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艾维武
性别:
朝代: 近代;现代
生卒年: 1955 - 1979
籍贯: 湖南临武
概括语: 湖南郴州人,1955年6月出生于临武县武源乡大塘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其时,他家里除父、母亲外,还有一个双目失明的祖母。他的父亲艾学宽,勤劳朴实,是个典型的山村农民;母亲李氏,体弱多病,1958年6月,生下弟弟艾维文后,不到一年便病逝。从此,家里老少三代四人,全靠其父维持生活。
  湖南郴州人,1955年6月出生于临武县武源乡大塘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其时,他家里除父、母亲外,还有一个双目失明的祖母。他的父亲艾学宽,勤劳朴实,是个典型的山村农民;母亲李氏,体弱多病,1958年6月,生下弟弟艾维文后,不到一年便病逝。从此,家里老少三代四人,全靠其父维持生活。

1965年2月,艾维武进入村小学读书。1970年2月到离家2.5公里的武源乡读初中。他学习颇用功,一学期下来,语文80多分,数学90多分,这在当时是比较优秀的成绩。他活泼好动。课余时间或是劳动闲暇,他就当众表演翻筋斗,倒翻、顺翻,他的动作干脆利落、漂亮潇洒,活跃了气氛,赢得了师生们的喝彩。读初中时,他担任班上的文体委员。

1972年2月,艾维武离家到7.5公里地处楚江乡的临武四中读书,是高六班的学生,担任班上的文体委员。那时,劳动是学生的主课。在建校劳动中,学校把打砖任务分到年级、班组。他带领所属组的同学们超额完成了任务。碰到天要下雨的日子,他还会半夜起床,去盖白天打好的泥砖。去西山天堂岭砍树运树,往返30多公里,劳动强度大。他见王多祥同学矮小体弱,自己扛回来树后,又立即返回途中去接王多祥同学,受到校领导表扬。在城背粗石江河岸上开荒造田的劳动中,他争干苦事难事,发挥了班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在河岸上造田,需要把河岸上的卵石挑走,再到山上挑来泥巴填上。这活体力消耗大,但在每次开荒造田劳动中,他都争着干挑运卵石和泥巴的劳动,把较轻的装框的劳动让给女同学和比较弱小的男同学。在学习和劳动之余,他和同学们一道,将劳动中表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和劳动的意义,编成文艺节目,参加了全校的文艺晚会演出。在临武四中读高中的这两年,他不但表现好,而且学习比其他同学认真,每门功课都优秀。因此,两年来,他每个学期都被评为“五好学生”。

艾维武从小就很懂事。读小学、初中时,放学回到家里,能主动帮家里打猪草、割革养牛,做其他农活,星期天上山砍柴。寒暑假,他和村里的大人一样,坚持出集体工,虽然每天只记1.5分的工分,但他乐此不疲。不但培养了他热爱集体的思想,而且也为家里减轻了负担。他还经常利用节假日,义务为队里割青草、拾粪,为村里的五保户老人龙保玉、艾学玉等送柴担水。

艾维武在生活上是极其节俭的。从小学到中学,他几乎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读书的学费全靠自己打柴赚取。因此,他在临武四中读书时,星期天很少回家。他利用节假日,到距离10多公里的长河水库附近的山上砍梓木条,卖到楚江供销社,用来交学费。一次他和同村的艾金良同去砍梓木,艾金良在归途中脚抽筋了,他挑一程,又回头来接一程,这样一来一回,到天黑才到楚江。由于他幼年丧母,读高中那两年,其他同学都有剁辣椒、萝卜干等咸菜可带,他常常无菜可带,只能吃白饭。在穿着上他更是艰苦,雨天一双浅口漏水胶鞋,里面垫着稻草,春冬寒冷季节,他连双袜子都没有。

