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顺县人,1960年6月出生在永顺县西部永(顺)龙(山)大界下极偏僻的西歧寨。荒凉的山寨,艰苦的环境,加上他那极朴实憨厚的父母的教养,使杜述文既倔强又恭顺,既勇敢又真诚。他每当看到母亲忍饥找来的野菜,和父亲被扎笼(能装二百斤谷物的大背篓)压弯了腰杆,心中对父母肃然起敬,心痛父母,尊敬老人。
1972年秋,念小学五年级的杜述文,参加学校勤工俭学拣茶子。学校规定,每个同学每天要交10斤茶子。这下,可难住了杜述文。因为,在班上他身材高大,平常抬岩搬砖从不落人后,惟独这茶子任务他害怕了。因为这10斤茶子,要有40多斤茶球才能剥出,作为一个年仅12岁的小孩,靠一颗颗拣那未收摘干净的零茶子,一天怎么也拣不满这个数字,而其他同学,在学校逼迫下,就去偷摘队里未开摘的茶子。杜述文却认为,勤工俭学拣茶子,只应在别人摘后去拣剩余的,不能去偷,更不能去抢。结果,他不仅没有受到老师表扬,反而因他交的茶子数未达到要求,在学校炸油香儿粑粑庆祝时,他受到“处罚”,别的同学每人分得10个,而给他仅3个。然而,仅这3个粑粑,他一个也舍不得吃,放学后带给了父母,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认真地回答:“这有什么!”
1976年春天,西歧小河涨了大水,一位从土伴湖去西歧买盐的姓严的阿婆,试了几回,因水急不敢过河。这时,在远处看到阿婆正为难的杜述文,放下书包急奔过来,先将严阿婆的背萎送过河去,再吃力地背起阿婆过河,快到对岸,杜述文一个踉跄,阿婆摔上了岸,他却倒入河中,浑身打湿尽了。至今,年迈的阿婆对人常说:“我活了80岁,像这样的孩子不多见!”杜述文的家,后来从西歧搬迁到瓦厂,他到哪里,哪里的人们总记得他做过的好事,说他是“在行的伢儿”,“他做的好事像山里的岩头,哪里都碰得到。”邻居张大伯的猪掉下粪坑,他不嫌其脏把它捞了上来,他只轻轻地说一声:“这有什么”。
杜述文自幼爱武装,五、六岁时,他的二姐杜菊香是大队民兵营长,上级发给她一支半自动步枪,小小的杜述文,看到姐姐带领民兵训练那种威武劲,他着了迷。一天,姐姐收工回来,听到屋后有人在喊“杀!杀杀杀!”走去一看,原来是小弟弟拿着她的半自动步枪,对准柚子树刺杀,枪托在地上,姐姐生气地吓着杜述文:“你怕不怕死?这是真枪,有子弹,一扣就响。”“我不怕,我就要杀敌人!”那股淘气相,使火气的姐姐“扑哧”一声笑了。
1977年冬,征兵的消息飞到了瓦厂。杜述文此时年龄虽未满18岁,但长得虎虎实实,一想自己差不了几个月,也许能实现自己多年来的当兵梦。一天他正准备吃早饭,刚把饭端到手,公社书记吴天文一步跨进门来,问他:“述文,今年多大了?考兵去,喜不喜欢?”“这还要讲!是不是就走?”杜述文边答边反问。他放下手中碗筷,跳进房中,掀开箱子,找到了他过节才穿的衣服,边穿边走出来,跟着吴书记到公社,早饭也没顾上吃。
事怕有心人。尽管杜述文离年满18岁还相差几个月,但他长得结实,决心又很大,终于感动了招兵的同志,破格录取了他。
杜述文就要走了,他的母亲忍泣拉着杜述文的手,一字一板地说:“述文,娘把你一尺长养大,你要去当兵,没和娘有个商量,娘不怪你……,娘苦得一身病,就指望你们成器啊!”
