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李云龙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899 - 1958
籍贯: 湖南澧县
概括语: 湖南澧县人,又名李圣龙,1899年出生于澧县雷公塔镇三星村茨米堰。父亲李明禹,母亲刘氏,共生育了4个儿子,李云龙排行第一。李家曾有房屋、田产,还雇请了一个姓范的放牛娃。
  湖南澧县人,又名李圣龙,1899年出生于澧县雷公塔镇三星村茨米堰。父亲李明禹,母亲刘氏,共生育了4个儿子,李云龙排行第一。李家曾有房屋、田产,还雇请了一个姓范的放牛娃。由于这名放牛娃走失后,被范姓人告了一状,从此,李家被搞得倾家荡产,全家寄住在舅父家里。由于家庭贫穷,全家靠租种四五亩地和打短工、做长工过日子。李云龙成人后,与刘玉凤结婚。他的岳父刘圣凯(又名刘康清)是清末的一名秀才。家境虽不富裕,但日子还过得去。刘圣凯有点嫌贫爱富,看不起自己的女婿,稍有看不顺眼的地方,就借故对李云龙进行羞辱谩骂。加上受地主、团总的剥削、压迫,李云龙心中充满了对旧社会的深仇大恨。1928年到1931年间,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和工农红军曾多次到澧县境内开展革命活动,领导穷人打土豪,把缴获的粮食、衣物分给穷人,这使李云龙深受启发,认为只有红军才是为穷苦百姓办事的,几次萌发了参加红军的念头,但都因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加之3个弟弟没有成人,没有去成。

1932年春节过后,又因一点小事,李云龙被岳父骂了一顿。恰在这时,一支有1300多人扛着步枪、梭标的红军游击队转战来到湘鄂边境开展革命活动,并与澧县的地方反动武装激战于澧县的王家厂、闸口和山门峪一带。李云龙听说后,遂在4月初的一天晚上,告别妻子和两个女儿(大女儿李家贵6岁,小女儿李家媛2岁),赶去参加了红军队伍。

李云龙到达红军主力部队后,被编入红三军第7师政治部任宣传员。由于他思想进步,工作积极,作战勇敢,1933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他跟随红军队伍,转战于湘鄂川黔地区,在艰苦的征战中,除想方设法宣传红军的主张、鼓舞部队士气外,还积极参加战斗,多次受到嘉奖。并先后担任了红7师政治部队长、组织干事等职务。

1934年10月27日,红三军与从中央苏区转战赣湘桂黔的红六军团在贵州省印江县木黄镇南腰界会师后,李云龙被编入红二军团第4师司令部直属队任政治指导员。接着,他冒着严寒,随部队出黔东,先后参加了进占四川酉阳、袭占湖南永顺、激战鸳鸯山与丁公庙、奇袭浯溪河等战斗,特别是12月5日晚上奇袭浯溪河的战斗中,李云龙所在的师部直属队与第12团一起,在红4师师长卢冬生带领下,在风雨和泥泞中一夜急行军50多公里,硬是在拂晓前赶到了敌罗启疆所属的701团驻地语溪河。他们不顾疲劳和饥饿,气都来不及喘,就直赴语溪河西山的敌阵地,随着军号声和呐喊声,李云龙带领师直属队的战士与敌人反复冲杀,枪声、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炸起的弹片和稀泥四溅横飞,铺天盖地,他们一鼓作气,直至将敌人杀退。

1935年8月20日,红二、六军团从桑植洪家关出发,挥戈东进,向石门、临澧、澧县、淳市进军。李云龙随红4师于8月下旬攻克了津市。从津市到李云龙的家不过20多公里,但他没有请假回一趟家。9月,李云龙随红二、六军团撤离津澧,回到桑植地区休整时,李云龙已被任命为团政委。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刘家坪和水獭铺(今瑞塔铺)出发长征。李云龙率领所属部队,沿途与围追堵截的敌军频繁作战。每逢作战,他都与团长配合,既当政治工作员,又当指挥员,且身先士卒,带领战士冲锋陷阵。就这样,李云龙率领全团官兵,渡急流、越高原、翻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于1936年9月初进入甘肃南部地区。10月初,李云龙奉命率部北渡渭水,准备向陕北进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由于渡河工具少,头顶上还有飞机不停的搔扰。李云龙冒着被敌机轰炸的危险,镇定地指挥部队渡河。忽然一声呼啸,敌人投下的一颗炸弹在他身旁爆炸,刹时,烟尘弥漫,弹片横飞,将他炸倒在地,他的左腿负了重伤(后已高位截肢),右脚也负重伤,经紧急抢救方才脱离生命危险。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云龙先后在延安担任一方面军留守处军事科长、经建部商店主任、行署留守处家属队主任、晋绥营管处主任等职务。1945年11月,任晋绥120师抚委会主任。

1948年8月,由组织照顾,李云龙在北平(今北京)安装了假肢。1950年,由内务部介绍来到湖南省,被安排到省军区干部疗养院担任副监委(正团级)。同年10月2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给填发了一等革命残废军人证明书。

这年冬天,李云龙在安排好工作后,向组织请假回家探亲,看到阔别15年的妻子、女儿。当他得知自己参加红军以后,妻子曾带着两个女儿沿门乞讨、艰难度日的情况时,夫妻俩抱在一起,痛哭流涕,旁观者无不动容。当他得知解放以后,人民政府为红军家属解决困难,大女儿已招赘李家柏为他顶立门户,二女儿也已经成家立业时,十分高兴。

李云龙这次回乡探亲,在家里住了几天。每天都有邻里乡亲、儿时朋友、长工伙伴闻讯赶来看望。李云龙虽然负伤致残,有病在身,且任过团级军官,但他乡音未改,没有一点官架子,和大家忆往事,话家长,讲时事,给家乡人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回长沙时,他把妻子接到工作单位照顾护理自己,以减轻组织的负担。

李云龙在省军区干部疗养院工作期间,长期带病坚持工作。他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和休养人员促膝谈心,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敢和院内一些不良思想倾向作斗争,不断改进疗养院的生活环境、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深得疗养院干部、职工和休养人员的好评。

1956年5月,因为李云龙病残缠身,为了照顾他的身体,组织决定让他退休,转由长沙市供养。供养期间,因患精神病曾长期住省康复医院疗养。1958年12月27日,因身患肺癌,医治无效,在湖南省立长沙医院逝世。

1960年3月5日,长沙市民政局向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民政厅报告,要求追认李云龙为革命烈士。3月13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复称:退休军官李云龙同志,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6年因战负伤截除下肢,致成一等残废。残废后,20多年来仍坚持革命工作,因患肺癌经医治无效逝世,应视为积劳成疾而病逝,同意追认李云龙为革命烈士。

李云龙追认为革命烈士后,其骨灰已由长沙市民政局派人护送到澧县彭家厂乡(今雷公塔镇)三星大队(今三星村)李云龙老家茨米堰安放。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