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县朱亭镇兴隆村人。1954年9月,家住兴隆村李家大屋的李翠光一家,一个大胖小子降生了。婴儿响亮的啼哭,打破了小山村夜晚的宁静。李翠光夫妻有了第一个儿子,爷爷奶奶喜添长孙,一家老小沉浸在幸福之中。取个什么名字呢?爷爷说:“就叫铁桥吧!我们搭帮共产党、毛主席,翻了身,过上了好日子。铁桥牢固,联通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幸福生活万年长啊!”
李铁桥沐浴着党的雨露阳光,在亲人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长大了。李翠光、张翠娥夫妇生了李铁桥之后,还先后生下了二男三女。李翠光夫妇上有父母,下有六个子女,在那些出集体工的日子里,其生活艰难是可想而知的。至今李铁桥的母亲张翠娥老人仍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告诉我们:铁桥从小就是个很听话的崽啊!白天父母要随着生产队里的钟声下地劳动挣工分,留在家里的弟妹则只好由铁桥来照顾。可怜他也只有几岁啊!如果是现在,他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呢!每天李铁桥带着弟妹们在山前山后玩耍,给弟妹们倒水揩鼻涕,俨然是个大人。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弟妹在山溪边玩耍,顽皮的弟弟谷伢子一不小心滑进了溪水里。小溪不宽,但前两天下了大雨,浑浊的溪水奔涌而下,很快就把谷伢子冲下去好几米远。李铁桥急得大哭,他一边沿着溪岸,往下追赶,一边叫妹妹快去叫大人来。不一会儿,李铁桥追上了弟弟。他连忙趴在地上,伸手去拉弟弟,可手短够不着漂在水面上的谷伢子。这时,只见李铁桥急中生智,急跑几步,超过水中的弟弟,站在平时大人出工做事临时搭起的一座小木桥中央。李铁桥双膝跪在小桥中央,眼望着顺流而下拼命扑腾的弟弟,说时迟,那时快,当谷伢子漂向桥边时,李铁桥猛地一下抓住谷伢子的棉衣领,死命地把小弟弟拖上了桥。兄弟俩都吓得瘫倒在木桥上。直到大人们赶来时,才把四肢无力的兄弟俩从桥中央背回家。谈起这件事,当年的谷伢子李谷清深情地说:“要不是我哥聪明灵敏,那次我就没命了。”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李铁桥也和同龄人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了。他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除了读书,家里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每天早上,天朦朦亮,他就上山砍一担柴回来再去读书;下午放学急匆匆回家后,他把书包一丢,就去生产队里放牛了。直到太阳下山,才把吃饱了的牛赶回生产队的牛栏。有时回到家里时,已是星光点点了。吃了晚饭,李铁桥就着微弱的煤油灯光,摊开书本认真复习当天的功课,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古稀之年的张翠娥老人回忆起这些往事时,总是流着眼泪说:铁桥人小,黑瘦黑瘦的,那是吃苦太多、劳累过度啊!
20世纪60年代初期,全国人民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艰难困苦的日子。对一个子女多的农村家庭来说,生活更是艰辛。为了吃饱肚子,放学回家后,李铁桥领着弟妹们,春天扛着锄头,背着竹篓,在田野、菜地里挖野菜和留在土里的菜蔸子,回来洗干净煮着吃。夏天,在未成熟的稻田里扯稗子,回来煮粥吃。秋天,他和成群结队的孩子们上山采野果,拿回来做饭吃。有一种叫“洋藤饭”的野果子,像葡萄一样,一串串挂在树上,红艳艳的,吃在口里甜津津的,吐出来的唾沫都是红红的,小伙伴们争着摘,抢着吃。“可是我大哥就不吃,他把‘洋藤饭’背回来,和家里人一起吃。”李铁桥的二弟李长清告诉我们:“逢年过节有点好吃的,大哥总是让着弟妹们。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大哥从来没有为了吃饭穿衣跟我们吵过架,他总是让着我们。”
