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娄彩芹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25 - 1951
籍贯: 湖南常德
概括语: 湖南常德市人,1925年12月出生,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斗姆湖镇裴家码头人。父亲娄佰绿,母亲孙兰秀,都是老实巴交、为人忠厚的农民。另有一妹妹娄远珍。

  湖南常德市人,1925年12月出生,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斗姆湖镇裴家码头人。父亲娄佰绿,母亲孙兰秀,都是老实巴交、为人忠厚的农民。另有一妹妹娄远珍。

娄彩芹降临尘世,时逢大旱,常德大地溪河断流,湖底干涸,草萎苗枯,颗粒无收。次年又大水暴涨,汹涌横流,斗姆湖一带尽成泽园,田园荡没,加之当局横征暴敛,农民颗粒无余,使本已十分贫困的娄彩芹家如雪上加霜,生活难以为继,娄彩芹的父亲长吁短叹:“芹儿真命苦啊!”

娄彩芹自幼聪颖,勤奋好学。1932年,彩芹就读于附近一所小学。由于家境贫寒,不久辍学在家,帮助父母照料年幼的妹妹。

1935年6月,连续霪雨两月,湘、资、沅、澧四水并涨,且荆江洪水倒灌洞庭湖,导致常德城乡大水成灾,江河横流,堤垸溃决,房屋倒塌,树巅山顶,一片呼号,浪里涛中,尸体踵接,沅水大河内人畜漂溺无数,沿岸女哭男号,哀声恸天,惨不忍睹。时年仅10岁的娄彩芹目睹眼前的惨状,抱住母亲嚎啕大哭,终日以泪洗面。娄彩芹兄妹2人,只得随父亲到常德商民协会救济所求得日施两餐,每餐一碗稀粥糊口。

1943年,迫于生计,娄家举家迁至常德城内。娄佰绿在常德市大西门外西堤坡上,搭起了简陋的屋舍,置了案板、砍刀,做起了杀猪宰羊的生意,由于苛捐杂税盘剥,个人所得甚少,因而家境并不宽裕。

这一年,常德偏又遭受惨重寇灾。这年11月,华容、鄂西一带,日本侵略军集结10余万人,分路进攻常德,守城国民党第74军57师8000余名官兵,在师长余程万指挥下,奋力抗击日军,激战10余天,双方伤亡惨重。此时日军飞机轮番轰炸,施放毒气弹,余部寡不敌众,弹尽粮绝。12月3日凌晨,余程万率百余人南渡德山迎接援军,3日,留守城内阵地的柴志新团长阵亡,常德沦陷。日军占领常德后,兽性大发,无恶不作,强奸妇女5080余人,致死200余人;掳掠妇女、儿童500余人,烧毁房屋万余栋。日寇的侵略暴行激起了娄彩芹的爱国热情,他义愤填膺,发誓效法古代英雄,抗御外侮,收复大好河山。是年底,在“常德抗日青年同盟”的感召下,发起组织“常德县抗日后援会”,娄彩芹高举抗日义旗,走上街头,深入穷乡僻壤,开展抗日救亡宣传运动。同时,组织有志青年数十人,以基督教“青年会伤兵服务队”名义,到伤兵医院举办慰问文娱晚会,代写慰问书信和诗文。

1947年至1948年,常德一带有国民党的军统、中统及在常德各地的军、警、宪、特等20多个反动组织。这些组织密布城巷,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残害数以千计的革命者和无辜百姓。面对这种白色恐怖,娄彩芹置生死于不顾,在中共常德地下党组织的带领下,宣传、组织、发动群众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到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配合解放战争胜利进行宣传活动。

几年的社会实践,娄彩芹看透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深深感到,要变革现状,非拿起枪杆子不可。1948年6月,常德一带河水暴涨,眼看大灾将至,国民党当局为挽救即将灭亡的命运,四处抓丁拉夫,闹得鸡犬不宁。娄彩芹决心投笔从戎,毅然辞别亲人,从洋船码头划船过江,徒步北上,寻找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1948年7月,我华东野战军先后解放了洛阳、开封、襄阳等地。这时娄彩芹已来到河南地界,一路上,见到了国民党军狼狈逃窜时留下的处处痕迹:公路上、稻田里到处是丢弃的炮弹、皮鞋、帽徽和领章,许多地方还堆积着国民党军政人员烧毁的文件和其他物品的灰烬……娄彩芹脸上露出了少见的笑容,克服疲劳和饥饿,冒着连绵的细雨,踩着泥泞的道路,不停地追赶部队。8月初,终于找到中原野战军指挥部,坚决要求参加革命队伍。部队首长见他心诚志坚,批准了他的请求,随即被编入中原野战军第5兵团第17军51师151团3营当战士。