1974年元月,艾维武在临武四中高中毕业后,又积极投身到修建水利工程的劳动中去。当时,武源公社有一处较大的水利工程——太公钓鱼水库。公社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组建了专业队。艾维武在专业队里当记工员,领导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从不讨价还价。有一次,露天工地堆放的一吨多水泥,眼看着就要被雨淋湿了,他主动和其他队员一道及时把水泥运进厂棚,使国家财产免遭损失。第二年,生产队根据工作需要,叫他回来担任保管员兼会计,他认真负责,不但账目清楚,而且做到定期张榜公布。村里人都称赞他是个好保管、好会计、好青年。

1976年3月,艾维武应征入伍,分到42军124师370团六连当战士。入伍后,他经常帮助一些战友洗衣服、被子、蚊帐。写信给家里,说国家、集体有困难,不要向集体伸手出难题要补助。在军体训练中,他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但军事科目考核成绩优秀,而且完成了单、双杆、鞍马一至八级的训练。

1977年2月,艾维武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4月,艾维武被选调到师后勤部司训队汽车司机培训班学习。学习结束后,他被分配到师后勤部汽车连当司机。在汽车连,他在爱车守纪、安全节油方面工作成绩突出,1977年、1978年连续两年获得师后勤部颁发的“红旗驾驶员”荣誉证书。1978年12月,他被提升为副班长。

1979年2月,艾维武所属部队奉命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参战前,他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申请书上,他是这样写的:

“请求党支部把最艰巨的战斗任务交给我,我一定拼死拼活地去完成。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我愿意献出我的一切……”。

“请求党支部在战斗中考验我,我——一个贫农的儿子,要用青春的热血填写入党申请书,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为人民服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此时,部队根据作战需要,将他原来开的67号车调往别的单位,上级给他们补充了一台新车。这台新车本来是为他配备的,但他主动把这台新车让给班里的另一个同志开,自己开班里技术性能最差的68号车。战争中后勤运输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战场上,不仅急需补充弹药,而且伤员也要立即被运送到后方医治。艾维武接受了既向前线运送弹药,又向后方运送伤员的任务。

2月22日上午,艾维武刚刚在高平前沿卸下满车的弹药,又在高平外围的果岗师医院接受了向后方运送13名伤员的任务。当时,4号公路的敌人虽然已被击溃了,但道路两侧残敌的火力点仍然存在,而且,他已两天两夜没吃饭了,一切为了前线!艾维武顾不得饥饿和疲劳,迅速检查了车辆的技术状况,向伤员交待了途中的注意事项,便驾车驶向4号公路,向祖国的方向开去。车子穿过弄梅隧道后,道路越来越曲折,越来越狭小。在下午三点多钟,离车溪只有四公里之遥的地方时,有一处仅仅四米宽的弯道,而且道路两边是悬崖和峭壁。只要安全闯过这一关,他就可以顺利完成任务了。但正当他全神贯注地驾驶着车辆往前开的时候,却遭到右前方暗堡中残敌火力点的疯狂射击。车门被打穿了,车窗被打碎了,他的胸膛中弹了。由于受伤的缘故,汽车突然向右拐去,眼看就要掉下悬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拼足全身力气,将方向盘猛地向左打去,汽车虽然转上了正道,但又遭到了残敌火力点更疯狂的射击。水箱漏水了,前轮漏气了,他又身中五发子弹,鲜血从他的胸部、腹部等多处流出。这时,如果车辆停下,不但车上的13名伤员有生命危险,而且4号公路的运输也将受阻。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他使尽全力,又将汽车往前开,10米、20米、30米……一直开到100多米外才将车靠边停下。伤员安全了,4号公路的运输通畅了。这时的他,肺部已有两处穿孔,肠子被打断了,成了六节。他驾驶的这台汽车,被战友梁立祥及时开回到后方医院,车上的13名伤员得救了。但艾维武却终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抢救无效,于当晚12点钟光荣牺牲了,年仅24岁。

根据艾维武生前的表现,特别是他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事迹,部队党委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和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