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陈会华
性别:
朝代: 现代
生卒年: 1956 - 1979
籍贯: 湖南常德
概括语: 湖南常德人,1956年11月3日出生于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下陈湾村。其父陈岳生,心灵手巧,未拜师求艺,却有一手好的木工和篾匠手艺,其母亲赵菊云,是个勤劳俭仆的农村妇女。陈会华家兄弟俩,其兄陈介华,在本地务农。
  湖南常德人,1956年11月3日出生于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下陈湾村。其父陈岳生,心灵手巧,未拜师求艺,却有一手好的木工和篾匠手艺,其母亲赵菊云,是个勤劳俭仆的农村妇女。陈会华家兄弟俩,其兄陈介华,在本地务农。

1962年9月,陈会华在谢家铺公社鹿角坪小学启蒙读书。他机灵开朗,待人有礼,刚入学时,就当上了班干部。在学校,陈会华多次被评为“五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1967年7月,陈会华转学到下陈湾村小学继续学业。在学校念书的同时,还负责为生产队喂养了一头牛。为了把牛养好,他经常跑到10多里外的山上去割嫩草给牛吃。农忙和冬天的时候,陈会华还时常把家里的猪饲料拿去喂牛。在陈会华的精心饲养下,集体的牛长得膘肥体壮。队里的社员都夸陈会华是个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好孩子。

1969年9月,陈会华升入谢家铺公社人民中学读初中。此时,“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已波及偏远的农村。学校李老师年老体弱,被打成“右派”,经常受到“批斗”,被押游街,平时三餐不继,为了解决生活用水,李老师总是瘸着腿,一步一晃,艰难地从很远的地方去取水。陈会华不顾红卫兵的劝阻,经常帮李老师打水,并不时从家里拿些鸡蛋、红薯等食品给李老师补充营养,李老师十分感激。

1972年5月,陈会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陈会华被推荐到常德县四中读高中。

1975年9月,陈会华高中毕业后,回乡参加集体劳动。他为人谦逊、和蔼,并不因为自己念过书就看不起乡亲们。在集体劳动中,陈会华任劳任怨,踏实苦干,奋发向上,先后被评为“优秀团员”、“先进社员”。

1976年11月,征兵工作开始了,陈会华积极报名应征。

1977年1月,陈会华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兵训练结束后,组织分配他到第41军121师361团警卫排当战士。

在部队的工作和生活中,陈会华不忘勤劳俭朴的本色。团部的大院里,经常看到陈会华清扫场院的身影;他还常把拾到的废钉子、废铁丝和牙膏皮等废品收捡起来卖给国家;团里开办各种培训班时,陈会华看到食堂的猪食缸里,有人扔进整个的白馒头,感到十分可惜,就及时在黑板上写出评论。他写道:“粮食是农民兄弟用汗水换来的,扔掉了雪白的馒头,就是扔掉了劳动人民的本色,扔掉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小小的评论在连队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陈会华对待战友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关心。炊事班的同志比较辛苦,没有休息日,他主动在休息日去炊事班帮忙代班,新参军的战士训练任务重,对部队生活不习惯,训练成绩跟不上,他抽出时间帮新战士克服困难抓紧训练;战友生病了,他总是自愿到炊事班打来病号饭菜和开水,送到战友床前;个别战士认为部队太枯燥,呆在这里是浪费青春,思想上有疙瘩,他经常以老兵的身份和他们交心谈心,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让一个同志掉队。

1978年7月,陈会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组织任命他担任警卫排班长。

当时,越南侵略者在我南国边境屡次进行武装侵扰,杀我边民,制造流血事件;抢我财物,破坏边境的生产建设。陈会华从报纸和首长的讲话中听到这些消息后,怒火在心中燃烧。

1979年2月17日,我军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了!我军万炮齐鸣,成群的炮弹像一条条火龙飞向敌阵。陈会华所在的第121师361团奉命担负战役穿插任务,从念井出境,沿萸隆、通农直插董赛班迁地区,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协同友邻部队围歼高平之越军第346师。