1949年9月初,娄彩芹所在的第5兵团率第16、第17军自江西上饶地区出发,隐蔽地向湘西开进。时值当地的酷暑季节,部队行进在赣湘两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艰难异常。下旬,正在向湘黔边界前进的第17军接到兵团转来的野战军总部命令,令其暂归第四野战军指挥,南下参加衡宝战役,围剿白崇禧集团。9月28日,娄彩芹和战友们自长沙以东的山栗地区南下,每日以60公里的急行军速度经湘潭向衡阳急进。10月中旬,当部队抵达衡阳地区时,衡宝战役已胜利结束,白崇禧退往广州。10月下旬,第17军奉命归建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并取道邵阳向原定集结地域进发。

10月25日,娄彩芹随部队路过常德,时值大雨滂沱,而常德城内下南门至大西门的十里长街两旁,仍出现了站满手执彩旗的人群,载歌载舞,欢迎刘邓大军(指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过境的壮观场面。长街沿线,设立茶水站20余处,在大军临时休息处、宿营地均设有茶水站、理发站、缝补站、洗衣站。娄彩芹被家乡人民的拥军热情深深感动,禁不住热泪盈眶。

当晚,娄彩芹获准回家探望双亲和妹妹,但他费了好大功夫,一时无法找到家人住处,无缘与家人见面,留下了终生遗憾。第二天,娄彩芹急随部队从常德出发,沿湘黔公路西进。他所在的第17军就像一支利箭,刺破了湘黔公路边境上的雾障和沉寂,刺向猝不及防的国民党反动派。

当部队踏上斜贯湘西北绵亘数百公里的武陵山时,正碰上连绵不断的秋雨,为早日完成进军西南的任务,娄彩芹和战友们每日以四五十公里的行军速度,顶风冒雨,在泥泞崎岖的山间小道上艰难前行。贫瘠的湘鄂川边界地区,人烟稀少,有时行军至深夜也找不到居民区,他们只好露宿山林荒野。半夜里,露宿的战友被秋雨寒风冻醒,浑身瑟瑟发抖,牙齿格格作响……然而,娄彩芹与战友们并未被恶劣天气和险峻高山所吓倒,依然以惊人的毅力前进着。

11月1日,一向异常沉寂的蒋介石“西南防线”东部枪炮声大作,第5兵团向国民党军何绍周部发动了强大的攻势,国民党重庆当局顿时乱作一团。时任排长的娄彩芹率全排战士以每天50公里以上的行军速度,向敌人的防线挺进。由于长时间的急行军,娄彩芹的双腿都麻木了,机械地向前移动着,在通向敌人防线纵深的多条大路、小路上,在山洞、隘口等狭窄地段上,有时数支部队并列前进,你追我赶,惟恐落后。娄彩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追歼逃敌,解放西南!解放全中国!”

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川黔边境的国民党防线很快崩溃,丧魂落魄的国民党军抛弃了重武器,成群结队地纷纷往西南逃命。娄彩芹目睹了国民党军队的溃逃情景:一开始,撤退还算有建制、有指挥,但随着狂奔的速度加快,相继出现了官不管兵,兵找不到官,大家只好“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了。在川黔两省东部那为数不多的几条公路上,从东往西狂奔的散兵川流不息。大一点的官带着太太坐着汽车跑,不大不小的官骑着马跑,小官和当兵的在后面用两条腿跑。溃散的国民党残军沿途烧杀抢掠,公路两旁的村镇被洗劫一空……。敌军在前面逃,我军在后面追,娄彩芹看到沿公路两侧的石块、墙壁、门板上,写满了各式各样的粉笔字和箭头,他风趣地说:“这大概就是国民党军逃跑时简便的通讯方式之一吧!”