当时,在“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农村中小学掀起了边读书、边劳动的高潮。读书期间,李铁桥一直是班上的干部。农民家的儿子,有着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每次组织劳动,他总是抢挑重担。打扫卫生,他抢着挑水,从小溪边挑来一担担水,摇摇晃晃地送上二楼。在春插支农劳动中,他抢着挑秧,小小年纪,挑着一担担秧苗,在滑溜的土田埂上,一步三滑地走着。秋收季节,他协助老师,带领本班同学下田拾稻穗。热爱劳动是李铁桥的本色,李铁桥的班主任、现已退休的何洪文老师深情地说:“李铁桥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凡是交给他做的事,老师都很放心。”
李铁桥不仅热爱劳动,学习成绩也是很棒的。上课时,他睁着一双聪慧的大眼睛,聚精会神地盯着老师讲课,生怕漏过老师讲的新知识。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他都一丝不苟地完成,非常工整,非常准确。他期期被评为“三好学生”,是兴隆小学出了名的“老三好”。
李铁桥酷爱体育运动,擅长中长跑和投掷。他把每天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当作练习跑步的跑道,天长日久练出了一双“飞毛腿”。他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黄龙人民公社“教改办”举办的学生体育运动会,每次都获得优秀成绩,这为日后当兵,在军训场上争优夺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读书期间,李铁桥淳朴、善良,处处体现了关爱他人的美德。儿时好友肖铁平告诉我们:“读书时,我的数学成绩不太好,经常有不会做的题,一碰到难题,我就去找李铁桥。这时,他会放下手中的事,耐心地帮助我。记得有一次,已经很晚了,我喊开他家的门时,他已准备上床了,见我有问题要问,连忙披上衣服,详细为我讲解。我坐在油灯下,按他讲的方法把作业写完时,他已靠在椅子上睡着了。他实在太累了,多好的小伙伴啊!当时我心里又感激又内疚。”说到这里,年近半百的肖铁平早已是热泪盈眶了。他沉浸在对儿时好友的深深怀念中。
刘开生也是李铁桥儿时的好友,他告诉我们又一件令人难忘的小事:“大概是读五年级的时候吧!有一天快放学时,突然天空电闪雷鸣,一场暴雨降下来,李铁桥的妈妈冒雨送来了伞。我家离学校远,没人送伞来。放学了,只见同学们一个个撑着大人们送来的雨伞,陆陆续续地离开了校园。我背着书包,望着紧一阵慢一阵的雨点,心里非常焦急。这时,打扫完卫生的李铁桥从教室里走了出来,看见我还没有走,就毫不犹豫地把手中的伞递给我,说:‘你打伞走吧!’‘你呢?’我问。他说:‘没事,我家近,紧走几步就到了。’说完,他把伞往我怀里一塞,撩起裤腿,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跑远了。听说他回到家后,一身淋得透湿,慈爱的妈妈一句话也没有责怪他,只是心疼地熬了一碗紫苏水给他发汗。”
少年时期的李铁桥是学校的好学生,是同龄孩子的好榜样。当听到李铁桥光荣牺牲的噩耗时,老师、学友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无不为他光荣献身祖国的精神所感动。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小学实行七年制,不到14岁的李铁桥初中毕业了。没有条件再上高中,辍学在家务农。他虽然年纪很小,但他勤劳、善良的品德获得了家乡父老的好评,大家称他是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好青年。
刚参加农业生产时,无论在体力上,还是农业技术方面,李铁桥都有些困难。但是,他能吃苦耐劳,很快就学会了生产队里的农活,生产队里的重活、苦活他争着干。有一次,生产队送公粮,因他年纪小,队长没有安排他。可是,他硬是从家里推来一辆土车,装了百多斤稻谷,摇摇晃晃地往前走。这时,恰逢大队领导康冬华也推着一车稻谷去送公粮,于是他们一老一少上了路。一路上,康冬华边走边告诉李铁桥如何掌车,如何看路,如何过“口子”。李铁桥学得很认真,进步也很快,上山时,康冬华放下自己的车子,帮李铁桥把土车拉上山;下山时,他协助李铁桥扶着土车下了山。就这样,他们俩终于把公粮送到了朱亭仓库。这是李铁桥第一次推土车,他的顽强精神成了当地青年学习的榜样。
20世纪70年代初,朱亭林区在黄龙乡的兴隆、红旗等大队进行人工造林的试验。有一年冬天,兴隆大队决定在一个名叫“擂钵底”的山冲里挖山造试验杉木林,推广林业科研部门研究的“三深法”。大队组织了青年突击队,刚入团的李铁桥,心中充满着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豪情壮志,被大队任命为青年突击队队长。他带领来自大队的数十个青年男女奋战在荆棘丛生的山沟里。不论天寒地冻,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达工地,为同志们准备茶水。哪里最危险,他就战斗在哪里。经过一个冬季的奋战,“擂钵底”全部被垦翻了,栽上了数万株杉苗,且全部做到了“深挖”、“深栽”、“深施肥”。经上级检查,青年突出队所植的树林被评为朱亭林区的“样板林”。