361团的先头部队四连担任了为团主力打开穿插通路的任务。连长温大龙率领全连官兵按照既定路线迅速穿插行进。他们不畏险阻,穿越荆棘丛生的崇山峻岭和断壁悬崖,机智、勇敢地排除了敌人埋设的陷阱和地雷,消灭了一个个阻击之敌。占领了809高地。全团顺利地向前穿插。

2月18日晚,陈会华所在的第361团指挥所和后勤分队进至越南宗梅时,因吊桥不便,行动受阻。这时,埋伏在四面险坡上的敌军特工部队突然开火,部队被压制在吊桥前的空地上。敌特工也乘机渗入我军制造混乱。情况十分危急!陈会华立即指挥警卫班的战士在团首长周围警戒。暗夜中,我炮兵连指导员徐家钦挺身而出,大喊道:“都向我靠拢!”各单位的队伍迅速被组织起来,组成环形阵地向敌还击。敌人的第一次攻击很快被挫败。

陈会华将保护团首长安全的重任暂时交给副班长,自己带一名战士潜行到河边观察敌情。发现宗梅吊桥四面都有越军正在加固工事,我部被团团包围。陈会华将敌情向首长及时作了汇报。团首长决定派通信连指导员张亦凡带队冲出重围,向上级汇报,其他同志继续坚守抗敌。战斗持续到20日清晨,我军共击退敌军3次进攻,最后在=营四连的接应下,以歼敌67名的战果结束战斗。陈会华带领警卫班的同志共歼敌八名。

2月21日,陈会华所在的第361团指挥所在河安县附近遭敌伏击围攻,战斗一开始就十分激烈。敌人占据有利地形向我疯狂扫射,机关枪和六○炮形成的交叉火力将指挥部一行40余人压制在竹林后面无法抬头。陈会华奉命摸清敌情,组织反击。他机动灵活地向树林边潜进,发现敌人从前方呈弧形向我展开包围。树林前方是一片开阔地,无处藏身,全在敌人的火力范围内,敌军的数量尚不明朗。

团长指示:“所有人原地潜伏,通讯班负责立刻通知附近部队增援!”随后他向树林边缘摸去,陈会华紧随团长身边。狡猾的敌人发现团长的动静,突然开火。团长左臂负伤,鲜血溅红了身边的土地。

为了保护首长的安全,陈会华顾不上躲避敌人的机枪,立刻侧身滚到团长身边,将团长推到一块岩石后面,为团长作简单包扎。

狡猾的敌人机枪扫射一阵后,未发现我军目标又停止了开火,几个敌特趁着弥漫的硝烟潜伏过来。团长眼尖,立即指挥战士们反击,同时自己也爬出掩体,阻击敌特。经过几分钟猛烈的交火,十多名敌特被我指战员歼灭,团长在这次交火中再次负伤。

这时,敌人像一头疯了的野兽,向我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六○炮在树林内漫无目标地轰炸,机枪子弹肆无忌惮地狂扫,战友们都在各自的掩体内躲避流弹。

当陈会华看到第二次受伤的团长倒在近10米远外的地上无法动弹时,他焦急万分,来不及思索,立刻跃出掩体,一个猛扑卧倒在团长身边。只见机枪造成的开放性伤口再次裂开。鲜血早已染红了团长的半个身子,团长的个头太大,为了给团长及时包扎,陈会华必须坐起身来,这就意味着身体要探出掩体外,可能成为敌人的标靶。“抢救首长生命要紧,顾不了那么多了!”陈会华心里想着,随即迅速把团长抱在胸前,背对敌兵坐了起米,为团长包扎伤口。凶恶的敌人没有放过这个机会,机枪子弹再次扫来,陈会华背部多处中弹。紧跟着赶过来的同乡战友王吉茂扶着他,不停地摇晃,嘴里大喊着:“陈会华,你别死啊!……”。陈会华微微睁开眼睛,艰难地对王吉茂说:“把……团长……救……救出去啊!”话音刚落,大口鲜血从嘴里喷涌出来,陈会华壮烈牺牲。

这时,增援的四连战士冲上来了,将一个加强连的阻击之敌全部消灭,接应机关直属分队的战友脱离了伏击区,并掩护指挥部安全转移。

战斗结束后,师部为陈会华追记二等功。1979年4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追认陈会华为革命烈士。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