此事。忙完春插,王六秀顾不得休息,便孤身一人去了华塘镇寻找这个诊所。找到诊所,联系妥帖后,王六秀把这个喜讯告诉了陈灶姣,不料老人死活不肯前去就医。王六秀四次耐心做说服工作,陈灶姣终于答应就医。为了筹钱,王六秀征得党支部的同意后,在全村群众中发起了捐款活动,她首先带头捐了50元。在她和其他村干部的带头下,很快筹集了3000多元。9月3日,王六秀带着老人来到华塘镇,住进了眼科诊所。在老人住院治疗期间,王六秀抽身三次前去探望。尽管自己经济拮据,她还累计拿给老人200元钱作生活费。个体眼科医师为王六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举动所感动,不但对老人的病悉心治疗,出院时还替老人减免了一部分医疗费。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陈灶姣又重见了天日。王六秀牺牲后,两位老人想起王六秀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哭了两天两宿。王六秀出殡那天,陈灶姣搀扶着老伴雷水成,一路喊着王六秀的名字,直把王六秀的灵柩送到坟上……

新屋场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79年困难户雷土保的旧房屋在一次暴雨中倒塌,王六秀组织8个泥水工为他重建了新房。在建房时,为了减轻雷土保的负担,王六秀还自备伙食,把8个泥匠安排在自己家里就餐。1994年,雷土保再婚娶了个聋哑媳妇,王六秀又借了500元给这个重新组建的家庭买农药化肥,发展生产,她还把自己喂养的一对仔猪送给老人饲养。1995年年底,村民雷灶喜无钱交纳农业税和乡村统筹款,王六秀为他家垫付了120元钱,按时上交了农业税和乡村统筹款,直到王六秀逝世,雷灶喜家仍欠她80元没有偿清。1996年春,王六秀鼓励雷灶喜的儿子雷平仔种植烤烟5.5亩,当她听说雷平仔缺烤烟房时,又把自己的烤烟房和200根撩烟的棍子借给了他用。春天种豆时节,当村民雷运花缺豆种时,王六秀无偿送给她四麻筒黄豆种,当王六秀知道雷运花没有养猪时,劝这位缺少打算的妇女买起猪崽,并把自己的猪栏借给她用。1993年,当得到邻居80岁的驼背老人雷栋仔经常要到一里之外的井里背水饮用时,王六秀请来师傅在后院外打了一口手压井,使老人能在一步之隔处取水用……我们在采访这位老人时,老人眼泪滂沱地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六秀做的好事也数不完。”

1996年6月8日下午,王六秀心情特别好,因为她嫁到桂阳的妹妹回娘家省亲,已托人捎来口信,约她回娘家聚晚餐。她想先抓紧时间干完手中的活,3点多钟,她来到四组雷森生家,替他的病猪打了针。回到家里放下药箱,她又挑起了尿桶去浇地里的菜。

5时30分左右,王六秀浇完菜,挑着空桶在返家途中经过一个约3米深的山塘时,突然听到身后一声童音惊叫和落水声,她回头一看,只见刚刚还在坑池岸边嬉水看鹅的6岁小女孩雷亚梅掉进了水塘。王六秀“哎呀”一声惊呼,来不及向其他人求救,急忙丢下肩上的尿桶,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人,终因不识水性,不幸牺牲,年仅43岁。

王六秀生于三夏六月,与六月结有生死之缘。1988年6月23日,村民雷军锋刚满4岁的儿子延波在家门口的池塘边玩耍掉进塘里,王六秀奋勇跳进塘里救起了小孩,小孩呛水过多昏了过去,王六秀便口对口做人工呼吸十几分钟,挽救了雷延波幼小的生命。但那次塘水深只及胸,又有旁人相助,王六秀才幸免于难。1996年12岁的雷延波已上小学四年级,当他知道“六秀妈妈”又为救人牺牲的消息时,号啕大哭。

1996年6月10日,五岭低垂,钟水啜泣。嘉禾县行廊乡新屋村烟雨笼罩,松柏含悲。全村600多个村民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汇聚村头坪上,人人头戴孝巾,身着素衣,手举幡幛,痛哭流涕,用湘南农村最隆重的葬礼,沉痛悼念为抢救落水儿童英勇献身的优秀共产党员王六秀同志。

“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王六秀用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慈母般爱心,实现了21年前亲手写进入党志愿书上的誓言。她牺牲后,村委会为她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1996年6月中旬,中共郴州市委、中共嘉禾县委分别授予她“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并下发文件,号召全市人民向舍己救人而英勇献身的模范共产党员王六秀学习。是年6月下旬,湖南省妇联、郴州市妇联分别授予王六秀“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1997年1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文件,批准王六秀同志为革命烈士。

王六秀同志走了,但她的英名仿佛五岭杜鹃,漫山红遍,香溢神州……后人有诗赞曰:

拳拳爱心化春雷,绵绵甘露洒山村;

英雄魂魄天堂去,三湘四水留英名。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