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人,1956年10月9日出生在平江县伍市镇栗山巷的一个手工业家庭。6岁时进附近东山小学读书,1964年,加入少年先锋队,任少先队大队队委会委员。小学毕业后,正值“文化革命”,学校停课。刘建平白天在田间辛勤劳动,学习农业生产技术,晚上则在煤油灯前,自学文化和农业生产知识。他很喜欢读革命英雄故事书和看连环画,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上甘岭战斗》等等,由于他刻苦学习,劳动积极,善于团结人、尊重人,所以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多次受到了县、区、乡的表彰和奖励。
1976年11月,刘建平年满20岁,光荣地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53561部队第2连任战士,当轻机枪射手。他入伍以后,苦练杀敌的过硬本领,主动增加训练时间,认认真真地作好训练笔记,在练武的空隙时间,抓紧学习文化,坚持写日记,两年中共写学习笔记、日记五大本,约十万余字,笔记中有名人名言,自己以身许国的誓言等等。他在1977年的全师射击比武大竞赛中,打出优秀成绩,荣获“机枪优秀射手”称号,受到了师部的表彰和奖励。
1978年春,越南侵略者大搞地区霸权主义。举国上下,同仇敌忾,解放军战士的请战书如雪片般地飞向部队指挥机关。刘建平在决心书上写道:“大敌当前,务必迎头痛击,特此请求批准我上前线杀敌,报仇雪恨,宁愿前进死,决不后退半步生。”同时,他向家中父母和弟弟写信说:“亲爱的爸妈弟弟……我保证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到胜利后,拿着立功喜报向家里报喜,请你们等候佳音吧。”
1978年底,刘建平随所在部队被调到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前线。
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了。刘建平扛起轻机枪,与战友们一道投入了紧张的战斗。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冲锋在前,发射出一串串复仇的子弹,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击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同年2月23日,战斗异常紧张,部队给养非常困难,不仅粮食而且连水也奇缺,刘建平舍己为人,将自己仅存的半盒饭和一杯水,送给了战友陈树根,自己却干巴巴地啃着两块坚硬的压缩饼干充饥,当喉枯舌燥得没有办法时,只好摘了几株青草含在口中嚼碎取汁润润喉舌。
2月25日,刘建平的副射手中弹牺牲了。他毅然一肩承担了正副射手的双重任务,既要取弹、装弹,又要扫射敌人,还要持枪换点,声东击西地迷惑敌人,累得疲惫不堪,仍然一声不吭,坚持战斗,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保住了我军阵地。
2月27日,在前线417高地的争夺战中,刘建平和一个排的战友担负了掩护3连夺取这一高地的任务。当时,刘建平所处的地形非常不利,非常平坦,无以掩蔽。刘建平为了完成痛击敌寇、保卫祖国的神圣任务,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将机枪架在凸处,自身卧在一处稍微凹下的地方,一气之下,射出了6盘子弹,计6000发,仅换动四个地方,终于将敌人的火力点压了下去,解除了兄弟连队的压力和威胁,使我军的后援部队顺利地通过了敌军的封锁线,抢占了战略要地。
然而,当刘建平在换地点、扫射敌人以掩护我军最后一支队伍前进的时候,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了,刘建平火速地装上第七盘子弹,卧在原地,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又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反击,打哑了敌人的火力点,我们的最后一支队伍胜利地占领了417高地。可是,英勇的刘建平身中数弹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时年22岁。
刘建平为国捐躯以后,他生前所在的部队,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他生前连续获奖三次,这次被追记一等功,部队颁发了军功勋章。其遗体安葬于广西省凭祥市卡凤烈士公墓。中国人民解放军53559部队政治部子1979年4月1日为他颁发了《牺牲证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