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人,又名吴楚生,1956年9月27日生于岳阳县柏祥镇明淑村(原中村公社明淑大队)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吴守耕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忠厚朴实,一生务农,于1987年10月积劳成疾逝世。母亲潘次珍是位贤良的农村妇女,含辛茹苦地拉扯大吴丑生姐弟妹6人,生活非常贫困。
吴丑生在家排行第二,很小就跟着姐姐打猪草、拾柴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五、六岁的他就能为家分忧解愁,和姐姐一起照顾弟妹,有好吃的常常让给弟妹吃,自己跟着爸妈咽粗粮。长期吃粗粮的吴丑生,身体从小就非常结实,长得虎头虎脑,深受全村人的喜爱。
1962年,吴丑生背着妈妈缝做的小书包到明淑小学读书,由于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非常突出。他刻苦钻研,总喜欢向老师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有些问题连老师也一时难以讲清。他热爱劳动,爱护集体,积极参加勤工俭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其他同学一起开垦“海绵地”种棉花,还当上了棉花实验小组的小组长。他是学校的学雷锋标兵,每天放学后就与同学们去做好事,队里的潘远宜老人、残疾人李助龙都是他们长期照顾帮助的对象,吴丑生几乎每天都要帮助两位老人拾柴、挑水、扫地。回家后又要帮队里割牛草,搞义务宣传,还要带年幼的弟弟、妹妹。在父母的眼里,吴丑生是一个十分懂事的孩子。
1967年吴丑生考入初中,初二时光荣地加入了团组织。三年后他又升入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常常被评为“五好学生”。在高中就读时,他爱钻研科学的劲头更足了。最令他新奇的是大队那台拖拉机,一有空他就缠着学开拖拉机,很快就掌握了要领,能够单独驾驶了。在中学时代,吴丑生经常把自己省下的菜给别的更穷苦的同学吃,搞劳动时主动和体质差、个子小的同学分在一组,总要多干些活。他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专与社会上那些巫婆神汉作对,戳穿他们的骗术。在学校组织的学毛主席著作活动中,他是全校学习毛主席语录的标兵。五年的中学生活,使吴丑生成长为一名思想进步、具有远大理想、能吃苦耐劳的好青年。
1972年,16岁的吴丑生高中毕业回到大队,支部书记李彩辉认为他思想好、文化高,又会开拖拉机,就让他参加农科队兼大队拖拉机手。在农科队他同科研人员一起研究杂交稻种,支持大队农业生产。到了农忙时节,吴丑生就特别忙,他驾驶着拖拉机又是运农具,又是拉稻谷,帮着装车、卸车,一天到晚忙得欢,从不叫累,并随叫随到,任劳任怨。
吴丑生边开拖拉机边学修理,一段时间下来,车子大小毛病他都能自己修了。而且他很机灵,有一次,他和大队支部副书记潘文千开车出远门拉货,回来时车胎爆了,又没带工具,这可急坏了潘书记,而吴丑生却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把外胎卸下来灌满泥巴,再装上去,拖拉机平平稳稳地开回来了。
吴丑生从小就向往当兵,盼望能扛枪保家卫国。记得有—次他开拖拉机出差到长沙,看到一位站岗的解放军战士,他跑上去想摸一摸枪,战士说:“不行,我在为革命站岗。”吴丑生接过话:“你为革命站岗,我在为革命开车。”他羡慕地看着那支枪,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当兵,也为祖国站岗。
1976年12月,部队征兵工作开始,这次是要征一批广西边防兵,吴丑生第一个报了名,并顺利通过了体检。然而家里都反对,因为他在太队是拖拉机手,干得很好,边防部队很辛苦,妈妈不想让他去吃这种苦。吴丑生却不这样想,他对父母亲说:“我一定要去参军,忠孝不能两全,家里有姐弟照顾。保卫祖国,吃苦没什么,就是死也值得。”父母拗不过他,只好含着眼泪答应了。在大队的欢送会上,吴丑生胸带大红花,显得非常激动,他说:“我出生在贫苦的家庭,是党把我培养成了一名共青团员和拖拉机手,现在我参军了,要做一个党的好战士。”吴丑生在大队部门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同志们,再见了!”几个大字,又挨家挨户去告别了父老乡亲。随后,他登上了南下的列车。
吴丑生所在的53560部队,驻扎在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吴丑生一入伍就被编入487团新兵营集训。他手握钢枪,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刻苦训练,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新兵训练非常辛苦,要学的东西特别多,吴丑生素质高,接受能力强,动作要领掌握快,训练成绩特别好,经常受到首长的表扬。当时,超强度的训练,让一些新战士难以适应,可吴丑生还自己增加训练量,每天坚持做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投50次手榴弹,跑两个5公里越野,瞄靶1个小时,天天如此,从不间断。晚上躺在床上,全身像散了架似的,但想起政治教育课上指导员的讲话:现在国际局势还动荡不安,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一山之隔的越南也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他又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像一只小老虎一样,每天都精神抖擞地投入到训练中去。
