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丰城县人。胡柏金的父亲胡世贤,母亲刘三妹,均为人忠厚,勤劳善良。1939年,日寇进犯江西,国民党军队退却,稻谷初熟,悉为敌寇掠夺,农民被迫流离失所,复以物价上涨,各种农副产品被地方当局压价收购,遂致农民无以为生,苦不堪言。胡世贤万般无奈,带领妻子和一双儿女(胡柏金之大哥胡海桃、姐姐胡玉华)逃离家园,流落湖南常德,后定居于常德市城北办事处丝瓜井居委会(今常德市武陵区四眼井社区)。到常德落脚后,为养家糊口,胡世贤便在常德城内下南门弄了一间小屋开了一家袜子店,让妻子儿女自织自编,自产自销。同时,利用自己掌握的一些医疗技术,同方跛子等人开了个诊所,专治跌打损伤。虽然收入微薄,日子倒也过得比较清闲。
1943年11月,日本侵略者集结10余万人,分路进攻常德,守城国民党第74军57师8000余名官兵,在师长余程万指挥下,奋力抗击日寇,激战10余天,双方伤亡惨重。后因双方兵力悬殊,加之日军飞机轮番轰炸,施放毒气弹,余部弹尽粮绝,12月3日,常德沦陷。日军侵占常德城,烧杀掳抢,无恶不作。胡世贤夫妇抱着出生不久的胡柏金东躲西藏,好不容易逃过此劫。
1949年7月29日,常德解放。是年秋,刘邓大军(即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路过常德,时值大雨滂沱,而常德城内下南门至大西门十里长街两旁,仍站满了手执彩旗的欢迎人群,载歌载舞,胡柏金骑在父亲的肩上,目睹欢迎刘、邓大军过境的壮观场面,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笑逐颜开,双手不住地拍打着父亲的脑壳,随着欢呼的人群一齐连声高喊:“共产党万岁!……”
1950年,胡柏金在苏皖小学(今常德市武陵区北待口一带)启蒙读书,后来因家境贫困,尚未毕业,便被迫辍学在家,帮助母亲在袜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1957年,年仅15岁且个子不高的胡柏金已经很懂事了,他在父亲朋友的介绍下,被招到长沙火车材料厂当了学徒工。别看他个子小,但聪明伶俐,颇惹人喜爱。在厂3年,胡柏金以埋头苦干、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曾两次荣获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1960年,征兵工作开始。胡柏金决心报名应征。同年8月,他被批准入伍。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胡柏金从小立下的志愿,来到新兵班,斗志昂扬,工作主动、积极。在新兵班训练了两个来月,胡柏金被分配到35450部队步兵连当战士。他平时不爱多说话,可是干起工作来却像一头老黄牛,踏踏实实,训练起来像只小老虎,拼着命干。甩手榴弹,一口气就要甩三四十颗;为了锻炼臂刀,一有空就趴在铺板上练“俯卧撑”,一撑就是三四十下,胳膊练肿了,晚上还要记日记,手指练得笔都握不住,写字直打哆嗦。经过刻苦锻炼,他被评为全连的“设弹能手”。有一次射击,成绩不够理想,战友们认为纯属偶然,而胡柏金却不这么认为,觉得还是自己的功底不深,需要继续苦练,就在这个星期天,他找来比他打得好的战友当教练,他端着枪,时而卧倒,时而起立,时而练跪姿,时而练立姿。还不时地给自己在各个方向设置假想敌人,冲来杀去地练抵近射击。这样勤学苦练,终于练就了过硬的射击技术。还有一次,部队在广东省白石县郊组织战术训练,班长喊“卧倒!”他一趴下去,手臂正好碰到尖利的石块上,磕破很大一块,他不吭声。班长又让他匍匐前进,那只受伤的手臂又来回在碎石头上磨蹭,他也不言语,直到训练结束,班长才发现他的军衣袖子破了,殷红的血直往下滴……
1962年,胡柏金因表现积极,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时他调任机械兵,已有一套开车的过硬本领了。
1963年7月7日傍晚,胡柏金从海丰县公平镇驱车执行任务刚刚回部队驻地,忽然听见一阵急促的呼救声,他立即一个急刹车,将车停住,只见营门哨位边值班战士正与_人拼死搏斗,眼看渐渐招架不住,情况危急。胡柏金迅即打开车门冲了过去,歹徒见状,立即扭头逃跑,这时值班战士已腹部中弹,满身鲜血,倒在地上,只听他断断续续地说:“快,他是特务,抓……”便昏了过去。胡柏金一面鸣枪示警,一面向歹徒猛追,歹徒一边跑一边举枪射击,子弹嗖嗖地从胡柏金头顶掠过,在歹徒回头的一刹那,胡柏金认出原来是部队的一名警卫员,他心头一惊,随即大声喝道:“放下武器,赶快投降!”于是毫不犹豫地向前冲去,特务凭借有利地形还在负偶顽抗,胡柏金巧妙地迂回到特务右侧,一个点射,将其手中的枪击落在地,说时迟,那时快,胡柏金纵身扑了过去,两人扭打在一起。这时,特务从左腿侧抽出锋利的匕首,冷不防一下扎进了胡柏金的胸部,顿时一股殷红的鲜血喷射出来,胡柏金一个趔趄,倒在地下,就再也没有爬起来。
闻讯赶来的战友们迅速逮住了这名沦为反革命分子的警卫员,将其押进营房。胡柏金牺牲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二等功,以表彰他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