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刘朗
性别:
朝代: 现代
生卒年: 1913 - 1953
籍贯: 湖南常德
概括语: 湖南常德县第11区茅湾乡(今常德市德山开发区德山镇永丰村)人。,1913年11月出生,刘朗家境贫寒,父母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作租种的两亩田土为生,然苛捐杂税沉重,加之年年水灾,一年忙到头,还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全家人挣扎在饥饿线上。

  湖南常德县第11区茅湾乡(今常德市德山开发区德山镇永丰村)人。,1913年11月出生,刘朗家境贫寒,父母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作租种的两亩田土为生,然苛捐杂税沉重,加之年年水灾,一年忙到头,还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全家人挣扎在饥饿线上。

刘朗在家是独子,其父母十分疼爱。1920年,7岁的刘朗被送进本地学堂启蒙读书。1921年,父亲不幸病故,次年,母亲改嫁离家,刘朗只得靠姑妈刘枚仙抚养。刘朗从小聪明好学,文章写得好,绘画也不错,算盘打得熟,深得老师的喜欢和同学的爱戴。1925年,刘朗因家庭拮据,只读了4年小学便辍学在家,帮人看牛做工。

刘朗性格直爽,乐于助人,爱打抱不平。当地保长苏大仪的儿子仗势欺人,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对此,刘朗早有耳闻。1934年,他目睹苏保长之子强抢民女,义愤填膺,当即邀了几个同伴,将苏保长之子使劲按在地上打得哇哇直叫,逃之夭夭,老百姓拍手称快。平时,刘朗经常帮邻里乡亲们做事,不取分文报酬,深受百姓夸赞。

1943年11月,日本侵略军集结10余万人,分路进攻常德,常德城郊遭日寇飞机轮番轰炸,守城国民党第74军57师8000余官兵,在师长余程万指挥下,奋力抗击日军,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而失败。同日,余程万率百余人南渡德山迎接援军,12月3日,坚守城内阵地的团长柴意新阵亡,常德沦陷。刘朗在德山投奔余程万部,加入了抗击日寇的行动。1946年初,刘朗被调往山西太原。在阎锡山部队8总队第1团当了一名后勤兵。

1949年4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山西太原发起总攻,肃清了外围,兵临太原城垣。4月24日,刘朗毅然弃暗投明,逃离国民党军队投奔华北野战军第3纵队7旅,同年5月,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187师后勤处当战士。

1949年夏季,随着华北野战军18、19两兵团跨过黄河,刘朗随部队沿西兰公路,首先攻占路南之马架山、古越岭、豆家山,然后向兰州东关发起进攻。兰州之战使刘朗经受了锻炼,他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多次受到部队的嘉奖。他发誓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随后又积极参加了解放宁夏的战斗。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8日,毛泽东主席签发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命令。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向朝鲜境内开进。

1951年2月16日,刘朗所在的第63军根据中央军委关于轮番作战的部署,奉命作为第二番志愿军开始渡鸭绿江入朝。2月17日,冰天雪地的鸭绿江,展现给人们壮观的一幕:军列满载兵员和辎重,在大桥上风驰电掣般地向东疾驰;被炸弹掀起的高高的水柱在江中此起彼状,惊天动地;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迎着江面弥漫浓烈呛人的火药昧,正踏着临时搭起的浮桥,疾步冲向江对岸。这便是刘朗和战友们离开祖国,奔向朝鲜战场的情景。

军列在隆隆的爆炸声中,披着硝烟行驶了整整一夜,此时刘朗所在的第63军已进入朝鲜。天近拂晓,为避免遭到敌空袭,部队奉命进入山洞,停止前进,等躲过白天,夜幕降临后再走。当车厢进入山洞不久,敌机的轰鸣声就由远而近,逐渐清晰起来。庞大的机群呼啸着俯冲下来,倾泻着大批炸弹,紧接着就是山摇地动的爆炸声。巨大的气浪冲进漆黑的山洞,几乎要把洞内的火车掀翻。这时,刘朗没好气地说:“真没想到,到了朝鲜还让我们蹲山洞,太窝囊了!”“哼!你不窝囊的时候会有的!”连长没好气地甩出一句。

夜幕终于降临。机车的隆隆声仿佛给车厢的所有人注入了一针兴奋剂,整个车厢立刻活跃起来。刘朗和战友们,像小孩似的,你戳戳我,我抓抓你,手舞足蹈。简直就像即将出击的突击队员。20日,部队到达临时集结地殷山西南里。随后向成川以南地区徒步行进,刘朗和战友们不辞辛苦,艰难地向前迈进。行军途中,每人至少有40公斤的负荷,除自己配带的枪支、子弹、背包、四枚手榴弹外,还要带一个星期的干粮,两枚迫击炸弹。时值寒冬,朝鲜多雪,有的地方冰雪相连坚硬如铁,一步三滑,拄着树棍还不断地跌跤。刘朗风趣地说:“这叫么子路,这叫玻璃路啊!”