栽下林木以后,大队决定留下李铁桥负责抚育这片试验林。他深感责任重大,天天吃住在山间的草棚里。春天雨水淋,夏天太阳晒,秋天蚊虫咬,冬天北风吹,这一切他都克服了。那年遇上大旱,老天爷几十天不下雨,新栽的杉苗有的开始枯萎。怎么办?李铁桥决心挑水抗旱保苗。他请示大队领导,喊来了肖铁平、刘开生、徐麦庄等几个青年伙伴,每天挑水上山浇苗抗旱,决心与天斗,与地斗,斗倒旱魔保杉苗。一个夏秋下来,他们人瘦了,脸黑了,肩膀磨破了,降服了旱魔,但却保住了幼苗。当年杉苗的成活率达到了95%,这在造林史上是少见的。这片林地当时被评为朱亭林区的“模范试验林”,李铁桥被评为株洲县的造林先进工作者。如今,当年试验山上的二代杉树早已成材。“擂钵底”若真有山神,该不会忘记当年李铁桥和他的青年伙伴们艰苦奋斗的事迹吧!
李家世代是一个淳朴、善良、忠厚的农民家庭,李铁桥从小深受熏陶,有着一颗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心。李家新屋的五保户吴继承至死都念念不忘李铁桥对他的照顾。
吴家离李家不远,当李铁桥未上学时,母亲张翠娥就隔三岔五地要李铁桥给吴继承端茶送水。李铁桥读书了,他和小伙伴们把吴家的用水、烧柴包了下来。李铁桥长大了,参加农业生产了,他把吴家的重活几乎全包了下来。生产队发粮食,他给吴太伯送去;没米了,他给吴大伯挑谷打米;上山造林回家从不空手,总要捆把柴送给吴大伯。后来当李铁桥在部队牺牲的消息传到吴大伯耳中时,躺在病床上的吴继承老泪纵横,哽咽着对人说:“铁桥是个好伢子啊!让我去替他死吧!老天无眼啊!”善良的老人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他对烈士的崇敬和悼念。
1975年1月,李铁桥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军。他戴上大红花,在一阵阵锣鼓声、鞭炮声中,辞别了生他养他的父老乡亲,辞别了生他养他的兴隆山水,满怀保卫祖国和平安全、保卫人民幸福安宁的豪情,应征入伍来到广州54209部队,开始了他长达五年的军旅生涯。在人民解放军这座大熔炉里,李铁桥由一块生铁被铸成了一块敌人怕、人民爱的优质“钢材”。
在新兵连里,李铁桥就崭露头角。他从小参加体育锻炼和生产劳动,身体结实,能吃大苦。在战术训练时,跟着老战士学习摸爬滚打,学习擒拿格斗,学习投弹射击,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想写。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训练,他的军事素质、政治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来到连队后,他除了苦练杀敌本领外,还学习文化,学习政治,思想觉悟提高得很快。参军的当年,他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党的教育下,他进步更快,不久就当上了班长。1975年9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鲜艳的党旗下,他向党宣誓:发扬革命的坚定性、纪律性,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誓死保卫祖国的领土,誓死捍卫人民的幸福和安宁。
从入党那天起,李铁桥时时刻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行军中,他帮体弱或有病的战友扛枪;战友的鞋坏了,他把自己的鞋换给战友穿。训练时,他吃苦在前;危险时,他冲锋在前。有一次,连队组织训练迫击炮实弹射击,轮到他们班上阵时,他和几个战友打得非常准,一发发炮弹准确地落在靶圈里,随着阵阵隆隆声,地上腾起一股股蓝烟。轮到最后一个战士上阵了,这是一个参军不久的新战士,只见他操好炮,捧起一发炮弹迅速地往炮膛里放,不知是粗心还是紧张,他竟然把炮弹拿颠倒了。如果一松手,炮弹滑进炮膛,一场炮毁人亡的惨剧就会发生。说时迟,那时陕,只见李铁桥一个箭步冲上去,右手卡住即将下滑的炮弹,左手一掌把那个新战士推下战壕。他想,万一炮弹卡不住,发生爆发,也只能伤到自己一个人。真是万幸,炮弹竟然被李铁桥卡住了,一场意外事故避免了。可是李铁桥的右手指头被炮弹挤得鲜血淋淋。晚上,连长、排长来班里开事故分析会,表扬了李铁桥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精神。同时,部队上级党委通令嘉奖了李铁桥。