为加快进攻速度,娄彩芹所在的第17军奉命沿湘黔公路进击,直取贵阳。

贵州素有“天无二日晴,地无三尺平”之称,眼下又正值多雨的深秋,道路泥泞、崎岖,部队的追击行动十分困难。此时,部队传达了兵团指挥部发出的“与国民党军争时间、比速度”的号召,并开展“看谁追得快,看谁打得猛,看谁抓的俘虏多”的立功竞赛活动。娄彩芹兴奋不已,立即向团长递交了“进军西南,解放全中国,不怕山高路远,任我双脚驰骋”的决心书。

11月6日,娄彩芹所在的第51师攻克晃县、凯里后,沿桂黔公路南下。此时,敌人已如惊弓之鸟,一触即溃,毫无斗志。娄彩芹所在部队奉命“人不歇脚,马不停蹄,昼夜兼程,穷追猛打,全歼逃敌。”长途追击中,部队行军的最大困难,莫过于崇山峻岭的险恶。娄彩芹以高昂的斗志,克服困难,奋起直追,他还总结出了一套“柴草铺路,绳索捆绑,鹞子翻身,肩膀当梯”的山地行军经验,这套经验还使许多不善走山路的北方籍战友也成了夜行军中有着“火眼金睛”的“飞毛腿”。

11月9日,娄彩芹随部队进至清淀镇附近。天刚蒙蒙亮,时任副连长的娄彩芹紧跟3营营长行进,一个小时后,当他们行至舞水河边时,当地老百姓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哎呀!大军啊!有大约百来个国民党兵刚刚从这里跑过去,你们快去收拾那些龟儿子!”营长问明情况,一声令下,全营战士精神为之一振,旋风般地急向清溪镇方向冲去。此时,天下着雨,路十分湿滑。3营在村口又得到确切情况:敌人正在后山休息。娄彩芹顾不得疲劳,把背包往路边一摔冲了上去,一个正在仰着脖子喝水的国民党兵突然听到枪声,还没弄清怎么回事,便做了俘虏。突然村后传来枪声,原来,在村外警戒的10余个敌兵看到解放军来了,慌忙打了两枪后撒腿就跑,营长连忙带领一排战士继续追击。

雨越下越大,山沟里、田埂上仿佛抹了一层油。在一条田埂上,娄彩芹正在鸣枪示警,边追边喊:“不要再跑了,你就是钻到地底下,老子也要把你抠出来!”话音未落,只见狂奔的敌兵脚下一滑,一头扎到水田里,娄彩芹一个箭步跃上前去,对准敌兵屁股猛的一脚,大喝道:“举起手来,缴枪不杀!”扎进稻田的国民党兵从泥水里挣扎出来后,连眼睛都还没有睁开,便先把手中的枪举过头顶。一个小时的战斗,全营俘虏敌军一个连共105人。望着浑身泥水的战友,娄彩芹打趣地说:“人家有步兵、水兵,咱们还有泥兵呵!”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同年11月,娄彩芹因在进军大西南的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被部队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提升为3营一连连长。

11月21日,娄彩芹所在的第17军奉命留守贵州。第17军军部命令安顺军分区、都匀军分区,执行清剿土匪,建立地方政权等项任务。

1951年,贵州省绝大部分县已解放,只有望谟县和册享县尚在敌军控制之中,各处残匪纷纷逃入,投靠匪首何光举,以苟延残喘,垂死挣扎。3月初,紫云刘公望部下姚吉武小老婆陶明星亲率残匪六七十人,纠集郊纳龙国珍1个连,田仲儒和秦定开的匪兵及丰聚才的自卫队,共约三百余人,蚁集新屯,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百姓怨声载道。娄彩芹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17军51师151团奉命前往围剿。3月12日,时已任151团3营副营长的娄彩芹带1个连队,为追剿姚吉武小老婆残部,跟踪到望谟县郊纳,经羊玉下平寨,出柯杉、老王山,逼近新屯,当晚在柯杉寨后山露宿。此时,匪首龙海州飞报新伪乡长田仲儒及其儿子龙国珍,田即电告伪县长兼匪司令何光举,同时,急令各地保甲严防。何得报后立即纠集匪兵800余人,令时在县城的龙国珍为前锋速往柯杉一带抵“敌”。3月14日凌晨,匪队前锋经平绕到达新屯,龙匪一面令保甲长筹粮煮饭等候大队人马,一面令一个班扼守新屯池塘丫口,加强岗哨,并选择地势险要的韦卜恒家歇息。匪兵在三处架锅造饭,到处抢掠,连寡妇陆乜江家的一头猪也不放过,闹得鸡犬不宁。

