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永县人,瑶族,1957年出生于江永县兰溪乡新桥村的一个瑶族农民家庭。孩提时代,父母经常给他讲述解放前瑶族人民在国民党反动派欺压和日本侵略者凌辱下的悲惨生活,老师经常给他和同学们讲董存瑞、黄继光、罗盛教等英雄的故事。这一系列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一种对敌人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并深深地烙在心里。他曾多次对父母说,长大要当解放军,为祖国建功立业。
年幼的雷应川,聪明诚实。在学校里他尊重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在家里他体贴父母,除主动分担一些家务劳动外,还经常给本村的五保户和孤寡老人挑水砍柴。无论发现谁有困难,他都要去帮一把。1972年8月的一天,本村一位6岁的女童欧阳淑珠不慎掉入水塘中,年仅15岁的雷应川,冒着生命危险,跳入水塘中,将小女孩救出并送回家,深得群众好评。1974年的一天,本村的一个小男孩在附近的山上放牛,不知怎么把牛惹毛了,牯牛突然狂奔起来,放牛娃被牯牛拖着边跑边哭,情况十分危急。雷应川听到哭喊声后,不顾一切地朝牯牛奔去,拼尽全身的力气将牛牯制服,救下了被牯牛吓呆了的放牛娃,他自己的手和脚却多处受伤。群众纷纷称赞他有胆识,说他是个能干的小伙子。
1974年,雷应川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务农,正好碰上生产队要派人修源口水库。由于这个差事又苦又累,没有多少人愿意去,队里决定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谁去。不巧,雷应川的邻居雷瑞荣抽到了去修水库的签,由于雷瑞荣家里确实有许多实际困难,抽到签的雷瑞荣心里虽然极不情愿,但也觉得无可奈何。雷应川望着雷瑞荣忧郁的脸,心想,我们家虽然也有困难,但总比他好一点,况且修水库是全县的一件大事,源口水库修好了,上万亩的旱田可以得到灌溉,千家万户可以用上电灯,百里桃川洞都可以受益。青年人正是为祖国出力的时候,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我都应该去做。于是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代替雷瑞荣去修源口水库。到达水库工地后,雷应川不仅主动向领导要求干最苦最累的活,而且多次带着伤痛出工,他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带队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1975年初,朝阳电站到水库工地挑选临时工,公社带队的领导第一个推荐了雷应川,经工地指挥部批准,不久雷应川成了朝阳电站的一名工人。
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能够成为一名工人,在当时来讲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然而雷应川并没有因此而自傲,而是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他生活检朴严谨,学习刻苦虚心,工作一丝不苟,苦活脏活处处抢先干。1976年大年初七,休假的雷应川正与爸爸和哥嫂欢聚一堂共庆佳节,突然传来消息,电站水轮机出了故障。雷应川听后,马上提前结束休假,借了一部自行车急匆匆地赶回电站。电站一片忙碌,有的拿着手电往水管里照,有的拿着长杆往下捅,还有的围着管道来回查看,查找事故原因,站领导急得团团转。看到领导焦急的样子,雷应川再也按奈不住了,便主动向领导提出下到管道里去查明故障原因,领导考虑到他刚赶了几十里的路,体力消耗太大,有些担心和犹豫。雷应川便笑着对领导说:“没事的,我身体吃得消”。说完便别了一把电筒往管道里爬。管道有十多米长,直径只有一米,而且管道上长满青苔。雷应川两手紧扣石缝,双脚蹬住石壁,一步一步往下蹭,他越往下越寒冷,越往下呼吸越困难,然而雷应川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坚持下到底,终于找到了故障的症结。原来是一根烂木头卡住了水轮机的叶片。雷应川把情况告知站长,站长马上派另一名职工刘国儒带齐工具下去与雷应川一起排除故障。他俩冒着刺骨的严寒,在缺氧的条件下,苦苦奋战两个多小时,用凿子一点一点地把两尺长的木头凿碎,用双手将杂物和泥沙盘开,终于排除了故障。