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人,苗族,初中文化,1955年出生在保靖县苗族同胞聚居的吕洞山区夯沙乡新田村。父亲杨风民、母亲杨冬英,是勤劳俭朴的山里人。杨万成从小受到双亲良好的家庭教育,全村老小都十分喜爱他。在小学和中学读书的岁月里,由于家庭贫困,每天放学后或星期天和农忙假,他都帮家里干一些打柴、放牛、扯猪草等农家活,以减轻父母亲的劳动负担,他这种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受到学校老师们的高度赞扬。杨万成在校学习成绩年年优秀,初中毕业后,他完全可以继续升学读书,然而,父母双亲实在拿不出钱让他再读书了,懂事的杨万成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亲,他动情地向父母亲说:“爹、娘,你们养我养得苦,又把我从小学送到初中毕业,我已经长大成人了,从今天起,我可以同大人一样参加生产队劳动,多挣工分,帮家里减轻一些困难。”他话音刚落,饱经岁月沧桑的母亲,泪流满面地点了点头。杨万成从此就成为生产队一名正式出工员了。
1976年3月,血气方刚的杨万成,同苗家一群青年光荣应征入伍,走上了保卫祖国的战斗岗位。他被分到了53562部队。
在部队服役的美好日子里,杨万成首先想到的是要当好一个兵,必须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因此,他从来到部队的那一天起,就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改造世界观,端正入伍动机,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为了祖国的安宁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有了这样好的思想操行,促使他奋发向上,苦练杀敌本领,样样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入伍后不久,就担任了副班长。
杨万成所在的53562部队驻守在广西凭祥市板介重地,这里紧挨着中越边界。越南当局在抗美战争结束后,奉行地区霸权主义,以怨报德,将大批华侨驱赶到我国境内。从1974年到1978年,蓄意制造边境流血事件高达3260起,特别是从1978年下半年以来,仅半年多时间,越军侵入我国边境地段达162处,向我武装挑衅700余次,打死打伤我边境军民300多人。我国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1979年2月14日,签发了决定对越南入侵者进行自卫反击的作战命令。我军从1979年2月17日起到同年3月5日止,攻敌3个省城和17个县市,给予越南正规军和地方部队以歼灭性打击,达到预期目标。3月5日我军开始奉命全部撤回国内。
在这次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中,杨万成怀着对党的赤胆忠心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之情,在战斗中勇敢顽强,机智灵活,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狠狠地打击了越南侵略者。3月4日在攻打谅山391高地的战斗中,他和战友们勇猛冲击,消灭了大量敌军,但主峰还在敌军手里,敌人火力依然疯狂地向我军扫射,我军冲锋受阻,此时,杨万成怒火燃烧,巴不得一步冲上主峰消灭顽敌。为了迅速占领高地主峰消灭残存的敌人,他和战友们发起最后的冲锋,由于敌方火力太猛,加之地势开阔,我方目标暴露大,杨万成不幸在391高地半山腰中敌弹而光荣牺牲。五分钟之后,我军攻克了391高地,彻底消灭了残存的敌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在391高地迎风飘扬。
杨万成用年轻的一生,实现了当代军人最完美的价值和追求。根据杨万成生前的要求和战斗中的突出表现,53562部队党委于1979年4月20日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又给他记了二等战功,解放军总政治部向烈士家属发来了“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英雄的事迹在53562部队广泛传颂。烈士遗体安葬在广西凭祥市板介烈士公墓。在他的家乡保靖县夯沙乡新田村乌梭河畔村子入口处垒了一座衣冠墓,以纪念这位为国牺牲的勇士,同时作为夯沙乡格入片区小学广大师生以及附近苗族同胞瞻仰烈士事迹的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