1978年,中越边境形势紧张。本来李铁桥已服役期满,可以申请退役回乡了。但是,他毅然申请留队,决心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李铁桥所在的部队,一边练兵,一边动员。他积极地向党支部递交了决心书,向党立下誓言:愿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满腔热血激洒南疆,保卫国防。同时,他与全班战士向上级首长递交请战书,请求上前线打击越南侵略者。不久,李铁桥所在部队被调往广西南疆宁明县。在这里,他目睹了越南侵略者肆无忌惮地侵犯我领土;开枪开炮,疯狂地屠杀我无辜边民;烧毁我边民房屋;抢掠我边民财产的滔天罪行,李铁桥怒火中烧,决心紧握手中枪,狠狠惩罚背信弃义的越南侵略者。
1978年底,李铁桥所在的54209部队,奉命守卫宁明县板栏附近的408高地。这个高地,是宁明县板栏地区的屏障。战士们一到山上,就挖战壕,修掩体,构筑工事,严阵以待。1979年2月,越南侵略者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发动了向我408高地的疯狂进攻。2月23日,从清晨开始,越军再次向我板栏地区发起猛烈的炮击,炮弹雨点般落在我408高地上。板栏地区大大小小数十个山头被炸得寸草不存,表层全是一两米厚的松土。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后,一个营的侵略军向我阵地发起了冲锋。他们瞪着血红的双眼,猫着腰,像一群恶狼疯狂地扑向我方阵地。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上级指挥下,一个个从炸垮的战壕里爬出来,从藏身的坑道里钻出来,来不及拍去满头满脸的泥土和硝烟,迅速地进入阵地,组织起严密的火网,沉着勇敢地近战歼敌,狠狠地向侵略者射出了一串串仇恨的子弹。李铁桥和他的战友们,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打退了一个营敌人的十多次进攻,击毙敌人70多名,俘敌1名,缴获轻重机枪16挺、四○火箭简12具及其它武器弹药,牢牢地守住了阵地。
2月26日,敌人在一次偷袭失败后,集中炮火向我408高地又一次实施狂轰滥炸。李铁桥奉命潜出阵地,靠近敌方前沿沉着冷静地观察敌情,及时而又准确地把战地情况报告给我方指挥员。在战斗中,李铁桥机智勇敢,主动出击,在我军阵地侧前方,不时地给敌军以突然打击,配合主阵地的战友,与越军展开殊死战斗,使敌人在我军阵地前束手无策,始终不能前进一步。最后,敌人丢下几十具尸体和一批武器弹药,仓惶逃窜。可是,李铁桥却被暗藏在一块岩石背后的越军特工发现了,几颗罪恶的子弹打在他的胸部和腹部,身受重伤的李铁桥一头栽倒在掩体里。当他醒过来时,已躺在担架上,连长坐在他身旁,指挥战友们把他抬下火线去治疗。他急忙伸出双手,紧紧地拉住连长,请求说;“连长,别让我下去。我两只手没有受伤,可以为战友压子弹……”话没说完,又昏迷过去了。这是李铁桥在生命垂危的时候留给战友、留给亲人、留给世上的最后几句话。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醒过来。李铁桥牺牲时系中国人民解放军54209部队62分队战士。
李铁桥牺牲以后,在他血染的军衣口袋里,发现了他2月20日写给父母的一封未发出的信。他在信中写道:“爸爸妈妈,在战斗中,我决不做怕死鬼。在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愿献出我的一切。”李铁桥在战斗中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实践了一个共产党员生前许下的“甘洒热血,卫我边疆”的誓言。部队党委根据李铁桥战前和战斗中的表现,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给他追记三等功,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长岭缟素,湘水含悲。当李铁桥英勇牺牲的噩耗传来时,兴隆村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人们含着泪水,纷纷涌向李家厅堂,设灵祭奠,沉痛悼念祖国和人民的好儿子、我党的优秀党员李铁桥。李铁桥的遗体安埋在广西板栏县烈士陵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