9时30分,大队匪兵陆续进屯,匪司令何光举带着警卫班来到了新屯街头,刚到罗登德家门口,没来得及擦揩汗水,屯东便枪声大作。原来,娄彩芹已亲自带领一个班的战士身着便服登临池塘丫口,守敌哨兵喝问:“什么人?”答:“我们是二保壮丁!”“干什么的?”答:“有急事要报告乡长!”“站住,不准上来!”两个战士继续往前走,匪兵开枪射击,当即一名战士重伤倒地。娄彩芹立即命后卫人员迅速冲上,双方交起火来。敌人居高临下,火力过猛,一班班长端起冲锋枪连续冲杀三次,不幸中弹牺牲。这时,从甘河河边飞奔冲上的3营将士呐喊冲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抢占了丫口,将一名重伤员抬到任少章家里包扎抢救。尔后,兵分两路,一路抢登屯东山神庙树林的次高点,一路由娄彩芹亲自率领,抢登新屯后龙坡最高处。此处可以俯瞰甘河寨全景。枪响时,敌人在彭少南、袁建国的指挥下,已顺着往韦匪营部的石梯路抢先登上后龙坡各制高点,并在现新屯小学附近的大荔枝树下用数挺轻机枪架成阵势。当时在街头的何光举慌忙将手杖丢掉,挥手枪令匪营长张杰指挥匪兵沿街往屯东冲去。何亲自督战,大股匪兵向山神庙树林猛攻,遭到3营指战员的迎头痛击,各自仓惶逃命。何光举见乱了阵脚,暴跳如雷,挥枪打死数名匪兵。不料,自己右手中弹,卫兵涌上搀扶。何匪气急败坏,又用左手射击压阵,妄图挽回败局。3营营长发现目标,急令一阵猛打,何匪中弹倒下,随身卫兵唐兴武、陈仲五两人背其逃跑,刚到新屯当门坡坝阳沟边何光举便一命呜呼。

由娄彩芹率领的抢占新屯后龙坡一路,遇到劲敌的疯狂阻击,几次向大荔枝树下敌军阵地冲击均被强大火力压住,形势万分危急。娄彩芹立即命几个战士沿着姚树臣家后院绕道敌阵侧翼,一阵手榴弹巨响,敌机枪手李吉达毙命。战士们一跃而上,攻下阵地。匪兵退缩到次高点,凭仗有利地形,拼命顽抗,一场制高点争夺战异常激烈地进行着,娄彩芹万分焦急,这时战士孙兰华突然跃出土坑,端着冲锋枪冲在前面,不幸中弹倒地,身负重伤,鲜血直流。但他咬紧牙关,匍匐前进,在距敌机枪约3米远时,掏出手榴弹,使尽全身力气,扔了过去,将敌机枪炸毁。当他站起身来准备再次冲锋时,不幸连中数弹,英勇牺牲。娄彩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盈着泪花振臂高呼:“同志们,为孙兰华报仇,冲啊!”带领战士们一阵呐喊,跃出战壕,奋勇冲杀,匪兵伤亡过半,狼狈逃窜。这时,山神庙丛林上空升起了红色信号弹,冲锋号滴达吹响,全面反击开始了,解放军151团的勇士们奋勇而上,将匪兵打得落花流水,尸横遍野,死伤300余人,其余的纷纷仓惶逃命。当收队军号吹响时,娄彩芹正往甘河村方向猛追溃敌,几个亡命之徒突然转身一阵乱射,一颗子弹穿透了娄彩芹的小腿,使他顿时失去知觉,扑倒在地,不幸被土匪抓住,押至望谟县城,不久在高军丫口惨遭杀害。

娄彩芹牺牲后,部队为表彰他,给他追记了一等功。

然而,娄彩芹家乡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一切,在娄彩芹离家后,几年时间里音讯全无。一天,家中接到部队寄发的“立功喜报”,方知娄彩芹还活着,但详情仍然不晓。1958年,其父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了人世。娄彩芹下面只有妹妹娄远珍1人,1959年,娄远珍与陈运章结婚,婚后生育3个女儿。大女陈慧、小女陈勇,征得娄远珍夫妇同意,将二女取名娄凤霞,认娄彩芹为继父。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社会上传出了“娄彩芹是国民党的人”,“跑到台湾去了,”……颠倒黑白的社会舆论使其母亲在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不久在武装部政委关志和的大力帮助下,寻找娄彩芹的下落,方知娄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已于1951年三月在贵州省剿匪战斗中英勇牺牲,当地政府随即送去“光荣烈属”匾牌,以慰在天之灵。然而,娄彩芹的母亲因常年忧虑过度,已神志模糊,于1979年病故。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