成群结队穿梭的敌机骚扰,使部队不得不夜行晓宿。然而,白天休息却绝对没有可以遮风挡寒的地方,大山沟,大树林,才是最好的宿营地,而所谓宿营也不过是伏冰卧雪的同义词。因此,刘朗和一些战友多次提出,宁可艰难地行进也不愿宿营。一到夜间,敌机的照明弹一抛,就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照得战场如同白昼。好在朝鲜的高山树林可以作为自然屏障。刘朗和战友们钻山沟,穿树林,争分抢秒地往前赶。

寒冷的气候是刘朗在常德老家从未遇到过的。真是风如刀,雪如剑,有时候甚至使人感到空气都冻僵了。俗话说:“路远无轻担”,更何况负荷极大、夜行而道路又十分坎坷!刘朗目睹着眼前的情景:有的战士腿跑肿了,脚上打起了一个接一个的血泡,每迈出一步要付出血的代价;有的战友竟累得口吐鲜血;有的战友走着走着伏靠在石壁上不动了,后边的人轻轻一推,就倒在了地上,无论怎么喊也起不来了,他们竟牺牲在前进的路上……刘朗义愤填膺,眼里噙着泪花,视线模糊起来,心里燃烧着愤怒的火焰,这时,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于是咬着牙和战友们相互搀扶着坚持向前走,向前走……2月28日,终于进至成川东南地区,3月10日抵达市边里、兔山地区集结。

4月22日18时,“三八线”附近,西自开块、东至鳞蹄的几百里地域内,我志愿军万炮齐鸣,密集的炮弹怒吼着泻向敌阵地。第五次战役打响了。军指把最艰巨的突击任务交给了刘朗所在的第187师,刘朗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很明显,担负第一梯队的突击任务就意味着打头阵。刘朗曾在出国作战的动员会上,写下了要求打头阵当先锋的决心书。他和战友们兴奋不已。

22日夜,临津江两岸的炮火织成了密集的火网。片刻,成群的敌机涌入江面上空,黑压压的炮弹乌云般压下来。江岸是飞扬的尘土、石块和烟雾;江中是林立的水柱,海浪般的水涛。对岸,轻重机枪疯狂地封锁着桥梁。渡口和徒涉点,然而,它们却难以锁住众多的突击兵。刘朗冒着敌人的炮火,争先跳到齐腰深的水中,向对岸冲去……不久,刘朗和187师的战友们已顺利过江。之所以如此神速,原来刘朗和战友们白天就以集结化严格伪装,采取多路纵队,拉开距离,沿山间小路,抵达江岸,进入江岸埋伏,临津江守敌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天上又不断飞机侦察,万万没有想到我军在白天还敢接近江岸。

刘朗随部队过江后,继续向敌人纵深开进,相继夺取了敌4个高地,穿过了15公里崎岖山路,粉碎敌人10多次阻击,拿下了绀岳山,控制了江南第一制高点,割断了英第29旅与美第3师的联系。

25日18时,刘朗随部队突破伪1师及英第29旅主要防御阵地,占领汶山、弥驰寺、直川里、中弹力、七峰山地区,先后歼灭伪1师一部及英第29旅大部计4000余人。

5月28日,刘朗所在的第63军奉命于政府、清平川地区阻击来势凶猛的敌军。

6月1日,范弗里特指挥的美李军以部分兵力对第63军第一梯队第187师,沿涟川至铁原公路两侧构筑的梯次纵深防御阵地发起攻击。涟川、铁原一线是朝鲜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线,而铁原又是志愿军囤积物资的重要供应点。敌进行了一整天试探性进攻后,转入了全面进攻,敌人依仗强大炮火的支援和坦克群的掩护,逐次增加兵力,实施多方面、多梯次的轮番冲击。双方一交火,战斗便异常激烈。187师打得很艰苦,有的阵地被敌人攻占以后,又被我军收复,一天之内竟反复几次。就这样,战士们苦战了三天三夜,主阵地尚牢牢掌握在我方手中,但有些阵地被敌人突破,我军也有较大伤亡。6月5日凌晨,刘朗正组织部队带着在千佛山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奔向563团3营8连阵地,突然发现敌人从涟川方向开来了5辆坦克,2辆吉普车和2个营的兵力,在很远的公路上,还有数不清的黑点在蠕动。迹象表明,敌人要全面进攻了。刘朗立即向8连连长郭恩志报告,要求就地参加战斗,连长非常高兴,随即调整部署,把三排分成两半,分别加强一、二排阵地。

刚调整完部署,敌人就开始进攻了。一下子,敌人除了在山上丢下一批尸体外,什么也没捞着。这时,部队正准备进入防炮洞防炮,忽然侦察员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报告:“连长,败下山的敌人在山下喊中国话……”

“说什么?”郭连长追问道。

“他们喊……”侦察员缓了口气“他们喊:攻不上就别攻了,用炮把山头轰平算了!”

“别攻了,用炮轰?”连长眉头一拧,稍停,忽然摇头冷笑道:“哼!真是狡猾的狐狸,想设圈套让我们上当!”

