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人,1958年9月出生于城步苗族自治县蓬洞乡蓬洞村的一个贫农家庭。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父亲邹元古自己没有文化,便想让儿子多读点书,以便将来有出息。在邹柏华七岁时,父亲送他上学念书,小学毕业后,因撤乡并镇,邹柏华只好到离家8公里外的汀坪中学上学。为了上学不迟到,邹柏华每天早晨6点多钟起床,为全家人做好早饭,然后带上中餐,匆匆赶路上学。下午放学回家后放下书包就帮家里干活。求学的条件虽然如此艰苦,但邹柏华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上完初中后,由于家庭十分贫困,已无力再支付邹柏华的学费,于是邹柏华只好放弃读书,回家帮父母挣钱养家糊口,供弟弟上学。
邹柏华所在的村既贫穷又落后,大部分人家祖祖辈辈没上过学堂,邹柏华回家务农后,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文化知识,主动承担全村扫盲夜校的教学任务,将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一点一滴地传授给村民。邹柏华见村里交通落后,运输困难,就向亲朋好友借款三千余元,购买手扶拖拉机跑运输,既为自己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又方便了群众。对村里的特困户,他从来不收取运费,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他还帮助老弱病残、无主要劳动力的家庭装卸货物。有一次,看到村里孤寡老人周玉妹身患重病,躺在床上呻呤不已时,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的他,主动背起老人到村医务室看病,并为老人垫付医药费,待老人病情稳定后才拖着疲劳的身子回到家里。周玉妹老人逢人就说:“我自己没有生儿子,如今却有儿子了,多亏邹儿的照顾,不然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1978年邹柏华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应征入伍,决心以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和家乡人民的养育之恩。
入伍后的邹柏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53562部队特务连当战士。他入伍后努力学习,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党叫干啥就干啥,工作勤勤恳恳,积极主动,能吃大苦,耐大劳,训练时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苦练杀敌本领。特别是听到、看到越南当局背信弃义,以怨报德,疯狂反华排华,肆意骚扰和侵犯我国边境,打死打伤我边防军民的强盗行径时,邹柏华的练兵积极性更高了。他决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战术和技术水平,为反侵略战争,为严惩越寇做好充分准备。
自卫还击战于1979年2月17日凌晨打响,邹柏华所在的侦察排是团里的穿插尖刀排,全排在我军强大炮火的掩护下,以单刀直入的迅猛动作,直插探垄村敌人的“心脏”。邹柏华在排长的领导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勇往直前,和全排战士一起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迅速通过了敌人的封锁区,使全排提前40分钟穿插到上级指定的位置——探垄村敌军营区,捣毁了敌炮兵指挥所,英勇奋战一整天,他所在的班歼敌12名,他自己歼敌1人,全排战士密切配合,俘虏敌人8名,缴获救护车一辆、小车一辆、电台三部、重机枪一挺和一些军事资料,胜利地完成了战斗任务,有力地阻击了谅山援敌,并切断了同登守敌的退路,为我军主力围歼同登地区守敌三师12团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大部队穿插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但是,当部队奉命撤出4号高地时,在探垄村南侧无名高地突然遭敌炮火袭击,邹柏华同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邹柏华牺牲后,部队党委给他荣记二等功,并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其遗体被安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卡房坡的红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