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朱献文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55 - 1979
籍贯: 湖南常德
概括语: 湖南常德人,1955年6月28日出生在今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富贵坪村黑山庙组。其父亲朱云清为人忠厚,靠精心耕作家中几亩农田养家糊口;其母亲陈春燕是个不喜多言的农村妇女。朱献文在家系长子,还有一个弟弟朱献国。
  湖南常德人,1955年6月28日出生在今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富贵坪村黑山庙组。其父亲朱云清为人忠厚,靠精心耕作家中几亩农田养家糊口;其母亲陈春燕是个不喜多言的农村妇女。朱献文在家系长子,还有一个弟弟朱献国。

1962年9月,朱献文在富贵坪大队(今富贵坪村)小学启蒙读书。自懂事起,朱献文经常听大人们讲起八路军不怕牺牲打击日本侵略者、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和邱少云为战斗胜利而火烧不动的英雄壮举,他心里充满了对英雄的钦佩。每次读到小学课本上的《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时,他总是全身热血沸腾,眼泪不住地往下流,英雄的形象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曾写下了这样的豪言壮语:“我长大了一定要当上解放军战士,浴血战场,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

1968年,朱献文升入灌溪公社(今灌溪镇)中学读书。他孝顺父母,关心家人,为了能挣几个工分补贴家用,在读书的同时他还负责为生产队放牛。他每天早早地起床去放牛;放学回家的路上还要捎带一筐青草喂牛。

1970年7月,朱献文中学毕业,回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从此,15岁的朱献文和父母一起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插秧、割稻、种地,集体和家里的事他都抢着于,从不偷懒。

1973年冬,公社兴修水利,朱献文被编入“青年先锋队”。工地为“先锋队”分配的任务较重,要求在四天之内疏通2500米长的水沟。结果,因天气寒冷,组织不得力,第一天只疏通了300米。青年们七嘴八舌起来,有的说,天气这么冷,进度上不去,10天之内完成任务还差不多。这时,朱献文站出来大声道:“毛主席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我们就是要和天斗、和地斗,只要大家加油干,还怕完不成任务!”于是,甩开膀子大干,其他队员也不甘示弱,结果“先锋队”按期完成了任务。

1976年,朱献文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77年1月,朱献文应征入伍,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121师364团一营二连当战士。

分到连队后,朱献文不仅个人训练抓得紧,还坚持每天早起床,打扫室内外卫生;经常为战友们缝补衣裤,理发助炊,代写家书,战士们都称赞他是“军营里的老黄牛”。

1977年底,朱献文被连队评为“雷锋式的好战士”。

1978年上半年,在全军大练兵运动中,为练就过硬的军事技能,朱献文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苦练难度更大的动作。经过1个月的艰苦训练,他的体能和军事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连队总结考核中被评为“投弹能手”和“越野健将”,得到营部嘉奖,并被提升为班长。

1978年下半年,越南不顾中越两国人民的革命友情,背信弃义,不断武装骚扰我边疆,在我国边境频频挑起事端。中越边境局势不断恶化,战争一触即发。

1978年底,朱献文所在的第364团开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临战训练。在中越边境,白天,朱献文能看到越军挖堑壕、修坑道、筑暗堡;入夜,可以听到越南侵略者罪恶的枪声和地雷的爆炸声。这些情景使朱献文义愤填膺。他在向连队递交的请战书中写道:“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祖国的领土遭到恶意侵占,当此之时,不能持枪挺身而出,这是军人的遗憾。我已准备好杀上战场,狠狠地歼灭敌人,在战场上做到有我无敌,绝不后退半步,死也要往前倒!”

朱献文把对侵略者的仇恨化为训练的动力。他白天练,晚上练,中午练。一个下雨天,排长看到朱献文又在练瞄准,关切地对他说:“小朱,训练要抓紧,但也要注意身体,下雨时训练,感冒生病了可不好。”

朱献文爽朗地回答道:“排长,我身体好着呢,不会感冒的。现在正是练习下雨时如何作战、打仗的时候,敌人可不管老天下不下雨啊!”

排长赞许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点点头走开了。

1979年2月16日,部队进入特级临战状态。随着首长一声令下,朱献文和第364团的战士们个个全副武装,悄悄潜入中越边境布局关的山谷中待命。

2月17日凌晨4时20分,我军两颗红色的信号弹划破沉寂的夜空,中越边境我炮兵部队立时万炮齐发,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了!朱献文所在的第364团奉命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布局关实施突破,直插越南石安县县城——东溪,打通我军进军的通路,保障我军主力向高平实施突击。

东溪,雄据越军四号公路之上,是进攻高平的必经之地。此处属溶岩山地,峰险坡陡,沟深谷狭,越军方面有石安县独立营和边防公安一个连队共1000多人把守。敌人在东溪以东的靠松山、四号公路上的嫩金山口、雅南、那外、博山等地破坏公路和桥梁,并设置了伏击阵地。