他上来时,全身冷得直哆嗦,脸发青、嘴发紫,站长和同事们都给吓坏了,但雷应川却笑着说:“不用担心,我没事的,洗个热水澡就好了。”他的这番话令站长和同事们感动不已。傍晚,发电机又转动了,雷应川听着工厂轰鸣的马达声,望着万家灯火,心里热乎乎的,并暗下决心,以后要更加努力工作,多为人民服务,多为祖国建设出力,让自己的青春像电一样闪耀灿烂的光芒。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电站他不仅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而且还光荣地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1977年春天,雷应川响应党的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入伍时他被分配到广州警备区某团八连当战士。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他怀着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只争朝夕地苦练杀敌本领,很快成为全连的骨干,被任命为八班班长。八班原来是连里较落后的班,他上任后,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经常开骨干会,找后进战士谈心,很快改变了全班的落后面貌。一段时间连队的伙食搞得不好,党支部就调他去炊事班当班长,他上任后带着全班战士到班排个别征求意见,苦练烹饪技术,认真改进工作,使连队狄食很快就有了起色。党支部觉得他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有管理才能,便又把他调到九班。他又把九班带得呱呱叫,连领导都说雷应川就像一个螺丝钉,不管把他拧在哪里,他都能在哪里闪闪发光。
1978年底,越南侵略者无视我国政府的多次严厉警告,肆意在我国边境挑起事靖,制造流血事件,搞得我边境人民无法生活。作为军人的雷应川对此无比愤慨,他满怀激情地说:“祖国的尊严受到威胁,我作为一名战士,应该挺身而出,保卫祖国的边疆。”1979年2月17日,我国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此时的雷应川虽然在离战场千里之外的广州,但战场的炮声时刻牵动着他的心,他一连几次向文部请求参加战斗,他在请战书中写道:“亲爱的党支部,自卫还击战打响了,炮声召唤着我们。我是一名瑶族战士,我深深地懂得我们瑶山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旧社会,祖国贫弱,外敌欺凌,我们瑶胞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解放了,祖国富强了,我们瑶胞也过上了幸福生活。眼下,越寇侵占我领土,作为保卫祖国的忠诚卫士,如果需要,我第一个上前线……”。1979年2月18日连支部批准了雷应川的请求。当时他感到异常兴奋。在连队的告别会上,连长要他代表参战的战士发言,他走上前台,满怀激情而又坚定地说:“首长和同志们,我们要上前线了,这是党和人民的信任,也是同志们的信任。是山鹰要在暴风雨中翱翔,是好汉要在战场上看,是战士要立功,是青年要入团,是团员要入党,青春要在战火中闪光。我们誓用热血谱写胜利的捷报,报答祖国和人民的期望……”。连长望着雷应川,自豪地点点头,胸中升起一个坚定的信念:这样的战士,在战场上一定是好样的,一定能够打出军威来,打出国威来。就这样,雷应川和他的战友们踏上了奔赴战场的征途。2月21日傍晚,雷应川和战友赶到了42军125师375团1连报到,这时3班正缺个班长,连党支部就安排雷应川担任3班班长。晚饭后指导员找雷应川谈心,雷应川从裤袋里掏出在火车上写好的入党申请书,郑重地交给指导员,激动地说:“我是毛主席家乡的青年,决不给中国人丢脸,我一定用战斗的行动,填写我的入党志愿书。”2月25日,雷应川和战友们盼望的时候终于到来了,上级把攻占班占西侧无名高地的任务交给了雷应川所在的营,并决定由1连担任全营尖刀连。听到这个消息雷应川高兴极了,他决定要把尖刀班的任务抢到手。正当支部研究这件事的时候,雷应川拿着请战书跑到指挥所,强烈要求把尖刀班的任务交给3班。连长故意逗他:“来晚了,尖刀班的任务让一班抢去了。”“那我就去一班当班长!”雷应川的回答干脆利落。连领导以信任的目光望着雷应川,最后一致同意把尖刀班的任务交给3班。就在这天晚上,雷应川向党支部提出了争取在火线上入党的崇高志愿。夜里,他想得很多,他同本班的共青团员陈锡荣畅谈了他对青春的看法,他异常兴奋地说:“每个人的青春都象朵花,这朵花只有向着祖国和人民开放才有意义。几个小时后,战斗就要打响了,我要火线立功,火线入党,把我的青春献给祖国……”