“看来是敌人耍的花招,真要用炮轰,还能这样大嚷大叫吗?”站在一旁的刘朗非常赞同连长分析。连长转过头去,征求三排长的看法,排长点头示意。“好!敌人掌握了我们防炮的规律,想骗我们进洞,来偷袭阵地,我们就给他来个不规律,将计就计,来它个冷不防!”随即果断命令:“不进洞,准备战斗!”

果然,敌人没有炮击,一个连的兵力偷偷摸了上来,当他们爬到我前沿阵地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打”,手榴弹、步枪、冲锋枪、机枪一齐开火,将敌人撩倒一片又一片。

山下的美军指挥官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疯狂地驱赶预备队一批又一批向我8连阵地猛冲。我军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激战,打退了敌人一个加强营的5次冲击,阵地前堆下了敌人一层又一层的尸体。

这时,异常严重的情况来临了。一排长在无名高地传来了暗语:“同志们,我们还有5万发子弹!”连长一听,大吃一惊,按照预先规定的暗语,即一排只剩下50发子弹了。这下子,刘朗也急傻了,一打听,此前,连长已向营里摇过几次电话,但电话线已被敌人切断,一个连的敌人又已占领侧后制高点,子弹无法运上山来。刘朗斩钉截铁地说:“连长,现在的办法只有一个,搬石头砸!”“好主意,同志们!用石头把鬼子砸下山去!”连长扯起嗓子,一声令下,便和刘朗同时抱起工事旁边的一块几十斤重的大石头,对准前面鬼子脑袋,狠狠地砸了下去。战士们都搬起石头,对准敌人,一起往下砸。只见石头撞击着鬼子,鬼子夹杂着石头,满山翻滚。美国鬼子从来没见过如此战法,一个个都给怔往了,再也不敢往上冲。刘朗和战友们用石头征服了敌人,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叭!叭!叭!”突然,从255.1高地侧后传来密集的枪声,连长扭头一看,不好!占领制高点的那群敌人从后边包围过来了。

8连腹背受敌,情况万分危急。这时,战士们手中的子弹、手榴弹打光了,战壕附近的石头也砸光了。全连只有连长郭恩志还剩下12发子弹,三排副还有一颗反坦克手雷。其余的枪膛、弹夹、手榴弹袋,全都是空空的。

全连指战员深知,这次战斗是机动防御,要尽可能争取时间,拖住敌人。他们用16人伤亡的代价换取了杀伤800多敌人的胜利,争取了两天一夜的时间,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阻击任务。此时,连长为保存实力,转移第二线继续战斗,于是组织突围,但走的路被敌兵围得水泄不通,敌兵力薄弱之处,又尽是悬崖绝壁。

跳崖,一个主意在连长的脑子里闪过。突然,阵地侧后响起枪声,敌人被吸引过去了,连长抓住时机,迅速带领部队,穿过树林,来到了悬崖口。“同志们,我们只有从这里跳崖突围,现在,我和师部刘朗先跳,在前面开路,排长、排副负责掩护全连。”“跳!”话音刚落,连长和刘朗纵身跳了下去,大家也紧跟着往下跳。

夕阳衔山。落日的余辉映照在高台山上。

连长和战士们披着晚霞,从阵地回到了营指挥所。刘朗急奔师指后勤处,首长惊喜而激动地一把抓住刘朗的膀子,使劲地晃动:“刘朗,你们打得好啊!打得好啊!8连战胜敌人一个师,不简单啊!”

铁原、涟川地区的阻击战整整打了13天,6月10日,第63军完成阻击任务,奉命撤出铁原地区。

6月11日,彭德怀风尘仆仆地专程赶往第63军休息地——伊川,慰问刚刚从一线下来的指战员。此次战斗,刘朗被部队荣记二等功一次。

1953年5月,为消灭敌人,锤炼部队,吸取经验,以配合板门店的谈判,志愿军和人民军在正面第一线从西至东展开7个军和2个军团,发动了夏季反击战役。刘朗所在的第63军为二梯队展开于礼成江口至朔家以东阳地村一带。

7月17日,南朝鲜军以6个团的兵力,在飞机100多架次、大口径火炮200余门支援下,分路对志愿军第60军第180师新占领的金城川以南阵地连续轮番反扑。第180师在工事不完备,无纵深炮火支援、粮弹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面对数倍于己的优势之敌,进行顽强艰苦的抗击。这时,刘朗所在的第187师奉命支援东集团第60军第180师坚守阵地。

17日晚21时,刘朗率领满载弹药和粮食等物资的车队抵达第180师防守的461.9高地。此时,部队与敌反复争夺阵地的战斗异常激烈。刘朗见情况紧急,坚决要求就地参加战斗。7月19日、20日,敌人的反扑达到高潮。南朝鲜军以1个排至1个营的兵力,在坦克和炮兵的支援下,向刘朗所防守的461.9高地发动17次反扑,炮击1.7万余发。刘朗和第180师1个营的战友们顽强坚守,均将敌军反扑击退,牢固地控制了阵地。

7月20日晚,刘朗和战友们驱车赶回187师驻地途中,不幸遭敌机炮火击中,当即壮烈牺牲。同年8月,刘朗被部队追记一等功。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