坐汽车,乘火车,杜述文来到了祖国南方的海滨城市——湛江。南疆的如画江山,更激起了他捍卫祖国尊严的崇高责任感。到部队一个星期后,他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几千里行程,我来到美丽的海南。可对家乡的山水、亲人,怎么不想啊!尤其是母亲,拉扯我们兄弟姐妹多人,忍饥挨饿,一身是病,如今,还吃包谷糊,攀山越岭做苦工……。儿不是不孝,记得我小时父亲讲过岳飞的故事:人,忠孝不能两全。当前背信弃义的越南侵略者侵略我边境,烧杀抢奸,无恶不作,多少无辜的人们惨死在他们的铁蹄下,他们加剧仇华反华,穷兵黩武,正向我边境调集兵员,挑衅活动,时有发生。没有边疆安全,哪有后方安宁?因此,儿在前线尽忠报国,也是为了父母,更是为了千千万万人的幸福和团圆。原谅我吧,娘!等待儿子的立功凯旋!”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杜述文入伍已近一年。这一年里,他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的选集和毛主席著作。他密切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认真改造世界观,积极争取加入共青团。他谦虚谨慎,团结同志,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和连队同志的好评。尤其在训练中他严格要求自己,苦练杀敌本领,多次获得“优秀射击手”的称号。他勤俭节约,部队发的津贴费,除购置生活必需用品和学习书籍外,一分钱也不乱花,一点一滴积蓄起来,入伍不到一年,他就给家里寄了3次钱,共70多元。
1979年初,越南侵略者无视我国敢府的多次严正警告,悍然对我广西、云南边境连续发起挑衅和骚扰活动,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守卫南疆的部队,奉命自卫还击。
本来,杜述文所在的53505部队没有轮到上前线。但是,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教训越寇,杜述文向所在的部队首长递交了决心书:“为了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为受苦难的华侨、边民免除痛苦,为保卫世界和平,我迫切要求申请上前线,向越寇讨还血债!”部队首长根据杜述文入伍后的表现和决心,批准了他的申请。于是,杜述文被调到53561部队,与战友们进入了紧张的战前训练。
上战场的时刻快到了,杜述文的心情格外激动。就要奔赴血与火的战场;就要去消灭万恶的仇敌,怎不激动?!然而,他此时也想起家中的亲人,他怕父母亲知道他上战场会着急。于是,他给二姐杜菊香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姐姐,边疆遭患,男儿正当报国,我明天就要上前线了,请你放心,我一定多杀敌人,争取立功,当然,打仗免不了会有牺牲。但是,怎能让越寇逞凶狂,为捍卫祖国的尊严,喋血沙场理应当,先烈建国能洒血,我辈青年敢抛头,中华豪杰层倍出,更有英雄在后头……。最后,望你看完信后烧掉。注意,上前线的事不要告诉父母和其他人。”
杜述文临赴战场的前夜,住在离友谊关仅3华里的凭祥市南边的防空洞里。由于行动紧急,他未来得及将身上带的钱粮处理好,于是,他找到站岗的女民兵班长黄香兰同志,请她将32元钱和25斤粮票,转寄给他父母。小黄这个铁路工人的女儿,感到杜述文对她的这般信任,乐意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勉励她这个初识的弟弟,痛歼越寇。相逢即别,泪映月光……。
夜,已很深了,杜述文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于是,他悄悄起床,来到白天团首长作战斗动员的坪场上,借着明亮的月光,凝视着场边椰子树上“保卫边疆,严惩越寇”的标语。然后,他走回来,在防空洞里的灯光下,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生命不息,冲锋不止”八个字,又沿着字的笔划填描了一遍。
战斗的时刻到了。1979年2月23日,杜述文所在的部队跨过友谊关,突破红河天险,连克谷柳、保胜、直逼谅山,沿途历战3次,杜述文充分发挥了他苦练的杀敌本领,他操纵的重机枪,向敌群吐射着愤怒的火舌,歼敌25名。
3月1日凌晨,雨雾笼罩着群山。3发信号弹腾空,我攻打谅山外围战开始了。枪声、炮声,震得大地山响!为了迅速歼灭谅山围敌人,上级命令杜述文所在的77分队,迅速拿下二七九高地!
杜述文离别祖国不是一天两天,参加战斗也不是一回两回,独有这次战斗不久,牺牲了这么多战友,他心中复仇的烈焰翻腾。
此时,分队组织第3次强攻。杜述文站到分队指挥员面前,声似洪钟地说:“炸7号暗堡,我上!”他拿起爆破筒,飞跃上去,时起时伏,匍匐滚进,闪身到暗堡右侧,随着“轰隆!”一声,7号暗堡摧毁了。
刚退回阵地,杜述文又向指挥员申请:“打11号火力点,我上!”还未等连长准许的声音落下,杜述文已冲过开阔地,正向敌人暗堡扑去,在杜述文投掷第2颗手榴弹时,敌人一颗罪恶的子弹,射中了他的胸脯……。年轻的杜述文,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杜述文倒下了,他的战友带着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慨,向敌人阵地冲去,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全歼了守敌,拿下了二七九高地。
杜述文牺牲后,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受到他所在部队全体指战员同志的赞扬和学习。53505部队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并给他记了二等功。为表彰烈士的功绩,杜述文的英雄事迹编入了部队的有关书籍,部队党组织将杜述文的立功证书和3枚勋章发给了他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