第二天凌晨两点钟,出击开始了。1连像一把尖刀悄悄地插向班占西侧无名高地,雷应川带领3班走在全连的最前面。一路上,胆怯的敌人不时施放冷枪。第一次参加战斗的雷应川却显得沉着冷静,带领全班一枪不发,神不知鬼不觉地迅速向敌人的侧后迂回。经过4个小时的艰难进军,雷应川准确的把全班带到了指定位置。拂晓时分,他们又悄悄地爬上了两个山头,并前进到了敌人的第一道堑壕附近,一直摸到离敌人阵地只有30多米时,敌人才发觉。刹时,枪声大作,一场激战开始了。雷应川带领全班跃出堑壕,像猛虎一样左冲右杀,很快打掉了敌人的一个火力点,占领了第一道堑壕。当向第二道堑壕冲击时,突然在拐弯处冒出6个敌人,揣着冲锋枪正要射击,雷应川眼明手快,向堑壕边一闪,狠狠地射出一梭子弹,当场打死4个敌人,剩下的敌人也被战友收拾了。就在这时,雷应川的大腿不幸连中3发子弹,鲜血顺着大腿往下流,淌流在军鞋上、地上。雷应川全然不顾,依然像猛虎一般直往前冲,紧跟在他身后的战友廖宏松看到血,大声喊起来:“血,班长你负伤了。”雷应川果敢地说:“你别管,朝前冲!”他带领战友继续朝前扑去。这时,一个藏在猫耳洞里的敌人端着冲锋枪向他射击,雷应川的右肩窝中了两发子弹。他身子一晃,倒了下来,随后跟进的战友廖宏松举枪一枪打死了暗射班长的敌人,与战友陆进雄两人把雷应川扶到隐蔽处,给他包扎伤口,并打算把他抬下去,雷应川说什么也不肯,大声说:“赶快冲上去,夺阵地要紧!”廖宏松和陆进雄服从命令朝前冲去,雷应川一骨碌挣扎起来,跪在地上,用冲锋枪猛烈地向敌人开火,掩护战友煎进。正打得起劲的时候,突然敌人堑壕上的火力点向他投来一枚手榴弹,他马上卧倒,但因腿部负了重伤,无法挪动,未能躲开敌人的手榴弹,他的两条小腿被炸断,特别是左腿,骨头都露了出来,但他仍然不顾自己的伤势,仍然跪着向敌人射击。战友陈锡荣急忙赶过来,再次为他包扎伤口。陈锡荣看到班长身负7处重伤,准备把他背下去。雷应川把他推开,说:“不要管我,前面有敌人,赶快继续搜索!”陈锡荣不忍心抛下班长,还执意背他,雷应川深情而激动地对他说:“消灭敌人要紧,为祖国的尊严,我们革命战士要为祖国和人民争气。我命令你带领全班赶快冲上去!”陈锡荣感到班长的话有一种凛然不能违背的力量,他无可奈何,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班长。他向前冲了几步,回头望了望班长,只见雷应川爬起来,跪在地上,手中的枪喷出一道道火舌,掩护战友前进,陈锡荣心头一热:多么坚强的班长!此时,一股无形的力量,把陈锡荣猛推向前。在雷应川的掩护下,陈锡荣顺利地冲上了4号高地,然而因流血过多雷应川昏迷过去了。当嘹亮的冲锋号声和猛烈的枪炮声把他从昏迷中惊醒时,他发现右侧20多米处的一个堑壕里,一个隐蔽部里边的敌人正以猛烈的火力压制我方冲击部队。为了消灭敌人,他忍着巨大的伤痛,咬紧牙关,拖着沉重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向前挪,一尺一尺地向前爬,无比坚强地爬到了敌人的洞口。他抬头一看,发现是敌人的指挥所,便使出浑身的力气,一连朝洞里甩进了两颗手榴弹,3个敌人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丧了命。其余的敌人狗急跳墙,向他猛扑过来,雷应川见状用尽全力又抛出最后一枚手榴弹,把剩余的几名敌人全部消灭了,其中一名是敌人营长。就在这时敌人也向他投来了一枚手榴弹,手榴弹在他身后爆炸,雷应川壮烈牺牲,时年仅23岁。
雷应川,这位瑶乡人民的儿子,在3次中弹7处负伤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他用自己满腔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捣毁敌营部指挥所,消灭敌人营长以下官兵12人,使高地守敌失去指挥而陷于混乱,为我军夺取高地创造了有利条件,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青春。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的要求,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并给他追记一等功。1979年4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追认雷应川为革命烈士。1979年9月17日中央军委授予雷应川“一级战斗英雄”模范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