在我炮兵强大火力掩护下,工兵部队迅速扫清障碍,开辟了进攻道路。朱献文随所在的一营官兵,在坦克的配合下,从右路冲过班波西侧的牛车小路,通过班翁河谷,于8时到达靠松山附近的一个进山隘口。

敌军在隘口设置了多种障碍物:最前面是雷区,接着是铁丝障,再往后是防坦克壕和一些木桩。隘口四周布置了数处明暗碉堡,形成交叉火力网,防守十分严密。

我坦克部队首先进行火力排障,战场上立时硝烟密布。此时,乘着浓烟的掩护,步兵吹响了冲锋号。朱献文大喊道:“冲啊,冲啊!”率先带领全班战士向敌阵地冲去。敌军见我步兵已冲到山脚,集中火力严密封锁。敌居上,我处下,我步兵火力难以展开。坦克部队见我步兵受阻,立时调整炮筒角度,瞄准敌火力点猛烈开火,战场上遍地腾起浓烟。朱献文和战友们趁机再次向上扑。这时,朱献文被炸飞的岩石碎片击中,鲜血从太腿上冒了出来。他顾不上包扎伤口,忍着伤痛,冒着敌人的炮火,迅速冲上侧面山顶,剿灭了山头的敌人。排长发现朱献文受了伤,叫他先撤下去,让卫生员处理伤口。朱献文一边草草包扎伤口,一边斩钉截铁地说:“皮肉伤不算什么,没事,小伤坚决不下火线!”

随即,又带领全班战士继续战斗。他们沿途击溃敌人多处阻击,迅速抵达东溪,而后负责搜索东溪地区的残敌。从布局关到东溪,朱献文和战友们转战30多公里,仅用了2小时45分钟。

攻克了东溪,通向高平的后门打开了。

2月19日,朱献文所在部队进至越南敦张,我军各部对朔江形成包围之势。

19日6时,攻打朔江的战斗打响了!朱献文所在的一营奉命攻占波源南山一侧的无名高地。

波源南山,草深林密,与北面石山相对,形成4公里长的峡谷,朔(江)高(平)公路从此穿过,为我进攻高平的必经之路,也是敌纵深的防御要点。无名高地防御阵地内构筑了地堡、A字型工事、掩蔽部、盖沟,并与堑壕、交通壕相连接,组成了能相互支援的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带。

朱献文随一营的官兵冲到无名高地山脚时,敌人疯狂了,所有火力一齐开火,我一营被阻在山下的铁丝网前难以伸展。

在这紧要关头,朱献文奉命炸掉敌左侧火力点,为主力进攻扫清道路。他立即命令另一名战士和自己分成两路前往爆破。在战友火力的掩护下,朱献文一边观察地形,一边抱起爆破筒,猛地跃了出去。才跑出几步,一同出发的战士负伤倒地。紧接着,朱献文也扑倒在地!越军以为他们俩已完全丧失了战斗力,随即调转枪口向山下扫射。

就在这时,只见朱献文猛地起身,飞快地向敌军阵地跃进。原来,刚才他是假装中弹,以麻痹敌人。朱献文连跑带跃,机警地进入了敌军火力死角,将爆破筒迅速投进敌火力点,敌人的机枪随着腾起的火光立时哑了。

19日8时,一营占领无名高地。

2月20日17时,我军对朔江守敌发起第二次进攻。一场激战之后,有几个敌军钻进高山上的山洞里,据险顽抗。朱献文奉命率全班战士从左侧迂回到敌人鼻子底下去夺取这个高地。当他们走到半山腰的时候,扛着机枪走在前面的一名战士,在一块大石头边上突然与敌人遭遇,朱献文眼疾手快,立即上前将战士按倒在地,并向身后的战士大喊一声:“快隐蔽,前面有敌人!”随即机警地向旁边一滚,迅速跃到大石头的下边,还没等他喘口气,敌人就扔过来一颗手榴弹,没有伤着他;紧接着又是一颗手榴弹落在他身边,朱献文抬起脚将它蹬到了一个土坎下边。第二颗手榴弹的硝烟未散,敌人的第三颗手榴弹又飞来了,正好又落在朱献文的身边,哧哧地冒着烟,眼看就要爆炸,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朱献文捡起那颗即将爆炸的手榴弹,朝着敌人扔了过去。只听“轰隆”一声,狡猾的敌人在一片惨叫声中丧了命。这时候,残敌窜了出来,一阵乱射,朱献文不幸中弹,他一个趔趄,向前扑倒在地,当即壮烈牺牲。

全班战士怒火满腔,一齐向敌开火,迅速将高地上的敌人全部消灭了,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战斗结束后,第121师给朱献文追记二等功。1979年4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追认朱献文为革命烈士。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