新兵训练结束时,吴丑生比武成绩优异,被评为“训练标兵”。他被分配到487团2连——大渡河连,这是一支英雄的连队,诞生在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在红军长征途中,大渡河连作为中央红军先遣队红1团的前卫连,一直冲在最前面。在强渡大渡河时,该连组成十七勇士突击队为红军主力开辟了胜利的道路。几十年来为争取革命的胜利和保卫革命胜利的成果,建立了赫赫战功。吴丑生就安排在“十七勇士尖刀班”当机枪手。在连史室里,他亲身感受了连队的荣誉,面对军旗庄严宣誓:一定要把连队的光荣传统发扬下去,保卫祖国,牺牲一切。因此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技术,苦练杀敌本领,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了连队的军事骨干。
吴丑生爱好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他是连队的学习辅导员,许多来自山区的战友文化程度不高,他就主动教他们识字、写信,经常组织大家上政治理论课,开展时事讨论,吴丑生成了指导员的好帮手。他热爱劳动,团结关心同志,爱护集体荣誉,多次被团、营、连嘉奖,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吴丑生从小就是个孝顺听话的孩子,他知道妈妈操劳过度,落了一身病,就用微薄的津贴买了天麻寄给妈妈。他把成长进步的喜悦和对父母亲人的挂念,都写在信笺里寄回家,同家人一起分享快乐,嘱咐慈祥的妈妈不要想念他,儿子是在为祖国站岗,无尚光荣。告诫弟妹要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听党的话,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
1978年,吴丑生经过部队一年多的培养,已经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部队首长打算送他到军校深造。可是背信弃义的越南当局推行地区霸权主义,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申明,在中越边境制造事端,无恶不作。中央军委已经下达了对越自卫还击的命令。吴丑生主动向部队递交了“请战书”和“入党申请书”,要求到战火中接受考验。
在战斗的前线哨所,吴丑生预感到战争的残酷,已经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就是死,也要向前倒,决不给祖国人民丢脸。”他给家乡大队党支部写了一封慷慨激昂的信:“……战争是那样的残酷,敌人是那样的凶残,请党放心,请您们放心,我吴丑生决不做民族的败类、可耻的怕死鬼……敬爱的党支部,我活着就一定用胜利的战果、立功的喜报向您们及贫下中农汇报。我死后,希望您们做好我家的思想工作,不要为我悲伤,要为我感到光荣……‘身负重任赴战场,志坚如钢斩豺狼;猛打猛冲无顾虑,为党为国来争光;若我战死反霸场,切莫为我而悲伤;今朝我将热血洒,他日红花遍地香。’再见了!同志们!您们安心生产吧!请等待我们胜利的捷报,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1979年2月,攻打谅山的战斗打响了。在刚结束的攻打同登的战斗中,吴丑生英勇作战而负伤。被广州军区授予二等功的吴丑生,不顾首长要他回后方体息的劝阻,主动请缨,又投入了新的战斗。17日,吴丑生所在的2班担任主攻八号高地的任务,他对班长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掩护全班冲上高地,决不让一个战友受伤。”冲锋发起后,越寇两挺重机枪火力从左右两侧向我军压来,吴丑生冒着弹雨,巧妙地冲到半山腰,“哒哒哒”一梭子弹打出去,左侧的敌机枪变哑了,他一鼓作气冲到山顶,打死战壕里的守敌,缴获1挺冲锋枪,立即用火力钳制高地右侧的敌人,掩护全班胜利冲上山头,全歼高地之敌。19日,二班又将攻打六号高地,吴丑生带着副射手付明强冒着敌人炮火,一举摧毁两个敌人工事,炸死越寇1名。快接近山顶时,付明强身负重伤倒下,顽敌见吴丑生孤身一人,四人一齐向他扑来,吴丑生眼疾手快,端起机枪,一阵猛扫,越寇死的死,逃的逃。通路打开了,吴丑生疾步攻上山头,没发现守敌,立即端着机枪四处搜索残敌。当发现前方不远处有7班的一个战友负伤,吴丑生赶过去为他包扎。突然,敌人的一发炮弹打来,罪恶的弹片穿透了他的后背,吴丑生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部队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身上仅有浸透鲜血的五元钱和被血染红的针线包。
吴丑生牺牲后,部队把他安葬在友谊关,并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487团首长还亲自到吴丑生家乡参加当地政府举行的追悼大会,同时家乡人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祭烈士、学英雄活动。1979年2月,部队党委追认吴丑生为中共正式党员,1979年3月,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吴丑生为“革命烈士”,1979年5月解放军总政治部追记吴丑生二等功。
1980年4月,吴丑生17岁的妹妹吴寒文接过哥哥的枪,回到了英雄的部队服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